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董氏名人大全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根据二十四史与诗词中的记载,我在201348日整理编写的《董氏渊源与古代董氏名人》,201356日进行整理《古代董氏诗词名人大全》,本文根据该两篇文章进行汇总而成,仍有遗漏。

1、董父:《左传》记载: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甚好龙,能求其嗜欲,饮食之,龙多旧焉。乃扰蓄龙以服事帝舜。帝赐姓董氏,使豢龙,封诸鬷川。董父被赐予氏的第一个男性官员,以父系血缘承袭,被称为董氏始祖。《元和姓纂》记载:“陆终的二儿子叫参胡,即惠连,因住董地(今山东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而早于董父任职董姓部落的官员参胡”(亦称呼惠连是到董姓部落最早的官员,那时却没到赐氏的时期。

2、董双成:女,籍贯浙江,亡后于西湖畔修炼成仙,飞升后任王母身边的玉女。王母与汉武帝相会时,便是由董双成在一旁奉上蟠桃——这也是董双成的职责之一,替王母掌管蟠桃园。生活环境从小就陶冶着董双成,体似弱柳的董双成酷爱桃花,如痴如醉。看看董双成日渐长大,秀面明眸堪与繁花竟艳。有一天,忽然异想天开,采撷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炼制丹药。初时仅能清痰化气,日久生巧,屡加研究,逐渐在火候及配方上有了大幅度的改进。所提炼的丹药,竟然能够治疗多种内科病症,远远近近,前来飞来峰下董家讨药的人络绎不绝。唐韦应物曾有《玉女歌》(一作《王母歌》)云:“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上游玄极杳冥中,下看东海一杯水。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也许说的就是这段故事。阮郜是五代南唐画家。曾为太庙斋郎、工人物,多画道教神像画。其《女仙图》,是以西王母的侍女萼绿与董双成的神仙故事为题材,画中人物霓旌羽盖,飘若凌云;背景有瑶池,琅苑琼林,笔墨精练,色彩艳丽,为传世品。

3、董狐: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春秋时期晋国沃曲人(今闻喜人)。周大夫辛有后裔,世袭太史之职,亦称“史狐”。后世将直笔记事者皆喻为“董狐笔”。 董狐世居董姓部落所在地,正值出于姓氏混合时期,回归母姓部落的董姓而曰姓。

4董伯:《水经·浍水注》引《纪年》:'庄伯以曲沃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至于家谷。’据《御览》,此事当在平王四十九年。)…… 五年,(原注:曲沃武公元年。)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曲沃。(《水 经·河水注》引《纪年》:'晋武公元年,芮人乘京,荀人、董伯皆叛。’

添加【董因】:(漢)班固《前汉书 卷二十一上》:董因曰:“君之行,岁在大火”(师古曰:董因,晋史也。本周太史辛有之后,以董主史官,故为董氏,因其名也),后十二年,釐之十六岁,岁在寿星,故《》曰重耳处狄十二年而行,过卫五鹿,乞食于壄人,壄人举块而与之。子犯曰:“天赐也,后十二年,必获此土。岁复于寿星,必获诸侯”。后八岁,釐之二十四年也,岁在实沈,秦伯纳之。故《传》曰董因云:君以辰出,而以参入,必获诸侯。春秋釐公即位三十三年,子文公兴立文公,元年距辛亥朔旦冬至二十九岁,是岁闰馀十三正小雪闰当在十一月后,而在三月故传曰非礼也。后五年闰馀十是岁亡闰而置闰,闰所以正中朔也,亡闰而置闰又不告朔,故经曰:闰月不告朔言亡此月也,传曰不告朔非礼也。

5董叔:《国语。卷第十五》:董叔将娶于范氏〔一〕,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二〕!」曰:「欲为系援焉〔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四〕祁,董叔之妻、献子之姝,范姓祁名也。案:「范姓祁名也」,札记:「此当读「范姓祁」三字为句,「名也」二字,浅人添之耳。」……〔八〕善,二子善谕而不逆,献子能觉改也。下邑之役,董安于多。

6董安于:董安于也就是董安。《春秋左传  .定公十三年》:夏六月,上军司马籍秦围邯郸。邯郸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与睦。故不与围邯郸,将作乱。董安于闻之,告赵孟,曰:“先备诸?”赵孟曰:“晋国有命,始祸者死,为后可也。”安于曰:“与其害于民,宁我独死,请以我说。”赵孟不可。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赵氏之宫,赵鞅奔晋阳。晋人围之。《韩非子。观行》:“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以致形成汉代常见的典故,董安佩弦、西门佩韦,也就是典故“佩韦佩弦”。,人们往往把董安于说成是董安;《诗?小雅?斯干》曰:“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当时镐京附近终南山(今秦岭)北坡一带,有不少竹林的分布。春秋时期董安修建晋阳城(今山西太原南)时,就使用了当地所产的大批竹材。从《诗?国风?秦风》诗句中“终南何有?有条有梅”也可以看出,梅树和竹类当时在终南山分布的相当普遍。另外,在宋朝也有一位董安,见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一首《董安员外之信州铅山簿》。

7、董翳:《汉书。卷三十一 陈胜项籍传第一》载,秦朝将军,与章邯、司马欣合称「三秦」。项羽为西楚霸王,负责分封天下诸侯王,消灭了秦国以后,把它的土地分为三部分,封立三个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号称三秦。其中,封董翳为翟王,称王于上郡,建都高奴。本卷同时载:胜初立时,凌人秦嘉、铚人董緤、符离人硃鸡石、取虑人郑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将兵围东海守于郯。胜闻,乃使武平君畔为将军,监郯下军。秦嘉自立为大司马,恶属人,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 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而参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道。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长史司马欣,故栎阳狱吏,尝有德于梁;都尉董翳,本劝章邯降。故立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立翳为翟王,王上郡

8---12董渫---董赤----董军-----董朝--平陵,共记载五代:《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国名:成,(索隐曰县名,属涿郡。)侯功:兵初起,以舍人从击秦,为都尉;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定诸侯功,比厌次侯,二千八百户。(高祖时期),六年正月丙午,敬侯董渫元年。《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成敬侯董渫,师古曰:「渫音先列反。字或作绁。」初起以舍人从击秦,为都尉,入汉,定三秦,出关,以将军定诸侯,比厌次侯,二千八百户。正月丙午封,七年薨。子:节氏,孝惠元年,康侯嗣,四十四年,有罪,免。户五千六百。孝景中五年,赤复封,八年薨。孙:建元四年,共侯罢嗣,五年薨。曾孙:元光三年,侯嗣,十二年,元狩三年,坐为济南太守与城阳王女通,耐为鬼薪。元康四年,渫玄孙平陵公乘诎诏复家。《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天玺元年,……乃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处至阳羡县,封禅国山。(明年改)元,大赦,以协石文。

13、董仲舒:见《汉书。卷五十六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是董姓有世系系谱记载的先祖。

14 董贤:(前22年—1年),字圣卿,西汉云阳(今陕西淳化)人。汉哀帝时期的美男,二十二岁官至大司马,问鼎朝政,其父、弟及妻父等并官至公卿。成语——“断袖之癖”因其而来!

