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国藩: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下“笨功夫”
userphoto

2024.04.12 宁夏

关注
 
话说两百多年前,湖南湘乡县,曾家小院潜入一小偷,正准备行窃之时,一个半大孩子,带着一本书回来了。
 
小偷没法,只能躲进床底,他想,这孩子应该快要睡觉了。
 
不曾想,孩子点燃蜡烛,在那反反复复阅读《岳阳楼记》,似不背诵完成,誓不罢休。
 
然而,让小偷绝望的是,这短短数百字的文章,他竟然读了一遍又一遍,背起来还磕磕绊绊,读了好几个小时,还没背下来。
 
夏夜酷热难耐,躲在床底的小偷,一边是做贼心虚,另一边确实是酷热难耐,汗流浃背,只希望这娃娃赶紧背完,上床睡觉。
 
可这娃儿脑袋不灵光,一晃又两个小时过去了,夜已深,他竟然还没背会,背诵起来“缺胳膊少腿”,真是笨蛋。
 
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从床底爬出来,完完整整背了一遍《岳阳楼记》,然后对那娃娃说:
 
就你这脑子,别读书了,种地吧。 

说完,扬长而去。
 
这孩子投去一个敬佩的眼神,然后继续读书。
 
这个脑子不太好使的孩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梁启超说曾国藩做到了“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很多成功学还把曾国藩的一些事迹看成做人做事的典范,因为他从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能这样努力的人,哪怕方式看起来很笨,却也是极不普通的。
 


01

 
1811年冬天,曾国藩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县城的农民家庭里,祖上十八代,没有一个读书当官的人。
 
到了曾国藩的祖父这里,靠努力挣得了一些家产,成了一个小地主,就想让后代好好读书,考取功名。
 
所以,他将儿子曾麟书送去读书。
 
曾麟书十几岁就开始科考,可是他似乎不是这块料,考了十六次,从十几岁考到四十几岁,连个最低级的秀才都考不上。
 
没有功成名就,反而成了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他并不放弃,每次考试,总是第一个进考场,最后一个出来,然而每次看榜,都是金榜无名。
 
