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武汉市洪山中学    江思容

江思容,武汉市洪山中学校长。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十大名师,湖北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湖北省教科研学术带头人,湖北省骨干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长期从事教育管理、数学教学、竞赛辅导、考试命题和理论研究等工作,所辅导的学生有近百人获国家级、省级数学竞赛一、二、三等奖;主编奥林匹克丛书《黄冈奥赛秘方》《初中数学竞赛同步辅导》《数学奥赛急先锋》和《黄冈名师中考学法指导》等60余部,深受读者喜爱;在《中国数学教育》《数学教学通讯》《中学数学研究》等30余家国家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有30余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刊物全文转载,多篇论文获国家、省级一等奖,主持并研究国家级、省级课题5项。

  武汉市洪山中学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积小到大、由弱变强,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学校三小教育特色的管理模式和高效课堂四会四步一中心的教学模式。我校围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校转型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或远或近的思考,开展了或大或小的研究,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绩,积累了或深或浅的经验。下面笔者从我们为什么改”“我们怎样改以及改后我们的感悟与思考” 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学校转型发展这一主题,谨供同行参考。

  一、我们为什么改?

  (一)课改的背景

  1.课程理念的引路。新课程理念正引领和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它要求我们建构以生为本的新学生观、以师为导的新教师观、先学后教的新课堂观、以学评教的新质量观、少教多学的新教学观以及以学定教的新评价观。

  2.有效教学的探路。过去的一年,我校全面启动了有效教学行动,该行动分为模式探讨、学案编制、备课流程、课堂技巧、作业评价五个专题逐层推进。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感到,只有建设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才能以点带面,切实深化有效教学行动。

  3.减负增效的出路。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简单、教学管理粗放、评价手段单一等原因,一些学校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重少数,不管多数;只重分数,不重人数。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而且扼杀了学生个性。这些学校不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上下功夫,盲目地在学生学习时间上加负担,使得中学生课业负担居高不下。

  基于此,我们深刻认识到:课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自然选择,课改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二)课改的意义

  1.课改促进办学提格,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追求的是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课改首先是改课,研究并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质、课外轻负,有利于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办学提格。

  2.课改促进质量提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它以课堂教学模式变革为抓手,以学生乐学、能学、会学、学好为诉求。因此,课改要着力研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切实推动教育质量转型发展,促进办学质量的提优。

  3.课改促进教师提能,是教师终身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实践证明:区域教育质量的科学、持续发展,需要精英教师的引领,同时更需要广大教师及区域常态课堂质量的整体提升。课改通过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提能。

  二、我们怎样改?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通过四化行动,初步建设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系统,为高效课堂建设找到了起点,探到了高点,找准了落点,清除了盲点。

  (一)找到起点:三小教育,优化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

  过去的一年,我校结合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以及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三小教育的基本思想,致力于全面优化高效课堂的组织形式。所谓三小,即在教与学的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班教学,实施形式上采取小组学习,落实形式上采取小处入手三小教育的前提是小班教学,核心是小组学习,关键是小处入手。三小教育是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起点,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目标聚焦三质。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质变,小组内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二是资源分配的性质,小班教学改变了教育资源分配的性质,让学生充分享受各种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个性化的教学,让教师关爱每个学生、教好每个学生成为可能。三是学力发展的素质,小处着手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素质。

  2.能力突出三主。一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班教学放大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二是学习是课堂的主线,小组学习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与互助共进,催生了高效合作与公平竞争。三是学有所得是评价的主尺,小处着手,关注学生学习的细节,关注学生细微的学得。

  3.建设强调三步。一是组织的建构,小组的分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性别的平衡、性格的互补等多种因素,确保组间的静态平衡与组内的动态平衡。二是机制的建立,组内实行大组长负责制,建立组内对子互助合作机制和组间竞争激励机制。三是文化的建设,鼓励小组形成自己独特的、稳定的文化符号,实现以文人的基本目标。

