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说词】话说运河(七)丝绸古镇—盛泽
 
 

(七)丝绸古镇—盛泽

 

我们结束了在浙江杭嘉湖平原上的拍摄工作,继续北上来到浙江和江苏交界的地方。王江泾大桥飞架运河两岸,浙江和江苏就是以这座桥为分界线的。我们从桥南的浙江省越过大桥,哦,就进入江苏省境了。

我们要去采访的地方是江苏省乌江镇的一个古老的小镇—盛泽,盛泽是一个因为丝绸而发展起来的水乡小镇。可以说丝绸就是这座小镇上人民生活的中心,可以这样说人人都跟丝绸有关,简直就找不到一个跟丝绸没有关系的人。

初看盛泽的河道、店铺、小巷,和许多江南小镇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您到这里,很少能找到绍兴那种酒店和炸豆腐小摊,到处都是出售纺织机械零配件的门市铺。

您会感到奇怪吧?在这偏远的水乡小镇,竟然开设了五、六十家纺织机械的小店,能有多少顾客啊?诶,可万万不能小看这些鸡毛小店啊!如果你缺少什么纺织机械零件,尽可到这里来采购,它可谓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不出盛泽全能买到。

即使在北京、上海、天津这样一些大城市,买不到的零配件啊,在盛泽却能够买到。哦,您看这位采购员,就是从外地来的,他在这家小店里找到了急需的零件,他可真是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啊!盛泽成为这一带丝织机械的集散中心,是和盛泽丝绸业的兴盛分不开的。

不但盛泽的姑娘们都穿着绸衣服,连小孩子们的衣服都是绸子做的。人们都说盛泽人缫的是丝,纺的是绸,穿的也是绸。盛泽真的是一个丝绸的故乡,一个丝绸的王国。

连这小宝宝都睡在丝绸的被窝里,从襁褓之中就做着五彩缤纷的丝绸之梦,小宝宝的梦也是美丽的。

这可不是缫丝啊!不过小饭铺里用的抹布,它可是用丝做的。用这样的丝团来擦桌子,那是擦得再干净不过了。大概也只有盛泽人才这么阔气啊!

为什么这样一个小镇,它的丝绸业竟然这样发达?请跟我们一起探访这丝绸古镇的历史吧。三百多年前盛泽,是一个只有五、六十户的小村子,原叫青草滩。明朝的后期,盛泽才出了名。人们用“日出万绸玉披天下”来称赞它的丝绸业的兴盛。

石桥是水乡的特色,石桥也是历史的见证。这座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白龙桥,记录着盛泽丝绸业的盛况。

在桥上石刻的对联是:晴翻千尺浪 风送万机声,这两句确实写出了盛泽的特点。从我们进入盛泽起,那织机的声音就不断从各方传来,到处都是一片机杼之声。

这位盛泽人一再热情地邀请我们,登上他家的平台去看一座庙宇。他很自豪的对我们说,这座庙宇叫蚕花殿,但是它供奉的神灵既不是释迦摩尼,也不是观世音菩萨,它供的是蚕花娘娘。

他说全国只有两座蚕花殿,一座在盛泽,另一座在四川。过去每逢养蚕季节到来,人们就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庙会,四乡的人都聚拢来,热闹极了。现在嘛,人们当然不再信奉蚕花娘娘了,蚕花娘娘再也闻不到香火味了。

“57岁了。”“那么您从几岁开始缫丝了?”“8岁,妈妈教的。”“外婆也会织了?”“都会织了,戴上眼镜还可以。”

“盛泽那个时侯丝绸业很发达吗?”“很发达的。自己养蚕、养蚕宝宝,自己缫丝,自己织绸,全才一条龙。那时候生意很热闹,老忙了。”这里从前很热闹,全是开店的,弄堂里没有住家,都是开丝行、绸行和纺机店铺的……

盛泽有许多丝绸世家,祖祖辈辈都是纺丝织绸的。盛泽有位诗人叫做周灿,曾经这样描绘当年盛泽家家纺丝,夜夜不停的繁荣景象。“吴越分歧处,青林接远村。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逐利民如鹜,多金贾自尊。人家勤机杼,织作彻黄昏。”

如今有了现代化的丝绸工业,可是这些人家,也还是不愿意舍弃这世代相传的手艺,所以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盛泽这种世代相传的织绸技艺,甚至进入遗传的基因,成为生物基础。可见盛泽的丝绸是和盛泽人的生命史多么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了。

