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制衡之术,光武帝刘秀,用人如赶羊,跑得快往回拉,走得慢用鞭打

云台28将,除了老同学邓禹和老熟人朱祐,都是刘秀起兵以后认识的,交往时间并不长。

虽说古人未必有现代人那么多心眼,但没经过岁月考验的友谊,干的又是打江山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大事,刘秀也不得不防范手下人。

通过刘秀对下属的猜忌,可以看出一些刘秀带队伍的能力和为人。

刘秀第一个猜忌的是寇恂。寇恂是北京昌平人,原来是上谷太守耿况的手下,后到广阿追随刘秀。

邓禹相当于刘秀的张良,他和寇恂见面一聊,立刻惊叹于寇恂的才华和能力,认为寇恂是萧何这样的人才,马上拿出牛肉和好酒招待寇恂,可见寇恂的本事。

刘秀为了守住粮草丰富的河内郡,要选择一名优秀的太守,邓禹就推荐了寇恂,并且说:“除了寇恂,别人都不合格。”

寇恂上任,果然一方面有效阻击了朱鲔的进攻;另一方面安抚百姓治理地方,把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前线。这是公元24年的事情。

刘秀在前方打仗,经常催要军事物资。来信的次数多了,就出现了问东问西的话语,这引起了寇恂的门生——陕西人董崇的警觉。

他对寇恂说:“现在皇帝刚登基不久,四方不安定,可你现在占据一个大郡,内得民心,外据强敌,威震四方,名声在外,而且你的部下大多是你们寇家子弟和昌平老乡,这正是小人嫉妒、诋毁你的时候。

当年萧何遭到刘邦猜忌的故事你肯定听说过,一定要引以为戒。”寇恂一听,觉得是这么个理,马上开始装病。

刘秀要打洛阳,先到达河内。寇恂接待刘秀时,提出要从军。刘秀说河内离不开你,你接着干吧!寇恂就把自己的儿子和外甥,送到前线做先锋。刘秀认为很好。

有人可能说,这不是刘秀猜忌寇恂,而是寇恂自己瞎想。以寇恂的智商,他会瞎想吗?往下看。

公元26年,寇恂因为捆绑拷问一个上书言事的人,被免了官。和源源不断输送军事物资相比,太守拷问一个上书者,能算多大个事?可见,说寇恂有错只不过是个借口,要寇恂离开河内才是根本原因。

闲待了几个月后,因为颍川有数万人闹事,寇恂又被任命为颍川太守。寇恂到位以后,三下五除二,颍川平定。

某一天,贾复的一个部将在颍川杀了人,寇恂把那个部将在闹市区斩首。

当时兵荒马乱的,士兵犯法大多大事化小,寇恂这么干,引起了贾复的不满,扬言要杀了寇恂。

寇恂有才华,贾复也是读书人出身,都是明事理的。寇恂如果杀军人不对,贾复可以向刘秀申诉。寇恂因为打人就被免职,杀错了部将岂不是更该免职?

贾复不申诉,明显是知道寇恂杀得没错。那贾复凭什么要报复呢?莫非贾复是个糊涂蛋?怎么可能?一定另有隐情。

隐情就是,寇恂认为自己之所以在河内郡太守任上被免职,就是因为刘秀身边的贾复(执金吾)进谗言诋毁,这次严办贾复的士兵,就是要给贾复一点颜色看看,我们幽州派不是好惹的。

贾复心里明镜似的,知道里边的弯弯绕,所以表面上咋呼要与寇恂撕破脸,其实内心很虚。

寇恂也不想得罪刘秀的锦衣卫,贾复自知理亏也不敢真叫板,所以在寇恂给了贾复面子以后,和了。寇恂怎么给贾复面子的呢?

当贾复所属部队进入颍川地界时(贾复最初也带过兵),颍川地方官热情招待,给双倍的酒菜,寇恂亲自迎接。

史书上讲,寇恂迎接贾复的手下后,说自己身体有病,就先走了。贾复进入军营后,带兵要去追寇恂,可士兵们都喝醉了,这样贾复只好暂时放过寇恂。

你想,当时酒是昂贵物资,没粮食哪里有那么多酒,怎么可能让士兵管够喝?即使喝醉了,还有醒来的时候吧,醒了再去办公室抓寇恂不是一回事?寇恂是地方官,又跑不了,为什么贾复过境而走?拿酒醉找台阶而已。

