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黛玉和宝钗之中,并无赢家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文:钰迪丨主播:钰迪

《红楼梦》其实一直在讲两个世界的事情:一个是正厅,横平竖直的儒家思想,一个是园林,曲径通幽的老庄之道。自洽于园林的黛玉和活络于正厅的宝钗,名虽二人,但实则一身,此乃幻笔,终难如愿。社会性的宝钗贞静守礼,是德行的化身;自然性的黛玉钟灵毓秀,是才华的代表。但现实中社会性和自然性很难圆融合一,所以被推搡进园林和正厅间甬道的爱情,就很尴尬而不能善终,它既无法找寻自由,又不屑委身权数。

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曾遇到了一个“鲜艳妖媚,大似宝钗,袅娜风流又如黛玉”乳名“兼美”的人物,这种“兼美”本身就是两个世界在幻境中的叠化,现实生活是根本不会存在的。就像红楼不会简单粗暴的给你大快朵颐的快感,总是让你在骨头缝里绕个十八圈才体味出人生的诸多况味。

不过你宁肯在红楼中迷路。我发现宝玉和黛玉之间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爱情,而宝玉和宝钗之间也并非没有爱情,宝钗和黛玉间的关系更是微妙复杂,超越朋友之外,又绝非情敌之间。这三个人不是落俗的三角关系,他们是一组理想-世俗-礼法的铁三角。之前的一切误会都是中了曹雪芹看上去一直在写爱情的计,这样浅表的理解看到的只是红楼中的小轩窗,而红楼里的镜中人还很难品读。曹公可能更多希望呈现的是一种隐秘在人与人之间更高贵的爱和情。

黛玉和宝钗是同放在正册首位,在同一首曲里出场的:“可叹停机德,堪怜柳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对这几句判词解释的版本很多,但有些我不敢苟同。“可叹停机德”,其实不完全是对功利之心的贬损,更多讲的是宝钗身上一种德行的力量,借用典故说明做事贵在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也暗指她对宝玉读书的苦心相劝和期望自己在世俗有真正立足之地的自勉;而“堪怜柳絮才”,说的是黛玉的才华,她的诗情感价值永远在功利效用之上,作诗夺魁完全靠的是目下无尘、气韵灵动,摒弃世俗桎梏,而这么好的品德和才华,却分割在了两个世界、两个美好女孩的身上。一个恪守儒家严律,一个向往道法自然。而后面“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实是寄托了两种美终归没有统一,挂在林中的玉带和埋在雪里的金簪都是人间的一场遗憾,无论是黛玉还是宝钗都是明珠投暗,怀才不遇。

统揽《红楼梦》前八十回,可以发现作者对黛玉和宝钗安放的感情是不同的,对黛玉的描写是外部视角和内部视角结合的方式,经常切换来体现人物,但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对宝钗的描述,其实这个人物本身是非常有意思的,就是你感觉怎么都摸不透,就连她的笑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这种难以琢磨不是像黛玉一样总是仙气飘飘的一种空灵存在,恰恰因为对宝钗聚焦的几乎都是外部视角,人物内心的直接透视非常少,据《论〈红楼梦〉的独白与内心独白》一文统计,前八十回中,黛玉内心的直接描写二十三次,宝钗仅六次。而且宝钗的内心独白中除了宝玉、宝黛关系外,还关涉袭人、香菱、小红和坠儿等。而黛玉二十余次内心独白,涉及宝玉之外的只有两次。这样两个人物立在读者面前的出场方式从根上就是不同的,作者似乎在极力避免对宝钗的主观介入,所以外部越多的描写,其实对于读者而言人物本身的形象就会更加莫衷一是。就好像真相就在身边,但你越用力想抓住,却只能把它推更远。

  / Part 01 

初见,意悬半世心

黛玉一生都在哭,除了记住她占据了《红楼梦》约十分之一的精妙诗词外,记得的就是眼泪了。但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她就是要用眼泪还债,为了报答即将枯死的绛珠草受到了甘露之恩,还以眼泪,下凡投胎。

黛玉在母亲去世后,又离开父亲进入贾府,这个时间点定在了“正月初六日小女入都”,白雪皑皑的季节,从江南北上投靠外祖母,又“身体方愈”,她的出场就把一种生命忧郁的状态体现的非常饱满。

而作者第一次把荣国府和宁国府展现在我们面前,就是通过黛玉这个12岁的小女孩,带着一点怯生、一点孤单,借她的眼睛看到的。但是进贾府的这长长的一路,我们都是在向外看的,黛玉自身一直没有被描绘,她像一个仙子幽灵。后来借众人眼第一次向内看到她时,依旧没有提一句外貌长相,却从病态说起:“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风流,不是我们现在所言说的,而代表了一种不落俗套的独特的生命特征。

