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一、“271”教学模式的内涵简介:

(一)、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

1、关于“课前”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教师要求:(1)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导学案”;(2)设计出课堂教学互动的方案。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3)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等方法要求学生预习。

学生要求:提前完成导学案,通过预习解决AB级问题,对C级和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2、关于“课中” ,“课中”互动热火朝天。“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按照教学要求,实施“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即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测试、小结作业。

3、关于“课后” ,“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教师要求:备好课后课,设计出学生中“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要求:完成当堂作业,向小组长反馈“未清”问题。

(二)“271”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个环节,依次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巩固提升。

“导学”是指借助学案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课堂教学运用“四环导学”的教学方法,旨在让学生体验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成功乐趣;而教师借助“学案”平台以一个“导”字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引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向高效学习转化。

2、“271”教学模式操作要领:

271”课堂时间分配:10+30+5

①自主学习:此环节分为两个阶段——课前和课中。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课本,基本完成导学案内容,以便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中根据其他同学的展示,深化和完善自学成果。课中自学时间的长短应视学案完成情况而定。

对学生的自学预习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完成导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要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否定书本中既成的事实和结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②合作探究:在此环节中,主要针对学案中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组内交流、探究,有时采用分组分任务形式,有时采用分组不分任务的形式。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限度掌握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况,二要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成果,为成果交流展示做好准备。此环节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

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带着导学案中的自学提纲(分为学习目标、自学问题和学习方法),进行有序的独学、对学、组学;通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馈测评、小结达标等操作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初步感知、认识、记忆与理解,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升自学能力。

③成果交流:本环节主要是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可分为课前定向展示和课中不定向展示。每个学习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并积极进行质疑、补充、纠正和评价,实现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共享。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过说写、讲、读、对话等形式,使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精讲,主要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和解题规范化的强调上。要恰当地评价和激励学习团队,燃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横向碰撞,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欣赏、激发或鼓励,构成课堂生活的“狂欢”。新知重视“交流”,但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收获。

④巩固提升:在本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归纳、总结、整理和反思,从而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更进一步强化学习目标。然后让学生进行学案上的达标巩固练习,小组间交流练习结果。最后让学生对课堂表现和效果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巩固提升所学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学生展示为主要形式,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进行双基、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达标评、训练验收,达成学习目标。老师们在设计训练题时,还充分体现出基础性、层次性和拓展性,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们在不同的收获中都能获得提高。

在“271”模式中导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是关键的重要因素,导学案编写要精细,容量要适中。教师课前或课堂要抽查导学案,调查了解学情,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课后要批改导学案,巩固学习成果。

 二、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首先要做“激励者”,教师要尽量可能多使用诸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激励性语言。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点拨”上,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要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第三,教师既要关注知识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成长,这些体现在课堂上即变成对学生表情、语音语调、形体动作的关注。

第四,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教师要检查学生预习自学(做导学案)的进度、效果。小组交流展示时,要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交流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第五,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每天上课前也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并根据学情对下边的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

 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小组学习中解决。自学预习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学生要认真阅读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在预习的基础上做好导学案。学习小组长了解学生的自学预习及完成导学案的情况,并向任课教师汇报。

3、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对学力求解决自学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4、交流展示的要求:

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新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互动,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⑵学生展示时要“聚焦”,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⑶保证全员观看、听评讲、展示;倾听、展示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⑷展示者展示完后,倾听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倾听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⑸倾听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5、整理导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要注意双色笔的运用;同小组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四、关于导学案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2)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的卷案于一体,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决了教案与课堂脱离、学案与课堂冲突、教学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3)导学案编写原则:①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②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③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④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⑤开放性(有可供师生完善的“留白处”);⑥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识)。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导学案”→课堂组织实践“导学案” →课后反思补充“导学案”。

(二)、“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1)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2前置自学

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3)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

“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该是将“学路”和“教路”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4)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导学案或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

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5)达标拓展

学生依照“导学案”的设计,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

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履历”,最大化的尊重培养发掘学生“学”的能力,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项

第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导学案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编制的“导学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

2)五备: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④跟踪听课,形成复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根据学校听课安排或邀请别人听课指导。把关领导要跟踪听课,了解集体备课落实情况。⑤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翔实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3)两个评价:①包组领导对导学案进行质量评价,把关验收;②学校领导现场跟踪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中教师的表现进行现场评价。

第二、强化导学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导学案”形成之后,教师要在学生用的“导学案”基础上对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括:(1)前置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的起点、内容。(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第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锁信息。

导学案就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工程图纸。导学案中含有教师的“导案”和学生的“学案”。导案是教师的导学设计,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做到两案呼应,相互印证。

教师不讲,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导学案是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学步车。导学案的功能重在“导”、核心在“学”、而“案”是指教师课前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课堂教学互动方案。导学案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与传统的教案不同,导学案重在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导学案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导学案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讲座一之6)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及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讲座二之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构建)
浅谈如何听评课
高效课堂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