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大夫《金匮要略》4
本文转载自舍得《杨大夫《金匮要略》4》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三十三讲( 咳嗽痰喘)
各位好,我们下面开始学习《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5条:肺痿,吐涎沬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己三曷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甘草干姜汤,一个小方子,两味药,在中医临床上意义重大。
这个甘草干姜汤,可以治疗尿频,尿失禁,流口水,眩晕。因为肺中太冷了,会有水饮湿阻,所以清阳不升,浊阴不得降,上下气机失调,才会引发诸多证状。干草干姜汤温肺化饮,回复肺中阳气,临床上非常实用。治疗杂证的名方甘草泻心汤里就有这两味药。临床上的病人,多是虚实并病,去实要用黄芩黄连,补虚宜用甘草干姜,所以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6条,咳气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射干三两,麻黄,生姜各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大枣七枚,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咳而上气,咳,就是咳嗽,上气,就是哮喘。有的病人咳嗽很厉害,严重时会出现喘鸣。喉中水鸡声。这个咳喘病人,有时会有痰鸣声连连不断,像水鸡的叫声一样,说明肺中有痰饮了。射干麻黄汤主之。这个咳嗽病,哮喘病,都可以用射干麻黄汤来治疗。这个痰饮,稍浓的痰为痰,白痰是叫做饮。射干的作用是能清热解毒,化痰利咽喉,它是苦寒的,清肺作用强。麻黄宣肺气,疏通腠理,可以止咳平喘,是治疗哮喘病的专药。生姜温肺化饮,细辛温肺化饮,通窍,利关节。紫菀,款冬花润肺,能够降肺气,化痰,上咳,平喘。大枣补虚,温补肺胃,养阴生津,半夏消痰散结利水,五味子滋肾水敛肺气而上咳。这个方子共九味药,凡是用到麻黄的方剂,都是先煮麻黄,再入他药,一天一剂,6斤水煮成2斤药汁,一天喝三次,温服。我们既然学习了这个方子,就要把它应用到临床中去,这是一个疗效确切的方子。《金匮要略》里面的方剂,很多不是张仲景方,大多是后世加上去的,方不对证的方剂也很多,这个需要我们仔细去辩别。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7条,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一类丸主之。
皂荚丸方: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研细为末,做成梧桐子大的小蜜丸,用枣膏和汤服三丸,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咳逆上气,就是病人咳嗽很严重,又有哮喘了,咳喘病,病轻时是咳,严重时就会气喘,肺中有热,或肾气不足是咳喘病的主要原因。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病人时不时地吐浓痰,喘气时又只能坐而不能睡,所以不得眠。凡哮喘病发作时都是无法躺下去的,抬肩挺腹,起伏不停。那么现在,病人有大口浓痰吐出,这个痰消不掉的话,就会加剧喘气的证状,这个病也算是个急危证,所以,急需消痰,用皂荚丸。皂荚,就是大皂角,是温性的,能够强力消痰,同时它还利窍,可通大小便。它的药力峻猛,所以要用酥制密丸,与大枣肉一同服下去,以保护胃肠粘膜不受太大刺激,因为它有毒性,用量也是非常的小,应慎用,不宜大量使用,以防中毒。用皂荚把浊痰消掉,咳喘病证状得以减轻,再用它药调治方可。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8条,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厚朴三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六升,干姜,细辛各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咳而脉浮者,即然是咳嗽了,一般是肺中有热,有痰饮,才会咳。咳而脉浮,这个脉浮,说明肺中热很重了,热重,痰也会多。所以,清热,化痰,止咳,利肺气,要针对证状去用药。这个方子里面,麻黄开肺气,厚朴降肺气,一升一降,气逆得解,咳喘得平。石膏,杏仁,补肺津,滋阴除热。半夏消痰散结利水,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滋肾水敛肺气而止咳喘。小麦补脾养胃。这个方子,实际就是麻杏石甘汤的加减方,麻杏石甘汤用于外感咳喘,而这里不是外感咳喘,这里是虚咳,所以用小麦补虚,另加了细辛干姜五味子,这三味是张仲景治咳嗽的惯用药,能温肺化痰消饮止咳。加厚朴的意更多的是它能宽肠降胃气,能增加病人饮食,开胃。因为咳喘病人大多平时饮食偏少,同时厚朴对五脏生理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中医要药。为何叫厚朴麻黄汤呢?本来是治咳的,麻杏石甘汤就解决了,这里偏把厚朴放前面,说明厚朴在治疗咳喘病中的重要性,意义,在于开胃进饮食,才是根治咳喘病的关键。否则,容易反复,不易根治。本方里面把麻杏石甘汤中的甘草去掉了,因为咳喘病脉浮痰重,甘草增湿,对化痰不利,所以才拿掉不用。本方麻黄把肺泡打开,肺中热气得以宣发,又有石膏杏仁补肺津,肺热得清,脉浮就会降下来,热即退下来了,再有半夏细辛五味子厚朴干姜化痰饮,咳漱病即得到有效治疗。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9条,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半夏半升,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紫参,生姜,白前各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
