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字画装裱技术5

跑墨現象,讓裱畫師很頭痛,怎樣才可以防止跑墨(渾墨)呢。

先分析研究墨的結构,現代的墨汁以桐油煙、另加麻油,豬油,廣東膠,麝香,梅片,冰片,珍珠等制成,保存期長。

跑墨的作品有很明顯的跡象:其一:手摸就手黑。其二:有墨渣。其三:跑墨字体有放射狀的現象。其四:有异臭味。都會在濕托中渾墨。

 

托裱操作方法如下:

1】使用干托的方法:配好字心托底的宣紙,用稀漿水洗紙,用小木杆挑起,墊上吸水宣紙吸去部份水份,再用小木杆挑起,用棕掃壓掃在字心背后,壓掃的力度要輕中有力,棕掃不离托紙,左手挑宣紙的木杆要低,低到接近作品,要求在掃的過程中隔著托底紙細心觀察字心有否重疊起皺褶。壓掃完成后就可反轉觀察一下有無問題,然后上壁,上壁的時侯只可以掃廢邊,不允許棕掃在字心里面掃過,用吹風筒熱風在字的位置吹過,見白就行了。讓字的水份比空白的宣紙的地方要干些,渾墨的机會就少多了,這樣就可以放心。

2】有時候會不留意地濕托字心,到發現有跑墨時候巳經晚了,這時就要盡快地完成托底全過程,字心向外上壁板,吸水宣紙在渾墨的地方吸去墨跡四周的水份,同時也吸去渾墨的痕跡,一次不行,多吸几次,直到滿意為止,可以有百分之了八十的机會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有渾墨發生過。

3】另有一些辦法是:在托底前用吹風筒熱風吹一次有字跡的地方,讓墨跡更加穩定。也可以在太陽下晒它半小時。也有一些人用蒸籠如蒸面包那樣蒸蒸它。最笨的方法也就是用礬水把宣紙礬了它,讓它變成熟紙。作品筆划大的字不妨墊上宣紙再排掃漿水,這樣可使墨的微粒難以在宣紙与台面之間流動,這樣也會減少渾墨的机會。

 

傳統的裱畫工藝有防止跑墨的方法:

1. 自然風干,放作品十几天或几個月,跑墨的机會會少一點,但還是不放心!

2. 用礬水把整張作品礬了它,變成熟宣,作品就不走墨。這方法好是好但墨气也失去光亮

 

蘇邵敬的做法是:用漿水洗濕托底上乘的宣紙,用木杆挑起,吸去水份。把作品橫反放在裱畫台的右下邊上,左手拿挑起宣紙的木杆,右手執宣紙的一個近身的角,另一角放上作品的角上預留廢邊2cm,輕放右手拿的角,拿棕掃走N形掃動向左方掃去,有墨的地方輕而過去,要求隔著有漿的托底宣紙不可以把作品掃折,反過來正面查看沒問題就可上壁扳

 

Someone: 預防跑墨,盡量減少刷子与字的摩擦即是,通常拿剛寫的字來托,有時還未干透,十有八九也是不跑的.

 

蒸字可防渾墨,但也要提防一些想不到的意外 

 

趙朴初先生曾講:書畫賴有裝裱助,乃能挂壁增光輝。

依据長短、形狀的不同,書畫作品可分別裝裱成立軸、屏條、對聯、橫披等等。我只講傳統的簡易方法。

一、首先要准備常用工具刷子。刷子有兩种,一种是全用棕毛扎成的排刷,一种是蘸糨糊用的排筆或底紋筆新買來的棕毛排刷在使用前要加工一下,銼短兩邊的長毛,再在水泥地上蘸上水磨刷或用細砂紙磨刷,然后用開水煮一個小時至兩個小時,除去浮色和臟污,使其棕絲軟熟些再用,這樣不易刷破宣紙。此外還得備有托裱用的案桌、板牆、啟子、裁刀、尺子、鋸、銼、小籮、石蜡、盆、毛巾、針錐、砑石、噴壺、紙、糨糊等。其中案桌用木制的,要求平整光洁、無裂縫,要油漆一下,不能滲水。托好的字畫貼在板牆上面晾干,直接貼在牆上、平面的門板上或案桌上晾干也行啟子是用來揭下晾干后的字畫。其他工具的用途在以后的程序中講述。