对黛玉芳容进行第一次正面描写,自然是留给了宝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里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就是回溯到了俩人前世的缘分,带着泪光的相遇是前世盛大的回忆。

宝玉和黛玉的缘分在上天早都是注定好的,这辈子他们的相遇其实并不是为了遇到爱情,而是为了找寻丢掉的另一半体己。第一次见面就彼此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一个“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如此眼熟”,另一个更是直接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所以绛珠仙草和顽石的缘分就投射到人世间重新开始了,那段大观园的日子真可谓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

这样的一段天地姻缘,又岂是别人想进就能进的。

  / Part 02 

宝钗并非是套路剧情的第三者

对于宝钗、黛玉和宝玉三人的关系,曹雪芹一直在明里暗里的埋线,但是态度早已明了。《终身误》中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有人说宝钗是黛玉宝玉之间的第三者,我不这么看,宝钗其实一直没有和他们在一个维度共存过。宝钗活的是一种时间性,而黛玉归寻的是一种空间感。

宝钗一直试图在线性的时间中,寻找时机和定位,她知书达礼、随分从时、抱拙守愚,不计较当下的语快或得失,始终按照封建礼教的规范谨言慎行,是铜臭花香间的淑女,她希望走的是一条当下女子的最高出路,因为“贤孝才德”被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慈善之职。所以她的诗总是风骨刚劲,体现着一种时间延展和仕途攀升的希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虽激情澎湃,然较之于黛玉总少些动心触目之感。

而黛玉冷傲清高、光芒毕露,永远是哀婉当下,凄楚灵秀,在空间的即逝感中成为时代的叛逆独行者,作诗是她一种生命的吞吐,时间在她这是希望打了静帧的,她为葬花落泪,为秋雨悲切,为情逝哀婉,她只有把浓郁的感情安放在当下的空间,才能写出如此风流别致的诗词“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爱而愁,愁而泪,泪而诗,唱出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歌,而《题帕三绝》的“抛珠滚玉”,“冷月葬花魂”的黯然神伤,即便是应制诗《世外仙源》《杏帘在望》也体现了对时间的不卑不亢,诗性与自然浑然浪漫,天成于心。

宝钗和黛玉的对立被罗列的林林总总,但我以为,她们之间的矛盾并不在于道德理性的善恶,而是审美价值的情感。情,对于黛玉是至高的、纯粹的,她对宝玉那种可以连性命都舍弃的奔赴,对紫鹃超越主仆间的关爱,对香菱细致耐心的教导,都是发自于真实的情,她的这种接人待物和宝钗完全不同,既然是情,就是有针对性的,不稳定的,猛烈的或疏离的;但宝钗对一切都是照拂妥帖的,知进退的,周全的,她经营的是人情,在情之外总是多了些理性世俗的干扰和平衡,所以归根她在感情上是冷漠的。她把三从四德看成天经地义,小我的情,归顺于大我的人情,这种自我驯服已经成为本能。也不能说她虚伪,从另一个角度也是真诚的,她对人不是没有感情,而是总会调试出一种大众模式,所以在最为强烈的爱情上,她一直是空洞的。

说宝钗处心积虑要挤进宝玉黛玉的爱情,我觉得这样就真真把她看浅了。宝钗对宝玉的感情很复杂,既不是黛玉那种缠绵赴死,也不是袭人那种无微不至,更不是晴雯的骄横刚逆,她是一种如“扑蝶”般的扑朔迷离和欲说还休,这让他俩之间更多了一份大观园男女之外的异质感的神秘。如果说宝玉和黛玉间的爱是一种撕扯和羁绊,宝玉和宝钗之间的情就是一种让渡和克制。当然不够激烈,这从来也不是宝钗追求的,她要的是恒常和掌控,就像风筝的线,一直在远处她“金玉良缘”的手里。

宝钗明明看到了宝玉和黛玉间的默契亲昵,却总是可以娴熟自然的把内心的波澜遏制,“总远着宝玉”,这句话我想很多女孩子深有体会,她们一旦介入一段亲密关系,内心反而会生发很大的恐惧和孤独,会逼迫自己分分钟都想贴在一起的心撤退、远离,似乎这是拯救安全感最平稳的着陆,只有故意“远着”似乎才值得“更近”。宝钗内心应该也有这样的想法,有这么唯一的合适对象,又有这么好的僧道启示,这种天作之合,为何要远离?她表现出来的超脱,不见得内心真是如此。她不是在一件事上这样,而是把这种精神贯穿到一切事情。只要和金玉良缘有一点,哪怕间接的暗示,她都感到不舒服。“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兄弟姐妹都只有一份,只有宝玉跟宝钗双份。对这样的好事,不但感觉不好,而且“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还为宝玉没有来纠缠她感到庆幸:“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记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就只有保持了这种特定的距离,宝钗才觉得是安全的、可控的,才有立场和机会从另一个层面角度说一些黛玉绝不会开口说的话。她一再规劝宝玉“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然而宝玉却反对功名仕进,因此指责宝钗:“好好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

