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戒尺”来了!教育部首次明确教育惩戒权 老师呼吁细则出台 国内要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学生违规违纪,老师手中的“戒尺”该不该落?22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首次明确了教育惩戒权,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学生违规违纪可采取适当增加运动要求、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一般惩罚措施,较重或严重惩罚可要求家长陪读或停课。

  这是教育部首次明确教育惩戒权,这一《规则》的出台很快在朋友圈刷屏,教育惩戒权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朋友圈刷屏惩戒权话题多次成“热点”

  “这次是真的!”22日,教育部关于惩戒权的征求意见稿一发布,济南七贤中学校长马千里在朋友圈转发时加了这样的评论,这个被数度热议的话题终于有了明确回应,不少老师的朋友圈也被这个话题刷屏。

  之前,网上一则关于《中小学生违规行为惩戒实施办法》将于2020年9月1日实施的消息传播甚广,引发了一轮热议,然而最后却被官方辟谣,说这是一则假消息。

  然而关于惩戒权的话题热度却并未停止。尤其是今年6月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出台,第14条中的“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惩戒权”很快又引发了关注。

  这是教育惩戒权第一次被明确写入中央文件。但在此之前,关于教育惩戒的话题争议不断,近年来,惩戒学生成了老师们不敢逾越的一道“红线”,很多老师宁可不管也不愿被家长找来或投诉。根据相关内容,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教师拥有惩戒权的人只占56.1%,有的老师说,惩戒权“正在消失”,面对违规学生,老师们“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

  教育惩戒权的丧失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出现,像校园欺凌,甚至出现了学生打老师的情况,教育惩戒权再次成为关注话题。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教育惩戒权的丧失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家长对教师批评教育孩子不理解,也造成了家校矛盾,因此教育部有责任、有义务出台教育惩戒权的细则。

  11月22日,关于惩戒权的征求意见稿一出台就在朋友圈引发热议,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尽管细则还没出台,但明确教育惩戒权对老师们来说确实是一则“好消息”。

  惩戒分三类一般惩戒可罚站或面壁反省

  惩戒权怎么“惩”?在《规则》中,关于惩戒分为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

  一般惩戒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以采取点名批评、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措施进行教育惩戒。

  学生扰乱课堂或者教学秩序,影响他人或者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教师可以采取必要措施,将学生带离教室或者教学现场,暂时隔离。

  教师对学生实施前款措施后,应当视情况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家长),要求家长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较重惩戒是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情节较重或者经现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教师经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同意,老师可要求暂停或者限制学生参加课程表以外的游览、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外出集体活动,要求家长到校陪读等并应当通知家长。

  严重惩戒是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失范,屡教不改的,或者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或者有欺凌同学、辱骂殴打教师等恶劣情节的,教师应当提请学校采取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要求家长带回配合开展教育等措施进行教育惩戒。

  对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经教育惩戒仍不改正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的纪律处分。对高中阶段学生,还可以给予勒令退学或者开除学籍的纪律处分。学生行为涉嫌违法、犯罪的,学校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因违法、轻微犯罪行为但不予行政、刑事处罚的学生,学校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建议将其转入专门学校教育矫治。

  不是“尚方宝剑”禁止使用击打、刺扎等体罚行为

  在之前关于教育惩戒的话题里,提到了关于惩戒的办法有批评教育、背诵、体育、劳动、写作、停课反省、家长陪读、全校通报、记过等。

  不过,在教育部公布的征求意见稿里,也明确了教师并不是可以任意惩戒。教师可以在学生出现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等行为时,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但是禁止使用击打、刺扎等直接造成学生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也不能使用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行为。

  “惩,不见得是身体上的,更大的惩戒是心理上的惩戒,但这种惩戒是正能量的,不能是破坏性的。”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班主任老师李爱珍说,一定范围内的体罚需要理性的惩,而不是暴躁的罚,对于老师来说,惩戒权并不是“尚方宝剑”,最重要的是带给学生真正的改变。

  ●他山之石

  关于惩戒权各国有“案例”

  关于征求意见稿中惩戒权的一些做法,其实国际上也有不少先例。

  根据相关信息,在日本,对学生的惩戒方式有罚站、增加值日次数、完成学习任务或清扫任务、训练迟到禁止上场比赛等轻微的惩戒和警告、休学、退学等比较严重的惩戒等;在韩国,教师可以对违纪学生进行一定惩罚,但学生有权选择惩戒方式;在英国学校提出惩戒管理要考虑学生安全和权益,惩戒方式有口头训诫、额外工作、罚写作业、社区服务等,严重者可以停学;在美国各州的教育法律对惩戒的实施中也区分了无关法律的惩戒和法律行为的惩戒等。

  所以说,关于教育惩戒权,这个“可以有”,但关于惩戒的尺度,各国也都在严格把关这个“度”。

  教育惩戒权关键还要看家长“点不点头”,老师呼吁细则出台

  明确了教育惩戒权,老师手中的“戒尺”可以落了,但具体怎么落?22日,记者采访部分校长、老师以及家长了解到,有惩戒权是好事,但更希望惩戒权能有明确的细则,让大家都能够把握好其中的“度”。

  “惩戒不是体罚,也需要家校达成共识。”多名校长和老师表示,惩戒权是教师群体一直希望得到的权利,惩的目的是戒,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惩罚,教师应合理使用惩戒权,而且,惩戒权非常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理解,“戒尺”能不能落下,家长“点不点头”很关键,所以更需要细则的出台。

  明确惩戒权老师认为是好事但也有家长担心“戒尺”乱用

  教育惩戒权一出,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家长说,终于可以让老师来“管教”自家孩子了,也有家长担心,老师会不会因此变相体罚?

