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2024-7-《冥想》

《冥想》

正如爬山可以走不同的道路一样,冥想的技巧也同样有许多选择,不尽相同。但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内在的专注、祥和与安宁。任何能够协助你达到这种状态的练习都是有益的。在这个前提下,世界上的各种冥想方式之间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冥想不是沉思或思考。
所有修炼都是用来训练意念的,其首要目的就是让其认清它背后的存在:不朽的灵魂。
冥想能够带来无畏。
一个人越接近内心深处,就越接近永恒的真理。道路各不相同,能够帮助你实现内心深处满足感的,就是你要走的。
静谧是最高级别的成就。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体验到完整的意识以及内在的自我。这种状态中,我们体验到完整的意识及内在的自我。这种自我包含一切,也就是真我、宇宙间的真理。
当一个学生极度渴望了解内在的真相,当他赤诚地求索并准备充分时,老师就会出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老师,那就是自己的心。
只要能系统练习,冥想可以成为最高级的治疗方法。练习者逐渐能学会处理问题、面对恐惧和改变陋习。只要坚定、真诚地走下去,每个人都有能力不断取得进步,完全可以处理最为棘手的问题。如果用尽一切努力,你都无法找到内在的平静,那么就将自己交给万物的存在之主吧。臣服是最高级别的解决方式。
这本书是瑜伽大师斯瓦米·拉玛首部简体中文译作《冥想》,一本讲冥想本质和修习方法的实修书,今年开始接触瑜伽,所以也会有意识的多增加瑜伽类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选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作者斯瓦米·拉玛虽然是印度人,但他曾专门前往西藏和其他喜马拉雅地区跟随多位隐居瑜伽士修行二十余年,我好奇一位既有印度的瑜伽背景,又有藏族瑜伽学习经验的大师会怎么看待冥想。
目前被大众广为人知的瑜伽和冥想知识大部分是印度的,但对西藏瑜伽的介绍和普及并不多,虽然两者往前溯源都是来自一个系统的,但因为发展和地域的不同,后期还是派生出了很多不同的类别和方法。虽然大师斯瓦米·拉玛并没有在这本书中具体描述两个区域瑜伽和冥想体系的不同,但关于呼吸和实修的很多方法,还是能看出他融合了两者之精华。
生活中也会接触很多喜马拉雅地区的瑜伽大师,发现老师们都非常注重呼吸之道,如何更好的呼吸、关注呼吸、调整呼吸等等,呼吸在冥想和瑜伽中都十分重要。每个老师都会有一些自己不同的观点和实践经验,但听来听去,我总觉得,最好的呼吸状态并不是要你刻意让身体有节奏的一呼一吸,而是像平时身体健康,情绪平静时一样,感觉不到呼吸,让呼吸跟身体本身融为一体。我们只有在情绪失控,或者身体状态差的时候才会忽然意识到呼吸的变化,而这时候的呼吸一定是失衡的,也正是因为它的失衡,才会让你感觉到异常。当一切状态都很好的时候,我们并不会察觉到呼吸的变化。就像空气,循环正常的空气并不会让我察觉到空气的存在,只有当空气中存在异味时,我们才会意识到空气的存在。
冥想是个越来越热门的新时代知识分子话题,很多人都知道冥想,也想参与到冥想之中,但大部分教人做冥想的老师和机构,似乎都是在拿冥想这件事收割韭菜。感觉真正厉害的冥想大师少之又少,它并不像教你读一本书,或者写一篇文章,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全身心灵的参与和介入。掌握一些所谓的标准姿势,播放一些适合的音乐,营造一个静谧的场景,都只是可有可无的一些形式主义。
当然,我只是了解浅薄的冥想领域初学者,所有的言论并不具备全面和深刻性,或许当我阅读足够多的相关书籍,进行做够多的实修后,很多想法都会改变,但这也是事物发展最自然的规律,不断推翻,不断填补,往前走着,就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年度十大热搜冥想问题,你遇到了哪几条?
斯瓦米·韦达大师印象—喜马拉雅瑜伽培训散记(一)
呼吸的科学,没有对呼吸的觉知,就无法达到深度的冥想状态
Pandit Dabral:什么是冥想?冥想是宗教行为吗?
斯瓦米 萨特慈达南达大师
我们错过了太多的美:你还觉得vinyasa只是体式序列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