宝钗的功利主义与其说是一种进攻手段,倒不如说是一种保护盔甲。她其实不仅是对宝玉,她性格的外热内冷很大一部分因为她骨子里的那种可怕的通透。最初薛家上京不仅是为了躲官司,更是为宝钗进宫选才人,只是后来进宫一事不了了之,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贾府少爷。对贾母、王夫人总能一两句就说进心坎,对姊妹尽显关心,而她偷听了丫鬟私房话之后,本能性地嫁祸给了黛玉,其性格冷的一面在热的衬托下,更显得恐怖,对金钏儿的投井、尤三姐的自刎,她都能一语结冰。

当然,她极少有的几次真情流露,也和宝玉密不可分。宝玉挨打以后,宝钗送药来吩咐袭人:“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宝钗对宝玉的爱,不进攻亦不防守,让爱微波荡漾,来去自如。孔子言“比德如玉”,玉,代表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莹润相处,而非顽石相见。宝钗的存在其实是时间性最好的体现,她无论和哪个阶层的人都可以如君子般相处的没有摩擦和冲突,都好像让时间在关系中产生一种奇妙的速度,形成如玉的顺滑与匀质。

宝钗如玉般的品德,让她在爱情世界中永远缺少了点“魂”,所以我们看宝钗,总觉得她和宝玉之间隔着很多东西,虽然她总是用平易近人的语调,宽以待人的态度,包容万物的胸襟去展示她的完美,不像黛玉动不动就哭就闹,但是她永远介入不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感,其实她虽然是掌控者,也一直是个局外人。

她对宝玉的相敬如宾,是一种最聪明又何尝不是一种最痛苦的距离。婚姻是一种世俗的规约,但是真情很多时候都是绽放在一纸之外的。

  / Part 03 

为何爱,总是会伤人与自伤

宝钗她认同于儒家的经世治国之道,她理想中的男子是应该读书明理且能够辅国治民。而她对黛玉的“拉拢”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这种认同的同质化体现。

有一次行酒令,黛玉受《西厢记》等禁书影响,有些句子脱口而出,引起了宝钗留意,所以事后她私下和黛玉讲,做女儿,守本分。最怕读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林黛玉真诚地表示感激。(《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这是宝钗黛玉关系转折的关键一环,之后的辅佐定调,也就是把黛玉对她的敌意基本消解,是因为她在人最脆弱的时候,真诚的探望和宽慰。“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黛玉听了,深受感动,立马自我检讨,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同时也笑着说 “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此处的“多情”是对之前她一直闷在心里的“藏奸”,最直接的握手言和。

宝钗的安全感来源于对外界的圆融把控,而黛玉的安全感恰恰相反,来自对内心的一味封闭。因此每次在和宝玉发生矛盾或宝玉生病时,黛玉自己的病总会同时发作。苏珊·桑塔格在《作为隐喻的疾病》中提到:“疾病的症状不是别的,而是爱的力量变相的显现;所有的疾病都只不过是变相的爱。” 她撕心裂肺的咳嗽和滴在白绢上殷红的血迹是内心的呐喊,是情感的迸发,是抑郁之情的宣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种宁折不弯个性的张扬。而宝钗也有病,但是她的病因和体现和黛玉不同,疾病和药是宝钗拓展资源、打通信道的重要法器。第三十四回宝玉挨打,第四十五回黛玉犯病,第七十七回凤姐生病,宝钗和她的药总是恭候多时了。

黛玉对世界的一切情绪都是向内聚敛的,自我防御机制的过度强大,总让爱屡屡伤人与自伤。除了爱情还有什么可以让她安慰和满足呢,除了爱情又有什么可以让她不幸和痛苦呢?有没有发现,黛玉一直在向宝玉索要一种“被证明”的爱。她必须让宝玉以她认为的“爱她”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才叫真正的爱,但是就在这种不断要“被证明”的过程中,总是独自挂泪、肝肠寸断。

爱情总是在以第三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在两人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曹雪芹厉害的地方就在于他似乎有一种全知视角,让你感受到同样是爱情,在宝玉和黛玉间,宝玉和宝钗间,宝玉和袭人、晴雯之间,是完全不同的呈现方式。人这一辈子有很多东西是要在世俗中成长的,但是还有一部分最珍贵的感情可能还是小时候的样子最好看,这或许是青春被时光拦腰折断后,最明智的一笔财富。