二、糨糊。糨糊要自制,市面上的糨糊因含化學原料不能用。糨糊用好一點的面粉,最好用精粉,提出面筋(提面筋方法有多种,自選即可,能再抽掉麩皮、雜質最佳)水開后,把提過面筋的面粉徐徐倒入水中,邊沖邊攪動,最好朝一個方向攪動,一直攪成糊狀,面糊由白色變成灰黃色,也就是沖熟為止,要成糊狀,不是湯狀。打糨子時加入少量的极細白礬。現在有許多裝裱師加蜂蜜,可參考使用。糨糊沖好后,用冷水減退燥性即可使用。打糨子的另一种方法是將開水向面粉中沖,攪動成糊狀。兩种任選一即可。如一次用不完可加清水淹沒糨子面保存。

書畫裝裱的設備及工具

(一) 工作室(亦稱裝裱間):要求:寬暢明亮,清洁整齊,安全方便,溫度与濕度要适中。

(二) 掙牆(亦稱大牆,掙板):用于貼平,掙干畫心,裱件和各种裝裱材料。要求:平整、光滑、通風、干燥。

(三) 案台(亦稱裝裱桌):要求:台板木質堅硬,台面光滑平整,案台高度一般在80厘米左右。

(四) 晾架(亦稱晾竿):用于晾干經過加工的复背紙,色紙以及各种材料等。

(五) 拷貝桌:玻璃桌面,內置日光燈,用于揭裱殘破舊畫。

(六) 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牆時蹬踩。

(七) 排筆:用于托裱綾、絹、紙張、畫心及覆畫等。

(八) 棕刷:用于托裱綾、絹、紙張、畫心及覆畫裱件上牆等。

(九) 裁紙刀:用于方正畫心、裁配畫料等。

(十) 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畫心、裁配畫料等。

(十一) 錐針和鑷子:用于方正畫心、挑除雜物等。

(十二) 啟子:用于揭啟掙在牆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 油紙(亦稱漿紙、隔糊):用于鑲嵌邊料隔漿糊用。

(十四) 砑石(亦稱磨石):用于裱件背面砑光、磨平。

(十五) 蜡板:用于裱件背面砑光時磨擦畫背。

(十六) 其它工具:剪刀、撣子、叉子、噴水壺、籮篩、木鋸、電鑽、鉗子、銅線、面盆、毛巾、毛筆、顏料、墨汁、調色盤、塑料薄膜等。

 

裝裱材料

(一) 宣紙:分為生宣和熟宣,以安徽產淨皮生宣為主。

(二) 綾、絹、錦、錦綾、麻布等。

(三) 天杆、地杆、月牙杆、軸頭、手卷片、簽子等。

(四) 絲帶、絛帶、銅鈕等。

(五) 面粉、明膠、明礬等。

 

書畫裝裱品式

(一) 立軸、中堂

(二) 對聯

(三) 橫披

(四) 條屏、通景屏

(五) 鏡片、扇面

(六) 手卷

(七) 冊頁

 

裝裱程序

制漿--托畫心--方正畫心--(托染材料)--配料--鑲嵌--清裁大邊--轉邊(包邊)--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配背(裱覆背紙)--覆畫(扶活)--磨畫(砑光)--剔邊(批串)--配杆--釘銅鈕(絛圈)--包杆(上軸頭)--上杆--系絛(串絲帶)--扎帶--粘簽條

 