眼见儿子无缘科举,曾国藩出生后,老曾就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
 
这位老人家,有愚公移山的志向,儿子考不上,孙子接着考,反正子子孙孙,无穷无尽,总有一天会考上的。
 
可是,曾国藩自从生下来,没有天降祥瑞,也没有其他天才的迹象,他思维不敏捷,记忆还奇差。
 
幸好,这娃儿有个优点,就是特别努力,早上起得比鸡还早,晚上睡得比狗还晚,自己跟自己死磕,一遍不行就读一百遍,一百遍不行就读一千遍。
 
曾国藩六岁进私塾,靠着不同寻常的努力,八岁就读完了五经,九岁学写八股文,十四岁开启科考生涯。
 
从那时候起,父子两人,一起考试,背着几十斤重的行李,跋涉数百里赶考。
 
第一次,名落孙山,父亲说,才第一次考,不要紧。
 
第二次,榜上无名,父亲说,没事。
 
第三次,还是落榜了,父亲说,下次继续。
 
可是第四次,第五次,他们在榜上找了半天,也没看见自己的名字。
 
曾麟书已经不再安慰曾国藩了,都这样了,再怎么安慰都没用。
 
连续考了几次,父子两都成了笑话,曾国藩也有些自闭。
 
第六次,父子两一起赶考,两人都卯足了劲,希望这次能考上。
 
父子两相互鼓励,互相打气。
 
放榜那天,老父曾麟书,居然看见自己榜上有名。
 
他考上了。
 
这一年,他四十三岁,老曾家出了一个秀才。
 
可是曾国藩依旧没考上,不仅如此,还被通报批评,因为文章写得太差,被当成0分作文全校传阅。
 
这一下,曾国藩出名了,成了全省名人,成了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02

 
考试落榜,反面教材。
 
这让曾国藩觉得很屈辱,他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大耻辱。
 
他仅有的信心都被打击没了。
 
但曾国藩毕竟不是一般人,他知耻后勇,回到家后,就一头扎进书房,仔细反思这么多年读书考试的经历。
 
他不明白,自己明明很认真很努力,为何总是失败。
 
于是,他开始反省。
 
反省出来的结果,一是自己太笨了。
 
这个没办法,只能更加努力学习。
 
但这不是理由,曾国藩找来其他人的作文,跟自己的进行对比,他发现自己写东西,过于拘谨刻板,重视局部,忽略了整体。
 
要改。
 
随后,他就在文章的大局观上努力,曾国藩是个很认真的人,决定要改,不管多难,都会迎难而上。
 
1833年,曾国藩再次去考试。
 
考试那天,曾国藩早早就起了床,这一次,他自信已经找到了写文章的技巧。
 
拿到试卷,认真审题,然后开始写。
 
放榜那天,曾国藩起了一个大早,一番搜寻,曾国藩在榜尾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这一年,曾国藩第七次科考,他已经二十三岁了。
 
第二年,曾国藩参加举人考试,这次考试,难度更大,但曾国藩一鸣惊人,居然一考就考上了。
 
这年年底,曾国藩乘胜追击,想看看能不能一举高中进士。
 
进士考试,三年一次,竞争巨大。
 
为了迎接这次考试,曾国藩一头扎进岳麓书院,埋头苦读。
 
他刻苦得简直令人发指,同窗半夜醒来,发现曾国藩还在埋头苦读,就抱怨说:
 
你怎么白天读,晚上还读,还要不要人睡觉了?
 
曾国藩并不争论,而是放低了声音,继续苦读。
 
好事多磨,有些事情,努力之后,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曾国藩落榜了。
 
第二年,朝廷发恩,给所有未考上的举子一个机会,但这个机会不属于曾国藩,他没考上。
 
回家路上,看到一套喜欢的书,曾国藩典当了衣物,买了这套书,背着一捆书,落魄不堪地回到家里。
 
父亲见他如此狼狈,问其原委,曾国藩说了自己的经历。
 
父亲说:
 
“你花了这么多钱而且还是借的钱买书,我不怕。借的钱我可以拼命想法替你还,你只要能把买的书认真圈点一遍,就算对得住我了。”
 
曾国藩保证道:
 
“从今起,每日圈点十页,风雨不改,雷打不动!”
 
从那以后,他将这句话践行了一生。
 
读书,是对疲惫生活的一次越狱,当他读书的时候,他就会超越现在的生活,看到另一种人生的可能。
 


03

 
1838年,曾国藩虚岁28。
 
他带着盘缠,再次赶考,经过几年的拼搏沉淀,这一次,曾国藩一举高中。
 
进士之后,曾国藩又考进了翰林院。
 
就这样,笨小孩曾国藩,成了翰林学士,曾家从未有过这么光彩的事情。
 
曾国藩走通了这条路,他对于人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很多人办事,追求高效率,讲究算计,可曾国藩不这样,他不是个聪明人,于是愿意下笨功夫。
 
高中翰林,光宗耀祖,曾国藩也有些飘飘然,但人是做不完的,祖父告诫曾国藩:
 
“你的官是做不尽的,你的才是好的,满招损,谦受益,你若不傲,就最好了。”
 
曾国藩记住了这句话。
 
1839年,曾国藩在家休息了将近一年之后,终于启程去北京当官了。
 
他做了翰林院检讨,官职不大,但光鲜亮丽。
 
到了京城,和其他人一比,曾国藩又被打击到了。
 
首先,他官话说得不好,一口难懂的湘乡土话。
 
可是在翰林院,大多数人都一口好听又漂亮的官话。
 
其次,他穿着打扮土里土气,一副土包子的样子。
 
再次,他以为自己不到三十岁就进了翰林院,是很优秀的,但这里的人,都很优秀,相比之下,他觉得自己见识短浅。
 
最后,和其他人比起来,他发现自己读书太少。
 
以前读书,就是为了考试,所以,他大概是最没文化的翰林,根本没啥学术修养。
 
有鉴于这种种,曾国藩不仅土,而且庸俗,举止粗鲁。
 
到了翰林院,他终于找到了一面镜子,终于知道自己是多么鄙陋浅薄。
 
人,如果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区,就不会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有时候需要进入一个更好的环境,你才有可能发现更好的自己。
 


04

 
到了翰林院,曾国藩才知道什么叫学术,才知道什么叫心性之学。
 
曾国藩有一个最大的优点,知错就改。
 
他知道自己鄙陋,于是就读书,改变自己。
 
他认真研读王阳明的《传习录》。
 
少时,王阳明问自己的老师:
 
“何为第一等事?”
 
