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历史顺口溜》之《群雄分争南北朝》

中国历史顺口溜 

三皇五帝史悠悠  禹兴桀亡几多愁

殷商一十七代传  八百基业数大周

五霸七雄争大业  始皇一统美名留

高祖斩蛇立汉室  三国并立写春秋

天下三分合为晋  五胡乱华百姓忧

群雄分争南北朝  杨坚立国亦风流

兵起太原李唐兴  五代十国闹诸侯

黄袍加身赵氏国  辽夏金争何时休

蒙古铁骑主中原  一介布衣统九洲

龙兴辽东满清旺  不废江河万古流

群雄分争南北朝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东晋皇帝而立国建宋,此后的170年间,南方依次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史称南朝。北方的北魏于公元439年统一了北部中国,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后为高洋所夺,建立了北齐;西魏后为宇文泰所夺,建立了北周。这5个王朝,史称北朝,和南朝合称为南北朝。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继东晋十六国大分裂后,形成的南北政权对峙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一个时期。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废帝刘予业 永元 l年。

       



    六、明帝刘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升明 3年。

宋武帝



    刘裕(363422),南朝宋王朝的建立者,即宋武帝,字德兴,小名寄奴,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刘裕少贫困,以樵渔、贩履、种地为生。隆安三年(399)任前将军刘牢之参军,随从镇压孙恩起义,累官至建武将军,下邳太守。

桓玄篡晋后,刘裕于元兴三年(404)与刘毅、何无忌等自京口起兵,杀桓修,次年击败桓玄,迎安帝回建康复位。刘裕平乱有功,加侍中,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京口。义熙四年(408),更以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入京辅政,独揽朝权。义熙五年,南燕的慕容超大掠淮北,刘裕遂兴兵北伐。次年追获慕容超,斩首建康。七年,镇压卢循起事军。八年,消灭刘毅,诸葛长民、司马休之等,清除异己势力,巩固后方。九年,西攻谯纵,收复巴蜀。十二年,刘裕乘后秦内乱,率军进攻关洛,北伐后秦,后秦亡。刘裕南返后,加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安帝死,恭帝即位,征其入辅,封为宋王。恭帝元熙二年(420)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改元永初。

刘裕称帝前后,注意节俭,整顿朝纲,抑制豪强,赈济百姓,禁止豪强封固山泽,实行土断,精简侨州郡,还减轻刑罚,兴办学校,策试诸州郡秀才等。江南农业生产由是得以恢复发展,为元嘉之治奠定了基础。

宋少帝(义符)

即位年十七。徐羡之、傅亮、谢晦以顾命大臣废杀之,立文帝。《国史大纲》

宋文帝(义隆)

杀徐羡之、傅亮、谢晦并及檀道济。元嘉之治。宋、魏交兵。洛阳、虎牢、滑台三城不守。以彭城为重镇,太子劭弑立,少子骏讨诛劭,自立。《国史大纲》

宋孝武帝(骏)

翦落宗室,昏暴无伦理。《国史大纲》

宋前废帝(子业)

宋明帝(彧)

宋明帝(466472),即刘彧,字休炳。文帝第十一子。466年即位,残暴昏庸,在位七年,死时三十四岁。

失彭城,以淮阴为重镇。《国史大纲》

宋后废帝(昱)

宋后废帝(472477),名刘昱,字德融,南朝宋皇帝。明帝长子,472年即位,在位五年,骄暴无比,一日不杀人,就闷闷不乐,后被萧道成杀死,死时十五岁。

宋顺帝(凖)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永明11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l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l年。

       



    五、明帝肖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宝融 中兴 l年。

齐高帝(道成)



    齐高帝(479482),即萧道成,字绍伯,南齐皇帝。祖籍东海兰陵,东晋初迁晋陵武进县界内,并侨置兰陵郡。父萧承之为南朝宋汉中太守,后转南泰山太守,右军将军。道成以将门子,屡率兵亲征。宋明帝时,渐被信用,地位始隆,及平桂阳王刘休范之乱,掌握了刘宋军政大权。477年杀后废帝迎立顺帝,拜司空、录尚书事,后位至相国,封齐王。479年代宋自立,改国号为齐。

齐武帝(赜)

后宫万余人。豫章王嶷后房亦千余人。《国史大纲》

齐废帝(郁林王)(昭业)

为萧鸾所弑。《国史大纲》

齐废帝(海陵王)(昭文)

为萧鸾所弑。《国史大纲》

齐明帝(鸾)

杀高、武子孙无遗类。《国史大纲》

齐废帝(东昏侯)(宝卷)

为萧衍所弑。《国史大纲》

齐和帝(宝融)

为萧衍所弑。《国史大纲》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梁武帝(衍)



    梁武帝(502549),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皇帝。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齐时,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在位其间,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立集雅馆、士林馆等。梁武帝深通佛学,常大兴寺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大同二年(公元547)接受东魏大将侯景归降。次年,侯景叛乱,引兵渡江,攻破京都,萧衍被拘禁而卒。死后诸子争立,梁朝瓦解。

