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拾粹(第六期)--春秋、战国玉器

孔子论玉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时期,王室式微,礼崩乐坏。这一时期最简单的概括就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因为社会的制度即将发生改变,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正当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出现了。孔子的思想,给中国人,或者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定意义上的行为准则。孔子关于玉的学说,奠定了玉后来的理论基础,成为玉器发展的精神支柱。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问孔子:“我这儿有一块美玉,我是把它搁在盒子里好好收藏着,还是求一个好价钱把它卖了呢?”孔子说:“你就卖了吧!卖了吧!我等着买主呢!”孔子是把自己比作美玉,等着识货的人委以重任,一展抱负。那么,孔子为什么把自己比成玉呢?因为他认为玉有德,这是他对玉最重要的思想。 


德玉文化

孔子认为玉有德的结论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我们知道,封建社会的主要社会约束力量是道德,而不是法律。虽然法律在汉代就非常健全了,但当时的道德力量足以约束这个社会。

孔子将玉人格化,赋予玉道德的内容,把玉纳入一种道德规范。此后,玉就走下了神坛。它从早期的神玉文化、礼玉文化,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德玉文化。玉开始逐渐走入民间,首先大规模地普及到上层社会。

 

辉煌的曾侯乙

      我们说战国玉,不能不说曾侯乙墓。曾侯乙墓是战国非常著名的大墓。

      曾是国名,侯是爵位,乙是名字。除了战国七雄以外,当时南方还有很多小国,像曾国。曾国的国君就是曾侯乙,曾侯乙墓的位置在文献记载的随国境内,就是今天湖北的随州境内。 1978年,发掘曾侯乙墓,文物的出土量令世人震惊一共出土了15000件文物。其中黄金的重量是8430克;出土的青铜最多,总重量是10500公斤,十吨半重。曾侯乙墓的玉器数量不算太多,只有大约600件玉,但都非常精美。

”蜻蜓眼“科珠  战国早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曾侯乙墓还出土了一件重要的玉器---十六节龙凤玉挂饰。在这件玉器出土之前,我们不能想象战国时期的玉器工艺水平能达到如此高峰。这件挂饰可以活动折叠,我们原来以为这种工艺是明清以后才有,没想到战国就有了。它突破了商周以前一胚一器的做法,即一块玉料就做一件东西;现在是分雕连接法,用五块玉料分割,再形成一个整体。它可以拆装,也可以组合。龙凤玉挂饰上面刻37条龙、7只凤、10条蛇,总共刻了50多个动物形象。在先秦时代,这个件可以算是玉器中的顶级精品。

十六节龙凤形玉饰  战国早期   48CM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春秋战国的玉器中,装饰品占了70%以上,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对玉高度的崇拜。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崇拜玉,感受玉温润的感觉,用佩玉来炫耀自己的权势、地位、仪表、品行。由于孔子的出现,把玉提高到道德的高度,这种新观念就是“君子比德于玉”,德玉文化形成。原始社会是神玉文化,奴隶社会是礼玉文化,到了春秋战国,强调的是德玉文化。中国后来的玉文化,全部限定在德玉文化之下。

  尤其是汉代,“玉有五德”深入人心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汉代玉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口气读懂中国玉器文化
中国玉文化——春秋战国玉器
春秋战国玉器如何鉴别
玉器里的中国史:春秋战国,玉的道德化与权力化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凤纹篇
玉器文化史上的一页辉煌篇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