老师说:
 
“唯读书登第耳!”
 
王阳明却不以为然,反驳老师说:
 
“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金榜题名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人生最重要的,是学做圣贤。
 
曾国藩觉得,自己境界真是太低了,学了一些科考的东西,考了一个高分,就以为自己了不起。
 
他浮躁,坐不住,还懒惰贪玩。
 
可是这样的日子,让他觉得很不对劲。
 
他有一个奇葩的爱好,就是爱去刑场看杀人。
 
他觉得,不好。
 
他这个人,还很傲慢。因为脾气暴躁,为人傲慢,他经常跟人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
 
他觉得,也不好。
 
最后,他还很虚伪,在社交上,言不由衷地赞美,喜欢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他觉得,也不好。
 
除了这些,曾国藩还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好色,喜欢美女,还喜欢看别人的老婆。
 
这更不好。
 
所以,三十岁的时候,曾国藩给自己定了一个天大的目标: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他告诉弟弟: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志向超大,可知易行难,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在,可真要改变,那可以剔骨削肉的事情。
 
然而,一个人要想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就必须将坏的部分,从生命中剔除。
 


05

 
自从决定把做圣人当成唯一目标,曾国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自己,将自己身上那些不好的习惯,全部改了。
 
怎么才能做到呢?
 
他去向前辈请教自我管理之道,人家告诉他,写日记。
 
一开始写,曾国藩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就跟记流水账一样,将一些东西记录下来。
 
可是渐渐的,他开始在日记里对自己提出要求。
 
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些学习计划,比如,每天早起,学习书法,然后读经史子集,还要作诗文。
 
然而结果却是,一个月三十天,他有一半多时间都起床失败。
 
人家告诉他,写日记的目的,是反省自己,清理自己,以此监督自己。
 
他写了很多日记:
 
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
心浮不能读书……
自究所病只是好动不好静。
晏起,则一无所作,又虚度一日,浩叹而已。
 
他有些规划很明确:
 
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除此之外,还要写文章。
 
他慢慢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又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性格,脾气进行了反省,找出了一堆坏毛病。
 
接下来,就是改。
 
当他意识到与人吵架不对,他立马就去道歉。
 
至于巧言令色,他也是提高警惕,每次与人聊天,他都记录聊了什么,一旦虚伪冒出头,就开始严厉谴责自己。
 
他好色,一旦发现自己动了色心,他就立刻记下来。
 
有时候,实在忍不住,他就骂自己禽兽。
 
曾国藩爱抽烟,但他决定,要戒烟。
 
可是决定戒烟第二天,曾国藩烟瘾犯了,寝食难安。
 
然而,不管多难,他都坚持下来了。
 
要破除旧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每一次对旧习的破除,都是对新生的迎接。
 
可是你每破除一个旧习,就离更好的自己更近一步。
 


06

 
戒烟成功后,曾国藩引以为豪。
 
可是,人生之路上,比戒烟更难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曾国藩发现,戒烟居然是他脱胎换骨中最容易的事情。
 
在他做圣人的路上,最难的事情,就是要改变性格深处的缺陷。
 
这就很难,因为性格根植于本性之中,转而指导我们的人生。
 
很多根深蒂固的坏毛病,不是一月两月就能改变的,而是要一辈子才能慢慢化解,并且需要时刻警醒。
 
但通过一番努力,曾国藩在做人做自己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的仕途,也步步高升。
 
1840年,翰林院检讨。
 
1843年,升为翰林院侍讲。
 
1847年,升为内阁学士。
 
1849年,升为礼部右侍郎。
 
十年七迁,连跃10级。
 
官场得意,曾国藩也没忘记自己做人的目标,他给自己定下了十二条做人的军规,必须遵守,其中有几条是这样的:
 
每日静坐,体验本体仁心。
黎明即起,不赖床。
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谨言慎行,刻刻留心。
每日读书后,写读书感悟。
 
曾国藩官越做越大,也深得皇帝赏识。
 
但手握实权,曾国藩也渐渐发现了朝廷的腐败无能,他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无益于国计民生,他想辞官回家。
 