15、董偃:十三岁时便跟随母亲出入窦太主家,得汉武帝宠幸,窦太主见其容貌俊俏,窦太主十分喜爱,后与窦太主合葬于霸陵。

16董安国:西汉内史,曾着农书十八篇。

17、董娇娆:汉代时期宋子侯写了一首《董娇娆》: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18、董炼师:唐朝诗人杜甫在《忆昔行》: “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幺么。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秋山眼冷魂未归,仙赏心违泪交堕。弟子谁依白茅室,卢老独启青铜锁。巾拂香余捣药尘,阶除灰死烧丹火。悬圃沧洲莽空阔,金节羽衣飘婀娜。落日初霞闪余映,倏忽东西无不可。松风涧水声合时,青兕黄熊啼向我。徒然咨嗟抚遗迹,至今梦想仍犹佐。秘诀隐文须内教,晚岁何功使愿果。更讨衡阳董炼师,南浮早鼓潇湘柁。”

19、董承:时任车骑大将军,组织“七义灭曹组”, .曹操有耳目, 最终事情败露,慷慨就义。

20、董钧:《后汉书。卷七十九下 ? 儒林列传第六十九下》:东汉犍为资中人,字文伯。西汉平帝元始五年举明经,迁廪牺令。光武帝建武中举孝廉。明帝永平初为博士。时草创五郊祭祀,世称通儒。累迁五官中郎将。卒年七十余。

21、董卓:《后汉。卷七十二 ? 列传第六十二》:(?-192522日),字仲颖,官至太师。以“健侠”知名,充分显示了其军事才华,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时东汉政权摇摇欲坠,为了铲除宦官势力,应密召入京师。为维护汉室,远亲董太后,控制了中央政权,废怯懦的汉少帝,立能干的献帝。关东诸侯本不服中央政府的管,不想有个能干的皇帝,并联盟讨伐董卓。后裔改童姓。

22、董宣:《后汉书。卷七十七 ? 酷吏列传第六十七》:字少平,东汉著名良吏,光武帝时为洛阳令,敢于搏击豪强,为民作主,京师震 栗,光武称其为'强项令’,豪强贵戚莫不畏惧,号其为“卧虎”,七十四岁死于任上。光武伤感下诏以大夫之礼葬之。

23---26董忠----董宏-----董武----董永绍,共记载四代:《汉书。卷十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高昌壮侯董忠,以期门受张章言霍禹谋反,告左曹杨恽,侯,再坐法,削户千一百,定七十九户。八月乙丑封,十九年薨。子:初元二年,炀侯宏嗣,四十一年,建平元年,坐佞邪,免,二年,复封故国,三年薨。孙:元寿元年,侯武嗣,二年,坐父宏前为佞邪,免。曾孙:建武二年五月己巳,侯永绍封,玄孙千乘。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27董宪:《后汉纪校注. 第四》:,以周建为将军,苏茂为大司马,遣使拜张步为齐王,董〔宪〕(宫)为〔海西〕(西海)王〔二〕。〔一〕范书刘永传曰:「攻下济阴、山阳、沛、楚、淮阳、汝南,凡得二十八城。」按陈,陈国;汝,汝南也。按范书刘永传作「董宪为海西王」。两汉志无西海县,有海西,西汉末属东海郡,正是董宪活动地区。袁纪作「董宫」、作「西海」,均误。现据范书改之。《后汉书.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明年,遣使持节拜茂为骠骑大将军,击沛郡,拔芒。时,西防复反,迎佼强。五年春,茂率捕虏将军马武进攻西防,数月拔之,强奔董宪。

28---29、董昭----董胄,共记载两代:〔《后汉纪校注. 第二十九》:五〕。符节令董昭说曹操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一〕。……冀一〔朝〕获安〔二〕。二〕据三国志董昭传补。后汉书.郑孔荀列传第六十》:(建安)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三国志。魏书 程郭董刘蒋刘传》: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子嗣。胄历位郡守、九卿。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30:《后汉书.冯岑贾列传第七》:建武二年,使彭击荆州,下、叶等十余城。是时,南方尤乱。南郡人秦丰据黎丘,自称楚黎王,略十有二县;董起堵乡;许邯起杏;

31董勤:《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32、董黯,字叔达,一字孝治,后汉时,句章县石台乡人(今大隐镇),为汉江都相董仲舒(六世孙?待考证)。据《董氏家谱》记载:东汉永元八年二月十五日,汉和帝颁布《征孝子董黯擢议郎诏》,诏书引用《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 唐代宗根据明州刺史崔殷的奏请,于大历十年二月二十五日颁《赐汉孝子董黯庙敕》,赐名“董孝郎中庙”,称董黯“诚斯世之仪表也”。在宋代,宋真宗于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七日,颁《赐汉孝子董黯号纯德征君敕》,加封董黯“纯德征君”,并“祭以大夫之礼。”在明代,明太祖于洪武二年敕封董黯为“董孝子之神”

33、董扶:《后汉书。卷八十二下 ?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董扶字茂安,广汉绵竹人也。少游太学,与乡人任安齐名,俱事同郡杨厚,学图谶。还家讲授,弟子自远而至。前后宰府十辟,公交车三征,再举贤良方正、博士、有道,皆称疾不就。灵帝时,大将军何进荐扶,征拜侍中,甚见器重。扶私谓太常刘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信之,遂求出为益州牧,扶亦为蜀郡属国都尉,相与入蜀。去后一岁,帝崩,天下大乱,乃去官还家。年八十二卒。

后刘备称天子于蜀,皆如扶言。

33、董玘:《后汉书。卷八十四 ? 列女传第七十四》:“陈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蔡文姬,陈留董玘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34、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董遇,字季直。汉末三国魏国人物。董季中(字季中,名不详)之弟,魏国著名儒宗。黄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入为侍中、大司农。

35、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蜀辅国将军。跟随诸葛亮参加南征北伐。与姜维一起守备剑阁以阻挡魏国进攻。

36--37、董和---董允;董和:(?—220)字幼宰、枝江董市人蜀汉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事多年,许多建议被诸葛亮采纳,为官二十余年,外牧殊域,内干机衡,清正廉明,深受人民信任和爱戴,诸葛亮对董和的高风亮节称赞不移:“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董允:(?—246)字休昭,董和之子。秉承了董和的高风亮节,是时人所称的蜀中四英之一(诸葛亮、董允、蒋琬、费祎)。对董允的忠诚与才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给予了肯定,并力推董允主持“宫中之事”,董允受命,忠勤不懈,对后主言行,极尽诤湅之责。董允官至侍中、辅国将军、尚书令、大将军附贰等,文官武职集于一身,地位显赫,但他一身正气,正直不阿,治理蜀国业绩显着,深得民心。

38、董奉:(220280),字君异,侯官(福建福州)人,三国时神医,与南阳张仲景、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为一代名医,治病不取利,使之种杏,久成杏林。为今医界称为杏林由来。董奉为避难而远徙苍梧者,恰逢交址太守士燮将死而愈之。晋。葛洪《神仙传》:解县令有女为精邪所魅,医疗不效,乃投奉治之,若得女愈,当以侍巾栉。奉然之。……女病即愈。奉遂纳女为妻,久无儿息。奉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年十余岁,奉一日耸身入云中去。妻与女犹存其宅,卖杏取给

 39董恢:《三国志。蜀书 董刘马陈董吕传》:襄阳董恢诣允修敬。

:40董岑:《三国志。吴书 贺全吕周钟离传》:"所遣董岑、邵南少长家门。亲之信之,有如儿子。

41董袭:《三国志。吴书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董袭字符代,会稽余姚人,长八尺,武力过人。孙策入郡,袭迎于高迁亭,策见而伟之,到署门下贼曹。《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建安……十三年春,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获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男女数万口。

42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43、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44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董景道:字文博,弘农人也。《晋书。卷九十一?列传第六十一。儒林传》: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专遵郑氏,着礼通论非驳诸儒,演广郑旨。曜征为太子少傅、散骑常侍,并固辞,竟以寿终。

45董京:字威辇,不知何郡人也。《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六十四  隐逸传》: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末世流奔,以文代质,悠悠世目,孰知其实!唐代诗人吴筠,作有《高士咏·董威辇》:董京依白社,散发咏玄风。 心出区宇外,迹参城市中。 嚣尘不能杂,名位安可笼。 匿影留雅什,精微信难穷

46董养:字仲道,陈留浚仪人也。《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六十四  隐逸传》:泰始初,到洛下,不干禄求荣。及杨后废,养因游太学。与妻荷担入蜀,莫知所终。