咳而脉沉者。病人咳嗽,脉又是沉的,这个应该是干咳无痰的,如果有痰,脉会浮的。脉沉,为虚,为寒,所以,现在是寒咳,而不是热咳。并且病人体质非常虚寒。与上一条相比,上一条是热咳,会有痰,这一条是寒咳而无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上一条为什么要用厚朴,因为病人平时饮食很少,身体太虚了,脉才会沉微,这个干咳不太好治的,所以,治疗咳喘病,开胃很重要。因为病人脉沉,太虚了,又咳嗽,很容易出现哮喘,所以补虚复脉对目前来说变得很重要了,用人参大补元气,张仲景用药不是危证不用人参的。桂枝甘草强心阳复脉。黄芩润肺燥,清虚热,黄芩有滋阴作用。紫参也是清热的,还能活血理气止痛,紫参又叫石见穿,是治疗肺癌的专用药,常与甘草同用。半夏生姜消痰利水,泽漆白前降气化痰。泽漆在民间又叫猫儿眼草,化痰力很强,可用于肿瘤,癌证,骨结核,风湿疼痛的治疗。
这个方子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补虚复脉,二是清热化痰,三是白前降气止咳。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各位晚安。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三十四讲(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
各位朋友晚上好,现在开始学习《金匮要略》。
先回顾一下,目前学习的是第七篇,肺病的治疗,包括肺痿,肺痈,咳喘病。肺痿的证状,多见病人头晕目眩,口流唾液,这个可以用甘草干姜汤来温肺化饮。咳喘病,没有发热证状的咳喘病,就是单纯的咳嗽哮喘,可以用射干麻黄汤来治疗。如果病人痰特别多的话,可以用皂荚丸来把痰化掉。如果是病人咳喘又发热,可以用厚朴麻黄汤来治疗。对于迁延日久的咳喘病,病人体质特别不好的,特别虚弱,甚至不能下床的病人,可以用泽漆汤来治疗。所以,这个肺病,要根据证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要谨慎灵活用药才行,一定要把病机掌握清楚可以确定用药思路。
关于泽漆汤的病理机制,病人有咳喘病,病轻的表现为咳,病重的表现为喘。病人患病时间久了,脉都是沉的了,这个情况也就是发展到少阴证,厥阴证了,病情严重。这时的病人一定是津血严重不足,体内毒素多,痰多。所以,解毒,化痰也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特别指出的是,临床上的癌证病人大多是有少阴证,厥阴证的表现,体内毒重痰多,才会形成癌证。这个泽漆汤不只是可以治疗咳喘,同时它能预防癌证的发生,也可以起到对癌证的治疗作用。泽漆汤里的紫参和泽漆,都是强力解毒化痰散结的药物,是临床上治疗癌证的重要药物。紫参又叫石见穿,对肺癌,肝癌有效,泽漆又叫猫儿眼,这个大家在网上常可以看到,有人用它治疗癌证。癌,就是痰和毒。把毒解掉,痰化掉,这是中医治癌的方法和思路。咳喘病人的脉都沉了,说明生命已快走到尽头,很危险,很可能会与癌证并发,所以,用泽漆汤的意义就在这里。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10条,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
大逆上气。这还是紧接着上面的条文说,咳喘病,大逆,就是咳喘病严重发作了,上气,这里不光是指喘鸣,还指病人还会有打呃的现象,临床上的喘病也多见有打呃证状,胃中太虚了。上气,包括肺胀,咳喘,打呃,气上撞心,临床上很多时候可见到这些证状同时并发。咽喉不利。这里还是紧接上一条泽漆汤方来说的,病人太虚了,可能会出现咽喉疼痛,语言难出,甚至发生呛食,吞咽困难,可能喉部有咽喉癌,或痰核(淋巴结肿大),这都是病人久虚造成的。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止逆,就是如何去这治这个严重的咳喘病又语言难出吞咽困难呢?方法应该是用降气的方法,方药是麦门冬汤。所以,从条文看,麦门冬汤的临床意义很大,能够补肺虚而止咳平喘,能够补阴液而消痰核。
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甘草各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这个方子里面,麦门冬用到七升,相当于一百四十克了,可见本方主药就是麦门冬,它能大补肺胃津液,是治疗肺痿的重要药物。人参,甘草,粳米,大枣,都是用来补充肺胃津液的,用到人参,我们知道一定是重证要大补了,轻病不用人参的,半夏是化痰利水调和胃气的,用它来调胃。肺胃津液充足,没有痰,人就不会有咳喘病的。从本条文来看,麦门冬汤不仅能治虚劳咳喘,同时还能治疗咽喉肿瘤,淋巴结核,肺结核等。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11条,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这一条,开始讲肺痈了,这个是最严重的肺病,就是说肺里面已经化脓生疮了,会出现严重的咳喘证状,甚至喘气不停,不能躺下睡觉了,很危急,需要尽快把肺中的脓痰排出去才行。这个葶苈,味辛能宣发肺气,它又有苦寒之性,能清热化痰。它主入肺和膀胱,上能开提肺气,下能通利水道,排湿消肿,除胸中闷气,去咽喉肿痛,语言难出,所以,它的用途很广泛,在这里主要是化痰行水。这个方子里没有提到葶苈的用量,常用量现代一般是用3一10克,视病情轻重,适当加量,可用到100克。由于葶苈苦寒伤胃,所以这里配用了大枣来和胃,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作用。这个方子的制作也有特别之处,要求葶苈要先在锅中炒黄,再捣烂成弹子大小。煮药时是先煮大枣,用煮大枣的水来煎药,三碗水煮成一碗水,一顿服下去,不是分三次来服,病重,药就要猛。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疗严重的肺炎,肺气肺,肺积水。前面治咳喘病的方子,咳喘病,现代一般多数说成是气管炎。咳喘病,现在一般说成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发展到严重时就是大叶肺炎了,或者说成肺气肿,或合并胸膜炎之类,中医叫肺痈,用葶苈大枣汤来解决。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十二条: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咳而胸满。病人有咳喘,又感到胸部胀满了,这个已经是肺气肿了,肺中发炎很严重了,上一条说是喘不能卧,现在已经胸满了,没有说喘不能卧,但此时的病情应该是比上一条又发展了,比上一条更严重了,肺炎肺气肿更严重了。振寒脉数。病人特别怕冷,冷得发抖,因为病程较长,津血内耗,体质严重下降了。脉是数的,又在咳嗽,说明肺中有热有脓。