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课改下的习作指导漫谈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有效地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是一条提高写作水平的“绿色通道”。

  一、激发兴趣,创设“玩”的情境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我们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呢?那就是玩。请看这样两段对话:

  老师:下课了,同学们玩一会吧!

  学生蜂拥而出,个个洋溢着喜悦之情。

  顿时,校园里欢声笑语……

  家长:孩子,写完作业了吗?

  孩子:写完了。

  家长:玩一会吧。

  孩子:哇噻──手舞足蹈,然后,箭一般的冲出家门……

  一提到玩,孩子们最高兴。因为玩就意味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玩起来也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再加上玩的方式又多种多样,光游戏就好多种,更甭说一些文体活动了。玩够了,把玩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这不就是最真实的作文吗?

  当然,学生们在玩的同时,难免因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闹矛盾。我就请当事人把所做之事,排练成情境剧──《同学之间》,大家看后,以小组为单位评说,在此基础上建立“小小法庭”审理案情。把一件本来不光彩的事情,变成了教育教材,既教育了学生,又为写作提供了好的材料,真是是一举两得。

  实践证明,学生对玩的过程最感兴趣,思维最容易插上想象的翅膀,表达起来也最顺畅。冰心老人也曾给北大附小题词:“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更充分肯定了玩在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只要我们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设“玩”的情境,并及时引导学生把玩与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写,习作便会有血有肉。

  二、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活动

  很多情况下,学生在习作的字数、格式、结构、命题等条条框框下,没了灵气,没了自信,缺少了更多的写作激情。再者,小学生的生活又相对单纯,这样,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生活是写作源头。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方会成什么文字”。作文教学必须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1、走进自然。如在教学写景的作文时,我将学生带到附近的广场、公园或田野,让他们亲自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边看边说,互相补充。当然,学生观察的过程也不能放任自流,走马观花,而应当有组织,有重点,将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组推选其中一人当导游,向大家介绍眼前的景物,互相补充或提问,这样既可加深对所观察景物的印象,又可给大家一个身临其境、全面观察、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2、深入社会。每月安排活动主题。例如:在三月份让学生走进社会,寻找雷锋的影子;五月份寻找劳动小标兵;六月寻找快乐的童年;十月享受国庆的欢乐等等。然后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环境保护”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各册教材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第五册第二组的内容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同学们交流开展活动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同学们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我们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和感悟;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深入社会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阮明珠同学就根据教材和老师提出的要求,走进自然深入社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发现家乡的小河在近几年发生了变化,原来河水清澈见底,周围绿树成阴;现在臭气熏天,草木枯萎。是由于附近建造了一个大型造纸厂,造纸厂排放出来的污水污染了小河和周围的土地。阮明珠同学由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小河变了》,发表在2002年第6期《红蕾》上。

  新大纲作文提出要求:“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写出来。”这克服了为作文而教作文的学科本位弊端,构建了向生活开放的模式,给学生的表达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充分的张扬,使作文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绘童心,叙童乐,让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有了“作文就是生活感受”,那么作文便水到渠成。

  三、日积月累,掀起“学习”热潮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更是一种自主实践活动。学习实践应课内外相结合,拓宽视野,树立大语文观,师生共同融入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使学生更多地感受母语文化的巨大吸引力量,感受学习生活本身的丰富内涵。

  1、让学生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纲中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阅读量增加到200万字。学生除了读课本外,还须读更多的课外书。课本上的文章自然要求读熟,课外书也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读懂主要内容。“要想马儿跑,得给马儿喂草。”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摘录好词佳句,充分利用谈天说地的时间,交流读后的感受和体会。

  2、让学生多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凝炼含蓄的成语寓言,千古流芳的诗文词句,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这么多好词佳句名篇,这么多优质“大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出香喷喷的饭来?为了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我在班级掀起“读千古美文,塑美好人格”的活动。专门设立一个日积月累本,鼓励学生每天熟记一个成语,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每周会讲一个寓言故事。厚积才能薄发,每次习作,鼓励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并且指导恰当运用,看谁用的优美词句多,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一位学生在描写蜜蜂时写道:看着飞来飞去忙忙碌碌的小蜜蜂,我不禁想起罗隐的诗句: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运用得真是恰到好处,实为点睛之笔。记得多了,用的次数多了,学生也就运用自如了。

  3、让学生多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单靠每学期书本上的八次习作,是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的,必须激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练笔,每周都写,甚至每天都写,并且适当指导,简要讲评。这样,对学生提高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我不时穿插日记,或学完一篇课文谈谈感想,或仿写一篇文章等等。只要学生写了,我们老师就要认真看,对感受深的或优美的地方画上红线,表示肯定,适当写出鼓励性的评语,并且每天拿到班上读,和其他学生共同分享;课前几分钟进行口头作文,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说一精彩片断,或用一段话描述某件事、某个人、某个场面等等。经此不懈地努力,学生增强了自信,激发了阅读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写作水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总之,实践活动就像源头活水,为学生提供了不断更新变化的丰富的写作源泉,使习作成了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找源头 注活水 让作文不再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平时积累对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小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 五道沟小学 杨振山
多管齐下引导学生体验写作乐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