梁简文帝(纲)

梁简文帝(549551)。南朝梁皇帝。名萧纲,字世绒,小字六通,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武帝第三子。萧统卒后,遂立为皇太子。太清三年(公元549)即帝位。在位二年,为叛将侯景所杀。简文帝雅好诗赋,文学造诣很高。

梁元帝(绎)

梁元帝(549554),名萧绎,字世斌,南朝梁皇帝,梁武帝第七子。初封湘东王,镇江陵(今湖北荆州),后为荆州刺史。侯景之乱中,拥并自守。景乱未平,湘州刺史河东王誉趁机起事,朝廷遂派大将王僧辩先东下讨伐侯景,后再平誉。大宝三年(552),侯景之乱平,萧绎即位于江陵,并击败与之争位的武陵王萧纪。梁承圣四年(555),西魏攻陷江陵,萧绎被杀,后追尊为元帝,庙号世祖。元帝性好矫饰,多猜忌,但工书、善画、能文,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自武帝以来,父子三人,皆擅文章。《国史大纲》

梁敬帝(方智)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太建 l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陈武帝



    陈武帝(557559),即陈霸先,南朝陈的建立者。字兴国,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下若里人。出身寒微,初任里司、油库吏等微职。后任交州司马,因镇压交州农民暴动与保护南方政权有功,迁西江督护、高要太守。太清二年(548)侯景叛乱,并陷建康。陈霸先遂于十一月在始兴起兵讨侯景。梁大宝元年(550)沿赣江而下,军至南康,受梁湘东王萧绎节制,后至溢城与征东将军王僧辩合兵,终平定了侯景之乱,任正虏将军,与僧辩二人把持梁实权。梁承圣四年(555),西魏攻陷江陵,杀梁元帝,霸先遂与僧辩拥立梁元帝子萧方智为梁王。此时北齐派兵护送梁武帝侄萧渊明为梁帝,僧辩畏齐兵,亦迎立之。后霸先袭杀僧辩,另立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霸先加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独揽大权。同年震州刺史杜龛叛乱,约会北齐军进攻,偷袭京城建康,陈霸先大败北齐军,镇压了杜龛,受封为义兴郡公,旋改封陈王。敬帝太平二年(557),霸先代梁自立,国号陈,改年号为永定,在位三年而卒。

陈文帝(蒨)

陈废帝(临海王)(伯宗)

陈宣帝(顼)

无道。《国史大纲》

陈后主(叔宝)

陈后主(582589),即陈叔宝。南朝陈皇帝,字元秀。吴兴长城人。在位期间不理政务,恣意淫乐,常与宠妾张丽华、孔贵人,文士江总等宴乐,通宵达旦。又大修宫室,耗费民力。公元589年,隋军攻入建康,陈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阳。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一,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 23

       



        2、明元帝嗣 15

       



         3、太武帝寿 28

       



        4、文成帝睿 14

       



        5、献文帝弘 6

       



        6、孝文帝宏 29

       



        7、宣武帝恪 l6

       



        8、孝明帝诩 12

       



        9、孝庄帝子攸 3

       



        10、节闵帝恭 1

       



         11、安定王朝 l

       



    

北魏道武帝(太祖)



    北魏开国皇帝(386409),即拓跋硅。鲜卑族拓跋部人,祖昭成皇帝。魏先世曾建代国,376年为前秦苻坚所灭。386年拓跋硅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398年建都平城,次年称帝。三十九岁被弑。《国史大纲》

北魏明元帝(太宗)

北魏明元帝(409423),即拓跋嗣,北魏皇帝,道武帝长子。409年十月,道武帝为其子拓跋绍所杀,嗣杀绍,乃即位,年号永兴。即位后十一年,宋篡晋。《国史大纲》

北魏太武帝(世祖)

北魏太武帝(423452),即拓跋焘。北魏皇帝,明元帝长子。423年以皇太子嗣位。452年二月为宦官宗爱所杀。灭夏、灭北燕、灭北凉,北方始统一。侵宋临江而返。《国史大纲》

北魏文成帝 拓跋睿(高宗)(452-465)

北魏献文帝 拓跋弘(显祖)(465-471)



    北魏孝文帝(高祖)

北魏孝文帝(471499),即拓跋宏,亦即元宏,北魏皇帝。即位时仅五岁,太皇太后冯氏当国。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冯太后死,始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又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时宋篡于齐。迁都洛阳。《国史大纲》

北魏宣武帝 元恪 (499-515)(世宗)

北魏孝明帝 元诩 (515-528)(肃宗)

母胡太后称制,魏始衰。太后弑帝。尔朱荣举兵晋阳,立孝庄帝,沈胡后于河。《国史大纲》

北魏孝庄帝 元子攸 (528-530)(敬宗)

杀尔朱荣。尔朱兆弑帝。《国史大纲》

北魏长广王 元晔 (530-531)