  “有的家长会说,孩子不听话可以打,可没有几个老师真会打孩子。”22日上午,济南外国语初中部教师靳广朋告诉记者,尽管以后老师们手中有了惩戒的权利,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老师去体罚学生,“手中有戒尺不意味着乱用戒尺。”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对于惩戒权的明确,老师们都觉得是个“好消息”。市中区名师、胜利大街小学班主任老师李爱珍说,“惩戒权是教师群体一直渴望得到的权利,书好教,人难育,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老师提醒纠正是必要的,略施惩戒也是必要的,因为这不仅仅是教育的规则,也是人类文明社会的规则,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小在学校里犯错,纠错的成本是最低的,小惩即可起到大诫的作用。”

  济南市博文小学班主任老师刘好说,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绝不会放任学生的违纪行为,“你不舍得教育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训他。身担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老师,不能在孩子言行失当时袖手旁观,等他走到社会中接受惩罚。但是,教师的惩戒可能会受到家长和他人的不理解甚至质疑批判,往往一番好意换来透心凉,所以我们需要国家立法的支持。”

  在关于惩戒权的内容中提到,对学生进行严重惩戒,可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停学,但有老师提出疑问,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可以随便给学生停课,如果学生犯了大错,那是否要按照要求进行惩戒?这些话题都是老师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惩戒不是目的方式可以很多样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也都对学生进行了惩戒,只不过惩戒的方式并不是体罚,而是用为班级劳动、为同学唱歌、写作业、扣掉积分等多种方式进行“惩罚”。

  “我会在班里实施加减分制度,表现好发加分卡,兑换奖励,不好的扣加分卡,而不是动手体罚,比如学生上课走神就会叫他站起来一小会儿,等他回答下一个问题再坐下。”刘好说,还有就是让学生‘将功补过’,比如给班里擦黑板、扫地、擦桌子、浇花等。

  在吴家小学副校长王蕾的班里,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或忘记带文具,就会被安排完成诵读任务或起来唱歌,只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不对,惩戒的目的就达到了,而不是非要体罚。在有的学校,对于调皮的学生,老师还会给他一个小班干部的职务,让孩子成为“管理者”,用责任的方式进行“惩戒”。

  在李爱珍老师看来,惩的目的就是为了戒,老师们应该理性用好这个权利,“比如学生忘记带作业,会要求学生补完作业,第二天还会夸这个学生有毅力坚持补完作业,这样学生既接受了‘惩罚’还受到了表扬,起到对学生正向引导的作用。”

  李爱珍说,有时候,自己也会佯装发怒,轻轻打一下犯错的学生,但学生都不觉得那是体罚,在孩子们看来,只要老师是真心为孩子们好,他们也会感受到这种“亲昵的管教”,能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为他们着想。

  没有“度”很尴尬老师呼吁细则出台

  尽管惩戒权明确了,但很多老师表示,并不敢将“戒尺”落下去,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度”。李爱珍老师说,惩戒权出台最好有具体的界定,对老师和家长都是保护,如果边界模糊就会有分歧。否则,在怎样的违纪情况下进行一般惩罚?在怎样的违纪情况下进行严重惩罚?老师们现在都不是很清楚。

  王蕾也认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惩戒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有表扬就有惩戒,惩戒可以让学生学会判断事物的对错,如果没有人指出来可能很难改正,为了孩子的全面成长,为了孩子更真实地面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惩戒必不可少,“但有个麻烦的事,就是教师总归不是执法部门,惩戒的‘度’如何把握?”

  这是不少老师心中的困惑。有老师说,“如果学生犯错了老师打了学生一下,但家长觉得是体罚甚至去‘告状’,老师会觉得很冤枉。”所以在老师们看来,如果实施惩戒,家长“点不点头”很重要,如果家长不能同意,老师们肯定“不敢管”。

  对此,济南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张纪余表示,教育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做法,惩戒不是体罚,如果真正实施教育惩戒,很重要的一点是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对于惩戒的“度”家校必须达成一致,这也就要求细则的出台,如果没有细则,就很难真正将“戒尺”落下去。

  ●记者手记

  不怕手执戒尺只要心中有爱

  很多“70后”“80后”其实小时候没少挨老师罚,记者上中学时,也被数学老师用圆规打过手心,课堂上被罚站过,但多年后回想起来,对老师并没有恨,因为当时确实是自己错了,就应该接受惩罚。

  但是很多“90后”“00后”挨罚的次数一定少了许多,因为老师不敢管,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都不舍得动一根手指头,老师如果惩罚一下,再加上孩子“不太靠谱”的表述,家长可能就会闹得满城风雨,老师们不想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有的老师说,毕业后记住自己的竟然往往都是那些被自己罚过的学生。所以,如果惩戒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好,那么学生最终一定会明白老师的苦心。

  惩戒权的出台让不少老师稍微松了一口气,其实家长应该理解,老师手执戒尺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老师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生犯错老师该不该罚?教育部明确了|学生
对教育惩戒,应少一些“鸡蛋里挑骨头”
新的学年里:先要厘清边界,才能握好戒尺
老师对学生是否有惩戒权 体罚和惩戒不是一回事
广西柳州市2019届高三1月模拟考试语文作文指导
这所小学把惩戒权还给老师:7种情形面临惩戒,实施方法有8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