寇恂先被抽了个嘴巴(免职),他又回抽了贾复一个大嘴巴(杀其手下),然后给贾复一个甜枣(双倍酒菜),贾复自然识相(酒醉),此事终结。

寇恂表面上是抽贾复的脸,真正给寇恂免官的是刘秀,无论听谁的谗言,最后决策的都是刘秀,免官的背后是刘秀对寇恂的猜忌,所以寇恂间接回抽了刘秀一记耳光。

后来某一天,寇恂进京上朝,当时贾复在座,他看见寇恂过来,起身要回避。刘秀把他和寇恂拉到一块,说:“天下未定,两虎怎能私斗?今天我给你们劝和了吧!”于是俩人愉快和好。

问题是,贾复不是口口声声说要找寇恂麻烦嘛,在颍川就算真是喝醉错过了,现在寇恂在洛阳送上门来,贾复怎么要回避,夙了呢?

刘秀知道自己错了,贾复还敢闹腾吗?刘秀当初写信催要粮草,之所以七问八问,肯定是听到不利于寇恂的话了,刘秀也相信了这些话,且怀疑了寇恂。

免职以后,寇恂没任何牢骚话,让去颍川就去颍川,毫无私心,以刘秀的智商,应该明白免官免错了。

寇恂回抽刘秀一个嘴巴,刘秀只能认,知道此事必须尽快结束,否则幽州派和南阳派党争起来,对自己打江山没好处。

寇恂报了一箭之仇,还获得了蔺相如那样容人的名声,也就罢手了。不过,他和刘秀之间,至死也没有建立起私人友谊和信任关系,所以大才寇恂,始终是不能位列三公。

刘秀对渔阳的吴汉、盖延、王梁重用,偏偏这三人都有明显的缺点;对上谷的寇恂、耿一直打压,而这两人的能力水平,明显比渔阳三人高出一截。

刘秀用人如赶羊,跑得快的往回拉一拉,走得慢的用鞭子打一打,什么人尽其才、能者多劳、论功行赏,在刘秀这是不存在的。

不信,继续看。

公元32年,刘秀亲征隗器,因为颍川发生暴乱,他带寇恂来颍川平叛。寇恂干颍川太守时名声很好,他一去暴乱分子就纷纷投降了。

之后,刘秀准备带着寇恂离开颍川。颍川的老百姓拉住刘秀的马车,请求皇帝留下寇恂,哪怕一年也好

刘秀没办法,把寇恂留下了,让他在颍川安抚百姓,招降土匪,却没给任何职务,反倒调郭伋做了颍川太守。

寇恂在颍川闲待了一年半,之后又随刘秀二征隗嚣。一个大才,一年半时间没事干,这就是刘秀用人。

寇恂一生,先后任河内太守、颍川太守、汝南太守,后在中央做了五年多执金吾,死在任上。《后汉书》里,把他和邓禹并列立传,明显是高看好几眼。

寇恂做大司空或大司徒,可以说富富有余,实至名归,可就是做不上,不是刘秀猜忌还能是因为什么呢!

当然,刘秀在经济上没亏待他,寇恂一家,八人封侯,寇恂自己,是万户侯。死后,谥号“威侯”。一个文官,在刘秀时期,有这个结果,行了。第二个被刘秀质疑的是耿况、耿弇父子。

公元27年3月,彭宠攻破蓟县,自称燕王。同年10月,耿陪着刘秀,到刘秀老家春陵祭祖。

其间找了一个机会,耿弇对刘秀提出,让自己回上谷,带着上谷剩余的部队,消灭彭宠、干掉张丰、扫荡流民军团,之后打击张步,一举平定山东。

比刘秀小9岁的耿弇冲劲十足,刘秀却把他当小孩子看,认为他“疏阔”,意思是考虑问题太简单、太远大,不周密,不具备可行性。公元24年初,耿弇就建议刘秀,说:“彭宠是你老乡,耿况是我老爹,咱们到渔阳和上谷借到兵马,一定能平定王朗。”刘秀根本不信,就凭老乡关系,人家就借兵给你,太异想天开了。

耿弇看刘秀不信,就自己回上谷了,不到3个月,渔阳和上谷骑兵就到广阿与刘秀见面了。不过这次事件也没让刘秀改变对小耿“疏阔”的印象。

这次耿弇又提出单枪匹马去幽州灭彭宠,刘秀认为他又是在吹牛,不过你既然这么自信,去就去吧。

刘秀为什么放着彭宠不打,让彭宠维持了三年时间?

第一,全国的战争形势,是从河北由西向南进攻,河北北面的渔阳战略地位减弱。

第二,对待原始股东,不能简单动武。刘秀攻打彭宠就是忘恩负义,全国豪杰都会看刘秀的笑话,没有人再愿意归附。

第三,既然彭宠没主动进攻,就先放一放再说吧!

