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凭、知识、命运——也谈王天旭现象

       一个名校的博士后,出站后没有工作,赖在培养单位提供的公寓,最后被法院强制执行。这一奇闻被南京东升工作室报道后,被转发N次,迅速成为大众传媒炒作的热点。其实,本科、硕士、博士拿了名校的文凭,拥有满腹经纶,最后沦落为收入平平的小区保安、街头卖肉的屠夫、家装市场的油漆工,甚至因前途绝望而走向绝路的例子绝非个案。在这些令人唏嘘的故事中,最为悲催的莫过于上海海事大学自杀的女研究生杨元元的不幸遭遇。自杀者杨同学留给世人这么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知识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吗?"

     透过这些日渐增多的现象,人们不禁产生一种困惑:文凭、知识、命运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知识改变命运需要什么前提条件?

一、知识改变命运的前提条件

 知识改变命运需要很多前提条件成立,这些条件包括外部社会环境条件、个人自身的心理特征和审时度势的独特眼光:

1、知识是一种稀缺的奢侈品,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

2、知识是有用的,拥有知识、渴望改变命运的人也会运用这些知识;

3、适宜的时运;

4、有一个尊重知识、量才取人的社会环境;

5、拥有知识的人能够找对自己的社会位置,有一个合适的目标。

二、当今社会状况分析

反观当今的社会,条件14已经丧失,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只对2种人适用:权贵阶层、聪明绝顶的天之骄子。第一种人垄断条件3,成功自不必说,第二种人因为具备天资,可能经过努力拥有条件1,因为绝顶聪明,拥有条件25,成功也不困难。对于大多数天资平平、出身贫寒的凡夫俗子,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概率微乎其微。

以上悲催故事的主人公,就属于这知识难以改变命运的不幸一类:拥有的文凭不再稀缺,所学知识无用或不会运用所学知识,找不到社会的正确位置。

回到故事的主人公王博后。客观分析,王博士天资并非聪明绝顶,从高影响因子SCI论文发表记录为零就可以看出来;虽说是博后,其实从事的是对实验条件、团队基础、科研经费要求极高的非常狭窄的、市场需求不旺的材料基础研究领域;一直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并非长项,尤其不适应人际关系复杂、科研基础薄弱的三本院校人文环境;基本生存无忧,一心向研,所获得的文凭在海龟云集的名校眼里亦非稀缺。

三、文凭、知识、命运关系分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已经成为一个伪命题。那么,在知识难以改变命运的社会中,我们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努力又有何用呢?

其一,获取一个步入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必需的敲门砖——文凭;其二,信息社会,文盲是难以立足的,通过学习获得一个普通公民立足社会必需的生活、生存知识;其三,读书期间,开拓思维,利用学校的广阔资源学习一技之长。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文凭、知识的作用仅此而已。

然而,我们的很多学生,没有看清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仍然停留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梦想中。相当一批大学生缺乏面对社会现实的职业规划,相当一批博研缺乏成为知识精英的天资和悟性,更多的学生空有满腹经纶、缺乏可以养生的薄技。此时,文凭成为一种脚踏实地生活的负担,一种好高骛远的精神枷锁,于是,一幕幕大学生、博研生活落魄、绝望自杀的悲剧在社会上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网—在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的年代
知识实则改变命运,文凭也并非身外物。
漫谈"知识改变命运"
《思维方法高级教程》
长平:知识为何改变不了命运
一道微积分题目让我们反思大学生的自由心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