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脉散加减治低血压病医案、配方

血压在90/60mmHg以下者,称为低血压,根据其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眩晕、虚劳等病证范畴。根据其病变、证治有下列特点:①病变损伤五脏,而心脉为本。病邪耗气伤阴,损及五脏功能,使气血循环灌注障碍,以致“阴阳气不相顺接”,清阳升通不顺,阴气承接障碍,甚至阴阳离决。常见气阴亏损、肺脾气虚、脾肾阳虚之证,皆损伤心脉。正如《景岳全书》所说:“五脏之伤,惟心为本”②症状表现可有阴性、阳性。阴性者,一般长期适应于低血压环境,可以没有任何病症表现。阳性症状者,多表现为头晕、头昏、晕厥,乏力等明显的低血压症状。急性发作的阳性病症,病情危重者即为厥脱;慢性长期阴性症状者,病情较轻,也容易引起中风。生脉散有强心、调节血压、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对本病疗效不错。

【病案举例】

1.刘某,女,68岁,1993年2月11日初诊。素有消渴病史,长期口服降糖类药物,近年来出现血压低血压82.5~86.25/52.5~56.25mmHg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型)伴低血压,予以丹参片、肌苷、ATP、维生素B1治疗半年,效果不显。主诉头晕目眩,身倦乏力,动则气短,心慌汗出,口干,多饮,多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血压82.5/52.5mmHg。证属中医眩晕范围,病机为气阴两虚,气不帅血,脑失所养,鼓动无力,血脉不充,诸症由生治宜益气充脉,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生芪20,当归10g,西洋参1g,升麻5g,柴胡5g,陈皮10g,炙甘草10g,麦冬15g,五味子6g,丹参20g煎服6剂,上述症状明显改善,血压上升为90/60mmHg,效不更方继服10剂,头晕目眩消失,徒步上楼未见心慌气短现象,口干、多饮、多尿减轻,血压为97.5/67.5mmHg改服补中益气丸1个月,巩固其效,随访至今,血压一直正常。

按:低血压病属于中医虚证范围,以心、脾、肾虚衰为主。本案消渴为先,久则脾胃虚衰,脾不为胃行其津液,形成气阴二虚之证。

方用补中益气汤补脾升清,使清阳达巅顶,实四肢以治其标,合生脉散益气养阴治其本,阴血得充,清阳得展功能物质相调,血压复常,消渴症状随之缓解。

2.李某,女,29岁,职员,2000年7月16日初诊。自诉头晕沉、失眠、健忘、腰膝酸软、怕冷、乏力1年余,间或加重,每突然起立时觉头晕明显加重。诊见:舌红苔薄,脉细弱,血压7555mmHg。西医诊断为低血压。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肾阳不足之眩晕。给予生脉散加味:人参6g,麦冬15g,五味子10g,制附子10g,黄精20g,炙甘草3g.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口服。21日再诊:自诉头晕乏力诸症均减轻,查血压8055mmHg效不更方,以上方为主,根据病情稍作加减,又连续服用40余剂,血压升至9565mmHg,自觉头晕诸症消失。随访至今血压正常,未再复发。

按:低血压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鉴于此,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来治疗低血压,应该是一个可行的途径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辨证为气阴两虚、肾阳不足,治以益气养阴,补肾壮阳。方中生脉散益气养心滋阴,制附子补益元阳,黄精补气生精。现代药理研究亦证明,生脉散有强心、调节血压、改善心功能的作用,而参、附均有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抗应激等作用,麦冬可稳定心肌细胞膜,同时有正性肌力作用等。由此药证相合,则顽证得解。

3.吴某,男,43岁,1997年4月16日初诊。患头晕5年,每因劳累过度而加重。近2年来,常见神疲乏力,肢体倦怠,气短懒言,胸闷,心烦,思维迟钝,健忘,失眠。有低血压史脉细弱。血压80/56mmHg。诊断:低血压。证属肺脾元气虚损。宜补益元气,复脉升压。方用保元生脉汤加味:红人参6g,黄芪12g,白术15g,炙甘草10g,桂枝10g,肉桂丝3g,黄精15g,麦门冬12g,五味子10g,百合15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6剂4月22日复诊:睡眠安稳,心静神清,血压90/66mmHg。再服原方4剂。三诊:头脑精明,气力刚健,脉平缓,血压92/67.5mmHg。仍用原方加减,连服月余,巩固疗效。随访2年,血压正常。

按:保元生脉汤是由《景岳全书》保元汤合《内外伤辨惑论》

生脉散等古方化裁而来。保元汤功能温补阳气,强壮血脉;生脉散功能益气养阴,生津复脉。从而合奏温阳养阴、复脉升压之功用。黄芪大剂量有降压作用,其用量不宜超过20g

4.王某,女,36岁,工人。间断头晕、心悸、乏力1年,每遇劳累、睡眠不足和情绪不好时症状加重,甚至不能上班,影响工作生活,查心电图、血常规、头颅CT、脑电图均正常,脑血流图无明显异常。曾服谷维素、安定、静点高渗葡萄糖等治疗,效果不理想,查血压80/52.5mmHg,诊为低血压。经服加生脉散泡剂,1周后症状缓解,血压恢复至95/60mmHg,再服1周后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低血压祖国医学认为多由于心脾两虚,气血运行无力所致,故见心悸,气短,自汗乏力,心率缓慢,纳差倦怠等,治疗应补益心脾。以“生脉散”为基础方。黄芪补气固表,当归补血和血,甘草补脾益气,大枣补脾和胃,获等益脾补中,宁心安神。诸药相伍,具有益气养阴,补益心脾的作用,经泡服~20日后血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和消失,远期效果也较理想,经随访38例,停药半年至1年血压仍稳定在正常范围。本品使用方便,以开水冲泡后有效成分易溶解浸出,尤其含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不易损失,口感适宜,疗效确切,携带方便,节省药材,长期服用未见不良反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压低怎么办?
低血压病
长期低血压 中医来调理
低血压也有好方法解决
你对低血压的危害知多少
低血压症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