裱件質量的品評

品評裱件質量的標准簡而言之為:平整光洁、柔軟諧調。

具体可以分為:

(一) 工藝精致,鑲口勻細。

(二) 展挂平整大方,畫面光滑洁淨。

(三) 畫面色彩搭配諧調。

(四) 手感柔軟,厚薄适度。

(五) 收卷后整齊,無參差。

 

古代書畫裝裱論著

(一) 唐代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二) 北宋 米芾《書史》、《畫史》

(三) 南宋 周密《齊東野語》卷六《紹興御府書畫式》

(四) 元代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

(五) 明代 文震亨《長物志》

(六) 清代 鄒一桂《小山畫譜》

 

書畫裱件的展挂与收藏

由于書畫作品裝裱的形式不同,對于不同形式的作品有不同的展挂与收藏方法。

(一) 立軸的展藏

立軸的展挂最好由兩人同時進行,一人雙手托住天個杆及絛帶,另一人握住地杆兩端的軸頭,緩緩展開,無論是展收或挂壁,最忌用手指頂托畫背,這樣會隨著畫件的展開,留下折痕。

收藏:有條件的話,可做專用的木柜(用樟木做最為理想),分層隔平放,切忌壓擠。如沒專用柜子,可每件作品做一個畫筒或者畫盒裝放,再放上樟腦丸即可。

(二) 手卷的展藏

由于手卷的特點是窄長且不能挂壁,因此,手卷的展觀必須在台面上進行。若是兩人,則一人雙手扶住卷子徐徐展開,另一人則隨著展速收卷,單人展觀則右手執著天頭處,左手握著手卷的中腰,然后邊收邊展。展開之后,必須在兩頭各壓一鎮尺,防其滾動。收藏方法与立軸相同。

(三) 冊頁的展藏

冊頁不同于其它書籍,我們不能像翻書那樣來翻閱冊頁,應將其平放在台面上,打開冊頁之后,右手中指(或食指)最好是用一專用竹片,插入頁下空間,向右(或向上)翻動。

收藏:大多用錦、緞等制作冊套,將其包套好,平放收藏。

(四) 橫披的展藏

橫披与立軸相比,由于它不便實卷,因而,具体要求亦不相同。

首先應將其平放于台面上,一人輕按右天杆,另一人雙手扶住裱件上下邊際,徐徐展開。挂壁時,須兩人相互配合,將作品拉平,穩妥地固定在左右兩側的牆釘上,(若是月牙杆,則需在月牙杆背面加上一根与其大小一樣的木條一同固定于牆上,這樣可將作品与牆隔离,以免受潮)。收藏与立軸相同。

(五) 鏡片的展藏

鏡片裝裱好后,大都裝入鏡框內。但沒裝鏡框的作品,應平放于木質閣板或木箱中,摞放時,須在作品之間隔墊宣紙,亦可卷好裝入畫筒或畫盒中。

總之,書畫作品懸挂一段時間后,一定要更換,在清洁裱件時不能用刷子刷,更不能用濕毛巾擦,最好軟布或雞毛撣輕輕撣去灰塵即可。凡是接触書畫作品(特別是裱件)一定要戴上手套,以免汗液沾污作品使其變形生霉。

 

九、裝裱術語解釋

一)立軸

立軸亦稱挂軸、挂幅、條幅、豎幅、條山、軸子;特別窄的有人稱其為“琴條”。懸挂在廳堂正中的大幅字畫還稱“中堂”。

由于歷史等原因,以及人們欣賞習慣的影響,立軸成了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裝式。

立軸常見的傳統裝式有:一色裝、二色裝、三色裝、宋式(宣和)裝、詩堂裝、半綾裝、紙鑲綾邊裝、綾鑲絹邊裝、集錦裝、錦眉裝、間隔一色裝、框二色裝、軸背等。

(二)屏

屏亦稱扇屏、屏□(此字上為“戶”部,下為“衣”部)。并以張挂的不同環境,稱其炕屏、臥屏、吊屏及御屏(指用于宮廷的屏風)。原為用于遮擋、裝飾的實用物,通稱屏風。其正面粘貼絹畫。而屏條是在立軸的基礎上,將豎幅形式与屏風相連的特點結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組為單位的獨立裝式。