咽干不渴。肺胃有热,所以才咽干。不渴,因为体寒怕冷,身体很少出汗,所以不渴。时出浊唾腥臭。这个肺气肺的肺炎病人,时常会有很臭的脓痰吐出来。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病人不是短时间偶尔吐一次浓痰,而是长时间地吐脓痰,说明已经形成肺痈了,肺气肿了,大叶肺炎了。桔梗汤主之。这个大叶性肺炎,可以用桔梗汤来治疗。仅仅两味药,桔梗和生甘草,这个方子是专门用来治疗肺炎的。临床上用桔梗汤加陈皮,治疗咳嗽是非常好的。桔梗是肺病专药,能宣通肺气,利咽喉,排脓消痰止咳,治疗咽干失音等,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清利咽喉,这两味药都是肺病和喉病的专药,清热消痰的作用很强大,毒性低,可以适当加量使用。桔梗汤又叫排脓汤,临床上非常实用。关于桔梗汤的剂量,本方里用桔梗一两,这个有点问题,可能有误,需要更正,桔梗用量可用至一百克。这里特别更正一下,我前面说葶苈用量时说可用一百克,错了。应该用1一3两,小量的用,因为它有刺激性。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三十五讲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昨天,学习了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麦门冬汤是干什么用的呢?它主要是能够补充肺胃津液,肺中津液中,咳喘病就会好,所以这是一个治疗虚劳咳喘的方子。这个方子在临床上很重要,主要针对肺虚肺痿,咽喉疼痛,相关疾病有气管炎,食管狭窄,淋巴结核,肺结核,都要用到它。
葶苈大枣泻肺汤和桔梗汤,都是治疗肺痈肺炎的,化痰排脓用的。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13条: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咳而上气。这个咳,通常指咳喘,轻则为咳,重则为喘。上气,指病人还打呃,胃中太虚了。此为肺胀。如果病人有咳喘病又经常打呃,说明肺胃太虚了,津液严重不足,他的肺叶会是干枯的而没有弹性的,伸收不能自如,这就是会存肺胀的问题了。其人喘,目如脱状。当病人哮喘发作的时候,他的眼晴会有往外脱出的感觉,这是由于肺太虚了,气不足而固摄无权。如果我们平时遇到有眼珠想往外掉的病人,我们就知道他有肺胀的问题。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医生碰到这样的病人,如果他的脉是浮大的,可以用越脾加半夏汤来治疗。当然,反过来说,如果脉不是浮大的,那就可以考虑用别的方子。比如说,脉沉微,我们可以用泽漆汤,或麦门冬汤。越婢汤,就是麻黄,生石膏这一个药对组合另外加上生姜,大枣,甘草。这个方子又另外加了一味半夏。越婢汤本来就是一个治疗虚热咳嗽的方子,为什么要加一味半夏呢?越婢汤里,石膏,生姜,大枣,甘草是用来补充肺胃津液的,补肺用的,麻黄宣肺气,止咳平喘。同时它开通腠理,通经络利关窍,可以把热上宣下泻排出去。而半夏是用来化痰利水的,也起通关利窍的作用,所以它这时也有辅助止咳和泻热排浊的作用。因为脉浮大,浮代表有热,大,代表虚,所以用生姜,大枣,甘草,石膏补虚降虚热。麻黄,半夏配合化痰止咳喘。这个方子用到麻黄,同样是先煮麻黄再入它药,六升水煮成三升水,温服,一天三次。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14条: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麻黄,芍药,桂枝,细辛,干姜,甘草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肺胀,咳而上气。肺胀的病人,他肺胃都是很虚弱干枯的,一旦咳喘发作,往往会伴有打呃的现象。烦躁而喘。这个烦,一定是有肺热胸满了,很难受,因为又咳又胸满又打呃,心里非常烦。躁,就是近乎发狂了,形容病情很严重。脉浮者,这个说明是热喘,有热。那前面说了,病人烦躁几乎发狂,怎么会这样呢?在临床经验上,这样的病人往往会在下腹部有动悸感,会有水气,才会这么严重,憋气。所以就要上面止咳平喘,下面要利水才行。我们看这个方子的设计,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这些都可以止咳平喘了,但是因为病人体内湿气重,所以组方就要适当加减了。麻黄,桂枝,芍药,甘草,这其实就是一个麻黄汤,可以发汗,利水,把水气解决掉了,又达到了止咳平喘的作用。加用石膏的目的是增强发汗解肌的力度,同时石膏又能大补肺津,能清热,还能除烦,解发狂,这才是加石膏的用意所在,石膏又是咳喘病的要药,单味应用也有效。这个方子,麻黄与桂枝合用能实现发汗以泄水于外,半夏,生姜,细辛能温中以散水强于内,芍药养肝,五味子润肺敛肺气,甘草调胃气,石膏去烦躁发狂,并能解肌汗出。
我们看一下,治疗肺病,喘咳,麻黄,细辛,干姜,甘草,五味子,石膏,这些最常用的。
这一篇讲的肺病,肺痿,咳喘,肺痈,这些已经学习完了,下面有几个附方,都是从别的书上收集过来的,我们再来看一下。
《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这个炙甘草汤,在《外台秘要》里是用来治肺痿病人流口水,又有胃中泛泛欲吐之意的。炙甘草汤在《伤寒论》里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补虚的一个方子,这里用来补肺了。
炙甘草汤的组成是,炙甘草四两,桂枝,生姜各三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参,阿胶各二两,大枣三十枝,生地黄一斤。
这个炙甘草汤里面重用炙甘草,大枣,生地黄,又用到人参,阿胶,看得出是一个大补的方子,可以用来治疗各种虚劳病,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很常用的。
《千金》甘草汤:甘草二两。
这个甘草汤,来自于《千金方》,其实呢,它最早是出现在《肘后方》里面。一味甘草,到底有什么神奇功效呢?我们别小看它,它的功效还真不一般,在中医药里面曾说它是国老,因为它的功用确实很多,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利咽喉,下气,止渴,并有滋养的作用,所以它也是肺病的专药,对肺痿有效,对咳喘有效,对肺痈同样有效。因为它能生津止渴,能补肺润肺,所以它能治疗肺痿咳唾涎沫,还能润利咽喉。生甘草由于能清热解毒,在临床上还是治疗舌肿,咽喉肿痛的要药。