  学生在课堂上行为的自律,倾听的自觉,表达的自信,质疑的自由,合作的自主,我们都以小课题的形式进行了跟进式的培训,并以三字歌的形式进行了统一的规范。

  (二)探寻高点:课堂文稿,净化高效课堂的课程资源

  高效课堂的建构绕不过去的命题是减负增效。 过去的一年,我校以课堂文稿为依托,净化课程资源,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彻底实现课堂文稿一本通,各门功课零资料。课堂文稿就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学生的练习 “教学练三合一的课程资料,它是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高点。文稿编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编写立足三基标准:一是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所承载的三维目标,强调对标准的理解能力,为文稿编写找到适切的学习目标;二是基于教材解读,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所担负的阶段任务,强调对教材的通透能力,为文稿的编写找到系统的知识体系。三是基于学习起点,要求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状况,强调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为文稿的编写找到合适的层次结构。

  2.研发落实三动推进。我校课堂文稿的研发,依托三个层面的保障:一是战略联盟层面,依托《中国教师报》专家团队的思想引领,行为推动;二是学校自身层面,依托学校课程研究所首席教师的理论研究,学术带动;三是学科组织层面,依托学科教研组全科教师的实践反思,组织联动。三个层面的研究,将专家思想和草根智慧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了文稿编写的科学性、准确性、发展性和实用性。

  3.质检体现三定原则。课堂文稿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训练检测的主要载体,具有信息容量大、思维含量高、评价矢量多等基本特点,一旦把握失当,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依据三维目标,制定出文稿编写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遵循知识与技能目标定量呈现,当堂可测的原则;二是遵循过程与方法目标定性呈现,当堂可量的原则;三是遵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向呈现,当堂可控的原则。

  为了使文稿的编制更加严谨、科学,我们严格制定了编写的六大基本流程:个人主备、小组研备、首席审备、课前预备、课中续备、课后补备。同时,为了提高教师编制文稿的能力,我们每学期举行两次文稿编写大赛,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规定课型,由校长书记亲自监考,首席教师封卷测评,确保竞赛结果的信度。为了巩固基础,提高能力,我们要求学科备课组每周出一套补偿性练习卷和拓展性练习卷,要求题量适中、难度适当、目标适宜、反馈适切,做到文稿天天结,练习周周清。可以说,文稿的科学编制、训练的有效落实是我校成就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三)找准落点:推广模式,细化高效课堂操作系统

  尽管理论界对于教学模式的褒贬不一,但是我们认为,在课改初期,对课堂形式进行必要的规范还是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是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落点。在对模式探索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突出三重,科学建模。一直以来,我校在教育教学中非常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一颗闪亮的星,因此,提出了主动发展,生星教育的办学理念。我校在借鉴全国各地成功课改案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以突出三重(重课堂生成、重学生活动、重教师点拨)为基本原则,提炼出四会四步一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四会指的是课堂教学应着重培养的会倾听、会表达、会质疑、会合作的四种基本能力;四步指的是课堂教学应着重体现的学、展、点、练的四个基本步骤;一中心指的是课堂教学应着重体现的以学为中心基本思想。“441”模式的核心思想并不是让教师以机械的方式对课堂进行程式化的操作,而是促进教师以规范稳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鲜活的经历和全新的体验。

  2.落实三关,灵活用模。教而不研则浅,学而不修则愚。为了强化师生对教学模式的认识,灵活用模,我们要求全体教师落实三关:一是课堂过关,组织开展以人人过关,节节入模为主题的教学常规检测和以人人标杆教师,节节标杆课堂为主题的教学比武活动。二是课题攻关,为了解决教师课堂教学出现的困惑,我们积极开展课例研究行动,依托小课题,托起大课改,评课议课时采取切片诊断,放样剖析,对症治疗的方式,达到剖析一节课,撬动一个点,带动一批人的效果,组织标杆教师、首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并利用学校讲坛分享研修成果。三是赛课闯关,结合每一阶段研究的主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形式的赛课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研,努力实现每一名教师上的每一堂课环环精致,节节高效

  (四)清除盲点:分步实施,强化高效课堂保障体系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理念的更新需要理论的学习,行动的落实则需要机制的保障。我校在高效课堂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结合三小教育”“课堂文稿”“四会四步一中心课堂模式的基本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硬化高效课堂的保证体系,逐步消除高效课堂改革的盲点。