47董琬:南北朝外交家。北魏时人。《北史·西域列传》:于太武帝太延三年(公元437年)被派和高明等出使西域,并同附近十六国建立友好关系。他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西域的地理分区,将西域分为四域-“自葱岭以东、流沙以西为一域;葱岭以西、海曲以东为一域;者舌(塔什干)以南、月氏以北为一域;两海之间、水泽以南为一域”。 

48---51董英---董虬---董征---董仲曜。董征:字文发,顿丘卫国人也。(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魏书。卷八十四?列传儒林第七十二》:祖英,高平太守。父虬,郡功曹。征身长七尺二寸,好古,学尚雅素。年十七,师清河监伯阳,就河内高望崇受周官,后于博陵刘献之遍受诸经。太和末,为四门小学博士。后世宗诏征入琁华宫,仍诏征敎授京兆、清河、广平、汝南四王,后特除员外散骑侍郎。清河王怿之为司空、司徒,引征为长流参军。怿迁太尉,征为仓曹参军。出为沛郡太守,加扬烈将军。入为太尉司马,俄加辅国将军。未几,以本将军除安州刺史。永安初,加平东将军,寻以老解职。永熙二年卒。出帝以征昔授父业,故优赠散骑常侍、都督相殷沧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相州刺史,谥曰文烈。子仲曜,武定末,仪同开府属。

52董洛生:西魏人。《魏书。卷八十六?列传孝感第七十四》:居父丧过礼,诏遣秘书中散温绍伯奉玺书慰之,令自抑割以全孝道。又诏其宗亲,使相喻奖,勿令有灭性之讥。

53董景起:西魏人。《魏书。卷九十二?列传列女第八十》、《北史。卷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列女》:陈留董景起妻张氏。景起早亡,张时年十六,痛夫少丧,哀伤过礼。形容毁顿,永不沐浴,蔬食长斋。又无儿息,独守贞操,期以阖棺。乡曲高之,终见标异。

54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55、董伯仁:生于西魏,历经北周、陈,隋朝初年尚在,汝南(今属河南)人。多才艺,官至光禄寺大夫殿内将军。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与展子虔同时入隋,并称“董展”。又雅号:“智囊”。今画迹已无存于世。

56、董美人:刻于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21行,行23字,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又称《美人董氏墓志》。撰文者为隋文帝第四子蜀王杨秀。董美人为其爱妃,年方十九而病逝,这块碑便是杨秀为董美人所立的墓碑。美人董氏(578--597年),汴州恤宜县人,其体质闲华,生得貌美,倾国倾城,富有内涵,温文尔雅。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二月,董美人患病,然而无法治愈,于七月十四日戊子终于仁寿宫山,享年十九岁,正是青春年华。

5759、董和---董升----董纯。董纯:字德厚,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北史。卷七十八?列传第六十六》:祖和,魏太子左卫率。父升,周柱国。纯少有膂力,便弓马。仕周,位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从武帝平齐,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隋文帝受禅,进爵汉曲县公。后以军功,进位上开府。开皇末,以劳旧拜左卫将军,改封顺政县公。后从杨素平汉王谅,以功拜柱国,进爵郡公,再迁左骁卫将军。时盗贼日益,纯虽克捷,而所在蜂起。有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遣锁诣东都。有司见帝怒甚,希旨致纯死罪,竟诛。

60、董绍:字兴远,新蔡鲖阳人也。《北史。卷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四》:少好学,颇有文义。起家四门博士,累迁兼中书舍人,为宣武所赏。后除洛州刺史。绍好行小惠,颇得人情。尒朱天光为关右大行台,启为大行台从事,兼吏部尚书。绍议论朝廷,赐死。孙嗣。

61、董征:字文发,顿丘卫国人也,北周时代人。《北史。卷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儒林上》:身长七尺二寸,好古学,尚雅素。年十七,师清河监伯阳。宣武诏征入琁华宫,令孙惠蔚问以六经。仍诏征教授京兆、清河、广平、汝南四王。后累迁安州刺史。入为司农少卿、光禄大夫,后以老解职。永熙二年,卒。孝武帝以征昔授学业,故优赠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相州刺史,谥曰文烈。子仲曜。

62、董洛生:北周时代人也。《北史。卷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孝行》:居父丧过礼,诏遣秘书中散温绍伯奉玺书慰之,令自抑割,以全孝道。又诏其宗亲,使相喻奖,勿令有灭性之讥。

63、董德妃:后周太祖董德妃:《旧五代史 周书 列传一》:“史臣曰:周室后妃凡六人,而追册者四,故中闱内则,罕得而闻,惟董妃(董德妃)、符后(符皇后)之懿范,亦无愧于彤管矣”。(案:是书无外戚传,考《五代会要》云:周太祖第三女乐安公主,为汉室所害,广顺元年二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第四女寿安公主,降张永德,广顺元年四月封,至显德元年,封晋国长公主。第五女永宁公主,广顺元年九月追封,至显德四年四月,又追封梁国长公主。) http://www.qqywf.com/view/b_7888187.html

64---71、仁琬--大礼---伯良---董晋—全道、全溪、全素、全澥:董晋:字混成,唐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生于开元十一年 (723),死于贞元十五年(799年),仕唐,官至宰相。《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九十五》、《新唐书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七十六》:子溪,字惟深,亦擢明经,三迁万年令。讨王承宗也,擢度支郎中,为东道行营粮料使。坐盗军赀流封州,至长沙,赐死。子居中,善诗,为张籍所称。《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七》:韩愈《赠太传董晋公行状》:曾祖仁琬,皇任梁州博士。祖大礼,皇赠右散骑常侍。父伯良,皇赠尚书左仆射。 “公既来止,东人以完,今公殁矣,人谁与安。”始公为华州,亦有惠爱,人思之。公居处恭,无妾媵,不饮酒,不谄笑,好恶无所偏,与人交,泊如也。未尝言兵,有问者曰:“吾志于教化。”享年七十六,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勋累升为上柱国,爵累升为陇西郡开国公。娶南阳张氏夫人,后娶京兆韦氏夫人,皆先公终。四子全道、全溪、全素、全澥,全道、全素皆上所赐名,道为秘书省著作郎;溪为秘书省秘书郎;素为大理评事;澥为太常寺太祝,皆善士,有学行。谨具历官行事状,伏请牒考功,并牒太常议所谥,牒史馆请垂编录。谨状。

72---75、全正、居中、从直、居敬:《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卷二十九·碑志六》:元和六年五月十二日,死湘中,年四十九。(州下方本无年月日,但于湘中下云:年若干,今以晁本定。按《唐书》“元和七年,立遂王为太子”,亦与下文相应。二月,粮料吏有忿争相告言。五月,溪、皋谟皆坐赃数千缗。敕贷死,流皋谟春州,溪封州,行至潭州,并遣中使赐死。《权德舆传》亦云:“董溪、于皋谟以运粮使盗军资,流岭南。宪宗悔其轻,诏中使半道杀之。”)明年,立皇太子,有赦令,许归葬。(元和七年七月,立遂王宥为太子,大赦天下。)其子居中,始奉丧归。元和八年十一月甲寅,葬于河南河南县万安山下太师墓左,夫人郑氏。公凡再娶,皆郑氏女。生六子:四男,二女。长曰全正,惠而早死;次曰居中,好学,善为诗,张籍称之;次曰从直,(下或有次字。)曰居敬,尚小。长女嫁吴郡陆畅;其季女后夫人之子。公之母弟全素,孝慈友弟,公坐事,弃同官令归,公殁比葬三年,哭泣如始丧者。大臣高其行,白为太子舍人。将葬,(将葬下,方有中字。云:“以上文考之,无者为是。然《世系表》,全素,太子中书舍人。《通典》:中舍,一云中书舍人。又安知全素不自舍人迁中舍邪?”今按:中字有,则前后皆当有,无则皆当无,不应前无而后有也。审如方说,此《志》亦必是未迁时作,况它本自有无中字者。今姑从之。不必曲为之说也。)舍人与其季弟,问铭于太史氏韩愈。(元和八年正月,公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愈则为之铭