屏主要分為屏條和通景屏。

(三)對聯

對聯亦稱楹聯、門聯、字聯、書聯、對子、門對、楹貼。雙行長句還稱龍門聯。

對聯是由二條字數相等、內容相連、畫心尺寸与裝裱規格完全相同的書法作品而組合的。排挂時,右為上聯(亦稱出句),左為下聯(亦稱對句)。二條為依副。

(四)卷軸

卷軸亦稱手卷、橫卷、軸卷、橫軸、橫看、手軸、卷子、行看子。橫式裝,是一种古老的裝潢形式。卷軸体積較小,輕巧且宜收藏。但只能平放案頭,不便張挂。

卷軸是由天頭、隔水、引首、尾子將畫心連接而成的。其裝式雖有所不同,但各部位的要求、規格基本是一致的。

卷軸一般分為:撞邊卷、轉邊卷、套邊卷和卷背。

(五)橫批

橫批亦稱橫挂。橫式裝。橫批解決了橫幅書畫不便張挂的矛盾。

(六)鏡心

鏡心亦稱鏡片。以夾放在鏡框內而得名。与早期的屏風畫,以及清宮的“貼落”(一种貼在宮殿牆壁上的簡易裱件)同屬一种類型。橫、豎式皆可。是一种簡易、方便的裝式。

(七)冊頁

冊頁亦稱葉子。是受書籍裝幀影響而產生的一种裝式。

冊頁的裝式主要分為:蝴蝶裝、推篷裝、經折裝、平開冊頁、轉邊冊頁等。但無論有几种,均不外乎橫豎兩种類型。 

 

怎 樣學 習裝 裱

自古以來,裝裱技術一直處于保守的狀態,多為父子相授,祖孫相傳。外人欲從事這一職業,必須經過拜師,做几年學徒,方能出師,進行獨立操作或單立門戶進行經營。隨著裝裱業的發展和各類輿論媒介對裝裱技術的廣泛傳播,這种“拜師學藝”的陳規被逐漸打破。人們可以通過在裝裱專業單位就業,或參加裝裱培訓班,或通過參加實習,或根据專業工具書和錄相自學等方式學習裝裱技術。

無論采取何种方式學習裝裱,初學者開始往往感到比較簡單,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并不是所想象的那么難。這是由于對這一傳統工藝缺乏深刻認識而造成的錯覺。作者對學習裝裱的認識是: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干就難,而且越干越難。所以在學習裝裱的過程中,需要有決心,下气力,肯于動腦,善于總結,膽大心細,一絲不苟,方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初學裝裱者,第一步先要了解裝裱書畫的專業術語和先后工序,通過研讀裝裱工具書和實地觀摩操作,將理論和實踐相對照,必要時可作一下筆記,逐步進行全面熟悉,并加深理解和記憶。第二步,開始“打下手”,即做些易掌握的輔助工作。在打下手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和模仿操作人員的動作,以便于理解和掌握。第三步,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根据裝裱書畫的先后工序,進行操作基本功訓練,內容可分為托、裁、鑲、覆、裝五部分。

托,即托制各類鑲料和托書畫心。鑲料包括綾、絹、錦綾、錦、和鑲紙等。可先從托鑲紙(或覆背紙)入手,掌握了刷漿糊和上托紙的要領后,再學習托綾絹,學習調配顏色水托染綾絹。托書畫心較托料難度大,如果托料出現失敗,這僅是宣紙和綾絹的代价,但如果托心失敗,其后果就嚴重了。所以初學托心者應備加精心,認真對待。學習托心時,先用各种質地較薄、拉力較盡弱的宣紙進行模擬托心。濕心、飛托、搭托等各种托法都要練習几遍。再准備一些尚無藝術价值的國畫或書法習作進行試托。經過反复練習,逐漸掌握托心的基本要領,然后可正式從事托心。