   1.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抓实课堂实践。在备课组建设的初步阶段,我校确立了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两种基本策略。由于学科间发展层次的不平衡性的客观存在,我校按照个案引路——具体实施——阶段总结——整体推进的四个基本步骤推进学科建设工作。首先,学校将业务素质过硬,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学科备课组作为试点,鼓励他们按照学校备课组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评价方案的各项要求,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积累操作经验,反思成长得失。其次,将个案经验通过教育教学论坛在局部有限推广,在推广的过程中鼓励不同学科备课组结合学科特色大胆创新,不断发展,勇于超越。

2.以小组建设为重点,营造班组文化。三小教育的核心是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涵盖了班级小组管理、教师小组教学、学生小组学习等基本内容,强调班主任的、教师的、学生的都以小组形式进行,因此,加强小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建设不同于小组建立,建立是一个即时动作,建设是一个持续过程,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艰巨任务。我校的小组建设分两个阶段以渐进深入的方式完成。第一阶段:组长的培训指导——组员的分工合作——组规的修订完善;第二阶段:组内的微格系统——组织的文化植入——组间的竞争机制。小组建设实行四位一体培训的体系:政教处着重指导小组文化,教务处着重指导小组评价,班主任着重指导小组管理,科任教师着重指导小组学习。

 3.以评价机制为手段,建立反馈网络。我校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注重引入合理的评价机制,建立多极的反馈网络,促进教学行为在自我诊断中不断地调整与超越。在评价内容上分两块,一是过程评价,我们设计了八个工作用表,即通过备课组教研计划表、教研活动情况统计表、课堂文稿使用情况统计表、教师听课情况统计表、补偿性练习情况统计表、拓展性练习情况统计表、首席教师工作用表、课堂展示活动情况统计表等工作表,严格监控教学流程。二是结果评价,做实三级质量分析。第一级,教师个人教学质量分析表;第二级,备课组教学质量分析会,教研组教学质量分析会,年级组教学质量分析会;第三级,学校教学质量分析会。通过三级质量分析评价,督促教师找到存在问题的症结,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和改进的能力。在评价方式上,有学生的评教评学,有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家长的评教评学。我校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网络,用适时的、适切的评价方式来发挥评价的导向、检查、落实、反馈、提升等功能,为高效课堂的良性发展收集了有效的信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课改后的感悟与思考

  1.教育应承载怎样的历史使命?

  面对新一轮的课改,我常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思考,课堂的高效应具有怎样的特质?是教师的传得深刻,还是学生的解得透彻?教育质量要怎样来衡量?是学生在中考高考的战场凯旋而归,还是教师在省市学区的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办学的成果要得到怎样的验证?是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的挂牌授印,还是众说纷纭的专家权威验明正身?我想,都不是。因为,教育在本质上不是技术上的训练,更不是行为上的驯化。发展人格、唤醒人性、遵循人道、成就人生才是教育最核心最崇高的使命。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曾说:君子之学以美其身。我们给予孩子的不仅是一个智慧的头脑,更应为孩子塑造一个美丽的心灵。也许我们不一定能让学生获得一个好看的分数,但一定能让学生获得一个健美的人格。毕竟,学生现有的成绩不能决定他未来的发展状况。具有掌握新概念、适应新环境、研究新问题、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才是他们获取成功的重要资本。

  2.课改学校应遵循怎样的创新机制?

  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教育改革的潮头,唯有从旧的教育理念中蜕变出来,才能以全新的姿态来迎接教育的美好未来。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的实施,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才能为学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课改要取得成功,领导的重视是前提,教师观念转变是关键,建立教研队伍是保障,坚定课改信念是生命线。

  3.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职业精神?

  教育的改革或许会触犯我们既得的利益,触动我们平静的生活,触碰我们高贵的灵魂,触醒我们沉睡的心灵!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时时铭记着为人师者的一份责任,用一个教师的良知,以坚定的信念支撑,以不息的激情钻研,以炽烈的情感热爱,以平常的心态固守,以圣洁的操守感化,以科学的精神去坚守自己的职业使命!

