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开又被风吹落

 

三春去后诸芳尽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第十三回)用现代话说:是可卿的遗嘱。用脂砚斋的话说是“魂托”。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脂评: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评雨村三秋诗)

  三春者,知向谁边?

  三秋者,关乎何意?

  按古典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一部作品要“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金圣叹)才够“精严”。那么,三秋与三春就具有了文章笔法的意义了,尽管三春与三秋并非可以确定作者就是在使用春秋笔法,而从脂砚斋的大量批注里及作品的内涵里,却完全可以视为作者使用了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一般而言,是史笔的代称。在《红楼梦》擅长以“梦”境渲染、烘托主旨进行艺术处理上看,春秋笔法是最佳表现方法,所谓人生如梦,历史人生则可视为春秋大梦,用字、句、章,永远照应主题,对主题的大历史人生观进行随时随地的点睛,是《红楼梦》的又一大艺术特色。

  “所叹者三春也,”在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里透出,盖因《红楼梦》是一部“大比托”(脂评)的作品,“托言寓意”在于“心会”“神通”,传达出“其中味”的信息,

   未觉石畔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绛珠仙草”与黛玉“演示”了“三生”的“春梦”,其结果是“随云散”。如果与贾雨村联系在一起,就很有意味了。这贾雨村,姓贾,名化。这个人物寓意深刻,他以谐“假话”、“假语存”的内涵,集俗世“忘仁”(王仁)、“不顾羞”(卜固修)、“沾光”(詹光)等风俗于一身,盖因这些风俗皆以“假话”为基本原理,故,“假话”才是“淫”的实质,“淫必伤情,”(脂评)这“假话”就是“秋声”。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使黛玉与雨村具有师徒关系,这就无异于使“春草”闻“秋声”,所以,使黛玉永远处在闻“秋声”的精神状态里,然后,用黛玉的这种精神状态,反衬出红尘里的风俗,也就是世人的生活环境,被“假话”所左右,治理生活环境,应从治理心态环境开始。

  “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者,正是“秋”杀“春”,“淫”伤“情”。

   而这“用中秋诗起,”恰恰是“起”于“假话”,贾雨村。

   这是从宏观上,用“三春”与“三秋”对主题作出的“反逆隐回”,也是“暗透法”,从黛玉的心境中写出: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第三十八回<问菊>

  正是: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若结合《葬花词》与《秋窗风雨夕》,则可通过黛玉春葬花、秋悲愁的心路,用春、秋的不同时节,暗透着“淫伤情”,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黛玉彻底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木石前盟”犹如春风吹入“大观园”,《十二金钗》迎风开,就是李纨也恰似“枯木逢春”,与姐妹们相逗在诗情画意的春光里,绽放出她独自的风采。

  贾家四姊妹,皆以“春”名之,却各领一“春”,所谓各领一“春”,乃是各领一镜(一景)

  伴君如伴虎,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是接可卿《风月宝鉴》而至,其中缘由,正是“从小至大”的写法,元春之于“皇家”,如可卿之于“宁国府”,可卿“兼美”以照应“女儿”的性质,照应着宝钗、黛玉,又以出身卑微照应着袭人、晴雯等阶层,诚然,也照应着元春,若云可卿用《风月宝鉴》这面镜子,照应着全部“女儿”,那么,《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同样在不同的阶层照应着可卿,并且,她们之间,也具有互照的关系,故,《红楼梦》无处不镜子,它由不同正面、反面、立面、侧面,组成了一面立体的多棱镜,反映出人间百态,展示出美好的心灵。

  若如是,元春必当是德、才、貌齐全,用可卿、宝钗、黛玉三人相映照出,何以见得?宝钗具“停机德”,《红楼梦》里,曾被与元春相比;黛玉具“咏絮才”,尤其黛玉那种独具的“一段风流态度,”对皇家而言,更是必不可少的;可卿“兼”具钗、黛之美,她与宝钗又具“太真”(杨贵妃)的风韵,具“德才兼备”之意。此三人皆具不世美貌。元春若非独具三人之德、才、貌,怎得入选皇家?惟其如此,元春的“薨”逝,与可卿一样不堪。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恨无常

  这支“曲子”所反映出的内容,用“恨无常”与“喜荣华”相对,寓意深刻。一个“恨”字,写出了皇家“无常”(魔鬼)的面目!用自身“荡悠悠,芳魂消耗。”的凄惨透露出。元春以可卿、宝钗、黛玉三人之美,侍奉皇家,却“芳魂消耗”,有如孤魂野鬼,尚不及可卿还有一场大出殡。这是元春在皇家这个层面上,用“女儿”的宿命,与可卿相映照,确切的说,与《风月宝鉴》这面镜子相映照。揭示出一场“春梦”,一段“淫伤情”。所谓“兔入虎口”,“梦回家乡”,含恨“无常”。

  “一载赴黄梁。”与元春相较,迎春怯懦柔弱,客观上的原因(小老婆所出),天上一副柔弱心肠,属于任人宰割的性格类型。也就是有如绵羊般的温顺、几无抗争意识的可人。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喜冤家

  元春如兔入虎口遇无常,迎春若羊遭狼嚼,在这里,揭示了谁为“淫”人,“中山狼”之“淫”在对迎春的宿命里写出,用迎春的性命道出。她在“暴发户”这个层面,再次揭示了“淫”源于“贪”。并进一步用孙绍祖这个人物反映出人性中所具有“贪”的深刻内涵。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上,“淫”是对“贪”极端化的表述,它反映了人对欲望的最大化、极端化。