再者,渔阳、上谷的将领都在看刘秀怎么处理彭宠,毕竟彭宠起兵的事是刘秀的小弟朱浮惹下的。

万一处理不好,渔阳部队撤回到老彭身边,刘秀恐怕就有危险了。所以彭宠的事让刘秀很棘手。

解决彭宠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个彭宠自己的人,以私人恩怨的形式弄死彭宠,这样既不会影响刘秀的声誉,又能解决这一问题。

现在耿弇突然提出要打彭宠,刘秀肯定会想:“你没病吧?要能打我早打了,还轮得到你?再说,你回到上谷,万一劝说你爹和彭宠合伙,那可怎么办?”不过转念一想,上谷的人主动打渔阳,无论结果如何,彭宠原来的部下不会埋怨我刘秀。

再说,也可以借此机会试探一下耿况的想法,小耿年轻,老耿可不年轻,让耿弇回去可以起到试探老耿的作用。

耿弇回到上谷,耿况立刻感到了风险。你想,耿弇回来了,万一刘秀怀疑耿弇要参与彭宠造反怎么办?原来耿弇在刘秀身边,算是耿况的人质在刘秀手里,现在人质回来了,这不是刘秀在考验耿况吗?

况且就凭太谷这点兵力,要和渔阳匈奴联军PK,怎么能行?如果打不赢,就会被指责不尽力,甚至勾结包庇。

耿况一席话,把耿弇点醒了,是啊,自家兄弟没有一个在刘秀身边,寇恂当时任汝南太守,景丹已死,上谷没人能和刘秀说上话,万一有人说耿家谋反怎么办?史书上讲,耿弇“自疑,不敢独进”,上书请求回洛阳伴驾。

耿弇是兴冲冲回来,被老爹一盆凉水泼醒。刘秀回信说:“我没有怀疑你,你为什么要回来呀!这样吧,你和王常共守涿郡,想一想进军方略。”

耿弇肯定不会说因为怕皇帝怀疑才回京,刘秀直接点破,你说刘秀怀没怀疑耿弇?到底是谁想多了?

王常,曾是绿林下江兵的首领,一直支持刘縯、刘秀兄弟,深得刘秀信任。有老江湖王常看着,没兵的耿也做不出什么出格的事。

刘秀虽然这样说了,耿况还不踏实,立刻派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耿舒,陪王伴驾,入宫护卫皇帝,其实就是当人质。刘秀觉得“善”,于是进封耿况为隃麋侯。

彭宠和耿况派兵到广阿后,刘秀曾封耿况为兴义侯,可是没有封地,仅仅是一个称号。这次封耿况为隃麋侯,那是实打实封的,位置在扶风郡隃麋县,和耿弇的封地好畤县、美阳县都属于长安地区扶风郡。

耿况一个遣子人朝,就获得实封,说明刘秀认为此时的耿况才是忠心的。之前,一直猜忌耿家,生怕上谷和渔阳联合。

至此,耿况和耿勉强过关。即便如此,公元27年10月到公元29年2月期间,耿弇除了与王常、朱祐、祭遵等剿匪,没参加什么大战役。

​之所以不打彭宠,是因为刘秀不让打,只能等待策反。子后兰卿不行,那就仓头子密或国师韩利,总之不达到刘秀的目标就不罢手。

直到彭宠死去,刘秀这才启用耿弇,让他率领上谷骑兵和流民军团的降兵,打张步。得到机会的耿弇,果然实现了他在春陵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平定了山东。

第三个被质疑的对象是岑彭。公元27年3月,刘秀讨伐邓奉,5月回洛阳。回洛阳之前,命令岑彭:带领臧宫、刘宏等三万人攻击襄阳的秦丰。

岑彭带队出发。在襄阳西北,遇到了秦丰布下的互为掎角的两点阵型。一个是秦丰和手下大将蔡宏把守的樊城,另一个是延岑和张成把守的东阳聚。

只有拿下这两个地方,才能进攻襄阳。可岑彭攻打了一个多月,没有前进半步。“帝怪以让彭,彭惧”,就是刘秀觉得很奇怪,批评了岑彭,岑彭害怕了。

感觉到恐惧的岑彭当夜布置兵马,宣布次日凌晨出击,同时暗自疏于管理俘虏,故意让俘虏逃走、告知秦丰。

秦丰果然中了调虎离山之计,被岑彭打得大败。之后岑彭直取湖北襄阳宜城市——秦丰老巢黎丘。

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首先,论证一下这是不是刘秀独自或者刘秀和岑彭一起设计的一个局,故意做得逼真,以便让秦丰相信。

如果是局,史书必讲,这种好计策,能够突出刘秀运用激将法的领导艺术,或者瞒天过海的用兵神策,怎能不大书特书?