他想为民做事,可朝廷得过且过,苟且偷安,当官的一个个都在混日子。
 
1850年,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登基了。
 
这一年,曾国藩39岁。
 
新帝登基,表现得颇有雄心壮志,曾国藩觉得,他终于等到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了。
 
于是,曾国藩大胆提出,当今朝廷,缺乏人才,现有的官员根本不干事,所以曾国藩说,必须想办法培养人才,才能应对复杂的国家形式。
 
他还具体提出了几条建议。
 
咸丰看了之后,对曾国藩大加赞赏,曾国藩也有了更多的动力。
 
然而,这位新皇帝,虽然有雄心,却没有雄才,换句话说,很多事情他只是看看而已,根本没有实际的行动,又刚愎自用,难成大事。
 
曾国藩大失所望。
 
他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上了一道奏疏,将这位皇帝臭骂一顿。
 
他批评得爽了,可皇帝不爽了。
 
此前,他就已经得罪了几乎所有官员。
 
于是,在京城,曾国藩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一类官员。
 
他想回家,可是连路费都没有。
 
直到1852年,他才找到机会离开京城。
 
他在京城,是一个传奇,他离开京城,却是他另一个传奇的开始。


07

 
曾国藩离开京城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
 
曾国藩回家奔丧,丧事处理完后,曾国藩遣散了仆人,亲自打扫干净一间房间,他决定,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在京十几年,当官太累了。
 
他也看明白了一件事,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他做不了什么大事,他想在家治学,成为一个圣贤。
 
然而,这个时候,朝廷又想起了曾国藩,让他出山操练民兵,保家卫国。
 
这个时候,太平军起义,清政府危机四伏。
 
曾国藩想拒绝,可是朋友告诉他,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他心动了。
 
刚上任,他就对地方进行整顿,除暴安良。
 
他还成立了一个“大团”,也就是湘军的前身。
 
乱世当用重典,对于土匪强盗,曾国藩手段残忍,他的铁腕和残忍令人吃惊。
 
出山几个月后,“曾屠户”“曾剃头”等绰号流传开来,官员们更加讨厌他了。
 
曾国藩想好好练兵,可是他的做法,让那些懒散惯了的兵痞大为恼火,他们包围了曾国藩,将他痛揍一顿,差点就命丧黄泉。
 
曾国藩一声不吭,硬生生忍了下来: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这个地方是不能待了,曾国藩决定,带着自己的“大团”离开。
 
他以为自己是做了好事的,可是他离开的时候,不仅官员们高兴不已,就连老百姓都张灯结彩,表示庆祝。
 
克服了一切困难之后,他开始招兵买马,大肆操练军队。
 
一年后,曾国藩建立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就是“湘军”。
 
1854年,曾国藩率军出战,大败。
 
他羞愤不已,羞愤自杀,幸而未死,但也因此成了整个朝廷的笑话。
 
这对曾国藩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他不是一般人,心坚志强,很快就从失败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此后,他稳扎稳打,取得了诸多的胜利。
 
可是在1854年9月,曾国藩遇见了一个可怕的对手,就是石达开。
 
曾国藩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石达开坚守不出,等到曾国藩疲劳休息,就率军偷袭。
 
最终,曾国藩大败,差点成了俘虏。
 
曾国藩再次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又在此时去世,曾国藩再次回家奔丧。
 
人,是慢慢成为自己的,只要在人生途中不断靠近自己,接近目标,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08

 
曾国藩回家守丧,太平军气势如虹,朝廷没有可用的人,又想到了曾国藩,让曾国藩出山平乱。
 
可是这一次,曾国藩没有直接答应,而是提了一个条件,出山可以,但必须给我实权,不然就在家守孝。
 
咸丰皇帝一听,大怒,那你就在家守孝吧。
 
这一年,曾国藩47岁,彻底成了一个闲人。
 
他在家反思自己的前半生,他发现,自己做人还是很有问题,所以才让自己举步维艰,他决定,要改。
 
一定要克服内心的弱点。
 
他反省出主要的缺点有两个:
 
第一,不够谦虚。
 
第二,不够圆滑。
 
再讲得仔细一点就是,还是爱好虚名,喜欢论人是非,做事有始无终,待人接物傲慢懈怠。
 
问题找到了,那就改。
 
他给自己写了一句话:
 
