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数学“一听就会,一做就废”的最根本原因

很多孩子数学学不好,家长可不能怪他没认真听讲!反而是他听得特别认真,基本跟得上老师、听得懂,但是自己一做题,就不会了;等到一看答案,咦?感觉这题又会了……

“一听就会、一做就废”是绝大多数孩子数学学不上去的原因,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我常用“抽丝剥茧提问法”去定位学生的问题,家长也可以按这个方法试试,定位孩子数学“不会”的点在哪里,比如像我这样去和孩子对话:

家长这样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内容,都可以或多或少发现类似的问题。这其中恰恰体现了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学生上课以为自己听懂的,往往是老师的解题过程,而他没听到的是,老师这个过程背后所连接到的切入点,也就是我常说的“知识点关联运用的入口”在哪里!往往一道题,把辅助线画出来、方程列出来、函数设出来,那剩下的就是计算而已。解题的切入点,才是整个答案的“魂”!靠的就是学生自己基于数学知识网络、探索解题入口的思维能力。

恰恰是这部分关键,老师往往没办法把它直接用自然语言翻译给学生,更别说是在面向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课堂,讲那种有点难度的综合题,背后的探索链路,真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面直接给学生全盘托出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一再强调一个核心观点:

数学的难懂之处,不能靠老师去讲通,只能靠学生自己想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独立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理解已知条件,并调用脑海中的知识点,去探索正确的思维路径。(具体的训练方法我在《数学自主学习行动路线图》里有总结,还没领取的家长可看文末)随着学习的深入,题目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关联的知识点也会更多,那想要探索出正确的解题思路,前提就还得是学生自己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建构起来,并想清楚它的来龙去脉,从而找到真正正确的切入口。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批评有些老师讲的太多!如果一个老师的数学课,只有一味的强输出,没有给到学生任何思维上独立探索与犯错再纠错的机会,那即使他自己的数学水平再牛、再厉害,也带不出太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数学教育,一定是给学生搭好知识的“脚手架”,再引导他自己攀爬,让他能够按照环环相扣、小步渐进的方式去展开自己的思维探索。这种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最能够养成学生“思维冲陡坡”的能力,更有助于锻炼他们独立面对问题的勇气和信心,拥有真正严密的知识体系和强悍的数学思维。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向我私信留言;我发一篇《数学自主学习的行动路线图》,你仔细研读一遍后,我想你就会清楚到这方面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年级数学“思维导图”,孩子吃透次次100分!
9成孩子的数学“通病”:课上听懂课下不会做
错题本都有,为啥有人据此考上清北,而你家孩子逢考必不行!
30年教龄老师的肺腑之言:学数学,千万别陷入这9个误区!
博士爸爸透露:儿子“死磕”这28张图片,初中三年数学没下过148
18张思维导图,让孩子1天学完3年内容,家长含泪:英语有救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