76、董邵南:唐寿州安丰(今安徽省寿县西南)人,自幼家贫,孝亲而好学,刻苦上进,因董邵南在百炉镇隐居,后人改百炉镇为隐贤集。因当时不得志的士人往往投靠藩镇,而董邵南被投闲置散,他便决心到河北寻找出仕的机会。古时候,隐贤集西滨淠河,与霍邱县隔水相望。因有舟楫之便,鱼盐之利,帆樯林立,商业繁荣。该集有董子墓、董子读书台,明嘉靖八年(1529年)寿州知州王莹为之修有董子祠。韩愈写的《嗟哉董生行》:“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时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嗟哉董生,谁将与俦?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77-78、董重质--延宗:本淮西牙将,吴少诚之子壻也。《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元和十二年,委重质而拒度。时李愬乘虚入蔡,重质之家在蔡,愬乃安恤之,知城已陷,宪宗欲杀之,愬奏许以不死而来降,请免之,且乞于本军驱使。于是,贬春州司户参军。明年,转太子少詹事,委武宁军收管驱使,仍加金紫。十五年,征入,授左神武军将军,知军事,兼御史中丞。寻授盐州刺史,又迁左右神策及诸道剑南西川行营节度使、检校左散骑常侍。大和四年,又转夏绥银宥节度使。五年,就加检校工部尚书。重质训兵立法,羌戎畏服。八年八月卒,赠尚书右仆射。 延宗,开成中为磁州刺史,坐谋逐河阳节度使以自立,为其党所告,台司推鞫得实,诛之。

79董思恭:苏州吴人。《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上?列传第一百四十上。文苑上》:所著篇咏,甚为时人所重。初为右史,知考功举事,坐预泄问目,配流岭表而死。

80、董昌龄:《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三。列女》、《新唐书。卷二百0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列女》:董昌龄母杨氏。昌龄常为泗州长史,世居于蔡。少孤,受训于母。杨氏潜诫昌龄,志未果,杨氏复诫曰:“逆党欺天,天所不福。汝当速降,无以前败为虑,无以老母为念。汝为忠臣,吾虽殁无恨矣。”及王师逼郾城,昌龄乃以城降,且说贼将邓怀金归款于李光颜。宪宗闻之喜,急召昌龄至阙,真授郾城令、兼监察御史,仍赐绯鱼。昌龄泣谢。蔡平,杨氏幸无恙。元和十五年,陈许节度使李逊疏杨氏之强明节义以闻,乃封北平郡太君。

81、董氏1:《新唐书。卷二百0五?列传第一百三十。列女》:贾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贬岭南,以妻少,乃诀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无须也。」董不荅,引绳束发,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贬二十年乃还,署帛宛然。及汤沐,发堕无余。

8283董勉,董振:董勉,唐朝大将,董振将领。《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八十三》:韦皐字城武,京兆万年人。……九年,天子城盐州,策虏且来桡袭,诏皐出师牵维之。乃命大将董勉、张芬分出西山、灵关,破峨和、通鹤、定廉城,踰的博岭,遂围维州,搏栖鸡,攻下羊溪等三城,取剑山屯焚之。十三年,帝诏皐深入以桡虏。皐遣大将陈洎等出三奇,崔尧臣趋石门无衣山,仇冕、董振走维州。

84、董侹:唐朝时期人,“关羽显圣”最早出于陈、隋年间一个与佛教传布有关的传说。现知最早的记载为中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其云:“玉泉寺覆船山东,去当阳三十里,迭嶂回拥,飞泉迤逦,信途人之净界,域中之绝景也。寺西北三百步,有蜀将军都督荆州事关公遗庙存焉。将军姓关,名羽,河东解梁人。公族功绩,详于国史。先是,陈光大中,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与神遇,云:'愿舍此地为僧坊。请师出山,以观其用。指期之夕,万壑震动,风号雷虩。前劈巨岭,下堙澄潭,良材丛木,周匝其上;轮换之用,则无乏焉。”关羽战死之地为临沮(今湖北襄阳市西南南漳县,《三国志.关羽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隋文帝开皇一二年(592),天台智顗于当阳县城西三十里处建玉泉寺,位于临沮南边,相距不远,当地可能一直有祠祭关羽的传统,属于民间私祭。

85、董彦弼:《旧唐书。卷二十三 本纪第二十上》:“唐昭宗光化三年,十一月庚寅,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发动政变,废昭宗,立太子德王李裕为帝。十二月癸未夜,朱全忠派护驾盐州都将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杀王仲先等。第二年,昭宗又复辟了。实际是藩镇与宦官对中央控制权的争夺战。”

86、董庭兰:(约695年—约765年),陇西(今甘肃省)人,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善吹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古乐器筚篥和弹奏七弦琴。当时已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

87董平:(?-835 唐宣州溧阳人。顺宗永贞进士。累官门下中书侍郎。文宗太和末,与大臣贾梀等谋尽除宦官,诈称天降甘露,命宦官仇士良等往视。事泄,反为宦官捕杀。史称“甘露之变”。

88、董戎:《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六。薛伾列传》记载:“史臣曰:薛播温敏有文,鲍防董戎无术,李、严太原之政,可谓美矣。萧昕抱则哲之知,杜亚怀非次之望”。

89、董秦:旧唐书与新唐书的《李忠臣传》记载:李忠臣,本姓董,名秦,平卢人也,世家于幽州蓟县。少年时从军,憨直不通书,但努力奋斗,因有战功,被唐肃宗李亨赐姓李,赐名忠臣。

90、董嗣杲:唐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作有679首诗歌流芳于世。如《梅花》、《春游》、《思归》等

91、董天吉:唐宋时期诗人,有《竹》、《送任浙东廉使》、《项王庙》、《月中桂》、《惠安桥》、《梧》等13首诗歌流芳于世。如:《送经历庞世安》:庞门培隐德,凤穴产奇毛。曳组全家贵,谈兵此客豪。书签沾雨湿,箭镝入云高。归到荆花下,春缸醉玉醪。

92、董璋:《旧五代史  卷七十?唐书四十六  列传第二十二》:姚洪,本梁之小校也。在梁时,经事董璋。璋叛,领众攻阆州,璋密令人诱洪,洪以大义拒之。《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死事传第二十一》:东川董璋反,攻遂州,鲁奇闭城拒之。后唐长兴元年 (930)九月至次年二月,明宗李嗣源遣军攻讨剑南东川节度使董璋与剑南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反叛的作战。 天成四年(929)五月,明宗为加强对剑南东、西两川的统治,遣客省使李仁矩招谕两川纳贡遭拒后,……次年正月,董璋先于剑门(今四川剑东北)筑七寨,后又于剑门北置永定关,布列烽火,集聚民兵扼守,以阻后唐军入川。

93、董昌:(?-896),浙江临安南庄人。唐末任义胜军节度使,割据两浙,后自称大越罗平国皇帝。895年,当年2月,董昌据越州自立为帝,国号“大越罗平”,自称“圣人”,铸“顺天治国之印”,改元顺天,设置官吏。《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下?列传第一百五十下 》:始籍土团军,以功擢累石镜镇将。中和三年,刺史路审中临州,昌率兵拒,自领州事。镇海节度使周宝不能制,因表为刺史。累拜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爵陇西郡王。浙江董顺庆考证:董昌是临安董溪人,败后,他的二子一改姓童,一改姓章,谐音董昌,隐居兰溪。

94、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等。    

95、董乙:五代时后梁农民起义军领袖毋乙(?-920),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位周口市东北)人。其名一作母乙。与董乙等人以宗教形式组织群众,夜聚明散,进行武装反梁,屡败官军。陈、颍、蔡(即今河南省淮阳县、安徽省阜阳市、河南省汝南县)诸州民众望风而来,众至千余人,他被拥为天子。920(后梁末帝朱友贞明六年)兵败,与其他诸首领八十余人同时遇难。