丈夫当死中图生,祸中求福;
古人有困而修德,穷而著书。
 
他决定,好好修身养性,提高自身修养,争取做事平心静气,更好地考虑他人心里,站在他人立场想问题,对人多赞美。
 
他大量阅读,不仅读儒家经典,还读老庄典籍。
 
两年后,曾国藩彻底变了一个人。
 
 
面对太平军,朝廷无可用之人,再次请曾国藩出山,这一次,他没提要求,感恩戴德地答应了。
 
曾国藩的朋友们也惊讶地发现,曾国藩不是以前的曾国藩了,他变得让人喜欢了。
 
那些当官的人说,曾国藩懂事了,成熟了。
 
两年时间,曾国藩完成了自己脱胎换骨的变化。
 
人,是在自我改造中完成的。
 
但改造自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要直面自己最不好的地方。
 


09

 
越优秀的人,越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越懂得持守。
 
曾国藩变了,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了。
 
他坚持写日记,而且是当成一件大事来做。
 
他领兵打仗,稳扎稳打,一切以稳为主。
 
这样的方式,很笨,很慢。
 
但就是这样的方式,让他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他甚至说,按照这样的方式,可平天下。
 
1861年,曾国藩攻克安庆,督办四省,成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1862年,任两江总督,功盖天下。
 
1864年,攻克天京,平了太平天国之乱。
 
又笨又慢,但平了天下。
 
权力越来越大,来巴结送礼的人也越来越多,曾国藩就制定了一个收礼的原则,他避重就轻,能拒绝的,一定要拒绝。实在拒绝不了,就从中挑一两样最不值钱的。
 
一句话,大礼坚决不收。
 
不仅他自己,他也给身边的人提了要求,不得以权谋私,不得欺压弱小。
 
眼见洋人虎视眈眈,曾国藩忧心忡忡,他兴办洋务,鼓励各地积极开办工厂,建立自己的军工厂,自给自足,而不能依靠从洋人那里购买武器。
 
这是一种先见之明,但受限于时代,曾国藩看不到更多的东西,但也在自己的能力和认知范围中,尽了最大的努力,他建议朝廷派遣留学生,希望他们将先进的技术带回来。
 
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已经疾病缠身的曾国藩前去处理。
 
此时的他,一只眼睛已经失明,但他心里很明亮,知道这个案子如果处理不好,会出大问题。
 
所以,临行之前,他连遗书都写好了。
 
他对身边的人说:
 
死是很容易的,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一切责任都不必承担,从这点而言,我希望现在就死。活着,就要负责,为自己负责,为朝廷负责。
 
可他还没死,就得继续负责。
 
天津教案还未处理完,举国就一片谩骂,曾国藩被迫离开,他推荐李鸿章处理此案。
 
1872年,曾国藩去世。
 
临终之前,他对李鸿章说:
 
数十年办事之难,难在人心不正,世风不淳,而要正人心,淳世风,需要依赖一二英雄人物开天辟地,后来者应和。
 
他死后几十年,他说的那些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才终于到来,改变了这个混乱的世界。
 
相对于整个时代而言,个人的力量,既渺小又伟大,渺小在于他终究无力改变时代趋势,但伟大又在于,一个人无论身处在什么样的时代,都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永远选择做一个更好的人。


10

 
曾国藩的故事讲完了。
 
天赋决定了一个人走得有多快,但努力和毅力,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走多远。
 
《中庸》里有这样一句话: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人生在这世间,上天要给我们什么样的皮囊,给我们什么样的头脑,我们没法选择,但有一点,我们始终可以自己选择,那就是我们怎样对待自己,我们怎样努力,我们想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
 
所以,人要做的,不是抱怨自己不够聪明,也不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而是努力去改造自己,去成为自己,将自己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不要忘了,最终决定你是什么样子的,是你的努力和选择。
 
文|不有趣灵魂&素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才是真实的曾国藩:他是如何从“禽兽”变成“圣贤”的?(第2页)
“读笨书、打笨仗、想笨法”,圣相曾国藩靠自律把窄路走宽
“改邪归正”的他用一辈子去践行这事儿,终成一代名臣
水东日记 卷十三 ~~~ 卷十四
成功典范:曾国藩日课十二条,修身心法
曾国藩:论自律?且看我的自我管理十二条军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