如果真是局,秦丰派到汉军里的间谍实在太多且级别很高,不太可信。

其次,岑彭一个多月没进展,刘秀为什么会觉得怪?这里的怪,不是责怪,否则与“让”意思重复,而是奇怪。

岑彭的对手是秦丰和延岑,这两人都是身经百战、创业亦取得过阶段性辉煌,绝对称得上是一方豪杰,手下将士也不少,最起码不比岑彭少,怎么能说打就打下来呢?

刘秀打颍阳、父城、柏人、邢台,不都是一两个月也打不下来吗?为什么岑彭打不下来他就觉得奇怪呢?

再次,刘秀责怪的,是岑彭的效率,还是忠心?从事后看,岑彭和朱祐,合计围困秦丰把守的黎丘22个月,刘秀也不着急,看来不是效率的问题。

岑彭是南阳人,在宛城是刘演救了他的命,他对刘秀不会有二心,所以刘秀也不会怀疑其忠心。那刘秀质疑岑彭什么呢?

最后,会不会是其他地方战事危急,急需岑彭救援、刘秀才着急呢?我们看一下其他将领都在干什么。主要是公元27年5月到岑彭取胜的7月,两个月时间。《后汉书·刘秀传》记录得清清楚楚。

公元27年,刘秀出差两次,第一次是到南阳打邓奉,3月到5月;第二次是10月到春陵祭祖。其余时间在洛阳,没什么大事。冯异在三辅地区,收拾赤眉军留下的乱摊子,剿匪,消灭割据势力。这对冯异来说很轻松。

邓禹带领24骑回到洛阳,上交了大司徒印绶,等待处理,闲得长毛。寇恂在汝南任太守,建学校、授学生,讲《左氏春秋》,每天和过年差不多。

贾复和刘秀一块在洛阳,继续搞策反工作,重点是彭宠。马成当时是刘秀的护军都尉,马武是侍中、骑都尉,都在刘秀身边。

​刘秀没事他们也没事。吴汉带兵在帮助盖延围攻睢阳,已经围了几十天,到7月刘永就到寿命了。

有吴汉在,用不着岑彭。换句话说,即使岑彭拿下樊城,也不会去支援睢阳,他还要打黎丘呢!再说,杜茂、陈俊就驻扎在湖北襄阳附近休整。他们刚刚打败苏茂,确实需要休息。

臧宫、祭遵在距离襄阳不到一百公里的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一带,扫荡刘玄的残余势力,已经接近尾声。7月祭遵就要和朱祐围攻东阳聚。

朱祐在打扫邓奉的残余势力,收复新野县、随县。其实也在休整,调整被邓奉活捉后受到羞辱的心灵。

耿弇在邓州打败延岑后,在邓州休整。延岑跑到秦丰处立刻投入战斗,耿弇不用,汉军大将有的是,不缺他一个。也就是说,耿、朱祐、臧宫、祭遵都在距离襄阳不到80公里的邓州一带活动。

王梁在河北剿匪,在冀州市一带,已经有一年多了,他的任务是盯防 彭宠。

综上所述,大家虽说各有各的事,但都不是生死攸关的急事,可以随时出战的至少有十员大将。

很明显,刘秀不缺大将,也没急事一定要岑彭去办。

刘秀为什么着急,岑彭又为什么害怕呢?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行军打仗,那也不是着急的事呀!

刘秀面临的其实是平衡危机,岑彭面临的是能力信任危机。事情起因于吴汉。南阳人吴汉,打仗可以,但是军纪很差,因为他纵兵滥杀,引起南阳人邓奉的不满和反击,吴汉被邓奉打败后,辎重全失。

刘秀派大军围剿,南阳人贾复被邓奉打伤,南阳人朱祐被活捉。起兵的南阳人打败正规军里的南阳人,如此多的南阳人失败丢脸,军中的幽州河北士兵肯定会议论纷纷,说起兵的南阳人做人不可信,正规军里的南阳人作战水平低,全是刘秀平日娇惯的结果。

刘秀不得已亲征,经过战斗,邓奉投降。邓奉起兵情有可原,从感情和关系上刘秀有一万个理由饶邓奉不死,邓奉也不相信刘秀会杀他,否则直接自杀了事,何必投降。可是,没有人为邓奉讲情。

这不是邓奉的人品的问题,而是很多人对刘秀偏心南阳人不满。当刘秀有心放过邓奉时,《后汉书》记载,岑彭和耿建议杀掉邓奉:《后汉纪》没说岑彭,只说耿建议杀掉邓奉。

即便他俩都要杀邓奉,思考的角度也不同,岑彭是为减轻南阳集团的压力,耿弇是攀比刘秀对南阳人的偏心,但最后的结果都指向了一个——杀掉邓奉。

是啊,刘扬之死,郭圣通的心情不会好;邓奉之死,阴丽华也会伤心。可凭什么杀了没起兵的河北刘扬,放过起兵反抗的南阳人邓奉?

