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学生会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让学生会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作者:老班教育

 

教师的使命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去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联系,协同活动,推动着教学活动不断向着目标运动和发展,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转化为智、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过程,无论是将前人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财富,或是将知识转化为智能、品德等,都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参与,老师再高明也无法替代学生去掌握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主体,用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的内容上,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发挥出主体作用来。

 

 一、教学要“目中有人”,以学生为起点 

 当代教育观念的更新,课堂教学的改革,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师,而是教师努力克服因客观带来的困难来适应学生。教师所采用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以学生为主的。这是因为教学是以学生为对象的,是以教育学生为目标的。当教师进行教学时,必须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优化 

 我国教育体制是以班级为主,一个教学班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以此为起点分类别,按学习的水平层次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要针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实施分层优化。有的学生反应慢又不准确,还有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打瞌睡,基于这些特点,在课上要有意识地不时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叫这样的学生回答,纠正这种毛病。经多方面的辅导和鼓励,使这样的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不至于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总之,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差异”即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这就需要我们作教师的根据不同的内部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诚然,没有内因,事物的发展没有可能性,同样,离开外因,事物发展的这种可能性不能变为现实,尤其是在事物的发展具备了内因的情况下,有无外因便成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三、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控制系统。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唤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一是需要,二是目标。充分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动机的激发,其诱因可以来自学习活动本身所获得的满足,也可以来自学习之外所获得的间接满足,这是学习的外在动机。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诱导其学习兴趣。激发有多种途径,简括起来有:激趣、激情,激励、与激疑。让学生在认识上突破,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意识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并产生刨根问底的热情和期望心理,能有力地调动学生提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总是埋怨学生的智力差、不学习,而应该积极引导,想尽一切办法,给他们创造一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实践使我体会到:受旱的禾苗需要雨水,但疾风暴雨会使它受伤;受冻的幼芽需要阳光,:但阳光暴晒又会使它枯萎。羞等生最需要温暖,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具体帮助,才能达到逐步转化的目的,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得去建构主体的认识结构,主体接受、改造、加工、转换信息的能力越强,主体的作用就越大,因此“教学生会学习”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最优方略。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智慧、获得好人格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我们必须瞄准21世纪人才需要的标准,不失时机地花大力气实施基础教育现代化工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师注意!课堂教学的9个基本规律
您的学生会提问题吗
班主任培训资料之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因班施教)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部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