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论语》(2)

第一篇 学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悌为仁之本

“仁”是儒家学说的基本概念,是孔子人性结构的理想,孝悌是仁最本初的意义。

孝悌,就是要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关系,使家庭和睦相处,也就是齐家,这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

孝就是晚辈要对长辈孝敬,是处理长幼关系的方法。怎么孝?生则养之,但又不是简单地让长辈吃饱,如果这样,就与动物没有多大的差别。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不但要让长辈吃好,多替他们操劳,“事父母,能竭其力”,不要给他们以脸色,即“色难”,而且还要自我完善。曾参就认为孝的落脚点是“立身”。不奉养父母是不孝,但是,不上进,不干正事,不干好事,让父母担心、蒙羞也是不孝,不爱惜自己的生命,让白发人送黑发人,父母年老无养同样也是不孝。所以要加强德的修养,从方方面面完善自我,让父母放心、顺心。那么,死之后呢?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要有一份感恩的心去缅怀先人给予的一切,关键是“不违父志”,继承他们的遗志,把未竟的事业完成。

孔子主张对父母“无违”,但不是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无条件的承担。《韩诗外传》记载:曾参犯了过错,他的父亲曾皙就用棍棒打他,他就任父亲痛打,把他打昏了过去。他醒来后不是关心自己伤到什么地方和受伤的程度,而是起身先问曾皙身体是否不适。鲁国的人都认为曾参这样做是孝顺,是个大孝子。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他的弟子说,不要让曾参去见他,人们包括曾参都不理解这是何故。孔子说,曾参呀,你没有听说舜是如何做人子的吗?舜的父亲用小棍打他的时候,他就受了,当大棒打他时就逃跑了。孔子责怪曾参在他父亲暴怒的时候毒打他时不应该不逃走,而是忍受父亲的痛打,是不正确的。可见,孝不是无条件的服从。

 当今社会,中国一些独生子女对父母缺乏感恩之心,不懂得孝。他们从出生开始,都是父母为他们操劳,在家里什么也不会做,也不想做,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父母,更不用说感恩之心了。电视剧《名校》就反映了独生子女的问题。这些独生子女们以为“爱就是债”,父母之爱不但得不到回报,还把它当作沉重的债务。这也是让这些父母费解的问题,一直在问为什么?其实,这里面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父母的爱太多,让他们已经感受不到爱了,并且父母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要求去爱孩子,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接受,不是以孩子需要的方式去爱。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特殊性,是一个家庭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他已经习惯于别人的服务,而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义务,不知道以孝去回馈父母之爱。孝本是人伦,是人最本初的义务,却被看作债务。如果把孝看作债务,就会有压力,做起来就很不情愿,并且希望用某种东西尽快把债还清,这些人怎么会孝敬父母呢?

悌是处理兄弟姐妹关系的方法。一个家庭中,平辈的关系最难相处,因为是平辈,总想事事、处处、时时讲公平,吃一点亏就不行,互不相让的事情难免不发生。如果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就会有矛盾,大家庭就会被搅成一锅粥。所以,儒家讲求兄长要爱护弟弟,弟弟要尊敬兄长,这样,大家才能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在古代,孝悌不单纯用在家庭中,还要延伸到社会。曾参在《孝经》中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父子就是上下级关系,延伸为君臣关系。过去,当官的就喜欢称自己为父母官;兄弟是平辈关系,延伸为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在家庭中能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长期的家庭熏陶,长期的心理暗示,必然影响一个人到社会上的心理、行为。在家听惯了父母、兄长,在社会上也就会听从上级的命令,与同事、朋友和谐相处,自然就不会做出大逆不道事的,也就是“犯上”“作乱”者“鲜矣”。

只有处理好了长幼关系、平辈关系,一个家庭才能和谐。“仁者,爱人。”爱人先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这是人的天性,在此基础上才能推己及人,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儒家认为孝悌是仁之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读传家
佛在家中坐,何必远烧香——舒生读《论语》第4
细说《论语》(二)
【中小学必学系列】《论语选读》(2)
做人的根本是什么——《回到春秋读论语》第2章
论语:其为人也孝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