  若云元春、迎春两姊妹用“芳魂消耗”、“一载赴黄梁”,控诉了男人那种如狼似虎之“淫”,——“荡悠悠,芳魂消耗。”与“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只存在时间的距离,其结果同一于“荡悠悠”。所不同的是迎春以年少速亡,在世时间短于元春显示着空间上的不同,——皆以含情被“淫”而香消玉损。那么,探春则以“千里东风一梦遥。”反映着为政治献身的内容了,当男人为政权的需要时,女人则无异于礼品,可随金银财宝一同馈赠需要联合的政治、经济势力对象,也不知是财宝随人而嫁,或是人随财宝而去。《三国演义》里,刘备说着这种历史经典“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在刘备眼中,女人不过是一件衣服,这就是他的“大仁大义”。而“文姬归汉”为曹操这个“奸雄”添上了光辉的一笔。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奴去也,莫牵连。——分骨肉

  迎春抵五千两银子债,变相商品。探春因政治需要,变相礼品。从此二春读元春,大抵对她的宿命(结局)窥见一斑,皇家因政治(政权)的需要,非“和番”既“平叛”的原因,导致了她“芳魂消耗”“命入黄泉”。正如杨玉环只有杨国忠,未逢曹阿瞒。

  贪欲的最大化、极端化,是对社会庸俗化的根本原因,它以危害正常的人际关系的性质,腐蚀着健康的社会结构,其“逆淘汰”所造成的恶果,以扭曲人的心灵的实质,对人间真情进行着彻底的破坏,使社会风气处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陋俗里,以最大程度、最大范围伤害着人的感情的实质,“淫”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全部。这就是“淫伤情”。

  正是:有情原比无情苦,情至深处却无情。

  何也?乃是情至深处,则现出了“贪”!其中有一个界限,按《红楼梦》的提示,“意”是“淫”与“情”的分水岭,是临界点。凡事过头了,就是“淫”。“贪”表示了陷入的语境,从“贪”进入“淫”,则呈现出执迷不悟的境地,如《风月宝鉴》之贾瑞,就是作者对此而作出的一幅活生生的画像。故,“警幻仙子”说“尘世中多少富贵之家,那些绿窗风雨,绣阁烟霞,皆被那些淫污纨绔与流*子玷污了;更可恨者,自古来,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解,又以‘情而不淫’作案,此皆饰非掩丑之语耳:好色即淫,知情更淫。是以巫山之会,云雨之欢,皆由既悦其色,复恋其情所致。”又说“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惟‘意淫’二字,可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虽可为良友,却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呲。”“淫”中有“情”,“情”中有“淫”,二者具相互转化的关系,止“淫”则生“情”,贪“情”则生“淫”。这层关系,在尤三姐身上写出。(第六十六回)“淫”中无“情”,“情”中无“淫”,这层关系用“情殇”写出,这是历史人生的重大课题,在秦可卿、林黛玉、薛宝钗身上写出。所以,“太虚幻境”有正册、副册之分,实因“淫”与“情”之间的辩证关系使然,用分层呼应、互证,体现其所具有的辩证关系。作者博大的襟怀,从这种关系里裸现。

  在作者是从两性到家庭到天下,层层剖析,从两性关系到家庭关系到社会关系,从小至大,用事实证明出“淫”的危害,“情”的美好。所以,“淫”与“情”既是两性之间的问题,又是“家事消亡”的原因,更事关天下“荣枯”“兴衰”。如“凡鸟偏从末世来,”(凤姐)“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至此,“淫”者,就不仅是人间“风月之情”的问题了,它借“风月之情”说明着哲学上最基本,也是最高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它以“淫伤情”的实质,是“淫”人“意”。通俗的说,“淫”是对人意志的强奸。正如春来春去,“淫”是“情归去”的原因和结果。《风月宝鉴》抽象出来个性,当它被组合到《红楼梦》里后,就以“淫”人“意”的性质,诠释出具有概括“逆淘汰”对天下的巨大危害,又具有了共性。“逆淘汰”是“飞花逐水流”的原因。

  当得知可卿与“三春”相映照的关系时,便知可卿遗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是用《风月宝鉴》对《红楼梦》的映照。用三春写实与黛玉写意相映照,用《风月宝鉴》写出《红楼梦》的红尘镜的作用,在可卿遗言“三春去后诸芳尽”道出。

 “绛珠”者,血泪也。“三春去后诸芳尽”所揭示出的正是“绛珠”用黛玉的“眼泪”“偿还”人间的“情”债,她用血泪与“冤孽”相对照。展示出“淫”与“情”的发展变化过程,用花开花落演示了一场历史人生的春秋大梦。

  正是: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关于三春释:按“三春争及初春景,”(元春)三春应为迎、探、惜三姊妹,元春为“初春”。按“勘破三春景不长”(惜春)则为元、迎、探三姊妹。本篇从“勘破三春景不长”立意。至于元春、探春、迎春、惜春四姐妹谐“原应叹息”的含义,暂存。

说明:文中所引名家名句,旨在点睛主题。如王安石,郭沫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极解密——红楼梦
【原创】【风月宝鉴】怎么用?
从《红楼梦》后四十回看创作集团的思想变化
关于《红楼梦》书名及甲戍本《凡例》?修订稿
贾宝玉的“意淫”是什么?与“皮肤滥淫”是什么关系?
红楼梦背后的人生哲理:洞悉一切真相,依然对人生抱有渴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