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渭:9次自杀未遂,拿斧子劈头,拿钉子插入耳心,用锤子锤下体。他文能诗词书画,武能谋兵布阵,却病死在东倒西歪的破屋里

徐渭是明代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他的画,让后人书画大师郑板桥看后,连连感叹:“愿为青藤门下走狗!”

意思是说,我如果能到青藤门下,做徐渭的一只狗,也心满意足。

可徐渭曾这样说:“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明代周亮工直接怼他:老徐骗人。

他的画、他的字、他的文、他的诗都是第一,他是诗词书画样样精通。

但比起这些,兵法才是他最精通的。他曾帮助胡宗宪招抚倭寇巨头汪直和徐海,可谓居功至伟。

徐渭,文能诗词书画,武能谋兵布阵,可他的命实在太苦。

徐渭的母亲只是一个侍女,地位低贱。而徐渭出生没多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养不起那么多人,徐渭的母亲就被正室当奴隶卖给了别人。

徐渭由正室养育着,可养母也没活多久就去世了,他只能跟着大自己30多岁的兄长生活,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徐渭的性格有些孤僻,又特别崇尚自由。

孤独的他,喜欢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诗文书画里。

徐渭天资聪慧,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就能作文,他天赋异禀,被当地的绅士们称为神童。

可长大后,他的仕途并不顺利。

他也很想通过科举获取功名,希望用自己的才华报效国家。

科举制度虽然公正但也有弊端,只接受守规则的人,而徐渭却不喜八股腔套、不屑皓首穷经,更不愿意为制度改变自己。

他特立独行的文采,在主考官看来:“句句鬼语,李长吉之流也”。意思是说,他的答卷颇出“奇”像诗鬼李贺。

徐渭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在严苛的科举制度下,他再有才华不接受规则,也只能是惨败,最终只考了个秀才。

但有幸的是,徐渭的才华得到了富商潘家的赏识,便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徐渭贫穷,只能选择做个上门女婿,入赘潘家。

婚后,赘婿的日子并不好过,尤其对不愿意接受束缚的徐渭来说,日子过得并不快乐。

他唯一依恋的妻子,在婚后四年也病逝。他痛苦不堪,写下了:“开匣不觉双泪下,满庭积雪一灯昏。”的诗文,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此后,他再次过上了孤苦无依的日子,在家里写诗,画画。

有才华的人是藏不住的。

他的盛名很快传到了浙江总督胡宗宪的耳朵里,胡宗宪抗倭遇到障碍,急需人才,就派人去邀请徐渭做他的幕僚。

要知道当时的胡宗宪可谓风光无限,上有严嵩撑腰,下有心腹爪牙,本人又绝顶聪明,能力极强,可谓威风八面。

而徐渭只是一个穷秀才,胡宗宪能看得上他,可真是天上掉馅饼的事。

但徐渭却拒绝了,他虽然对功名汲汲以求,但却嫉恶如仇。

严嵩在朝中无恶不作,而胡宗宪是严嵩的人,所以无论机会多好,他都不愿意为这样的人效力。

后来,胡宗宪亲自去请,一番交谈下来,他才了解到胡宗宪一心想抗倭报国,与严嵩不同,这才同意加入。

在胡宗宪的幕府,他又是最特别的一位。

胡宗宪治军严格,身上总是有一股逼人的气势,不怒自威,令人望而生畏。

而徐渭却从不把他放在眼里,不受军中制度约束,总是头戴破头巾,穿着一身破衣烂衫,不分场合地高谈阔论。对此,胡宗宪从不责怪。

当然,这都是因为他是有真本事的。

1555年,倭寇进犯浙闽沿海,搞得民不聊生,胡宗宪出兵镇压却总是败多胜少,令他头疼不已。

徐渭向胡宗宪提出“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全新作战方略,将倭寇逐个击破。

当时的倭寇,一部分是来自日本的流浪武士和海盗组成,他们的目的就是抢劫,比较好对付。

但另一部分,是以汪直为首,主要以经商为目的。这样的最难对付,他富可敌国,兵强马壮,靠武力是不可能战胜的。

徐渭认为,像汪直这样的商人,应该采取招抚纳降的方式,胡宗宪对他的意见非常认可。

在徐渭的谋划下,胡宗宪成功将汪直引诱上岸商谈。如果不是后来皇帝捣乱,杀了汪直,破坏了计划,倭寇很可能就不会再作乱。

徐渭在胡宗宪帐下干出了很多漂亮的成绩,眼看前途一片光明。

可随着大明内部的权力角逐,严嵩倒台,徐渭的一切又被打回了原型,甚至更糟。

1565年胡宗宪受严嵩牵连,死于狱中。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徐渭作为他的幕僚整日惶恐不安,为了免受牢狱之灾他竟九次自杀,手段相当残忍。

他拿斧子劈头,头骨都碎了,用手一揉,发出吱吱的声音,听起来都难以接受,但他没死。

他又拿起一根十厘米左右的钉子,钉入耳心,顿时血流如注,但他还是没死。

他又狠心地用锤子猛烈锤击自己的下体......

或许是徐渭真的恨透了这个世界,恨透了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报负,才会想出一些令人发指的招数来对待自己。

可他命实在是大,每次重伤后,都被医治了过来。他九次自杀未遂,却落下神经上的疾病,经常出现幻觉,将妻子误杀,悔恨终生。

1566年,徐渭外出回家,恍惚中他看到一个20多岁的和尚,正抱着他的妻子张氏在亲热。

他怒火中烧,抄起一把柴刀,大步踏进屋子,猛烈地冲着和尚一顿乱砍。

可当他清醒过来时,倒在血泊中的却是他的妻子,并没有和尚,一切都是他的幻觉。

他误杀了自己的妻子,无助地仰天恸哭。

他终究还是入狱了。好在,由于抗倭有功,也由于才华出众,朝中很多官员为他求情,他才免了死罪,了7年监狱。

出狱后的他,终于想通了,不再自尽,想最后再为国家做点事。

他在戚继光的引荐下,来到了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家中,将自己的兵法传授给了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和李如松。

完成他的使命之后,他提出了辞职,无论李成梁如何挽留,他都决意离开。

回到家中后,他穷困潦倒,只能靠卖字画来维持生计。

但他的字画,在当时并不受欢迎,他的思想并不适合那个时代,很难引起大众共鸣。他的人也被称为是不正常的人。

最后,他只能在穷困潦倒、饥寒交迫中孤独地死去,身边只有一只老狗陪伴着,享年73岁。

他曾这样写自己的境况:“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句话的意思,表达的是自己与那个时代的格格不入。

他甚至评价自己“贱而懒且直”,听了让人心酸。

徐渭的一身才华在如今看来是那么的难得,他在艺术上一直都是独创一格,风格豪迈而放逸,可惜在那个时代很难得到认可。

时代造就了他的悲剧,他是那个世界的失败者,但他活出了自己。

做自己才是最难的事。

徐渭这一生,命运多舛,受尽苦难,但他尽量保持自由,做好自己。

小说《无声告白》中说,“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千年前的徐渭做到了,哪怕穷困潦倒,哪怕劳而无功,他都不愿意为适应环境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所以他收获了真正的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书画家徐渭:怕受胡宗宪牵连而自残,用锤子锤碎自己的肾囊
徐渭书画
18明朝-书画-徐渭
步徐渭诗题兰图[七绝]
徐渭,终其一生的张狂于书画之间
徐渭的青藤书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