刘秀称帝时的政权,是河北的冀州和幽州官僚集团建立的,随着战事扩展,刘秀要实现人才多元化,在多元化过程中,刘秀对自己熟人的任用一下子多了起来,熟人自然大部分是南阳人。

可是邓奉的反击,把南阳集团搞得很狼狈,打乱了刘秀的用人节奏。在这种情况下,刘秀任命南阳人岑彭为征南大将军,就是希望岑彭赶紧修复大家对南阳集团的信心。可岑彭迟迟打不下来樊城,本来不着急的事,因为刘秀的压力变得急迫起来。

刚刚被提拔为征南大将军的岑彭,如果拿不出业绩,刘秀就很没面子,将来就不好继续重用南阳人。

这个压力传递到岑彭身上,就是你岑彭,能不能速战速决,有没有关键时候解决问题的能力。刘秀质疑和责怪的就是这个。

政治左右了军事。岑彭身经百战,但突然独当一面的时候,顿时感觉到压力山大,这不只是一场战役的胜败,而且关乎南阳集团整体的声誉,他能不恐惧吗?

刘秀扫平天下的部队,主力是幽州派,兵士里南阳人相对较少,造成刘秀不得不重用幽州派。

可是,幽州派的寇恂、耿弇个人能力实在太强,刘秀有点把控不住,所以不得不利用盖延、王梁这些水平一般的幽州人,分散寇恂等人的权力和功劳,这也是盖延始终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如果有能人来分散一下幽州势力、平衡一下局面,会避免一股独大。

可吴汉、贾复、朱祐被邓奉击败后,能对付邓奉的也只有耿弇和岑彭了。不可能再重用幽州派的耿弇,所以只能压一压岑彭,看能否创造奇迹。

所幸岑彭顶住了压力,围黎丘,斩蔡宏。刘秀立刻封岑彭为舞阴侯。舞阴侯曾是李轶的封爵,可见岑彭取胜后刘秀对其的感谢程度。

从对武将的使用上看,刘秀是运气的,因为他的对手不强,所以他用不称职的将军,也能打下天下。

​如果多几个邓奉这样的对手,刘秀用人不当的问题就会暴露无遗,肯定会出现大麻烦。虽说历史不能假设,但也不能因为成功了,就认为一切都是对的。

第四个被质疑的对象是冯异。

冯异是颍川父城县人。刘秀在昆阳之战前,打父城,最初没打下来,暂时后撤。核心抵抗者冯异以为汉军走了,出城办事,被汉军抓住,于是投降了刘秀。

当时冯异的堂哥在刘秀军中,是不是堂哥联系了冯异,冯异出城先投降再献城,用人之常情简单判断,就知道如此的概率很大。

刘秀是在父城知道刘縯被杀的,他回宛城的时候把冯异留在父城。

之后刘秀任司隶校尉,到洛阳打前站,又路过父城,冯异从此跟随刘秀,可以说是比较早的追随者,职务是主簿。

在去河北招抚的过程中,冯异尽心伺候刘秀,俩人感情不一般。

冯异这个人不怎么说话,打仗冲锋在前,封赏躲在人后,所以有个外号,叫大树将军。就是打完仗大家都在吹嘘功劳,冯异却不参与,一个人在大树底下休息。很明显,冯异是个不愿意招惹是非的人。

邓禹的西征兵团惨败,刘秀不得不走马换将,公元26年11月,冯异代替邓禹。公元27年正月,冯异决定性击败赤眉军,抓了八万多人,剩下十万多赤眉军东窜。

赤眉军走后,三辅地区割据势力很多,豪强大户据寨自保的更多,冯异剿灭割据势力,反击公孙述的骚扰,联合或打击豪强大户,依靠刘秀提供的粮食,救活了很多百姓。

同时他以怀柔政策厚待百姓,处理冤假错案,吸引百姓回归,三年时间,把上林苑建成了热闹的都市。冯异因此在关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有百姓竞称呼他为天子。

这不是好事吗?