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经过这些年广大教师的不断辛勤努力和探索,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学关系得到改善,在教学各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成果。但从总的形势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现阶段的教学实践仍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充分体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课堂民主停留在表层。新课程对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和个体开放心态的倡导,以及尊重差异和鼓励独特性、崇尚个性和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全力的付诸于个性化的教学行为之中。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被动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新课程改革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如:“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观;倡导开放、生成的新知识观;倡导创生、建构的课堂教学观;倡导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因此,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生长点,实现现代的课堂教学观,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就是要“聚焦课堂”。在课堂中研究、在课堂中发展、在课堂中生成,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树立科学的效益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一、树立有效教学个性化环境下的新课程教学观:

  1、有效教学环境下的新课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2、有效教学环境下的新课程教学,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有效教学环境下的新课程教学更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情感体验。

二、新课程下实施有效教学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1、充分用好教材、创生教材。

教师要在认真备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认真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自编讲学稿(学生人手一份,有利于学生复习时再现课堂教学情景),在讲学稿的设计和选题中既要满足中等以上学生,也要体现出对差生的层次性要求,让每一位学生拿到讲学稿后都有事可做,有内容可学,在点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各个教研组、备课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有效提高讲学稿的质量。

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研编出的高质量的讲学稿或教案就是对教材的优化和创新,是课堂实施有效教学个性化的前提,它离不开集体的力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2、关注每一个学生。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全员”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实际教学中除了在备课上加以体现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予以体现。如何体现?我们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证课堂的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行为,更是学生的行为;不仅是好成绩学生的行为,也是“差生”的行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认真对待课堂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要有吸引力,氛围要活跃,问题的难度要适中等。保证全员参与不是靠压制学生,而是靠吸引学生。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越来越弱?这一切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情绪和信心的建立可能来自于教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和蔼的笑容,一个肯定的眼神……。

第三、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在过程中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在好学生的引导下忽视对“差生”的兼顾,而“差生”在逻辑思维和分析解题方面往往是“弱势群体”。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同一个问题,好成绩的学生能到第三步的,差生哪怕只到第一步,甚至没有任何结果,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只要过程能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必然会有结果,可能它是很表层的,但终归比没有好。如果教师在多次失望后采取放弃的态度,其结果不仅是成绩的下降,还会导致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蜕变,逆反心理由此滋生,最终有可能从学校流失。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轻过程而重结果,新课程要求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高、统考的考试和评价制度仍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我们不主张在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中过早或完全放开实行以上教学方式,但从培养能力的角度来讲,在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活动,是可行的,也是有利的。

从高考应试的角度来看,这些年的高考题型和角度及灵活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加强了学科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明显提升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学生间交流和互补提供了平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不要否定学生的能力,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是完全可以自己得出结论的,它比教师直接给出结论更有价值。只有相信学生才会去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否则教师会把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理解为是一种形式和无效学习方式。

第二、设置的问题难度要适中,估计在学生能力允许的范围内。问题太难学生无从着手,太易又失去挑战性和探究的价值,只有适中才能调起学生的胃口和积极性。

第三、教师要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去。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在讲台上等待或忙于后面教学的准备,这种做法不能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阻力或可能出现的错误,也不能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富有个性的方式方法。

第四、课堂上要留有适当的时间和空间以开展活动。在备课过程中要预留好时间,内容不宜过多过满,否则必然是走过场,失去应有的效果。

4、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不仅指课堂氛围,还包括问题情境。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教师情绪的饱满性是前提。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教师情绪低落或阴着脸走进教室会对学生带来什么影响呢?那是压抑和恐惧,处处谨小慎微,惟恐“祸从天降”,上课如临大敌,心绪不宁,这样的课堂氛围,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第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是根本。教师还要遵循“教无定法”原则,灵活地选择乃至创新教法,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课堂讨论、演讲、辩论、音乐、表演等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多种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氛围乃至课堂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第三、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是条件:A、语言要连贯流畅。B、语气和语调要灵活多变,抑扬顿挫体现节奏感。C、幽默风趣。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营造课堂氛围的至宝。

第四、个性化的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是基础。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如果个性化的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良好的氛围作铺垫,学生何来兴趣可言?

