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样症状的目疾,为何用不同的方药?
userphoto

2024.05.07 上海

关注

文垣有篇医案让我确定了,接下来更新升级《脱证大全》版本的入手处。

不过在介绍这篇医案之前,有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先简单梳理下。

是关于“脉象”的。

前不久,有一位悟性极高的读者,将本号的几大重要内容高度提炼了出来,并在这基础上推衍出了几个,我从未明确下过断论的点。

其中之一他提到了,脉象所反映的,主要是气机的状态。

这就让我想到仲景笔下的《桂枝汤》,只有两大分类:一脉浮,二脉不浮。前者除了浮紧以外,浮什么的都有。而后者到底是怎么个不浮法,也基本没有论述,因为不那么的重要。

从气机状态气机之势去理解的话,浮就是已具外达之势,而不在浮位的则气机更为内抑。《桂枝汤》一篇也正是分为,脉在浮位与不在浮位,这两部来分别介绍的。

仲景之后我又想到李东垣。《脾胃论》基本都是中气虚馁之方,但对于脉象,东垣自始至终,只强调一个字:“弦”,即欲行不得行的气机状态。

脉象这一大领域,目前我尚未get清楚,但从大量医案,尤其是古代医案的大数据来看,确实正如那位读者所言,更多的是反应气机状态气机之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脉象容易被误判,因为它最直接反应的,不是八纲内容,而是气机。

令人羡慕的是,这位读者还很年轻,我说你赶紧立志“为往圣继绝学”,否则就太可惜了哈~

之所以先要说明这点,是因为接下来文垣的医案与之密切相关。

孙文垣,与目前的本号特别有缘。《文垣医案》开篇第一则,我若是早读了,未必能完全领会到,若是晚读了,又无法及时贡献于本号眼下正在攻克的脱证工具。

万历龙飞二年,即1574年,时年文垣52岁。

有俩兄弟,小峰和小川,同时眼目患疾,症状大体一致。先是眼睛红肿,太阳穴痛,继而出现了白色斑点状的遮盖物(白星翳叠出)。

孙文垣并不是任何一科的专科医生,更不是眼科的。但当时大家都认为他什么病都能看,也就必然能随机变通,治好这兄弟俩的眼目疾病。

文垣受邀后对俩人进行诊视。除了上述一致的症状外,小峰两目的血丝直贯瞳仁,到了傍晚则更疼;小川的黑眼球上浮着一层翳膜,隐涩难开,同时二便皆不利。

区别最大的,是俩人的脉象。

小峰之脉,濡而缓大;小川之脉,洪大鼓指。

虽然看起来区别很大,但学过中诊的读者应该能发现,这俩脉的共通之处:

皆在浮位。

濡脉,“如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洪脉,“脉体宽大而浮,来盛去衰”。

不过小峰脉象中的“大”,应该是自《金匮》时期古人笔下“脉大为劳”的意思,而非宽大之意。

眼里看不到气机升降出入的今人,对于小峰的“濡而缓大”,可能只能看到虚象,甚至或与中焦脾虚挂上钩;对于小川的“洪大鼓指”,可能也只能看到实象,尤其是其中的热象。

但文垣脉症互参后,从这俩脉中还能看到气机的状态。

而这才是正确高效解决他们俩人问题的核心入手点。

从气机角度来说,这俩人都属于:升有余而降不足。因而脉皆在浮位。

但小峰是中下虚而无制,气机上浮而不降;小川则是实而气机升降受阻,气机升逆而不降。

这关键的区别之处,即是脉象所传达出来的。

而文垣精准地捕捉到了。

因而他给小峰的治疗方案是:先清降上亢之气,再补中下之虚;

给小川的治疗方案是:一边降行升逆之气,一边通开气机之阻&下泄气郁之热。

前者先用的是“夏枯草五钱,香附四钱,甘草一钱五分,细茶五分”,仅两贴。待头目痛止后,即转用“人参、白茯苓、熟地黄、枸杞子、桂心、牛膝、破故纸、白蒺藜、牡凡皮”,次方服用八日,而得眼目疾病痊愈。

后者先用的是“龙胆泻肝汤”,与“当归龙荟丸”,同时外用“象牙、冰片为末点之”,总共七日痊愈。

文垣的友人问他,这兄弟俩均病眼目,且同龄同时患病,为何一用补一用泻,而二病均得治愈?