北魏节闵帝

北魏节闵帝(531532),即元恭,北魏皇帝,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即位前袭爵广陵王。531年尔朱兆、尔朱世隆等废长广王元晔,立恭以为帝,年号普泰。532年四月为高欢所废,后被鸩杀。高欢讨尔朱氏,废帝,立孝武帝。《国史大纲》

北魏废帝

北魏废帝(531532),即元朗。北魏皇帝,章武王元融之子。531年高欢起兵讨尔朱氏,十月元朗为帝。532年四月,废以为安定郡王,十一月被杀。

北魏孝武帝

北魏孝武帝(532535),即元修。北魏皇帝,孝文帝子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永安三年(530)封平阳王,532年四月,高欢废元朗,拥立元修为帝。534年,帝愤高欢专权而西入长安,投奔宇文泰。十月,高欢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自是魏分东西。闰十二月,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杀,北魏亡。

二,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三,西魏:535――557,共23

 

东魏孝静帝 元善见 (534-550)

高欢卒,子澄、高洋相继秉政。高洋篡位为北齐。《国史大纲》

西 

西魏孝文帝元宝炬535-551)

宇文泰弑孝武帝,立文帝。泰为太师,用苏绰,定六官之制,作府兵。《国史大纲》

西魏废帝元钦(551-554)

宇文泰废之。《国史大纲》

西魏恭帝 拓跋廓 (554-557)

宇文泰死。子觉嗣,篡位为北周。《国史大纲》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公元550年—577年。550(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消灭,共享国二十八年。

  北齐是一个地方性政权,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盘,占有今黄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以及苏北、皖北的广阔地区。同时与其并存的王朝有西魏、北周(取代西魏)、南朝梁、南朝陈等。

  北齐天保三年(552年)以后,北击库莫奚、东北逐契丹、西北破柔然,西平山胡(属匈奴族),南取淮南,势力一直延伸到长江边,这时北齐的国力达到鼎盛。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北周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北齐继续推行均田制,大体上与北魏相同,但也略有变化。例如,北齐取消了受倍田的规定,不过一夫一妇的实际受田数仍相当于倍田,北魏对奴婢受田没有限制。北齐则按官品限制在300人至60人之间。另外还规定了赋税。

  北齐特别是其后期的统治者,自皇帝至各级官吏,多昏庸残暴,狗马鹰亦得加封官号,赋敛日重,徭役日繁,造成人力竭尽,府库空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加表面化。



        1,神武帝高欢

       


 

 2,,显祖文宣皇帝高洋

       



        3,废帝济南王高殷

       



        4,肃宗孝昭皇帝高演

       



        5,世祖武成皇帝高湛

       



        6,后主 温公高纬

       



        7,幼主高恒

北周是中国历史南北朝的北朝之一。557年,宇文觉篡西魏,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建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但当年宇文觉即被晋公宇文护杀。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华北。581年,杨坚篡北周,改国号隋,北周亡。

北周(557--581年)

文帝 太祖 宇文泰 未即位

孝闵帝 宇文觉 557年~557

       



    明帝 世宗 宇文毓 557年~560

       



    武帝 高祖 宇文邕 560年~578

       





    宣帝 宇文赟 `578年~579

       



    静帝 宇文衍 579年~581

北周孝愍 宇文觉 (556557)

未踰年而卒。《国史大纲》

北周明帝 宇文毓 (557560)

北周武帝 (560578)

北周武帝(560578),即宇文邕,南北朝时北周皇帝。小字祢罗突。武川(今内蒙古武川)人。宇文泰第四子。武成二年(560),权臣宇文护毒死明帝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建德元年(572)宇文邕杀宇文护,始亲政。宇文邕生活俭朴,对下严酷少恩,果断明决,耐劳刻苦,征伐时常躬亲行阵。四年他决定伐齐并亲自统军围攻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但因病还师。次年又率大军伐齐,几路并进,攻克平阳(今山西临汾)。围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时因军事失利,自己仅得免。其后听从宇文忻「死中求生,败中取胜」之议,终攻克晋阳。六年,入邺,灭北齐。后豁免境内杂户、奴婢等为良人。建德二年,宇文邕确决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次之,佛教最后。次年禁佛、道二教,沙门、道士被令还俗,为历史上「三武灭佛」之一。后突厥强盛,视北齐、北周为在南两儿。宇文邕不得不娶突厥公主为后,灭齐之后,于宣政元年(578)率军分五道伐突厥,惜未成行而病死。

北周宣帝 宇文赟(578-579)

北周静帝 宇文阐 (579581)

    (下接《中国历史顺口溜》之《杨坚立国亦风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代帝王图像谱表3
北魏是怎么变成东魏和西魏并立的?源于一个胆小的皇帝​
[图集]中国历代帝王肖像(3)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23---南北朝——北朝北魏简介
南北朝皇帝列表及大事记
谁才是中国史上最年少的开国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