96、董思安:留从效(906—962年),永春人,后定居仙游慈孝里赤湖留宅村(今枫亭东宅留宅自然村),幼年丧父,事孝慈母,尊敬兄长,闻名乡里。从效少时喜读诗书,常习武艺,精通武略,少年应募从军,在泉州当衙兵。后晋天福末年,朱文进杀闽王王曦,自立为闽主,委派其亲信黄绍颇为泉州刺史,时留从效以功,为泉州散员指挥使。斯时,留从效邀请王忠顺、 董思安、苏光海等人连夜在其家饮宴曰:“吾属世臣王氏,今其子孙为文进所鱼肉,我等坐视可谓忠乎?”于是募勇士陈洪进等52人,乘夜入城,劫库银,擒杀黄绍颇,请王延政之侄王继勋为主持军府之事。从效等三人自署为统帅,陈洪进为指挥使,继勋令洪进送绍颇首级于建州(今建瓯)。尔后朱文进从福州发兵攻打泉州,留从效率部将英勇反击,打败朱文进部。南唐保大三年(945年),元宗李攻陷建州,泉州留从效亦以兵劫王继勋送之金陵,王延政被擒获,闽国祚终。

97—98、董全桢、董冲:宋代董冲撰《威烈祠》刻文,记朱温篡唐时牺牲的唐将董全桢将军,在公元907年后战死。

99---105、董君时成、时中、时显、时用、时举、时敏 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汪藻(10791154) 撰《宋故通直郎致仕董君墓志铭 》:“君讳鸿,字子渐,姓董氏。五季之乱,士大夫皆保敦之黄墩。乱定稍出,散居其旁数百里间。宋兴,涵濡百余年,子孙相承为闻家数十族,董氏其一也。董氏之祖居饶之德兴,六世而生长者,森森有厚德,为间里所宗。年八十余而终,今显漠阁待制程滴志其墓。……一旦隐几而逝,春秋八十有一。属犷之后,若有话言与人接者,曰:吾生西土矣。人以为得法之证。绍兴六年(1136)三月三十日,葬君浮溪黄坛之原,距其家十余里。妻余氏,先君卒,赠孺人。子时成、时中、时显、时用、时举、时敏。时中,武义郎。时敏,朝请郎,通判虔州。女三人。为张林、余极、弓晰博,皆名族。孙男女,若曾孙,合三十七人。而子之及君葬者,时用、时敏而已。余尝观汉以货豪者,率比千户封,君而无爵秩也,有爵秩者,莫贵二千石,然月不过得粟百八十解,不得名其田也。君岁赢万钟,官至八品,寿八十余,居乡称善人。而时敏方以材进,且大君之门,视古无愧矣。藻与君灌动连,知君非一日,乃叙而铭之。”

106--108董宗本---董遵诲---董嗣宗、董嗣荣:共记载三代。董遵诲:(926981)涿洲范阳人(今河北涿县)。干德六年(968)授通远军使,太宗时兼领灵州巡捡。《宋史。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三十二 》记载:父宗本,善骑射,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遵诲之舅也,表遵诲从行。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借父势,太祖每避之。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帝轸悼久之,遣中使护葬,赗赙加等,录其子嗣、嗣为殿直。

109、董其役:《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太祖建隆三年(壬戌,962),诏县令佐检察差役【一○】,务底均平。或有不当者,许民自相纠举。京百司补吏,须不碍差役,乃听。是月,始大治宫阙,仿西京之制,命韩重赟董其役。

110---112,董俨-----董仲容、董仲宗:记载两代。董俨:字望之,河南洛阳人。兄弟董伟,有子二:仲容、仲宗。《宋史。卷三百0七?列传第六十六 》记载:太平兴国三年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饶州,加著作佐郎。召为京东转运使。时三司改易制度,置三计使,因留拜右谏议大夫,充右计使。使罢,出知扬州,迁右谏议大夫。徙潭州,转给事中,历知广岳洪三州、江陵府。大中祥符初,会赦,起知郢州,病疽卒,年五十四。东封恩,复其官。子仲容、仲宗,并为太子中舍。兄至殿中丞致仕。

113:董伟:董俨之兄至殿中丞致仕。(见上《宋史。卷三百0七?列传第六十六 》

114、董敦逸:字梦授,吉州永丰人。《宋史。卷三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四》记载:登进士第,调连州司理参军、知穰县。时方兴水利,提举官调民凿马渡港,云可灌田二百顷,敦逸言于朝,以为利不补害,核实如敦逸言。元佑六年,召为监察御史。仁宗即位,罢修宫观以息民力。宣仁后曰:「皇帝宜深知。」于是敦逸、庆基并罢。敦逸出为湖北运判,改知临江军。绍圣初,轼、辙失位,刘拯讼敦逸无罪。徽宗即位,加直龙图阁、知荆南,召入,为左谏议大夫,敦逸极言蔡京、蔡卞过恶。迁户部侍郎。卒,年六十九。

115、董必:字子强,宣州南陵人。《宋史。卷三百五十五?列传第一百一十四》记载:尝谒王安石于金陵,咨质诸经疑义,为安石称许。登进士第。绍圣中,提举湖南常平。时相章惇方寘众君子于罪。进集贤殿修撰、显谟阁待制。卒,年五十六,赠龙图阁待制。

116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真定元氏人。《宋史。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二十九》记载:后唐清泰中,以献书授校书郎。累历宾佐。晋天福中,为左拾遗、知枢密院表奏。周广顺初,为左补阙。世宗即位,诏常参官各奏封事,枢上平吴策。淮南平,迁浚仪令。恭帝即位,迁殿中侍御史。

117、董参:《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一一载:“嘉佑二年(1057)同书选举一九之一二载:“二年正月五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等权知贡举,天章阁侍讲卢士宗、集贤校理张师中封印卷首,馆阁校勘张洞、王猎充覆考官,梅尧臣、张子谅、张唐民、董参、吴秉、鲜于侁充点检试卷,张师颜、刘坦、李昌言、孙固、崔台符充诸科考试官。

118、董毡:西夏攻董毡 ,辽朝为了对付西夏,将契丹宗室公主嫁给唃厮啰的儿子董毡,过了一段时间,辽朝统治者又准备将公主迎回辽朝,董毡坚决不同意。其后辽朝统治者派遣使者到青唐(今青海西宁)去游说契丹公主,董毡一怒之下,斩杀了辽朝使者,并将辽朝公主打入冷宫。辽朝与唃厮啰断绝了一切关系。西夏主谅祚得知此事后,于奲都六年(1062)、嘉佑七年八月,向唃厮啰发动进攻。双方在青唐遭遇,结果西夏军队大败。

119、董德元:(1096——1163),字体仁,小名丙哥,小字长寿。宋时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乐安县流坑)人,恩榜状元,官至副相。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史部侍郎。隆兴元(1163)卒,年六十八。德元成为永丰县历史上的第一名状元,与欧阳修一起成为永丰的荣耀,因此,永丰县被称为“欧董名乡”。

120--121、董永--董槐:(?—1262)宋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字庭植,《宋史。 卷四百一十四?列传第一百七十三》: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收。槐貌甚伟,广颡而丰牙牙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嘉定十六年进士。嘉熙间历提点湖北刑狱、知江州、潭州,六年(1246)任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宝佑三年(1255)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为佞臣丁大全派兵廹逐,避居湖州南浔。

122、董氏2列女.《宋史。卷四百六十?列传第二百一十九。列女》记载:沂州滕县人,许适刘氏子。建炎元年,盗李昱攻剽滕县,悦其色,欲乱之,诱谕三,女终不屈,遂断其首。刘氏子闻女死状,大恸,葬之,为立祠。

123、董先:(生不详——1156),字觉民,洛阳人,是岳家军先锋大将,曾在颍昌之战中,和岳云等一起大败完颜兀术率领的13万金军。20123月,在武昌区兴国南路上发掘一宋代古墓,从该墓葬规格、形制、墓碑内容等分析,其年代为南宋夫妻合葬墓经确认墓主身份为南宋岳飞手下先锋大将董先。《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五十”记载:“董先,字觉民,洛阳人。初从翟兴军,与金人战,勇功为多。”

124、董节妇:宋朝时期,姓袁氏,江西吉安之永丰人也。年二十而夫死,以姑在,不从死,许身以节,事其姑良孝。有《宋故董节妇墓志铭》 崇宁二年 1103……blog.sina.com.cn/s/blog_4b6988a70102dy... 

