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通史 第四十二集 贞观之治(1)

中国通史 第四十二集 贞观之治(1)

        隋朝末年,官府横征暴敛,民怨沸腾。公元611年,隋炀帝一意孤行,发兵远征高丽。老百姓心中长期压抑的怒火终于点燃,山东王薄、河南李密、河北窦建德、江淮杜伏威,到处是农民起义的旗帜,到处是反抗暴政的呼声。太原留守李渊本为隋朝命臣,但长期得不到隋炀帝信任。李渊与窦皇后次子李世民认为,只有拥兵自立,才能保住家族地位和利益,并趁机扩张势力。在李世民的反复劝说下,李渊终于起兵。

         短短半年,李渊父子统率的军队超过20万。公元617年三月,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同年五月,李渊在长安即位,改国号唐。随后,隋末农民战争变成唐朝统一全国的战争。公元624年,各地农民军和割据地主武装被彻底消灭,山河归一。统一中国的不朽功业主要由李世民领导下完成。

        公元626年)李世民挑选了最得力的尉迟敬等九员大将与他同战,而他对战的目标,竟然是自己的亲兄弟——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当场将太子李建成射死马下。随后双方展开混战,李元吉也中箭落马,这就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被迫交出兵权,并下诏退位。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改年号贞观。

        李世民面临的是因隋末战乱而百废待兴的唐王朝,如何开创贞观之治,重整破碎不堪的大唐山河,组建一个团结高效的核心领导集团便成当务之急。

        这险峻的局面来自当时朝廷中的三种人,一种就是唐高祖时期的旧臣,这些人都出身于关陇贵族,或者是山东士族,他们的思想特点就是很保守,特别是对农民,有一种畏惧的情绪,第二种就是李世民做秦王的时候,他的这些部下,这个中间最有名的人物,就是房玄龄了,那么这些人善于出谋划策。但是这些人对当时整个社会的情况,不是很了解的。那么第三种人呢,他们来自民间或者来自基层,特别是他们参加了隋末山东地区的这些武装力量,所以他们对山东地区的情况使很了解的。

        玄武门事变中,坚定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并为其出谋划策的魏征。李世民严厉地质问魏征,为何要离间他们三兄弟。 魏征却神色自若地说,太子要是早听我的,就不会有今天的杀身大祸了。大臣们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然而李世民却很欣赏魏征的率真,理解他的忠其所事,不但不再追究旧怨,而且马上重用魏征。感激于李世民的知遇之恩,魏征从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隋炀帝灭亡的三大原因:一是大兴土木,广治宫室,二是搜罗美女,淫乐无度,三是东征西讨,穷兵黩武。李世民惊叹于那些在隋朝盛世中创造奇迹的民众,在随后的战乱中,爆发了如此巨大的威力,让隋朝政权土崩瓦解。这些让他对国与民、君与民的关系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皇帝是老百姓因为你有道,推举出来的,如果你无道,老百姓就可以推掉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 名人传记
魏征是李建成的谋臣,李世民为何不杀他反而重用?帝王心计太牛了
公元626年,这个“大唐第一直男”做了个决定。
578:李世民通过哪些手段洗白杀兄夺位的恶名?
玄武之变后,李世民为什么不杀魏征?
韬晦顾问第33篇: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