《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甘草汤方: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这个方子来自《千金方》,实际都是补充津液的药物,生姜性温善通利,能温肺化饮,肺痿本来是肺中虚冷而不能输布津液,又不能摄纳津液,所以才会咳唾流涎沫不止,流口水。这里人参,甘草,大枣,补胃津实际上也等于补肺津,生姜又能宣肺化饮,饮,就是白痰或口水涎沫。
上面这三个附方,都是补方,怎么补呢?用药都是补津补血,性味比较平淡,不是大辛大热之药。
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三十六讲
各位朋友,晚上好,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昨天,讲过了三个附方,这个《金匮要略》里面,由于张仲景原文遗失较多,所以有很多方子是从别处收集来的。我们看到的仲景书,并不是真正的原文,因为年代久远,失传的内容很多。总之,这个肺病,不外乎三种,肺痿,肺痈,咳喘。这个肺痿,我们临床上看到的多数是中风瘫痪病人,或帕金森综合证之类,他们往往有肺痿的证状。肺痈,往往是肺结核,肺积水,肺癌的病人。如果是肺痿,我们可以用甘草干姜汤,麦门冬汤,生姜甘草汤来治疗。如果是肺痈,我们可以用桔梗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来治疗。如果是咳喘,轻的可以用厚朴麻黄汤,重的可以用泽漆汤来治疗,总之,根据证状来看,合理用药就是了,这一篇里,方法,用药选择已经很丰富了。
现在接着来学习几个附方。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治肺痿吐涎沫。桂枝,生姜名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枚,皂荚一枚(去皮子,炙焦)。
这个方子治肺痿吐涎沬,我们临床上见到的这种病,往往是中风偏瘫的病人,或半身不遂的病人,正气特别不足,肺痿的原因造成的,肺虚,再住前找原因,肯定是脾胃虚寒造成的。那么,这个方子里用生姜,甘草,大枣来复胃津,胃津足,肺津自然就足了,肺津足,肺痿才能得愈。那为什么会用到桂枝呢?因为肺痿的病人体质很差,他口中流涎沫与上焦心阳不足有关,这里采用升阳利水法,桂枝强心阳,生姜宣肺利水,这是针对流口水而用药的。为什么这个方子是桂枝汤去芍药呢?还是因为此中风病人津血不足,用了芍药,血会往静脉走,心血就不足了,中风病人要考虑尽量不用或少用芍药才行。加了一味皂荚,它能去风痰,能开窍通痹,是治疗中风的要药,常常用于治疗中风口歪眼斜,吐涎沫,这里用来治肺痿,实际上也就是中风的一个证状。服法,七升水煮成三升,一天喝三次。《外台》桔梗白散: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贝母各三分,巴豆一份(去皮,熬,研如脂)。
这个方子来源于《外台秘要》一书,也是治疗肺痈的,证治与桔梗汤相同。咳而胸满,说明痰涎涌盛。振寒脉数,说明久病体寒,久病了,自然说明病情严重。咽干不渴,咽干说明肺中热盛,不渴是因为肺中痰多,肺水不降,急需要把肺中痰清理出去。时出浊唾腥续,久久吐脓如米粥,这个整个胸腔都是痰饮了,急需排解下去。桔梗是肺病专药,开肺排脓,贝母去烦热,清五脏邪热,临床上还是治疗妇女难产的要药,也是治疗中风去风痰的要药,也是跌打损伤的要药。巴豆大热,能够涤荡五脏六府,开通闭塞,所以它是治疗严重便秘,水肿,尿闭的要药,这里用于破肺中痰积。这个桔梗白散,在中医临床上用途广泛,我们看一下它的作用原理就知道,它也能够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当中,不仅是能治肺痈,此方比桔梗汤更为峻猛。本方中巴豆在使用中要烤黄,减其毒性,三味药合在一起研成粉,一次服半汤匙,不可以过量,瘦小的人还要减量。这个药吃后有什么反应呢?可能病人会吐出很多脓,说明这个脓是从膈以上吐出来的。如果大便拉出来很多脓,说明是从膈以下排出来的脓。如果病人下泻不止,说明药吃多了,胃中太热了,可以喝一碗凉水,胃热降下来就好了。还有就是,由于巴豆开通闭塞,涤荡五脏六腑的作用,如果病人有水肿,或其它的问题,同样会一攻而下,尿也会增多。
《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这个苇茎汤来自《千金方》,孙思邈的著作。治咳有微热,说明病人并不发烧,病情不是很严重,因为咳嗽上气而产生的虚热。烦满,没有说是胸满,应该是腹滿不能吃饭。胸中甲错,是为肺痈。前面刚说过这个病人咳嗽不是剧烈,但医生再一看病人胸部长了很多的斑疹或者长有银屑病,那么,医生就可以判断出病人有肺痈了,并且瘀血很严重了,因为这个胸中甲错起皮屑是病人久病内热瘀血重才会有的。这里特别说一下,牛皮癣就是因为长期内热成瘀造成的,所以,外用药物是难以根治牛皮癣的,内服才行。苇茎,就是芦苇的茎节,尽管太普通不过,但却有着特殊的功效。它能清热解毒,清五脏六腑的热,它能把肺中热毒通过小便排出来,所以才有止咳排脓的作用,同时还能化瘀血,是各种肺病的良药。薏苡仁润养五脏,通利关节,利湿消饮。桃仁活血破瘀血。瓜瓣就是冬瓜子,这个在《唐本草》里有记载,能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气,同时也是治疗淋病,脚气,痔疮,酒渣鼻的要药。那么,这个方子,苇茎,瓜瓣用于清热解毒,消痰排浓,薏苡仁润养五脏,桃仁活血破瘀,瘀血除,甲肤错自愈。这个汤药喝下去,病人应该会有象脓一样的浓痰吐出来。
《金匮要略》第七篇第15条:肺痈胸胀满,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这一条是这一篇肺病最后一条,还是说肺痈的证治。肺痈胸胀满,说明这个肺炎很严重了,肺气肿,肺积水才会这么严重。一身面目浮肿,大家看一下这个全身水肿,这可能已经发展到尿毒证了,病程迁延日久了,不光有肺痈,还有肺痿了,不然不会全身肿胀。中医对全身水肿的治法,上身水肿用发汗法,下身水肿用利尿法。现在上身也肿了,如果用发汗法用热药,本来肺痈就有热此时不能用热药,只能用凉性的药才行,所以选择了葶苈子。葶苈子,性大寒,味辛苦,辛能宣散开窍,苦能降泻除热。它主要走肺和膀胱,能够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一边清肺热止咳喘,另一方面可利水消肿,可谓一箭双雕。病人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鼻子什么气味也闻不到,这是肺气失和造成的。咳逆上气,喘鸣迫塞,就是又咳又喘又打呃,这是痰涎涌盛造成的,要清解肺中痰饮为急迫。葶苈子泻肺排痰饮,因为有毒性,剂量不宜过大,一般掌握在10克以下,还要与大枣煮的水同煎,以解毒性。