未必。想想刘邦对萧何、刘秀对寇恂就知道,皇帝不喜欢有群众拥护的下属。

冯异自知在三辅地区时间比较长了,“不自安”,就上书请求回京伴驾。

战争结束好多年后,东汉也没有任期制度,王霸当上谷太守二十多年没换过地方,所以冯异的“不自安”,与任期无关,与功高震主有关。

果然,刘秀转过来一份举报信。举报信上说:“冯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权威过重,百姓归心,号咸阳王。”

皇帝把收到的举报信给被举报人看,这到底是信任还是不信任?这么说吧,有人举报太监强奸宫女,你信不信吧?你要不信,会不会把举报信给太监看?肯定不会。皇帝一天那么多大事,对不相信的事,能派人跑几百里地送举报信过来吗?之所以要送过来给你看,是皇权艺术,就是要告诉你,我是信任你的,但是有人要搞你,你可得收敛点。本质是敲山震虎。

一般人都会为自己辩白,冯异也不例外,回信为自己解释,还说了一堆肉麻的话,吹捧刘秀。光写信不行,冯异专门跑回洛阳,当面解释。

通过回忆河北落难时的经历,重新唤起了刘秀的信任。这样,刘秀准许冯异的妻子儿女随军。把人质归还,说明刘秀这时才把冯异当成自己人。

怀疑并敲打冯异,体现了刘秀的手腕,这些在现代人眼里其实很无聊,要么靠制度机制解决,比如三年一个任期,要么用人不疑。无论如何,对自己的铁杆粉丝、不争名利的冯异,都这么怀疑担心,对别人或更有能力的人,其提防之心还用说?所以不必高看什么皇权用人艺术,最多是一些整人的伎俩罢了。

第五个被质疑的对象是马援。

公元48年,荆州武陵郡(今湖南一带)少数民族发生暴动。朝廷第一拨平乱部队全军覆没。时年54岁的刘秀,准备继续派兵进剿,马援积极上书请战。

刘秀起初并不想派马援去。

第一,马援已经62岁,打仗确实有点老了,身子骨行不行是个问题。

第二,能立战功的事,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前几年打交趾、打匈奴,马援已经够风光的了。

第三,不能让别人感觉刘秀偏心。放着45岁的耿不用,偏偏用62岁的老马,你让马武、臧宫这些人怎么想?

可马援这人特知道感恩,甚至有些神经质,他老觉得自己食邑3000户有点德位不匹配,希望通过立功使自己心安。

怕刘秀嫌自己年老,他还拉上刘秀,看他上马下马如何轻松。

​刘秀实在不好意思驳他面子,看他这么坚持,也就同意马援带兵出征,同时给他配了几员将领,包括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耿舒是耿的弟弟。

在坚持和勉强之间,马援和刘秀都没有找到黄金分割点,因此种下了祸根。

公元49年春,马援带领4万人出发。派4万人剿匪,刘秀也是下了本钱,有点大炮打蚊子的意思。

试想,无论是《乌龙山剿匪记》还是《林海雪原》,剿匪哪里用得了这么多人?武陵多山,地形复杂,人多施展不开,而且兵越多问题越多,统一思想难,运输粮草也难,有时候战斗力反而越差。

马援出发之前也有些顾虑,主要是身边有好些年轻的皇亲国戚,都说要出去见见世面,马援担心他们不易管理。

部队到达前线后,遭遇正在攻打县城的叛军。汉军直接冲了过去,砍死两千多叛军,其余的叛军都逃到竹林中,不见了。

这一战,看似胜利,其实非常鲁莽。因为叛军知道汉军大部队增援后,会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分散躲避,很难再行集中歼灭,剿匪将成为旷日持久的事情。

遇上对方聚在一起攻城,是难得的围歼机会,应该将其包围再打。可要包围就需要熟悉地形,且要详细布置,分工合作,马援刚到,可能对手下的约束还不具备令行禁止的能力。

具体什么情况史书没记载,也不能瞎猜,总之马援失去了一次绝佳的取胜机会。

叛军退去,马援只能深入追击。进击立刻面临路线选择问题:A线(充县)路远,运粮费劲;B线(壶头)路近,要坐船,水流急。耿舒建议走A线,马援决定走B线。有分歧后,报告打给刘秀,刘秀又不在现场,只能同意主帅马援的意见。

走了B线才知道,对方易守己方难攻,加上水流湍急,坐船根本就攻不上去。

《水经注》云:“壶头山高百里,广圆三百里,山径曲多险,其中纡折千滩。”

《读史方舆纪要》云:“壶头山高险如壶口,沅水经其下,湍石齿齿,一夫守之,千人莫过。”

