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5种鼻窦肿瘤的CT表现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读者信息: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  初艳龙

所读书籍:《颅脑和头颈部CT诊断》

原著主编:高艳、郭锬、张璋

一、鼻窦癌

1.临床概述

    鼻窦癌占头颈部肿瘤的3%,大部分发生在上颌窦,鳞癌最常见,其次为腺癌及未分化癌,以中老年人好发,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为面部疼痛、麻木v,鼻塞、血涕,牙齿松动,溢泪,头痛。

2.CT表现

     平扫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出血、囊变,边界不清,病变周围的骨质弥漫破坏,广泛累及邻近结构;病变侵犯鼻腔及邻近鼻窦,不易区分原发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央坏死,轻度至中度不均匀强化,坏死部分不强化。

3.鉴别诊断

①内翻乳头状瘤:多起源与中鼻甲附件的鼻腔外侧壁,易向筛窦和上颌窦生长,骨质受压变形、吸收变薄。

②真菌性鼻窦炎:软组织密度影内可见片状高密度影,可有骨质增生硬化及骨质破坏,破坏范围不如鼻窦癌。

③嗅神经母细胞瘤:也有骨质破坏,范围广泛,但位于鼻腔顶部,坏死少见。

4.临床

    40岁以上患者,鼻腔及鼻窦内有软组织肿块,并沿自然孔道侵袭性生长,同时向周围组织蔓延,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时要考虑鼻腔及鼻窦癌。

5.侵犯范围

     上颌窦癌向前破坏前壁可侵犯面部;向内侧壁扩展,形成鼻腔内肿块;破坏顶壁,突入眶内,侵犯颅底;累及底壁,破坏牙槽骨;向后穿破骨质,侵入颞下窝、翼腭窝及鼻咽部。

二、嗅神经母细胞瘤

1.临床概述

    本病发病率低,有两个发病高峰11-20岁和51-60岁,本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鼻出血和鼻塞。

2.CT表现

    本病多起源于鼻腔上部和筛窦顶,CT可见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楚,密度不均匀或均匀,可伴有钙化;轻度至中度强化,病变易通过鼻窦口或直接破坏窦壁向窦腔侵犯,筛窦侵犯最常见,病变邻近骨质被侵蚀、破坏,也常侵犯眼眶或颅内。

3.鉴别诊断

①筛窦癌:病灶中心位于筛窦,骨质破坏更明显。

②非霍奇金淋巴瘤:位于鼻腔前部及鼻前庭,可累及鼻翼及颌面部软组织,密度均匀,骨质破坏轻。

③内翻乳头状瘤:多起源于中鼻甲附近的鼻腔外侧壁,易向筛窦和上颌窦生长,邻近骨质吸收变薄。

4.病理

    嗅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筛板、鼻中隔上1/3、上鼻甲及前组筛窦的嗅觉神经上皮细胞,故绝大多数肿瘤位于筛窦及鼻腔顶部,远处转移最常见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包括肺、骨及肝转移。

三、淋巴瘤

1.临床概述

    本病多见于中年男性,我国90%鼻腔淋巴瘤为NK/T细胞型,多位于鼻腔,临床表现为鼻阻、流涕、鼻出血、面颊或鼻区肿痛,多伴发热。

2.CT表现

    鼻腔淋巴瘤最常见,多发生于鼻腔前庭或下鼻甲,本病向前易侵润鼻前庭、鼻翼、外鼻及鼻旁邻近面部皮肤。CT增强后低度或中度强化,均匀程度与细胞类型有关,骨质破坏常位于鼻中隔,也可无骨质受累,局限于鼻窦的淋巴瘤少见,多见于上颌窦内充满软组织影。

3.鉴别诊断

①内翻性乳头状瘤:多起源于中鼻甲附近的鼻腔外侧壁,易向筛窦和上颌窦生长,向鼻腔前部及鼻前庭生长少见,不侵润鼻翼及皮肤,可有骨质破坏。

②鼻息肉:好发于筛窦和中上鼻道,增强后周围强化。

③鼻腔鳞癌:发病率高,发病部位更靠后,往往出现更严重 骨质破坏,病变密度常不均匀,侵犯鼻旁软组织少见,转移淋巴结中心易坏死。

四、内翻乳头状瘤

1.临床概述

    本病占鼻腔肿瘤的0.5-4%,本病以30岁以上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流涕。

2.CT表现

    本病起源于中鼻甲附近的鼻腔外侧壁,多累计一侧鼻腔、鼻旁窦,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缘分叶,密度均匀;瘤体见有气体,称为气泡征,为本病特征性表现;CT增强后可见不均匀脑回状强化,自鼻腔向筛窦、上颌窦、额窦及鼻咽腔等多方向生长,阻塞窦口时继发鼻窦炎症。上颌窦口常扩大,鼻中隔及鼻甲常受压移位,骨质吸收。

3.鉴别诊断

①鼻息肉:内翻乳头状瘤与鼻息肉发病部位有重叠,周围骨质改变也相似,通过气泡征及上颌窦口扩大等征象可鉴别。

②恶性肿瘤:浸润生长,边界不清,溶骨性骨质破坏。

③纤维血管瘤:青少年男性,病灶中心位于鼻咽部及翼腭窝。

4.病理

    内翻性乳头状瘤为上皮组织高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是介于癌组织和正常上皮组织之间的黏膜上皮源性肿瘤,呈破坏性生长,易恶变,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

五、纤维血管瘤

1.临床概述

     纤维血管瘤又称男性青春期出血性纤维瘤,是鼻咽顶部后鼻孔区特殊的良性肿瘤,常见临床表现为反复鼻出血。

2.CT表现

    本病位于鼻咽部后鼻孔区级蝶腭孔区,多单发,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病变广泛累及周围,有沿颅底骨自然孔道和裂隙生长倾向,病变常侵入鼻腔、蝶窦、翼腭窝、颞下窝,CT平扫时多位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骨质破坏与受压共存。

3.鉴别诊断

①鼻息肉:纤维血管瘤纤维成分较多或伴有坏死时,表现为低密度,强化不明显,易与鼻息肉混淆,鼻息肉无沿缝隙生长的趋势。

②鼻咽癌: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侵犯广泛,常伴有颈淋巴结转移,骨质破坏成不规则或虫蚀状。

4.病理

    纤维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血管极其丰富且血管壁缺乏弹性组织,故临床上极易出血。按Chandler标准进行分期:Ⅰ期,肿瘤局限于鼻咽部;Ⅱ期,肿瘤扩展至鼻腔和蝶窦;Ⅲ期,肿瘤扩展至上颌窦、筛窦、翼腭窝、颞下窝、眼眶;Ⅳ期,肿瘤侵入颅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确诊丨经典病例154】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1例,附诊断分析思路及专家点评!#医学影像#
【读片时间】第0387期:鼻腔鼻窦嗅神经母细胞瘤
【病例】鼻腔软骨肉瘤一例
【新医读片】鼻塞两年,一做CT没想到是这个病【007】
鼻腔恶性黑色素瘤
鼻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