到这里,这个第七篇有关肺病治法,我们已经学习完了,肺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希望大家有空好好把它温习好,不然的话,临床上遇到急危证就要手忙脚乱了。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三十七讲(奔豚)
朋友们,我们现在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前面第七篇学习完了,讲的肺病治疗,肺痿肺痈咳喘病。肺痿有甘草干姜汤,炙甘草汤,麦门冬汤,这些都是补肺的。咳喘病,轻的可以用厚朴麻黄汤,重的用泽漆汤。肺痈,可以用桔梗汤或千金苇茎汤。
《金匮要略》第八篇一一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现在开始学习奔豚气病,这个奔豚,《伤寒论》里面已经有讲过,是病人感冒被发汗太过津血不足而出现气上冲心的感觉,用桂枝甘草汤来应急,这里的奔豚病是专门讲此病,因为临床上还有没经感冒发汗而出现这个证状,这同样是一种病。奔豚,故名思义,奔,就是狂奔的意思,豚,过去是指猪。奔豚,就是说病人发病时精神状态象受惊吓之后狂奔的猪一样。因为气上冲心,病人感觉有生命危险,心在乱跳,气短喘不过气来,所以精神很惊狂。奔豚病在六经里怎样定性呢?病人血不足了,气上撞心,这是典型的厥阴证了,很危急的,很容易有生命危险。
《金匮要略》第八篇第1条: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老师说,有一种病叫奔豚,还有一种吐脓的肺病病,还有一种病人整天非常受惊害怕,还有一种高烧不退的病人,这四种病人有一个共同证状特征,那就是心惊。为什么会有心惊的证状?因为身体里面血不足了,心脏处于缺血状态,人才会有心惊愣仲的证状。奔豚病,这是因为病人血不足之后才会出现气上冲心。那么吐脓呢?如果病人吐脓,长期体内发热发炎大耗津血,所以也会出现心惊缺血证状。有惊怖,病人平时素体太差,五劳七伤,津血大亏,心血不足而心惊悸,肾血不足则会有恐怖感。有火邪,病人受热伤或中暑之后,会出现高烧不退,津液被灼,阴血受伤,体内津血不足时也会出现惊悸证状。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多种原因会引起人体津血不是,会出现病人心惊的证状,奔豚只是其中之一,不仅奔豚病有心惊证状,凡是津血不足的人都会有惊悸证,西医叫做精神抑郁证。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老师又说了,这个奔豚病,发作的时候病人会感到有气从小肚子这个地方往上咽喉部冲,此时心好象要跳出来一样,呼吸又憋气,非常难受,要死的感觉。有时发作,有时又停止,但有一个特征,发病之前病人都会有惊悸恐惧的证状。这里就指明了,奔豚病在发病之前会有前期征兆,惊悸是因为心供血不足,恐怖,肾主恐,肾精大亏才会恐怖,五脏生精藏于肾,肾亏说明五脏空虚,五脏为血脏,藏血之所,恐怖证,说明血不足。上面张仲景说了,奔豚,内热发炎,贫血,受热伤耗津血,都会出现惊悸证。后面他又说,病人一般是先有惊怖证,然后才会出现奔豚。这里也说明了奔豚病与津血不足的关系。
《金匮要略》第八篇第2条: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甘草,川芎,当归,黄芩,芍药各二两,半夏,生姜各四两,生葛五两,甘李白皮一升。
上一条说过,引起奔豚病的原因是血虚,西医称作贫血。这一条讲的是奔豚病的证状,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奔豚病的证状是什么呢?有气从小肚子往胸部上冲,严重时会冲到喉咙,这时的病人会出现血压不稳忽高忽低的。同时呢,病人还会有腹痛。为什么为腹痛呢?中医认为肝主少腹,腹痛说明肝血不足,贫血。那为什么会出现贫血呢?他这里说了,病人往来寒热,有时发冷,有时发热。发热,就是身体里面发炎了,炎证消耗了人体津血,血不足了就会发冷。这个是少阳证。张仲景告诉我们,奔豚是因为贫血造成的,引起贫血的原因是少阳证,也就是身体内部发炎才会导致贫血。治病要求根本,所以要按少阳证来治疗。
这个奔豚汤方,实际就是一个少阳方,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与小柴胡汤是一个意思。中医临床上很多疑难杂证,不外乎一个血虚血热血瘀,尽管证状各异,其实就是一个少阳证。只要你明白仲景六经原理,很多疾病治疗起来也就很简单了。我们看一下这个方子的结构,甘草,黄芩,半夏,生姜,这是小柴胡汤里面的原味药。这里用葛根代替了人参,生津作用的。用川芎,当归,芍药这三味药来代替了柴胡,疏肝用的。为什么要把柴胡换成川芎,当归,芍药来疏肝呢?因为奔豚病是由少阳证发展到厥阴证了,病人严重贫血了,柴胡有升发外散的作用,有夺肝阴之弊端,厥阴证时不宜再使用柴胡了,可以用它药代之。这个奔豚汤方,实际上是一个小柴胡汤的发挥,功效比小柴胡汤要好。小柴胡汤用柴胡来疏肝解郁,本方里面用川芎,当归,芍药养肝血而疏肝,肝血得足,少腹痛自退。小柴胡汤用黄芩清热消炎,本方用黄芩,甘李根白皮来清热解毒消炎,同时甘李根白皮也有疏肝解热作用,功同柴胡。小柴胡汤用生姜,大枣,甘草,人参来大补津液,本方用生姜,甘草,生葛来大补津液。半夏化痰和胃,没有改动。葛根的功能类同人参,它能大补阴液,生津止渴,同时还能行血脉,开腠理,通利大小便,解毒,生肌,止疼痛。所以,这个奔豚汤方,临床上可用来代替小柴胡汤来用,对各种杂证都有效。
《金匮要略》第八篇第3条: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桂枝加桂汤方:桂枝五两,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在上一条呢,张仲景说了,少阳证是引发奔豚病的主要原因,这一条呢,他又说了,感冒之后,如果误治,也会引发奔豚病的。现在就说了,病人感冒后,喝了发汗药,汗出后,医生又用热疗法让病人发汗,这样就会重伤津液了。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病人被重伤津液之后,又被冷风吹到了,寒停皮肤,人体智能系统就会调动胃中津液往外走去驱除这个寒气,所以,这样就会津亏到了极限。病人血容量不足了,不能供心肾所需,这样就会出现惊怖,奔豚,气上冲胸。此时应该怎样来处理呢,可以用艾灸来驱赶体表寒气,尽量不要耗费体内津液了。用桂枝加桂汤来治疗,也就是把桂枝汤里的桂枝加倍量。生姜,大枣,甘草,把丢失的津液补回来,桂枝加强心脏功能,加强循环,满足心血需要,芍药理肝阴,通血痹血滞。循环增强加速,心肾得血津润养,而奔豚止。
我们今天先学习到这里,再见。