125、董宋臣:《宋史。卷四百六十九?列传第二百二十八 宦者四》记载:理宗朝宦者。淳佑中,以睿思殿祗候特转横行官。宝佑三年,兼干办佑圣观。景定四年,自保康军承宣使除入内内侍省押班,寻兼主管太庙、往来国信所,同提点内 军器库、翰林院、编修敕令所、都大提举诸司,提点显应观,主管景献太子府事。

126、董传:宋朝诗人,“古来风义遗才少,近世公卿荐士稀”。为名句。

127、董提举: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和《宴湖南董提举致语口号》:“西风八月楚江滨,争看星槎会汉津。露湿红绫旗影旧,云连翠簜辔华新。东西杜若洲连月,先后瑞芝堂上春。回首琼林拚一醉,使还总是凤池人。”

128、董颖:宋朝时期,作有诗词28首。包括:《薄媚》9首、《贺曾修撰帅江陵》5首、《题赵质夫艇斋》2首、《薄媚。西子词》、《满庭芳》、《卜算子》、《句》、《题龙岩居士墨梅》、《宿叶陂用前韵》、《寄题杨德辰请隐堂借至游老人韵》、《题舫斋》、《次韵文约赠行》、《呈泽中明府》

129、董侍郎:宋代李曾伯诗人,作一首《桂林宴交代董侍郎乐语口号》:“同是虚皇老从臣,海山深处细论心。金兰谊笃新藩翰,玉笋班趋旧禁林。对月不妨延桂影,思人惟有护棠阴。公归定是调商鼎,莫忘梅花片吟。”。同在宋朝诗人程公许《送别制置董侍郎东归》:“荷囊晓趁紫宸朝,玉立堂堂侍冕旒。帝为蚕丛精择帅,诏颂虎节往分忧。旌幢云合三千乘,锦绣春浓六十州。仪凤雅应为国瑞,烹鲜何忍与民仇。阳和嘘暖松州雪,膏泽长随锦水流。酒贱途歌喧夜市,彘肥社鼓响春畴。教条宽简难轻犯,鉴戒高明不暗投。建学文翁先美俗,雄边德裕有良筹。若为殿角频忧顾,何恨天涯久逗遛。几度玺书颁北闻,四时朱履簇西楼。神全削垩无机露,德厚如山镇俗浮。边骑谁令轻犯塞,羽收忽讶急飞邮。祃雅往度重关险,建旐那容一刻留。明月三更悲鼓角,晴烟万灶宿貔貅。乘墉妄意窥吾境,奠枕何由奈敌雠。忠孝全军齐缟素,缥姚列校奋戈矛。金牌不与全腰膂,铁骨安能芘触髅。战胜游魂惊铤鹿,凯旋享士趣椎牛。三秦席卷非难事,偏将星奔怅寡谋。从屈戎昭亲跋履,申严师律戢奸偷。人知福德如中令,谁省恩威似武侯。过眼七年劳节制,焦心九陛渴才猷。赐环笑拆封泥诏,叠鼓催装下峡舟。织锦何伤谗口捷,憩棠翻作去思愁。雅怀纳纳湖千顷,外物区区海一沤。书怪无心疑咄咄,委怀何事不悠悠。纷纭归梦寻猿鹤,浩荡诗盟狎鹭鸥。世事未知何日定,才难莫若旧人求。病深根本宜加护,脉在参苓或未瘳。德望定须歌变舄,姓名伫见启金瓯。蹇余政自臞山泽,漫仁都缘迫斧区。彩棒乏材供击断,镂冰无技苦雕锼。凯期吏责宽三尺,误辱儒宗放一头。袖有神鞭驱款段,意令蹇步爱骅骝。生遭名德为知己,誓企清尘力好修。桂楫稳飞三峡浪,蒲帆归赴五湖秋。百年几见轻成别,万斛清愁黯莫收。倚俟泰阶明紫极,未愁弱水限瀛洲。槐庭何日堤沙筑,玉食须渠鼎铉调。议有异同宜审择,人无近远要旁搜。非才忍负知音遇,引臂追随万里游。”

130、董伯:宋代诗人陈著写了一首《董伯和竹溪寓居》:三井西边雨亩坡,与云盘礴傲羲娥。危时自说升平话,险地今为安乐窝。鱼鳖收溪供草酌,竹松临户当花窠。故园台榭姑苏问,万事从来蚁一柯

131、董无益:宋代诗人仇远《寄董无益》:邮铃带箭发纷纷,何日山深耳不闻。迁客无乡难避祸,饥民失业半充军。马蹄乱踏湖西雪,雁阵平拖塞北云。我亦嬾谈今世事,自看吊古战场文。

132、董职方:宋代诗人余靖《和董职方见贺诞子诗》:天幸依仁守列藩,佳篇为贶荷谦尊。固慙彝鼎无勋阀,且喜桑弧有子孙。岂比芳兰庭下秀,预知苦李道傍繁。日临庶狱虞阴谴,敢望高开纳驷门。

133、董守:宋代诗人郭印《送董守》:房相风流远,寥寥四百年。西湖有陈迹,水竹尚苍然。公来刺是邦,鱼鸟亦安全。官閒得放旷,乐事踵前贤。亭台一增饰,草木发夭妍。瓜期秋风来,岁月惊翩翩。长桥淡孤月,老树含愁烟。赖有庞眉叟,送行赍百钱

134—135、董煝、董端:宋代诗人董煝,诗词一首:《董端公墓》:“从来正气关天地,扞禦功成死不妨。守土忠贞唐许远,埋论节概汉张网。麒麟高冢閒金盌,屃贔丰碑重玉堂。旷代衣冠谁解识,令人终古泣斜阳。”;宋代陈与义做的《游董园》:西园可散发,何必赋远游。地旷多雄风,叶声无时休。幸有济胜具,枯藜支白头。平生会心处,未觉身淹留。散坐青石床,松意淡欲秋。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一凉天地德,物我俱夷犹。东北方用武,六有事戈矛。甲裳无乃重,腐儒故多忧。珍禽叫高树,且复寄悠悠

136、董安: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一首《董安员外之信州铅山簿》:古岸绿蒲老,春帆逆水轻。烹鲜聊以芼,泝险复兼程。可用兹时乐,无将远道惊。曾为江上客,因赠北行人

137、董著作:宋代诗人梅尧臣两首诗歌 《送董著作知北海县》、《董著作尝为参谋归话西事》。《送董著作知北海县》诗:君尝佑王属,议平天下刑。出宰得古邑,农锄多带经。素琴伴饮酒,绿藓生讼庭。举首望海雁,高怀在青冥。《董著作尝为参谋归话西事》诗:子说颇骁勇,筑城收汉疆。提兵无百骑,偷路执生羌。大将罪专辄,举军皆感伤。归来出万死,羸马亦摧藏

138、董遘:宋代董遘,写了《题山寺壁》:山鬼相呼夜月黑,怪禽恶语向风喧。挑灯待晓安能寐,一夜惊尤紧闭门。

139、董萝:宋代董萝。写了一首《寄内》:别向春闺十载深,家园无梦可追寻。酸风冷月凄官阁,瘴雨蛮烟度郁林。养老需卿扶健杖,怕寒怜我守孤衾。封侯未卜常滋愧,一寸程途一寸心。其中:“养老需卿扶健杖”成为名句。