裁,即“用刀”的基本功,如方心、下料(包括裁距條、包邊紙)、齊邊、裁配覆背紙等。初學者,可先用廢紙頭,廢綾邊進行剌裁練習。注意掌握持刀正、運刀穩、用力輕的要領,防止走刀、啃尺、滑尺或用力過重。即而再進行裁距條和包邊紙的練習,然后方可進行方心、下料和齊邊工序的實習。

鑲,包括書畫的鑲活、回邊或包邊以及折貼串口等內容。初學時,亦采用模擬方法進行。可取一些鑲紙和綾絹廢邊料,練習鑲接、回邊、包邊和折貼串口的基本功。練習鑲活時,要注意漿口小巧均勻,漿糊用量适中,鑲縫慰貼不綻。回邊或包邊,要求規矩習稱,平直如一。然后再用一些書畫習作繼續進行練習,達到基本要求后,方可從事正式鑲活。

覆,即書畫的覆背工序,其操作方法与要領和托料有相同之處。主要側重于練習裁配覆背紙、上絹包首和貼耳子、簽紙及角絆的方法。常用的覆背方法有兩种,即座覆和搭覆,可分別進行練習。初學覆背時,也可采用一些書畫習作進行練習,以免出現問題而造成較大的損失。

裝,即上杆,包括下掙子、砑活、剔邊、批串、量杆、制杆、上杆和拴絛等工序。其中砑活、剔邊、量杆和制杆等工序,同樣可采取模擬的方法進行練習。其他工序可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實習。在這個練習中要注意以下几個問題:下掙子時,力求余邊要全,嚴防幅面打折;砑活時,要求砑光砑勻;剔邊要淨,批串要正;量杆要標准,制杆要規矩,上杆要得体。

經過以上基本功訓練以后,便可由簡到繁進行獨立操作實習。先以一般水平的書畫作品,裝裱鏡心、紙鑲綾邊的立軸或橫披,經過技術人員的檢查和考核,已達到了一定的技術標准,并具備了獨立操作的能力,便可獨立裝裱全綾或錦綾立軸和橫披,即而再從事其他各种款式裱件的裝裱。

初學者在學習基本的裝裱工序同時,還應注意學習和掌握裝裱書畫的各种常識,如各類款式与規格的設計,各种鑲料的使用与配色,各道工序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預防及解決的方法,等等。這就需要初學者多學習(向書本學習,向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學習);多實踐(多練習,多實驗,熟能生巧);多總結(總結出工作中的經驗体會和敗失的原因,以助提高)。只有這樣反复學習、實踐和總結,裝裱技藝水平才會逐步趨于成熟。

 常言道,三分畫,七分裱

將剛剛上牆的一幅潑墨寫意畫輕輕揭開一個小口子,往濕漉漉的宣紙和板壁之間,地吹出一口气,然后悠悠地說出上面的這番話來。接著,他解釋說,吹那口气的目的,在于讓畫和板壁之間因為空气留有一定的空間,這樣畫体就不會粘到板壁上。

莫夸筆墨多神韻,完美還需看裱工,傳統書畫和裝裱的關系,竟然密切到了如此地步。裝裱,古代稱之為裝褫裝潢裝池,由于裝裱書畫著重于襯托背面,因此又稱之為裝背裱背所謂,是指為書畫裝潢門面,使書畫有有框,有一身絹絲包縫的衣裳;所謂,是指用多層紙將書畫加厚,使之延長壽命;所謂,是指書畫的背面。不論是還是,都在書畫的邊上及背面。