各位朋友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现在学习的是奔豚气病脉证治,这里突出了一个气字,强调的是气上冲,脉呢,他这一篇并没有提到脉,只说证,什么意思呢?与《伤寒论》厥阴篇是一样,这时的病人几乎没有脉了,血不足了,脉会摸不到的,这个证实际上是一个厥阴证。张仲景六经论治,在三阴里,讲的就是贫血病人的论治,根据轻重不同,划分了三个级别。由于证状变化多端,用药也是对证而用。为什么会有三阴证贫血的出现呢?大多数情况下是病人先有少阳证,病毒进入人体对五脏进行损伤与破坏,造成人体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不能正常饮食及消化吸吸,所以才贫血,再之而来是很多证状夹杂出现。治疗方法依然要用少阳法,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临床上用药可以灵活运用,但不能脱离这个原理,奔豚汤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金匮要略》第八篇第4条,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茯苓半个,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这个病人本来是感冒了,医生给他用了发汗的药,发汗过后,病人小腹却有动悸跳动感,这是说明病人因发汗,胃肠津液向体表去了,津液不足了,于是胃肠虚冷了,不能吸收水份,造成水湿停滞,所以才动悸,可以用茯苓把这个水导向小便即可,茯苓是利尿剂。他又说了,病人欲作奔豚,感冒有气欲从小腹往上冲,说明心肾上下津血不足,不得血养,心肾会出现痉挛,会产生气上冲。这个现象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来解决,加强心脏动力,提升血液循环速度,防上气上冲。另外加了大枣,用以补充血中津液。这个方子告诉我们,中医处方方法是针对证状而用药。所以,临床观察上要求仔细,不要把证状疏忽掉。这个奔豚病,我们学习完了。总结一下,奔豚病一般在发病前会有心悸心惊,恐惧胆小的表现。发病原因,此前可能体内有热有炎证,耗散了津血,也可能是生活艰辛,五劳七伤所致,也可能是被医生误治发汗过多造成的。治疗方法,体内有热,五劳七伤造成的占大多数,用奔豚汤,如果是发汗过多造成的,可以用桂枝加桂汤,伴有腹部有水动悸的,可以另加茯苓以利尿。
********************************************************************************************
《金匮要略》第九篇一一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首先说一下,这个第九篇,讲的有胸痹,心痛,短气,三个病证,这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病位在上焦,心与肺的上焦病证,与心肺相关。
胸痹的证状一般是心慌胸闷气短,与病人血不足有关,心脏供血不足,同时又不能向肺供应充足的血液,造成肺叶吸气扩张不足,进气不足,所以会气短。久之,由于胸中阳气不足,供血不足,就会有胸闷,胸部疼痛,甚至后背也会疼痛,气血循环不通利,久之则生痰,痰结则胸气不舒不利。
这个心痛呢,还是血不足的原因,凡血不足的病人,他造血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血中垃圾不能及时代谢排出体外,所以会日久瘀血加重,心血管受阻不通,所以会心痛。这就是西医所说的心脑血管疾病。
《金匮要略》第九篇第1条: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老师说,医生在临床上的脉诊有什么玄妙之处吗?其实脉诊很简单的,只要观察脉跳的力度大小就行了,与常脉相比较,看它是太大了还是过小了,就够了。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这个阳,指的是脉部寸关尺中的寸部,为心脉。阳微,就是寸部心脉跳动力量很微弱,心主血,心脉弱,说明贫血,血不足。这个阴呢,指寸关尺三部的关和尺,关代表肝脉,是消化系统,尺代表肾,代表人体排泄系统。阴弦,说明脉力偏大,说明有热有炎证。即胸痹而痛,就是因为病人贫血,又加上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有炎证,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就会发生胸部困麻不舒和疼痛。所以然者,责其及虚也。为什么会有胸痹胸闷而疼呢?因为人体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一直在发炎,不能正常工作,造成贫血,造成痰瘀,所以才生出来这个病。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现在呢,你通过脉诊得知病人寸口脉非常微弱,寸口脉代表心,代表血,心血不足就会上焦虚弱,心的供血功能不能充足发挥,血瘀血滞,所以就会胸痹,心慌胸闷而疼痛。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这个心口痛的原因,是因为关尺脉弦有热,消化系统有炎证,排泄系统有炎证而造贫血,血不足。心脏供血不足,所以才会心口痛。
这一条,讲了什么呢?这个胸痹,就是指前胸结闷,严重时会后背也痛,肩周也会痛,肩周炎也属于这个病,都是心血不足造成的。缺血的原因是什么呢?多数是中下二焦有热有炎证造成的,也就是六经里所说的少阳证。本证在六经里属少阳证。西医一般说本证是冠心病,心脑血管病变。
《金匮要略》第九篇第2条: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平人无寒热。有的病人与常人一样,他不发烧,也不怕冷,脉象与常人一样,是常脉。这个寒热,张仲景说话很严谨,即然非有发烧怕冷,体温正常,他脉象也一定是正常的,他这里没说脉,是因为他不爱啰嗦,实际已经告诉我们脉象了。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这个短气不足以息,就是气短,轻度的哮喘病人,感冒气不够用,稍力运动就会气喘不过来。西医把这个病叫做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那么,人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张仲景告诉我们说,实也,就是病人胃肠不通顺了,平时吃饭太少了。医生把病人的胃口打开,这个气管炎就好了。吃饭多了,血充足了,干咳,短气不得消停,不能正常休息,就会康复了。
