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酒文化(四)

中华酒文化(四)


魏晋南北朝酒风之  魏晋南北朝饮酒之盛,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相比的。不仅民间饮者甚多,达官显贵则更多,尤其是魏晋文人,更是离不开酒,他们或饮酒消愁,或以酒避世,也有的借酒放纵。

       曹操有名句“何以解优,唯有杜康”,早已被人们所广泛吟诵。符坚饮酒“以极醉为限”,于是赵整作《酒德歌》,云“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刘伶著名的《酒德颂》,鼓吹惟酒至尊的思想,为千古绝唱,却充分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境遇和心态。据说刘伶馋酒叫妻子备置,妻子哭劝他戒酒。刘伶谎应夫人之说有理并要在鬼神面前发誓。待供上美酒佳肴。刘伶口中念念有词:“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斛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妻子知他内心的痛苦,从此不再劝他戒酒。刘伶醉酒,脱个精光裸奔,自谓“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裳”。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治者对一些文人的政治迫害,文人不得不借酒浇愁,或以酒避祸,以酒后狂言发泄对时政的不满。“隐士”是纵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文化和政治景观,“竹林七贤”只是典型而已。这些自我放逐的文士表面麻木不仁,内心却十分觉醒。始终处于难于“觅明君而侍之”,急于入世而不能的焦虑之中,于是遁世避祸,隐于酒乡,整日颂扬老庄学说,纵酒清谈,苟存性命于乱世,用自我麻醉来掩饰自己的非我。宋人叶梦得这样看待他们:“晋人多饮酒,至于沉醉,未必真在乎酒。盖时方艰难惟托于酒,可以疏远世故而已。陈平、曹参以来,已用此策……传至刘伶之徒,遂欲全然用此,以为保身之计……饮者未必剧饮,醉者未必真醉耳”。末世、衰世之人多嗜酒,它透露出的往往是一种浸入骨髓的绝望

隋唐茶酒文化之盛      宗教、文人与茶酒的结合,是隋唐茶酒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茶酒虽列饮品之中,却并非纯为补充体液。它们能予饮者超出实用的享受,是让生活更加艺术化的饮品。所以茶酒必须与一定的环境、氛围相匹配,才能给饮者以更多的美的享受。茶宜独品,酒宜交友;群居交流宜佐之以酒;独自品味人生宜饮茶;饮茶境界宜清幽,饮酒境界宜热烈。古今对饮茶的环境是相当讲究的,如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寺、道院、松风、竹月等;茶姿也各有追求,或晏坐、或行吟、或清谈、或掩卷。

       酒中之趣或在于酒精,兼有兴奋与麻醉作用。它能使人暂忘喜忧哀乐、约束矜持,“百虑齐息,万缘皆空”。怯者饮之壮胆,愁者饮它解忧,成者饮它陶然,败者饮它颓丧。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对社会人、文化人、理性人人性扭曲的一种反思与反感,试图借酒追求某种解脱,那怕它是暂时的、虚幻的。酒后潜意识和直觉意识支配了人的言行,我们见到的往往是人类原始、率真、自然(当然也有丑恶)的本性。这或是千百年来酒仙、酒徒层出不穷的缘由所在,不可单从一种角度去审视饮酒的好与坏。发自文人人性深处的率真以及硬朗的人格,只有在他们饮酒时才表现得特别充分。那酒中的豪情、酒中的长歌、酒中的飘逸、酒中的苍凉、酒中的酣然,以千形万态表现着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形象。       

       俗谓茶近禅、酒近仙,说明这两种饮品与佛道之间有着密切的共生关系。茶最初的推广与普及即与佛教禅宗有关,《封氏闻见记》“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不寐,又不餐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煎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唐时一长寿高僧(130岁)由洛阳抵长安,宣宗问服何药以长寿。僧答少贫无补,唯嗜茶而已,有时饮百碗不以为多。宣宗为此赐茶五十斤,入“保寿寺”,命僧人饮茶处所为“茶寮”。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仙;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元稹《一言至七言》茶诗,别具一格(金字塔式):“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白居易《萧员外寄新茶》:“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满瓯似乳堪持玩,况是春深酒渴人”。蜀茶、春酒、员外情,诗人满足之意溢于言表。温庭筠《西岭道士荼歌》“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似乎更重视茶后的品味。自信与开放的隋唐文化,造就了许多酒仙与文豪。他们借酒以抒胸襟,留下了千古绝唱。杜甫《饮中八仙歌》概述了贺知章、王进、李适之、崔宗之、苏进、李白、张旭、焦遂的酒事,“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王进)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李适之,唐宗室)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平时口吃,一句话难得顺全)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杜甫没有谈到自已,但好酒却不亚于八仙。他流传至今的酒诗竟占总诗篇(1400首)的1/5,比李白多出近一倍。当然文人好酒,尤以李白醉让高力士脱靴最富传奇色彩。且听李白醉后的高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倒却鹦鹉洲”。平时潜藏于心的“自我”,终以“狂言”形式得以表达。这种浸润着酒意的自在与酣畅伴随他走到生命尽头。《唐摭言》这样记载李白的死:「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捉月而死。」其神态何等浪漫潇洒。唐人与酒相关的诗文几乎可以信手拈来,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王翰《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茶酒文化带动了茶酒商品经济的繁荣,酒榷茶引成为朝廷重要税收来源。茶马互市是唐宋以后民族关系与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茶酒文化也带动了茶酒的学术研究,中唐时期陆羽写成了世界上第一本茶学论著——《茶经》。书中系统总结了前人的饮茶经验,并结合自身采茶、制茶、煎茶实践,对茶的起源、历史、栽培、采制、烹煮、器具、用水、品饮等问题作了精湛论述。后世尊陆羽为“茶圣”、“茶神”。

     胡姬酒肆。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古代青年女子多以当垆买酒为有伤风雅的下贱行业。隋唐时期茶酒文化繁荣,不少外商在长安西市开设酒店,史称“酒家胡”。酒店的侍者多为域外女子,称之为“胡姬”。这些人打扮得花枝招展、漾溢着异域风情,给餐饮服务业带来了无限生机。胡姬酒肆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成为雅集聚会的必去之处。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诗人是胡姬酒肆的常客。他的《少年行》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前有樽酒行》:“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颇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貌如花”的胡姬的侍饮与歌舞了。唐代文学家王绩待诏门下省,每日饮酒一斗,时称“斗酒学士”。他不但是胡姬酒店的常客,而且赊欠酒账,有诗为证:“有钱须教饮,无钱可别沽。来时常道贳(式音),惭愧酒家胡”。张祜《白鼻娲(马旁)》“为底胡姬酒,常来白鼻娲,摘莲抛水上,郎意在浮花”。韦巨源甚至专写“胡姬词”:“妍艳照江头,春风好客留。当垆知妾惯,送酒为郎羞。香度传蕉扇,妆成上竹楼。数钱怜皓腕,非是不能愁”,似乎有涉及酒色之嫌。胡姬酒肆经营的多为西域名酒,如高昌葡萄酒、波斯三勒浆、龙膏酒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酒史:文化的脉络
为啥李白喝多了写诗,你喝多了就只会吐?看完后恍然大悟……
盛唐夜唱
购物为何叫“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这得问问唐代长安人!
李白笔下的胡姬
【长安万年】之二百七拾七:胡风东渐,乐居长安,唐长安城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