5、教师角色要转变,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授道解惑,还要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组织学生有序地参与活动,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学生没有问题不是好事,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利于解决问题,往往是发现不了问题才是一知半解。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地位。不要把学生的质疑理解为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和故意捣乱。事实上教师也不是学科知识的权威,未知领域和问题也有很多。假如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情形,教师要运用语言技巧和灵活的方式进行应对,一忌卤莽和草率,如此会伤害学生自尊心;二忌课后不闻不问,这样有损学生积极性。

再次,作为评价者,要丰富评价方式和手段,提高评价频率,不要吝啬自己的尊重和赞赏。“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上去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要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总结,及时地作出有效评价;同时要“师出必有名”,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即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也是如此。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而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一句话,评价要有个性,有针对性,有效性。

三、教师教育、教学个性的张扬探究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忽视学生个性差异及学生个性的发展,其结果是导致整个民族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削弱,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有句话说,“只有是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套其意可以说:人只有拥有个性,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充分认识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性,但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影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可能有任何特色” 。彼得洛夫斯基也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儿童的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 。教师的个性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要培养好学生良好的个性,就必须以提高教师个性素质及张扬教师个性为前提。

综观当前教育改革,在教育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严重忽视教师教育、教学个性的张扬。学校管理的“规范化”被强化,教师考核被“量化”和“细则化”。有人说,当今教师已经日益“科员化”,学校已经“工厂化”、“军营化”,教学流程被“操作化”、“流水化”,练习卷甚至教案已经分工协作“批量生产”,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听课、评课被按细则逐项打分。教师个性的深度化发展被严重限制。固然,教育教学是门科学,有着共同的规律,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贯彻落实,但过度强化的“规范”则会严重扼杀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

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管理该如何更合理、更科学,自有教育主管部门去考虑。作为教师该如何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张扬自己的教育、教学个性,努力营造自己独立的风格,在此,我们认为:

1、准确认识自我,摆正位置,自我教育,健全良好个性。

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当教师个体以教师职业定位后,为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迅速进行角色定位、形象定位。

教师自我教育是以自我学习、不断实践的方式展开的,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大量积累哲学、伦理学以及科技等多种知识,并通过实践加以内化,最终构建起符合社会和教育实际要求的个性。广泛地学习新教育理论,结合实践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突破学科广泛听课,务必见多识广,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教学技巧。

内省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哲学家塞内加认为,不思考自己的生活最能使一个人变坏。孔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教师需要不断的内省、反思,从思想品德、学识发展到教学策略,不断进行重新认识、评价和控制。

个性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个性品质组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张扬教育、教学的个性,并非刻意追求与众不同,而是让自己的特长随意彰显。作为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有个性,这样的教学才会吸引学生,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

2、大胆实践,发挥特长,勇于创新。

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用教材,要具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这些例子,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学本,教学内容正是因为有了教师个性的展现才会变得鲜活起来。教师要善于拓展教材,结合教师经验、结合生活、结合社会实践,让学生体验知识。教师要有准确的教参观、资料观,教参和资料仅仅是教师的拐棍,只有懂得取舍才会有最佳的教案。教师要善于打破旧知识体系重新构建新体系。

教师要学会跳出模式用模式,要具有活用教学模式的能力。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工作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是长期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的总结。但教无定法,真正的因材施教是根据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对象、根据教师特长的施教。在教学中绝对的模仿不仅生硬,而且也是可笑的。教师只有在广泛学习各种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内化为自己的技巧才会应用自如,切不可“邯郸学步”。

3、沉得下,跳得出,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教师在与学生的关系上需“沉下去”。由于我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影响,课堂中那种师管生从的师生关系仍根深蒂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极不平等。然而教师个性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润物无声、应该是潜移默化,只有建立在民主、和谐基础上的个性张扬才会对学生产生真正的影响。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肩并肩、面对面地交流。教师作为学生开启智慧大门的引领人,在教育中应该是建议者、协调者、鉴赏者、参谋者、合作者甚至是“助手”。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思想成熟、生活经验丰富、情绪稳定的长者,教师应该跳出学校围墙学知识。整天呆在学校,只熟悉书本知识,毫无社会经验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个有良好个性的教师。教师传授学生的一切知识都是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做准备的。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想情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广泛地了解社会变化,做到思想上与时惧进。

以上的一些研究,抑或叫想法可能是稚嫩的、粗浅的。要想成为一名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是很困难的。事实上,拥有个性风格的教师就是名师。但我们期望的是我们的教师都要通过个性张扬的努力,成为一名自信的好教师,对学生有大影响的好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骑马看教育】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高中数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转载】《高效课堂22条》给我的启示
行走在新课改的路上
《高效课堂构建中,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者不同上课参考标准》学习心得
关注生本教学理念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品味墨香老师的网校Office 最专业的教师、学生、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