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枝词窥趣(3)

由于选材识“趣”,田昌令许多描述土家族风俗文化和长阳地区民情风貌的竹枝词,写起来不很费力而奇趣自现,无须雕琢而金光闪闪,是《新唱竹枝》一书中最耐读最有地方民俗风味的精华所在。

 

选材识“趣”,其实就是从现实生活中、从各地的民风民俗中、从各族的文化积淀中,慧眼辨识良莠,挖掘值得歌唱、值得颂扬、值得保留或必须抨击、必须围堵又或均非前两类但可以长见识、得奇趣的题材。世象纷纭,色彩斑斓,能感动我的,也必能感动他人;民风溯源,习俗追远,能给我震撼的,也必能震撼他人;时令节俗,世事迁异,能让我觉得有趣的,于他人也一定能知其趣。

清代光绪元年,广州搞过一次以“羊城竹枝词”为题的征诗活动,参加者有142人,共得诗489首。咏羊城,少不得写珠江,写白云山,写西关十三行,写荔枝,写龙眼,写艇上人家,写D歌咸水调,其中也多有佳作,但人人都写,便多有相似之貌。独有几首写美食的竹枝词便读之有趣,给人印象深刻。如莲船女史的这一首

                  响螺脆不及蚝鲜,最好嘉鱼二月天。
                    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几登筵。

莲船女史究为何人,也不太清楚,大抵是一位女诗人的化名,相当于如今的网名。那时人还没有身份证,也就没有人去查核她的真实姓名。这女诗人对广州地区的美食了如指掌,吃海鲜河鲜,吃生蚝鱼生,连那个季节吃什么最流行都透彻得无二话可说,只凭这“冬至鱼生夏至狗”一句,便知这闺秀当为地道的广东人。夏至酷暑到,大热天吃狗肉,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狗肉比羊肉火气更大,而广东人却喜欢以热攻热,偏拣大热天炖狗肉吃。

比狗肉更美味的是禾花雀。请读胡鹤这一首

                   野芋山姜杂土薯,田螺坦蚬软虾菹。

                   只须一味禾花雀,不数珠江马鲚鱼。

一口气列出芋、姜、薯、螺、蚬、虾、马鲚鱼这些广东人爱吃的食物,然后特别指出禾花雀胜过一切。禾花雀,为珠江三角洲的特产,每逢水稻扬花时,禾花雀便大量出现,此时烤吃禾花雀,真是天赐美味。

禾花雀更富营养价值的是禾虫禾虫,更是广东有的特色佳美食品。每年清明过后禾虫开始上市。彭干材的这首羊城竹枝词写道

                   黄鳝乌鱼满钓船,芦花深处炊烟。

                   明朝又有禾虫出,傍晚红云散碧天。

诗后二句是倒装句。因看到傍晚天空满布红云,便知道第二天会大量禾虫上市当地语有“天红红,买禾虫黎箕垣这首竹枝词所唱

                   梅花风到楝花风,水母王瓜入市中。
                     笑指天红云色艳,明朝相约买禾虫。

禾虫这种美食,相信也只有广东人敢吃。那长相丑陋,身上随时交替变换着红、黄、青、绿、蓝、紫等颜色 怪吓人的,往往那些初见禾虫的食客望而生畏,断然不敢下箸。但一旦食过禾虫,便都纷纷对其特别的味,一试难忘更有甚者,一吃乃欲罢不能,直到痴迷的地步。听羊城的老食客介绍,禾虫一年有两造在农历三四月出水的叫荔枝虫,这时期的禾虫体型小,吃时带点腥味。而在农历八九月出水的金花虫,不但数量多,而且体肥质佳。但据说禾虫是一种不能人工养殖的水产,只能生长在没有污染的滩涂地里,靠吸食禾苗的根茎繁殖。而现今生态环境恶化,有禾虫出产的地方是越来越少了。中山、番禺、顺德,是禾虫的原产地,以中山的神湾镇最多,目前大约3600亩禾虫滩

从上引清人所写的《羊城竹枝词》佳作可见,有“趣”者必定是诗人自己所熟悉者,自己喜欢而了解透切,有情趣兼有真知灼见,写出来便能以“趣”娱人。不久前读过今人曾建开(网名天山一剑、孤帆远影)的《竹枝词》集,感觉最有“趣”的是那些写乡村习俗的诗作。比如这《民俗竹枝词八首》。这里我们也录几首略作点评,先看《打天斋》: 

                   天明曙色鸟鸣霞,鞭炮声中撒米粑。 

                   家有病人求庇佑,天斋一打便驱邪。 

这首竹枝词写的是作者熟悉的农村旧时迷信习俗,家有病人久治不愈时,便用大米磨成粉再做成米粑,待天蒙蒙亮时,在自家门口放一挂鞭炮引人注意,待有人来时便将做好的米粑散给众人吃,认为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难。正是:“鞭炮声中撒米粑”,不因慈善济人家。但求庇佑能除病,晓打天斋信有邪。诗人只是客观的叙述“打天斋”仪式的内容和动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无须再说。即使偶尔病人果然因此而病好了,那也决非撒了米粑的缘故。这习俗无非借故教人多行善事罢了。诗人虽然只是客观叙述而未加评判,但诗作中已含有轻微的讥讽之意,毕竟是群众的愚昧行为,无须过分地指责或抨击。

再读《退犯》:

                     手握狼毫笔一支,喃喃咒语是何辞? 

                     突然顿足高声吼,点墨驱邪上额时。

同样是用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方式用于治病的旧习俗。据作者注解说,他小时候因肚子痛也曾被退过一次犯。难怪描述得如此形象生动而有趣。他说,旧时,乡村中小孩突然间哭闹不止或眼瞳往上翻,大人们多认为是“闯了犯”,即以为小孩是在什么地方受到“煞气”的侵袭造成的,故请地方上的方士或道士来驱邪,其方法是方士磨一小碗墨水,然后口中念一阵咒语,突然间在一顿足的同时大吼一声,用蘸了浓墨的毛笔在这小孩的额头上一点,便完成了这个“退犯”的全部程序。看来,这种瞎折腾,在落后而闭塞尚未有任何医疗条件的偏僻乡村或许还有生存的空间。但愿只是一种永远逝去而留下的记忆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岭南竹枝词
中国广州网
农村习俗:冬至鱼生夏至狗,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
历代广州竹枝词三
竹枝词猎艳及窥趣
试论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竹枝词-免费硕士博士论文-论文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