140、董循:宋代董循,《严子陵钓台和友人韵》的诗句:“谁到严滩同玩赏”成为名句。董提举:文天祥的《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和《宴湖南董提举致语口号》:“西风八月楚江滨,争看星槎会汉津。露湿红绫旗影旧,云连翠簜辔华新。东西杜若洲连月,先后瑞芝堂上春。回首琼林拚一醉,使还总是凤池人。”

141142董师中,董师俭。董师中:字绍祖,洺州人也。《金史。卷九十五?列传第三十三》:少敏赡,擢皇统九年进士第,调泽州军事判官。迁绵上令,补尚书省令史,右相唐括讹鲁古尤器重之,再考,擢监察御史,迁尚书省都事。初,漏察大名緫管忽剌不公事,及忽剌以罪诛,世宗怒,削官一阶,降授沁南军节度副使。累迁坊州刺史。明昌元年,初置九路提刑司,师中选为陕西路副使,坐修公廨滥支官钱罪,以赎论。及御史台言其宽和有体,召为大理卿。御史中丞吴鼎枢举以自代,尚书省亦奏其才行,遂擢中丞。泰和二年,薨,年七十四。上闻之,甚悼惜,顾谓大臣曰:「凡正人多执方而不通,独师中正而通。」诏依见任宰执例葬祭,仍赙赠之,谥曰文定。弟师俭,初业进士,力学后遂登第。

143、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144---162、董俊----文炳、文蔚、文用、文直、文忠----士元、士选、士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恒,士廉,士方----守忠,守悫,守思: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文忠字彦诚,俊第八子也。董俊(11861233),藁城(今属河北藁城市)人。1215年,木华黎帅兵南下,他率军加入元军,此后成为一位著名的世侯。《元史  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五》: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寿国公,谥忠烈。加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改封赵国公。子文炳、文蔚、文用、文直、文忠。文炳为藁城令,文蔚字彦华,俊之次子也。文用字彦材,俊之第三子也。生十岁,父死。文用自先帝时,每侍燕,大德元年,上章请老,赐中统钞万贯以归,官一子,乡郡侍养。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子八人:士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恒,士廉,士方。赠银青荣禄大夫、少保、赵国公,谥忠穆。文直字彦正,俊之第四子也。通经史法律,为藁城长官,佩金符。文忠字彦诚,俊第八子也。授正议大夫,俄授资德大夫、佥书枢密院事。忽病仆,遂卒,后制赠光禄大夫、司徒,封寿国公,谥忠贞。《元史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董文炳:赠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谥忠献。子士元、士选。士元,字长卿,文炳长子也。后加赠推诚效节功臣、资德大夫、中书左丞、护军,追封赵郡公,改谥忠愍。士选:字舜卿,文炳次子也。子守忠,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守悫,侍正府判官;守思,知威州。

163—168、董士珍守中、守庸、守恪、守逊、守简:欧阳园撰文《董士珍神道碑》“……俭德治内,有相成之道焉。(补入:子男六人,长守中,正奉大夫,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薨赠存诚守正忠亮功臣,正奉大夫,枢秘副使护軍,追封赵郡公,谥靖献;次守庸,资德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左丞;次守恪,赠奉训大夫,礼部郎中;次守逊,丰仪大夫,颖州知州;次守简,今资德大夫,中书左丞;次守康,早世。皆能保守家学,诚恳忠直,蔚为名卿。女三人,长侍镇阳王孙,正议大夫,兴国路总管史爕;次侍韩╳;次因母丧,哀毁一日而绝。孙男十七人:鎋,中奉大夫,甘肃行中书省参知政事;铉,章佩监异珍库使;鎬,宣徽院判官;钥,监察御史;鐄,上冠奉御;鐩,掌薄奉御;镣,内供奉;钺,内供奉;鉼、锴、镒、镔、雋(加“金”旁)钜、留僧七儿未仕,其行已服官,又皆榘蒦。先祖孙女六人,长适无为州同知郑鄈;次适崇福寺丞张歪头;次适右卫亲军都指挥使塔海帖木儿;次适平阳翼万户郑君用,余在室。曾孙六人,长辅臣,内供奉;次渊臣、献臣、良臣、靖臣。)以是年八月十三日,归葬于藁城之九门。……”

169170董抟霄,董昂霄。董抟霄,字孟起,磁州人。《元史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七十五》:入为户部主事,升员外郎,拜监察御史。其才略有大过人者,而当时用之不能尽其才,君子惜之。,

171董伦,字安常,恩人。《明史。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洪武十五年以张以宁荐,授赞善大夫,侍懿文太子,陈说剀切。太祖嘉之,进左春坊大学士。三十年坐事谪云南教官。累官山西参政,与伦先后谪云南。建文初,召入翰林,修太祖实录。永乐六年卒于官。

172,董兴,长垣人。《明史。卷一百七十五?列传第六十三》:初为燕山右卫指挥使,累迁署都指挥同知。祥诛,乃夺兴爵,仍右都督,发广西立功。以锦衣李贵荐,复爵,总兵宣府,再予世券。宪宗嗣位,罢还。已,停世袭。家居十余年卒。,

173,董旻,乐平人。《明史。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成化二年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为吏所讦,下诏狱,谪石臼知县。孝宗时,卒官四川参议。

174董杰,泾县人。董旻(又名:董子仁),《明史。卷一百八十?列传第六十八》:成化末进士。授沔阳知州,谪四川行都司知事,历迁河南左布政使。正德六年,巡抚王哲兵败召还,擢杰右副都御史代之。未几卒。《董旻传》:董旻,乐平人。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为吏所讦,下诏狱,谪石臼知县。孝宗时,卒官四川参议。死于任上。《德兴县志/选举志》不载董旻名,其籍贯当为乐平而祖籍德兴。李东阳(14471516)作《送董子仁出使琉球》:“琉球东望海门开,圣代提封亦壮哉!万里风涛才七日,六年天使此重来。麒麟有服真殊宠,薏苡无车莫浪猜。归忆皂囊封事在,殿前丰采尚崔嵬。徐哲《送黄门董子仁使琉球》:“朝罢皇华拜冕旒,遥持玉节下琉球。文章绝域知名姓,剑气清霄逼斗牛。灯火吠厖蛮寨晚,楼船飞鹢海天秋。不须投却班超笔,谈笑堪封万里侯”。 《琉球国志略》卷五则记为:“ 成化十三年,封尚真,使兵科给事中董旻、行人司司副张祥”。

175董传策:字原汉,松江华亭人。《明史。卷二百一十?列传第九十八》:嘉靖二十九年进士。除刑部主事。三十七年抗疏劾大学士严嵩,疏入,下诏狱。谪戍南宁。穆宗立,召复故官。历郎中。隆庆五年累迁南京大理卿,进工部右侍郎。万历元年就改礼部。言官劾传策受人贿,免归。绳下过急,竟为家奴所害。

176---178董份---董道醇----董嗣成。《明史。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嗣成:乌程人。祖份,礼部尚书。父道醇,南京给事中。仍世贵显。嗣成以气节着,士论多之。名儒,真定人。赠官如初春。,

179董基:字巢雄,掖县人。《明史。卷二百三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十二》:万历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终南京大理卿。

180--181董旸---董一元。《明史。 卷二百三十九?列传第一百二十七》:董一元:宣府前卫人。父旸,嘉靖中为宣府游击将军。一元功最,超俸三级,万历十一年以都督佥事为昌平总兵官,寻徙宣府。十五年徙蓟州。久之,劾罢。进署都督同知,入为中府佥事。进一元左都督,一元历镇冲边,并着劳绩。与麻贵、张臣、杜桐、达云为边将选云。,

182董应举:字崇相,闽县人。(1538年-1625年),字崇相,号见龙,连江县管头镇塘头村人。年青时,勤勉好学,立志报国。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明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百三十》:万历二十六年进士。除广州教授。太常少卿,督四夷馆。比没,海滨人祠祀之。