马援欲快速点敌人死穴,可没经过调查研究,在壶头结结实实栽了一个大跟头。湖南四月份天气越来越热,就这么僵持着,瘴气、中暑、瘟疫,疾病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士兵病死无数。马援自己也病倒了。

但是马援还坚持不退。

敌人有时在山上嗷嗷狂叫,马援还从石壁的洞穴中出来观察。此时,耿舒给耿写了一封信,把他的观点一五一十地写了出来。

耿舒的观点很清晰:第一,第一战如果能夜里打,敌人不知我方人数,就可以聚歼;第二,走A线虽然远,运粮难,但是士气高,能逮到敌人打,现在打不着还发生瘟疫,士气低落。这些和我预料的一样。

结论:马援就像一个西域商人,每到一个地方就停上几天,决策失误、影响战机,因此作战失利。

耿舒说马援像个西域胡商,每到一个地方就停几天,意思是说马援敛财,走哪儿。

耿弇一言不发,把这封信转给刘秀。

如果你是刘秀,收到信后也会认为耿舒说得对。既然自己一方兵力雄厚,就应该稳稳当当进攻,犯不着着急和冒险。

在无其他信息的情况下,马援这次战役的指挥,确实出了问题。即便是手下的皇亲国戚有不听指挥的情况,也是马援的问题,看看年羹尧如何带队伍就知道。

把部队带到一个死胡同,让大家聚在一起承受瘟疫、瘴气、蚊虫叮咬,既无良策进攻,又无改变现状之魄力,实在是一把手的责任。

刘秀见战事如此不堪,准备派梁松到前线做马援的监军。刘秀的大女婿梁松,此时向刘秀报告了马援贪污一车珍珠的事。

原来,公元44年秋,马援征讨越南叛军回京,带回一车薏米种子。越南瘴气重,薏米能有效解除瘴气的侵害,祛湿,马援自己受了益,觉得很好,就带回来一车准备在洛阳种植。

​越南的薏米粒大,洛阳人不认识,以为是珍珠宝贝。当时取胜回京的马援,圣眷甚隆,没人敢得罪马援,也就没人向刘秀汇报。现在刘秀埋怨马援,和马援有过节的梁松,就趁机举报了马援。

梁松和马援有什么过节呢?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一封信惹的祸。马援曾在越南前线,给自己的侄子写了封家书,劝告侄子们不要背后议论他人,也不要结交豪放侠义的人,比如杜季良,而应该多学一学老成本分的龙伯高。这封信史称《诫侄书》。

不知什么原因,这封信被杜季良的仇人得到,并以此信为证据,举报杜季良,说老杜行为轻浮,蛊惑群众,连马援将军在万里之外都写信告诫侄子不要与他交往,由此可见老杜是个坏人。

而且,老杜还和皇帝您的大女婿梁松(梁统之子,时23岁)、二女婿窦固(窦融之侄)结交,目的就是带坏这两个孩子,煽动他们胡搞。

刘秀接到举报信后,把两个女婿叫过来一顿臭骂,还把《诫侄书》和举报信给梁松和窦固看。刘秀这个事处理得很随性,你把举报信给当事人看,不是挑事吗?

举报杜季良的信,实际暗含了举报梁松和窦固结交豪侠,往小里说是行为不检点,陷入轻浮的泥潭;往大里说就是图谋不轨。

否则,你们这些贵戚和一个越骑司马结交干什么?认识到严重性之后,这小哥俩吓得连连磕头,脑袋都磕出了血才过关。

因为这封信,杜季良被免职,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冤啊!龙伯高升任零陵太守,从小县长直接提拔为大郡一把手。

梁、窦挨批,表面上跟马援没关系,可是,梁、窦想不明白,为什么马援的家信会成为举报人的证据?

是不是马援或其家人故意透漏出去的?同样是来自西北老哥们,且马家和窦家还有姻亲之约,你马援为什么只提醒自己的侄子而不提醒我们呢?还是有距离啊!梁、窦因此事对马援产生不满。

第二件事,是有一次马援患病,梁松前来探望,马援躺在床上没有回礼。

梁松走后,马援的儿子问父亲,说梁松是皇帝的女婿,别人巴结他还来不及,人家好心来看你,你怎么不搭理他呢?马援说,我是他父亲的朋友,他再牛也是我的晚辈,我怎么能不讲礼仪呢!