《金匮要略》第九篇第3条: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楼薤白白酒汤方:栝楼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这个病是什么证状呢?有喘息气短,还会咳嗽吐扊,还会前胸后背痛。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凡是这种病人,他的寸口脉应该是沉而迟,说明血不足,贫血,阳不足,还会身体无力疲劳的。那么,关脉怎样呢?关脉代表人的中焦消化系统,他说,关上小紧数,关上,就是关脉已经浮到正常关脉之上了,浮了,说明有热了,有炎证了。这个紧数,就是紧急,很快,代表有热。现在是浮而紧,这说明是热。如果是沉而紧,那是寒。这是有区别的啊。所以,这个贫血,就是中焦消化系统有炎证而导致的。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这个栝楼呢,苦寒,能把消化系统的热退掉,能够生津止渴,能够化痰止咳,能够把体内的痰浊瘀毒往下导出去。薤白呢,辛苦温,能够行气通滞,升阳散结而理胸痹。白酒,就是米醋,能增强药物有效成份的溶解,并行血痹,通经脉。薤白呢,辛苦温,能够行气通滞,升阳散结而理胸痹。白酒,就是米醋,能增强药物有效成份的溶解,并行血痹,通经脉。
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三十九讲(栝楼薤白半夏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
朋友们,大家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前面呢,我们学习了肺病防治,奔豚的证治,现在学习的是胸痹气短证治,实际上就是心脏病的治疗方法。胸痹,心痛,短气,往往是同时并发的,同属于心脏病的临床证状。这个心脏病,在六经论治里属于少阴证,血不足造成的。胸痹,就是胸中急痛,胸闷结痛,常常会有心口痛,严重时,后肩背也会牵连疼痛,都是心脏病的证状表现。
《金匮要略》第九篇第4条: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楼薤白半夏汤方:栝楼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胸痹不得卧。痹,就是不通而痛,现在,病人胸部郁结疼痛很严重了,觉也不能睡了,也躺不下来了。心痛彻背者,心脏病发作时,后背也会牵连疼痛,说明病情非常严重。这时,治疗上用药,要加强去痰的力量,去痰,才能散结,才能疼消。所以,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这个方子里,栝楼实和半夏用于豁痰排瘀,薤白行气散结而止痛,白酒帮助药物溶解,同时活血通痹上痛。
《金匮要略》第九篇第5条:胸痞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枳实四枚,薤白半升,桂枝一两,厚朴四两,栝楼实一枚(捣)。
人参汤方: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胸痹心中痞。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前面刚讲过胸痹的治疗方法,现在又开始讲述胸痹是怎么来的?心脏病是怎么得的呢?胸痹,有心脏病的人,心中痞,这个心并不是说心如何如何,张仲景认为人体的消化系统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他说消化系统叫做心,意思是与心同等重要,是人体健康要素的核心,包括肝胆脾胃大小肠。这个心,就是人体消化系统,张仲景又把它叫做阳明,意指这个里面一定要宽厰明亮,一定要通顺,不能堵塞。所以,他在本篇第2条里说,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意指消化系统堵塞了。心中痞,痞,就是痞满不舒服而疼痛。胸痹心中痞,就是说,这个心脏病是怎么得来的呢?消化系统出了问题了,实了,痞满了,才会得心脏病。留气结在胸,胸满。因为消化系统不正常,胃肠气机不能下行,体内污浊之气就会上升进入胸部,所以就会胸满。胁下逆抢心。这个胁下,就是肝和脾,肝脾肿大了,这就是消化系统发病的根本原因。这个肝脾肿大,就是少阳证,说白一点,就是说病人有肝炎。所以说,心脏病,就是由肝炎发展而来的。没有肝炎,就不会得心脏病,糖尿病,这些杂证。所以,我一再强调,用好小柴胡,可治很多病。最近学的奔豚汤方,就是小柴胡汤的一个很好的变化方剂。胁下逆抢心,就是说,这个胁下痞满,肝肿大很严重了,使得整个消化系统都胀满了,腹满了。所以,现在这个心脏病(太阴证)和肝病(少阳证),胃肠病(阳明病),是同时都在并发了,怎么来解决?他说,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可以用这个方子来治疗。人参汤亦主之。这个人参汤,实际就是健中汤,不能治这个病,但可以考虑把人参汤另外加进去。我们看这个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这里枳实和厚朴,是补胃肠气的,能够宽肠下气,增强胃肠功能,同时能清热化痰,把炎证也消除。栝楼实也是清热豁痰下气的,把上热痰往中焦排,然后由厚朴枳实把它排出去。薤白和桂枝都是强心阳的,通阳可以散结而止痛。所以,这个方子,是上焦心脏病(太阴证)与中焦消化系统(阳明证),以及三焦郁热(少阳证)一块同治。那么,这个人参汤怎么用呢?因为中焦胃肠也痞满了,胃肠有实也有虚,这个人参汤也可以合并而用,两方合用可以,但光用人参汤则不行。这一条,讲的是心脏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我们一定要明白,心脏病是怎么一回事,血不足了,才会有心脏病。血不足,是太阴证,太阴证是由少阳证发展而来的。所以,我们学习中医,一定要懂六经,否则,你无法明白医理。