從將漿糊刷上畫背,再覆上一層紙的裱畫心,到加之后再刷上一層漿的上牆;從看畫稿度量是用錦用緞做衣裳,到裝裱完畢之后的卷裝——無一不是屏气凝神,平心靜气,動作舒緩,處處拿捏。當初剛學裝裱時,亦曾毛手毛腳、力走橫斷,天長日久下來,有如武術中欲練武,先學樁般,經歷了一個換勁的過程,從此得心應手。

裝裱并不僅僅是一項力气活。色彩的協調、天地尺寸的安排,都需要裝裱師傅反复推敲。一幅宣紙字畫,非得經過精心裝裱才便于欣賞、收藏、流傳。 

字画装裱技术

 

裝裱古舊字畫,需經過沖洗去污、揭舊補綴、修磨殘口、礬掙全色、刺制裱綾、鑲嵌綾絹、轉邊扶背、砑光上杆等多道工序。但主要可分為:修复畫心、品訂裱式等。

修复畫心 古舊字畫有的殘損,有的污臟,修复方法有以下几种:

去污。畫心因煙熏塵染,質地變黃變黑,如畫面顏色穩固,可將畫心放入清水內浸泡,隔時換水,即可明淨。污跡較重,可用熱水浸泡,或緩緩澆淋開水。畫面顏色受潮返鉛的,可用雙氧水涂抹消除。畫心生霉,有黑有紅,黑霉易涂,紅霉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涂在霉處,稍時再涂雙氧水和淡草酸水,如霉不嚴重,一次即可除掉。用藥物去污后,務必用清水沖淋畫心,免蝕紙絹。

揭舊。揭前在畫心正面用排筆蘸清水或溫水刷濕,并覆蓋新紙一張,反置案上待揭。古舊字畫多有斷裂,如在揭心之前,不附加墊紙,揭托之后,不易起案。畫心局部顏色不穩定的,應稍施淡膠礬水,干后,再行悶水。有些殘破糟朽的畫心,當日揭不完時,應在已揭過的部位,均勻地放置些濕紙團,然后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以防畫心干裂錯位。揭畫心上的舊紙,一般應根据字畫的薄厚、殘狀、顏色以及質地的具体情況制定揭舊方案。

托補。已揭好的畫心,如完整,可調兌稀糊,托一層比命紙命絹稍淺的舊色紙。如有殘缺,可用手將畫心殘處邊際揉出薄口,選好補紙,端正紋理補上,并在補口邊際搓出薄邊。使接縫處厚度适宜。補綴殘缺的絹本字畫,一种方法是揭畢待干,用刀將殘處刮成薄口,上糊補絹,漿口干后再修刮補絹邊際,使補口相合。另一种方法是托上一層与原命絹質地、絲紋相近的薄絹。正面如有殘缺,可用素紙補在托絹的背面,使畫心薄厚統一,干后再用刀修磨畫面殘缺處的邊際。托舊絹畫心時,要用干紙吸去正面的溢糊,以免留有漿跡,影響古舊作品的褒光

全色。字畫經揭托,待干后,務使補紙補絹的礬性适度。否則,礬輕則透色,礬重則滯筆。全色時,應將顏色調兌得淺些,复次全就,使顏色滲進紙紋纖維,取得畫面色調統一的效果。畫心有缺筆的,補全時,需先審視畫心气韻及用筆特點,然后輕勾輪廓,調兌顏色,進而全之,力求使補全的一筆一點、一墨一皴均与原畫渾然一体。對于一些具有重要學術研究价值的經卷、書籍、契證等文物,經過洗污補托,如有殘缺,不必求其复原,只把殘缺處的色調全補得与通幅基本一致即可。

品訂裱式 畫心修整后,根据字畫的幅度大小、形狀及內容分別裝裱成畫片、條幅、手卷和冊頁等形式。

畫片。字畫四周鑲嵌綾絹、扶背后裝入鏡框的稱畫片,也稱鏡心,有橫式和立式兩种。橫式的裱綾,上下兩條邊大小相同,兩條立柱應比上下的兩條綾邊寬。立式的兩條綾邊相同,天頭要比地頭略大。