因为马援没回礼,梁松忌恨马援。其实梁松忌恨的不一定是礼节,而是马援不回礼背后的傲慢。窦融、梁统、马援,当时号称“西北3杰”,关系确实不错,毕竟都是老江湖且文化同源。

可是,三杰里窦融的作风是凡事不出头,拼命往后缩,生怕遭到刘秀的猜忌;梁统是只关心法制上那点事,后来到地方任职,在朝廷里的地位也不突出;而马援却争抢着要出风头、建功立业的心情非常迫切,如此,马援曝光率就高一些,显得更受刘秀的重视。

窦、梁往后缩,马援往前拱,文化理念的差异就很明显,在窦、梁两家后辈看来,觉得马援有点嘚瑟。

这个事在马援看来,没什么错,既然你以晚辈之礼来探望我,又没代表皇帝,那我就按长辈对晚辈的礼节对你呗!稀里糊涂就把人得罪了。

刘秀看到梁松的举报信,生气归生气,但还有理智。他就“珍珠”一事询问了马武、侯昱(前大司徒侯霸之子),这两人都说了马援拉回来那车东西的形状,却没说是薏米还是珍珠。

刘秀“益怒”,明显相信了“珍珠”一事,一气之下收回了马援新息侯的爵位。

这时马援病死在前线,刘秀下令不准把马援尸体下葬。

尸体拉回洛阳后,马援一家人还不知皇帝为什么这么对待马援,也不敢把他安葬在祖坟,只好随便找块地儿埋了。当时朝野无人参加葬礼,马家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悲惨境地。

​后来,马援的妻子带着全家,像羊肉串一样用绳子挨个把自己绑起来,求见刘秀,只是问问,我家老马到底犯了什么罪?刘秀拿出梁松的举报信给她看,这才恍然大悟。马家连续上书,解释了六次,刘秀这才允许马援尸体进入祖坟。

其实刘秀要是想弄清楚马援从越南运回来的到底是什么,非常简单,直接问当朝大司马刘隆即可。

当初就是刘隆和马援一块参加的越战。即便刘隆没印象,当时的士卒肯定也有印象,四五年前的事情没那么容易忘。

况且,种子种在哪里,谁种的,肯定也有证人。最差,从越南快马运过来一些,一看不就清楚了吗?可刘秀就是不深查,咬定马援贪污,还出卖了自己的女婿。马援出事后,朋友全闪了。

倒是一个相交不深的朋友、县令朱勃,给刘秀写了一封信,阐述用人不疑、功过评判的道理。他说,“夫大将在外,谗言在内,微过辄记,大功不计”,实在是皇帝应该谨慎的。刘秀看完信,大笔一挥,把他的县令职务给免了。

马援出道之前,曾一个人靠养马开荒,白手起家,挣了几千万钱。后来觉得发财没意思,就把自己所有的钱和马匹田地都送人了。

马援绝对是一个不爱钱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贪污呢?朱勃点出此事后,刘秀有所领悟。可即便理解,死活也不给马援平反。

其实刘秀真正生气的,未必是一车珍珠,而是这次战役的失败。

第一,马援失败,证明刘秀用人不当,朝里少不了有人嘲笑刘秀。是啊,不用耿可以,用耿舒都比马援强,你刘秀为什么偏用年纪一大把的马援,让数万将士送死?

第二,刘秀即使明知马援清白也要让他背上贪污的罪名,因为只有把马援为了私利欺骗皇帝的事坐实,才能让刘秀免责。

为了自己的面子,掩盖事情的本质,刘秀太不仗义了。

马援死后,监军宋均到达前线,伪造圣旨,提出招安。叛军经过几个月的对峙,也饥困至极,最后杀了领头的,同意招安。至此,叛乱平息。刘秀赦免了宋均伪造圣旨的罪。

刘秀的铁粉朱浮,曾上书说,皇帝您用人,二千石级别的官员,有一点过错就罢免,搞得一个职位一年更换数人,很多人全年都忙在上任离任的道路上。这样搞下去,下级官员一有不满就举报上级,上级官员惧怕举报就不敢担责,只能弄虚作假沽名钓誉,长期下去,“摧长久之业”,而“速成之功,非陛下之福也”!

​看看,刘秀就这么任性。做事对上皇帝胃口了,怎么都好;做不好,即便是皇帝自己决策的,也要全推到你身上。所谓一代明主,不过如此。

以上五个猜忌和质疑事件,是刘秀用人的一个缩影,能说他会用人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光武帝刘秀:制衡之术,用人如赶羊,跑得快往回拉,走得慢用鞭打
被史籍掩盖,刘秀麾下三大集团的多次内战
衲读074|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帮派——云台二十八将的派系和刘秀的智慧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二)
东汉初年10大名将:实力不输唐初名将,刘秀重建汉朝的底气
9云台二十八将之八朱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