不过黛玉和宝玉之间的关系在第三十二回前后发生了质的转变,之前二人一直在互相试探在自我纠结,在抱着自尊心不肯放下,后来他们发现其实最深度的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就是,你把弱点毫无保留展示给对方后,对方永远不会拿这个当做日后在关系中炫耀的资本和自己的优势。心最近、最安稳的存在就是双方都彻底为彼此,且只为彼此放下自尊的时候。

其实在三十三回之前,黛玉在宝玉心中就一直是最特殊的存在,他看黛玉的感觉都和别人不一样。黛玉父亲过世,和宝玉几个月未见,那时候宝玉看她是在“品度”,觉得她出落的越发“超逸”了,世间真正有缘分的人才会有这种别人难以企及的生命的默契,去“品”一个人。

宝玉把所有的荷包都带在外面,唯独黛玉的藏在里面,不让任何人碰,而黛玉还经常不依不饶的赌气,“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这当了什么!’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这里就特别有画面感,因为每一对情侣一定都经历过这种场面,女孩子总希望通过一次次吵架来证明对方其实要爱自己更多一些,她们希望被接受和回馈的是一种情绪,而很多直男却一直卡死在另一个维度,滔滔不绝输出一种事实和理性,关系自然会分崩离析。

宝玉这种男孩子,之所以让那么多女孩喜欢,就是因为他内心是非常懂女性的,是真的爱恋这些女孩子,他很少会和女孩真的发脾气,总是哄着让着,直到他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黛玉便不再说话了,此刻情绪都被对方接纳了。她知道,他懂她。

说到最关键的三十二回,当时湘云和宝钗等都劝宝玉要认真读书,走仕途之路,他一气之下就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偏巧这句话被前来想打探他和湘云之事的黛玉听到,可想而知当时那种震撼和惊喜。之前两人所有的揣度、试探、犹疑,在此刻全部瓦解,关系,在这次意外的“偷听”中瞬间无坚不摧。

后来宝玉赶出来看到黛玉,便“禁不住”替她拭泪,黛玉又拿金麒麟气他,真把宝玉逼急了,黛玉竟然第一次和他道歉“你别急,我原是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了,急的一脸汗。”宝玉也是瞅了半天说了“你放心”这三个字。黛玉的绝无仅有的道歉,还有宝玉“你放心”这三个字,在几百年多年前的小说中是非常惊人的一种表达了。明明彼此相爱,之前却一直藏着真心,要用相反的拧巴的方式去试探、证明这份爱,但是这次黛玉和宝玉之间的互诉衷肠,是彼此关系的巨大转变。

“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对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你要说的,上辈子我就知道了,忘了你是顽石,我是绛珠仙草吗,我们此生相遇只是为了把上辈子欠的债还完。当然爱的纯度越高,在世俗中韧性就越小,它一定是易折的、脆弱的。虽然宝玉爱黛玉,但他也绝不会去向母亲和祖母开口,他不敢,或许也早已看穿了结局。宝玉的爱看似炽热,但他除了能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 “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之类的把人心撩得越高也摔得越惨的话,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也什么都挽救不了。

尼古拉·别尔嘉耶夫在《人的奴役与自由》中说:“爱与死构成人生存的悖异:爱渴求圆满和丰盈,却又伏着致死的毒刺。爱为了不朽而存在,但也孕育了死。”到头来无论是纯净空明一直崇尚独立自由的道家代表黛玉,还是总能兰言解疑、温柔敦厚侍奉中庸之道的儒家典范宝钗,都难逃红楼一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

人类永远存在着把握现实功利和追求理性境界两派,我们自身也常陷入世俗和意境的波粒二象性般宏大的矛盾中。黛玉和宝钗就如红学家王昆仑先生所言:“注重现实生活的人们,你去喜欢薛宝钗吧;倾向性灵生活的人们,你去爱慕林黛玉吧。”爱谁都没错,只要你能醒,只有你是你。

【本期话题】:你是如何看待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的关系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作者及主播简介

钰迪:国家级资深电视主持人,一级播音员,高级工程师。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本科,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专业研究生,北京语言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曾在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连载24节气文章。 当选2021 北京青年榜样。出版书籍《季候电影院》。

主编:上官文露

副主编:何聊生

美术、制作:浅潜

责编:何小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侃红楼】《红楼梦》中究竟何谓“钗黛合一”?(闲侃红楼之三十一)
红楼梦:古今通用,说“娶妻当娶林黛玉”,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为什么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细品红楼之二
以诗论人,林黛玉的痴情和宝钗的无情,谁更适合贾宝玉?红楼梦诗词全鉴(第九)
红楼梦终极大揭秘
贾宝玉林黛玉的四个“小美好”,每次看到,都让人再相信一次爱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