條幅。俗稱中堂。立式畫心可裱成一色、二色或三色條幅。天地頭、綾圈、隔界多大适度,要依畫心大小确定。橫式畫心多裱成橫披或宣和裱。宣和裱式一般不鑲綾邊,只鑲上下隔界、天地頭及古銅絹邊,天頭處貼兩條与隔界用料相同的綬帶,又名惊燕帶。橫披粘上天杆,兩頭分別粘上月牙杆的稱做月牙杆橫披。數幅內容相關而又張幅相同的立幅畫心,可裝裱成條屏、通景屏或對聯。屏類條幅的天地及邊界的裱綾不宜大;4條、6條或8條的通景屏,因畫面相連,只在上下兩條的外邊鑲綾。

手卷。狹長的橫幅畫心,可分別裱成大鑲、小鑲或撞邊手卷。卷類裱式結构复雜,裁斷各部位的裱料都應參照一定的尺寸規范,力求使畫面美觀、協調。裝裱手卷,注意參差接縫,避免迎首、畫心、尾子的鑲縫赶在一條線上。迎首應選舊色洒金紙或藏經箋等名紙。包首宜用舊錦,手卷剔子和軸頭多用玉石琢磨而成,如用象牙雕制,色雅結實。卷類字畫放置案几欣賞,為避免包首受損,可做軟囊楠木或金絲紅木盆裝置。

冊頁、碑帖。一般畫心小而數量多的可分別裱成開版冊頁或推篷冊頁。開版冊頁的畫心在右開,題詩則在左開,天頭稍比地頭大,立柱、分心与地頭基本相同。推篷冊頁的畫心裱在下開,題詩裱在上開,天頭与地頭大小相等,立柱与分心的寬度相同。裝裱冊頁多用羅紋紙鑲嵌,洁淨古雅。冊面可以織錦或緙絲糊制,也可用楠木或紅木制作。裁刺冊頁刀口要整洁。將碑文裱成一本本的開版冊頁,稱做碑帖。裱帖規格与裱冊頁相似,但程序較多,首先要等定每行字數,每頁若干行以及抬頭、年月、落款及首尾附題小跋的位置,畫好樣式,再行裝裱。裱帖要備制墨紙,以供補縫,也應選配名紙作前后副頁。五鑲經折的裱式,不用綾絹而用宣紙作鑲料。

裝裱字畫的綾絹須經過調色托染。染制色彩要根据畫面色彩的濃淡、繁簡及用途來選擇。天地綾子的花紋圖案要大些。宣和裱所用古銅色小邊,用絹染托。染托綾絹均用宣紙夾連,以适畫心厚度。裝裱字畫均用宣紙,夏背紙用夾連、錦連托制為宜,還要使夏背紙的相接處,避開畫面要節及人物的頭部,否則強急舒卷,有損畫幅。裝裱用糊,稀則有利畫平,古人說良工用糊如水。制糊要棄去面粉中的麩皮和面筋,煮糊用火适中。刮制天杆地杆,選用燥干的松木或杉木可保挺直。書畫珍品,用檀木或樟木刮制畫杆可避虫蠹。

 

膠膜裝裱省時省力,快速高效,然而,令人頭痛的是膠膜裝裱裱件易起泡(起皮)。為什么會這樣?除了工藝方法不規范外,主要原因是膠膜的質量問題。可以說,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裝裱膠膜”多為假冒偽劣產品:有气味、韌性差、易破膠、熔點高、收縮性大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全面装裱知识全过程
关注 ▏走进刘相社的装裱坊
怎样学习书法
常怀静气写《心经》
传承千年文化,弘扬匠人之心 ——制砚艺术大师张明
明-董其昌书法作品欣赏(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