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八法均不离乎调气

     

        清代医家程钟龄将历代治法归类总结为八法,即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然而,无论何种治法,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借助药物之作用,补不足、损有余,以恢复机体正常功能状态。《景岳全书·传忠录》曰:“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 所以病之生也,不离乎气,而医之治病也,亦不离乎气。”故笔者认为,调气乃医者之首务,八法亦不离乎调气,浅析如下。


1、汗法与调气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气机,宣发肺气,使邪气从汗而解的治法。主要有解表透邪、祛湿消肿等功效,为调气之手段。解表即解除邪在肌表之郁结,给邪以出路。如麻疹、疮疡、痢疾、疟疾等初起之时,均可通过发汗以调理气机,透达邪毒。又六气之中,惟湿有形,易阻遏阳气,治疗亦可以辛散发汗之法,宣通气机,祛湿外出。但应注意,虽汗法可调气,

过汗却可导致气虚。


2、吐法与调气


        应用催吐类的方药可治疗痰涎、宿食、毒物等有形之邪壅滞于上焦,气机失调的病证。由于病邪居高位,只能因势利导,促其涌吐而出。吐法祛除壅滞于上焦之邪,必开通上焦之气。朱勉生等认为,呕吐是一种逆运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调动胸腹腔多种脏器进入应急状态,从而排除阻塞气机运行常道之实邪,以开通郁结,疏达凝滞,使气机条达。王全年也提出,吐法的机理在于吐时诸窍尽开,气机流通,邪有去路,从而调畅三焦气机,致气血冲和,达到攻邪复正的治疗目的。


3、下法与调气


        有形之邪最易阻遏气机,导致气机不畅,脏腑气机升降失常。下法的目的就是宣通脏腑、畅达气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下法借药物的导下趋势顺应了六腑以降为顺的特点,从 而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影响全身的气化活动。五脏与六腑相表里,故下法在调理六腑气机的同时又间接实现了对五脏气机的功能调理。故下法方药多以泻下药与行气药配伍应用,其中被誉为泻下剂祖方的大、小承气汤,正体现了这一特色。


4、和法与调气


        少阳是气机出入之枢纽,邪犯少阳则气机出入受阻,枢机不利,从而导致各种病证。和法即为和解少阳而设。《伤寒论》指出,少阳病的病机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气机郁久,化热化火,上循出窍,即表现少阳病证。可治以小柴胡汤,以其能转枢启阳,而使胆气生发,运行气机,激发正气,抗邪祛病。故和法之根本 ,是通过疏通气机,使邪气得以发越,气机得以运转。


5、温法与调气


        温法是通过温里、散寒、回阳等方药,祛除里寒的治法。寒邪内盛,则气机流通不畅。故温法多与调气法同用。如当归四逆汤,其于辛温药中佐以行气、调气之品,使经脉之寒得温,经脉之滞亦得畅。故温法之词气在于,辛散温通祛寒以解气机流通之困,温养气血补虚以复气机流通之性。


6、清法与调气


        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方药消除温热火毒之邪的治法,适用于里实热证。清气、营、血分实热之方药,如白虎汤、黄连解毒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虽分别根据火热在气、在营、在血之不同而设,但总以宣通气机,清泻热邪为目的,邪热去则气自通。而在清解五脏郁热的方药中,也不离清利气机,以使气机转畅,邪出有路,脏腑功能得以调畅

而复归。


7、消法与调气


        消法是指通过行气、消食、活血、祛湿、祛痰等方法,使体内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治法。痰浊、瘀血、水湿内停皆由气机不畅所致,形成之后又进一步加重了气滞,两者相互影响,终致气机周流不畅,百病丛生。消导药中佐以疏气药,气道顺则诸积消,故消食、化痰、活血、祛湿、祛痰等法与行气法多配合使用。


8、补法与调气


        机体的阴阳气血不足,均可致气机运行不利,表现为气虚、气滞、气逆、气陷、气脱等气机失调。所谓“虚则补之”,通过补益药物的应用,补其不足。然补法绝非堵法,正确运用补法,应强调调理气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惟以气血流通,方可补有其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营卫理论的个人认识——兼谈《伤寒论》53条
中医八法
秦伯未中医入门(七)
48禁服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闭经中医诊疗技术
大众医药网 - 文献资料 - 第二节 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