183、董其昌:字思白、号玄宰,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明万历十七年中进士,从庶吉士、翰林编修官至礼部尚书,以太子太傅致仕,终年83岁。他是明代著名画家,以他为代表的“华亭派”在山水画方面影响尤大。

184董邦政:明抗倭将领。山东阳信人,字克平。以贡生授六合知县。善骑射,嘉靖三十二年(1553)率兵讨倭寇,任按察司佥事,领海防道,驻上海县。次年,通倭头目萧显导倭进犯县城。他以弱兵固守,迫倭败退。所练士兵,识地势,知敌情,屡立战功。三十四年,率兵直捣沙倭巢,又会兵击倭于苏州。后受赵文华抑制,降调苏州府同知,不久引疾辞官。

185、董纪:明代董纪,写《绝句》、《题友人山居》《海屋为彝古鼎赋》《短歌行》四首诗词留于后世。其中:“江燕定巢来自熟”、 “泊岸风帆日本船”成为名句。

186、董少玉:明朝董少玉有诗词17首留世:《题西施浣纱图》、《忆兄妹》、《从夫赴雁门》、《雨望》、《塞上晚春忆家》、《七月寄衣》、《子夜歌》、《裁衣》、《忆别》、《送别二首》、《采莲曲二首》、《宫词二首》、《海棠花》等。

187、董穀:明朝董穀,作有古诗5首留存后世!:《塞上曲》、《金山寺》、《临清柳枝词二首》、《临清柳枝词二首》、《云山图》。

188、董养河:明朝诗人董养河《诗(七首)》共七首流芳于世。

189、董小婉: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伎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190、董邦达:(16961769)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因政绩卓著,累官至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又是著名画家,以善画山水而着称,画凤苍逸古厚,其绘画艺术誉满京华,乾隆帝特命他主持皇家画院,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是继五代董源、明代董其昌之后又一董氏大画家,合称为三董 。与曹雪芹有深交,并为他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写过序言。终年七十四岁。

191、董天工:(17031771),字材六,号典斋。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曹墩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拔贡生,官至池州同知(州的副长官)。工清廉勤政,业绩可嘉。

192、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浙江富阳人,董邦达长子。乾隆期间殿试一甲三名探花。因大臣子,降二甲第一传庐,因传庐可在金殿做官,称金殿传庐,授翰林院庶吉士,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直军机先后四十年。善书画,有“大、小董”之称。

193、“董鄂妃”的女子共有三位,年长的一位是皇子福全的生母宁悫妃、还有一位是本文主人公的堂妹,她被称为“小董鄂”,封号是贞妃。从后来的事情发展来看,贞妃与端敬董鄂氏的关系要更为亲密。 广为人知的那位董鄂妃是清廷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闺名珊瑚。她本来是顺治异母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正式妻子),皇帝大伯爱上了她。襄亲王为此羞愤而死。董鄂氏服丧刚二十七天,顺治帝便召她入宫,立为贤妃。这时顺治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时间是顺治13年(1656年)。立为贤妃后仅仅一个月零三天,她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少年皇帝为册立皇贵妃居然下令大赦天下。然而董鄂氏毕竟只有十八岁。长年过度的劳累、自责和惶恐,慢慢蚕食她的生命。1661年正月初七凌晨,二十三岁的福临驾崩于养心殿,离董鄂妃去世的时间,才不过四个多月。(他和董鄂妃死后都是火化的。)。后来, 轮到“小董鄂”贞妃了小董鄂从来没有过堂姐所拥有过的地位和爱情,却代替她承担了整个皇族的怒火与后宫的嫉火。命运逼迫她选择了死亡,追随他们而去。史书上称之为“从殉”。 
194
、董法海:清朝诗人董法海流芳于世1首:《三折岭望黄山》:“回头三折望黄山,客路匆匆山自闲。寄语芙蓉峰六六,相思都在白云间。”

195、董晓山:清代诗人董晓山留于世1首:《瘗鹤》:长蛇嘘雾毒暗天,老鹤俯视心为怜。引雏振翮下啄蛇,反为蛇噬身不全。嗟嗟鹤死群鹤怨,中有一鹤负机变。徘徊蛇旁衔骨归,瘗之中野酬孤愿。此中地气大吉非偶然,蛇灭雾息还青天,老鹤心魂耿耿悬。

196、董士锡:清朝词人,流芳于世2首:《虞美人》、《木兰花慢 武林归舟中作》:“看斜阳一缕,刚送得,片帆归。正岸绕孤城,波回野渡,月暗闲堤。依稀是谁相忆?但轻魂如梦逐烟飞。赢得双双泪眼,从教涴尽罗衣。江南几日又天涯,谁与寄相思?怅夜夜霜花,空林开遍,也只侬知。安排十分秋色,便芳菲总是别离时。惟有醉将醽醁,任他柔橹轻移。”

197、董恂:清代诗人董恂(1807-1892),原名醇,留世1首七绝《浔溪棹歌》: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董恂后避同治帝讳改恂,字忱甫,号醒卿,江都人。道光进士,先后事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官至户部尚书。其间,曾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全权大臣,奉派与比利时、英国、俄国、美国等国签订通商条约。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不辱使命。

198、董以宁:清代诗人《闺怨》“留得当时临别泪,经年不忍洗衣裳。”为名句。

199—200、董世猷董福祥:晚清名将董福祥1839年生于环县毛井,其父董世猷为当地“哥老会”首领,为人直爽,打抱不平。董福祥自小受家风影响,嗜好练武而不喜读书,青年时代喜欢结交绿林中人,组织地方团练,保卫地方安宁,一时追随者络绎于道。同治六年(1867),董福祥势力已控制陕甘10余州县。董福祥连战失利,被迫于同治七年十二月投降清军刘松山部。董福祥率领董字三营,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光绪二年(1876),左宗棠率大军以刘锦堂为先导,董字三营为主力,西征新疆,反击阿古柏侵略势力。光绪三年(1877)四月,左宗棠令诸军三路并进,直取南疆,董福祥率甘军翻越天山,急行军1200多里,攻克南疆门户达坂城,杀敌甚众,南北疆全部收复,阿古柏政权灭亡。董福祥因功被接连擢升,直至担任乌鲁木齐提督,晋升太子少保,调任甘肃提督,节制陕甘军马。 光绪二十三年(1897),董福祥奉命率甘军进京。戊戌政变后,董军被编人武卫军,成为北洋三军之一。董福祥任武卫军统领,驻防直隶、山西。其时,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京津一带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义和团运动,清军中一批主战派将领也奋起抗击外国侵略,董福祥就是其中之一。晋升尚书衔。 董福祥在新疆驻守19年,御敌戍边,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整修道路,政绩卓著,赢得朝野赞誉。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董福祥奉旨率甘军人卫京师。在北京失陷前的一分钟,董福祥的甘军还在东直门、朝阳门一带与联军肉搏,直到京城完全失守后,甘军才从彰义门撤出北京。接着董福祥充当随扈大臣,率领甘军并节制满、汉各军,保护光绪皇帝和兹禧太后西狩直至西安。清廷议和。洋人们认为“董福祥最为首要”,并被视为祸首,必须严加惩办。清廷没有办法,将董革职。二十九年(1903),董福祥归养于灵州金积堡董府。张俊先他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病逝,谥壮勤。光绪三十四正月初九,董福祥病逝于金积堡府邸,享年七十岁。死时遗嘱将其终生积蓄40万两白银上缴国库,以充军饷,未留子孙。他曾对人言:吾闻子孙贤多财则损其智,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子孙自食其力可耳

20141414:36荷香月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隋《杨异墓志》:清秀瘦劲,简练清拔,端严精健
全唐文(第七十三册)【清 · 董诰 等辑】
汝南周氏家族 谱,侁公祖下世系表
放翁公宗谱序
重修统宗谱序(浙江衢州董氏宗谱 1807年董诰著)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三百六十九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