小川的情况比较简单,因而文垣就此先予以回答。

他说小川肝火炽盛,有余者泻之。

这里也可以看到今人相比古法的降维之处。

古人对于肝火实证的处理,不仅仅是抑制,而是会直接抽薪。从下通泄而出,上逆的前提条件也就消失不存在了。这要比降而不泄&抑而不通,高级得多。

随后文垣说小峰的眼疾,是因其素体下虚,又一时为怒气所激,故而无制上亢。方用“夏枯草、香附为君,疏其肝气”;甘草甘以缓之为臣;茶能清头目,用为使。如此先去其痛。

接着再转用甘温补其下元之虚,使得虚火得以归元。假如此证径用苦寒降火之剂,则反而会因寒凉凝滞气血,导致气血之行不畅,而痛必更剧。同时,气机因此更郁,郁火因此更炽。

小峰此证的处理,涉及到脱证两大核心问题:

一、脱证往往是从闭证,即气机之郁结发展而来。前几天在《症状不等于病机》篇里,介绍过闭郁范畴的异常疏泄。若是一方面疏泄过多过暴,同时另一方面中下素虚,那么就会如小峰这样,因一次郁火而向脱证发展。

所以文垣写的是“疏其肝气”,首方所用的夏枯草和茶,可以看出来,他择药非常克制。既要清降,又不能凉遏寒凝,同时还用属辛开的香附,以共同组成闭郁范畴的主要结构:“辛开苦降”。

二、用《脱证大全》里的眼光来审视的话,本证属于“阳+”中的“阳+中-阴-”。阳+,代表亢气有余;中-,代表中气不足,气主固摄,因而固摄无力;阴-,代表下虚,因而失于潜纳敛降,导致上气无制。

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阴虚”就是“下虚”的意思。但是后来,“阴”字之意发生了窄化降维。

“下虚”实际上包含如今更为狭义的“阴阳”两者之虚。如果都以“阴-”来同时指代“下虚之偏阳虚”与“下虚之阴虚”,就容易引起理解上的混乱。

比如小峰的第二方,就是个整体偏温性的温补方,以补“下虚之偏阳虚”。

这也是我接下来要对脱证工具,进行更新升级的主要地方。

另外,上文小川的治法中,我提到了今人的降维之处。同样的,小峰治法中,也能看到今人的降维之处。

下虚而上亢,今人常参考张锡纯方,整个方子清一色降抑。

倘若如上文所言,此亢气起于闭郁之异常疏泄,那么一派降抑就只会如文垣所言,虽是用着降火的手段,实际取得的结果,却是火上浇油,郁火会因受激而更炽(机理参前文)。

另一方面,下元之虚又不仅仅局限于“下虚之偏阴虚”,倘若是“下虚之偏阳虚”,那么如此寒凉润腻只会雪上加霜。

最后针对此案,我们不妨来玩个脑筋急转弯。

这俩人的用方可以合并使用么?

设想,有没有这样的人,需要既用小峰之法,又用小川之法?

从理论上来说,是有的。

因为俩人的气机都属于升而难降,只不过一实一虚,一偏郁闭范畴,一偏脱证范畴。

倘若有人半虚半实,半闭半脱…

可以先用小峰的首方(夏枯草香附等)或是小川的首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来清降疏泄郁火;待上亢之气降行后,再以当归龙荟丸来釜底抽薪,将实邪郁热通泄出去,下气流通,上气才能真正升降如常;最后再以固摄中气温补下元之方以治其本。

在读这则医案时,我内心就非常激动。本篇写到这里,必须要感谢致敬孙文垣,令本号得以向前迈出一大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续中医抗病毒原理解析(肝的藏血)
记最近的一次产后救急医案
眩晕(高血压)医案
产后脱证 医案赏析
王孟英情志脉象述要及临床体会
医案分享:治甲亢,名家轻书一方,气阴双补,恰到好处,写出来供你参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