这位老师傅的手艺之高在当地是很有名的,他的丝绸轧光劳作使人对手艺这个词的理解更加全面。所谓手艺本来是指用手制作的技能,其实有时候完全是脚的功底,杂技晃板表演很可能是由此演变而成的。

但是二者又有根本的区别,杂技演员关心的是表演的本身;而这位老师傅表演了一辈子,却不曾想到过表演,尽管他们的形体动作是一样的美,一样的险。

盛泽把我们带到了年代更为久远的,中国丝绸史的影响之中。这件用蚕纹装饰的陶器是河姆渡遗址的出土物,它是七千年前的制品。那时候外国人还不知道,丝是从蚕嘴里吐出来的。如何对这一陶器,学者们还有不同的看法。

那么殷代甲骨文中已经有蚕、桑、丝、帛等字眼,则是正式用文字记载了我国的丝绸历史。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希腊人罗马人把我国称为赛斯,意思就是丝国,丝绸曾经为祖国的历史带来荣耀和光辉。

这是浙江省吴兴县的钱山漾出土的丝织品—丝线,用放射线碳素测定断代属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这些实物再次证明我国是世界丝绸之源。在高倍显微镜下仍可以观察到丝的成分。

这养蚕织丝的图画展现了古代织工的勤劳智慧,我国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养蚕采桑的诗篇。“幽风七月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女执懿芳 遵彼微行爰求采桑”这首诗翻译成今天的白话啊,就是春天里好太阳,黄莺儿在歌唱,姑娘们拿起高高框走在小路上,去采又肥又嫩的桑。

这一带长期以来社会比较安定,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唐代中叶以来,就成为全国养蚕业最发达的地方。这是设在苏州的织造府旧址,从这扇乌黑高大的衙门口,不难想象它当年的森严和规模。为了更好地管理日益兴盛的丝绸工业,从宋朝起,在杭州等地设立了织造府、染织局。

许多年过去了,一帮好汉们不知中了什么邪,竟然把文物当成了吃人的猛兽。牙没了、相破了,他们痛砸了一只,又捆绑打翻了一头。

假如武松在世目睹此状,岂不怒发冲冠。武松什么时候打过石头做的老虎,简直是十足的蠢货,还不快快给百兽之王松绑去。

我国伟大的作家曹雪琴,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做过江宁织造。“驼铃叮铛,地阔天长”就是沿着这条漫长的丝绸之路,把我国彩虹般的丝绸传到西方。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四五十个国家懂得饲养家蚕缫丝的方法,都是从中国传去的。

这些可爱的蚕宝宝之所以这么壮实,是因为这一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种桑养蚕,自古以来就有“无不桑之地,无不蚕之家”的说法。优良丰富的蚕丝,又为丝绸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盛泽、杭州和湖州被称为中国的三大绸市。

近年来,他们设计的各种印花、提花的绉类丝织品,由于它轻盈而富于弹性,花色柔和而又文静,深受欧美等国的欢迎。其实我们的妇女又何尝不喜欢呢?

盛泽是座只有两万多人口的小镇,在这里从事丝绸行业的职工就有一万多人。许多丝织工人出生于丝绸世家,从小就向父母学到一手织绸的传统技艺。这两年进厂的年轻丝织工人,进厂不到三个月就能掌握操作技术,独立操作。他们掌握操作技术的速度,比不是丝绸世家的工人快四五倍。

盛泽五百多年积累起来的传统织绸技艺,千家万户世代相传,已经相延成嗣。盛泽的丝织产品占全国丝绸总量的四分之一,他的丝绸送往世界上的五十多个国家。

如今的盛泽既保有几千年前的手工操作,也拥有现代生产设施,盛泽就是一座活生生的丝绸博物馆。我们又回到石板小巷,织机的声音从四面传来。

哦,这不禁使我们想起那石桥上的楹联: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这里真是丝的世界啊,丝的家乡。

在下一回我们将向你介绍另一个水乡小镇—同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镇风情十四蚕和蚕丝(转'落拓狂生'文)
蚕丝之乡——震泽古镇 蚕宝宝们的小镇故事
震泽古镇: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镇
江苏省情影像志·乡土江苏 | 震泽
中国丝绸全攻略
养蚕缫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