《金匮要略》第九篇第6条: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橘枳姜汤方: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胸痹,就是心脏病而引起的前胸后背不舒而疼痛,心口痛,还会伴发气短。胸中气塞,短气。由于心脏功能很微弱,会造成胸阳不振,气血循环能力很差,肺呢,它的扩张吸气功能也要靠心脏供血才能扩伸,但供血不足,肺叶难以张伸,所以气短,病人会疲劳无力。这个时候,对于气短,怎么来治疗呢?可以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来治疗。这个方子,是针对气短来治疗的,不是治胸痹的,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既然是气短,针对于肺而言,首先,肺中虚,需要补肺津,所以,用杏仁和甘草来补肺津。杏仁润肺,我们讲过多次,甘草 ,调胃肠,利肺气,清热解毒,利咽喉,我们前面也讲过,所以这里用以补肺津。为什么要用茯苓呢?我们之前说过,茯苓的功能是专业利水渗湿的,茯苓色白,白色入肺,所以茯苓补肺气,这个我们也要记住,以后临床上可以用到的。这三味,即补肺气,又补肺津,气短就会有所改善。我们再来看这个橘枳姜汤方是怎样来治气短的。橘皮,就是广陈皮,它能消痰下气,化肺中的痰饮,下气,就是降肺气,所以,它能调节肺的气机,对呼吸有利,对咳喘也有利。同时,它的调气作用对胃也是同样有效,能够健胃,调气而上呕逆。枳实,我行在学习《伤寒论》承气汤时也讲过,在承气汤里面,厚朴宽小肠,枳实宽大肠。枳实对五脏均有调节气机的作用,它能把五脏里面的痰瘀浊物排解出来。由于它能增强大肠的功能,那么,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枳实调节大肠的功能,实际上大肠功能增强了,肺气也会充足起来,这也是中医治病的玄妙之处。生姜,辛温发散,行血脉,利肺宣肺化痰饮,对整个上焦都有宣发功能,能增强心肺的功能。陈皮,枳实,生姜,这三味药都能化痰,同时,他们都能利肺气,宽胸理气,诚为肺家要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非常丰富,都是中医临床上实战性很强的技法,希望大家认真复习所讲内容,把它应用于临床实际当中。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四十讲(薏苡附子散、乌头赤石脂丸)
各位朋友晚上好,我们现在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
这个第九篇,讲的是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本病,较轻时会有胸部闷结,心口痛的感觉,严重时会牵连后背疼痛。本病的发生与消化系统有湿热相关,所以,从脉象上来看,阳微而阴弦,就是心脉很微弱,尺脉会弦大。心脏病较轻时,可以用栝蒌宽胸豁痰,配合薤白强心升阳散结。当病情严重时,要上焦与中焦同治,豁痰下气,清热解毒,散结。如果病人出现短气现象特别突出,那就要考虑宽胸理气化痰润肺降气,针对证状而去用药。中医治疗疾病,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子,是要根据证状来用药。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中所写的方剂,并不是临床上所要使用的真实方剂,他的每一个小方子,只是要说明临证用药方法,病是怎么辨的,证状是怎么解决的,药是怎么用的,他教给我们的是治病的方法。
《金匮要略》第九篇第7条: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薏苡附子散方: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胸痹缓急者,就是这个心脏病,胸闷心痛气短,这种病人,他发病有一个特点,有时轻,有时重,不是一直都心口痛的,只是某一时间会痛。在临床当中,有的病人觉得他有时有这些证状,有时没有,就认为自己没这个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那么,明明是心脏病,张仲景为何不说心脏病,偏偏要说胸痹呢?我们必须清楚,在张仲景心目中,只有六经概念,没有五脏概念,心肝脾肺肾他是坚决不提这几个字。因为中医是整体系统观念,他把消化系统称为心,认为百病源于这个消化系统。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中医的思想,什么脾肾阳虚,这些都是对中医的误读。这一条,他告诉我们,这个心脏病,也可以用薏苡附子散来治。当然,可以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很多,他这里是举例方剂,以说明治疗的方法和原理。比如,后世有天王补心丹,治疗心脏病也很好。这个心脏病,要根据病人综合证状考虑,前面学习的炙甘草汤,麦门冬汤,奔豚汤,都可以用来治疗心脏病。
这个薏苡仁,就是药玉米,大家都知道它能祛湿,很多人用它来减肥瘦身。其实呢,它还有另外一个功能,那就是宣通经络,可以止痛,当然,它还能塑造人体完美曲线。这个大附子,炮制过的,它的功能是强肾,肾气足,命门火旺,可以宣通经络,温中散寒,行血痹,去风湿,止疼痛。所以,这两味药都是能够祛寒湿的,都是宣通经络祛疼痛的,所以对心脏病引起的经络不通而疼痛有治疗作用。由于本病病程较久,治疗需要时间较长,可以做成散剂,长期服用。我们现在市面上治疗心脏病的中成药,都是活血通经止痛的。
《金匮要略》第力篇第8条: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枚。
心中痞,就是消化系统痞满,胀痛,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胃病,实际它是整个消化系统连在一起的,就是整个中焦。痞满,这个在《伤寒论》里有几个泻心汤,专门是讲痞满的,一是中焦太虚,一是有炎证,两种原因引起的。诸逆心悬痛,这个诸逆,指的是全身很多地方不舒服,都是这个消化系统不正常所导致的,比如胸闷心口痛,气短,四肢无力,精神忧郁,头晕眼花,咳喘,各种皮肤病,男子阳痿早泄,女子赤白带下,崩漏,等等,都是因为消化系统不正常所导致的。心悬痛,这里还不是指的心,与前面心中痞相对应,指的是病人肚子隐隐地痛。那么,治疗这个胃痛胃胀,可以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我们看一下这个方子,治胃病怎么会用到桂枝呢?在《伤寒论》里面讲桂枝汤时,条文里有治呕吐的内容。胃病的人,他胃太虚,胃动力不足才会痞满,桂枝不仅能强心,增强心脏功能,随之而来的是血液循环加快,胃肠动力也会增强,所以,痞满时可以用桂枝来调和胃的功能。生姜,也是和胃止呕的药物,通常与半夏配伍,可增强和胃化痰止呕的功能。生姜可化痰,可以消痞满。这个枳实,我们以前学习它的时候,只道它是宽肠下气,宽大肠的,它能把五脏里面的痰瘀排解出来,所以,它是中医要药。由于它的豁痰作用,所以常常用于寒热夹杂而引起的结块的化解,所以它有散结的功能。那么,现在这个心悬痛,就是胃中有结块而产生的疼痛,枳实来把它解决。这三味药,都是理气的,前面讲的陈皮,也是理气的。我们学习这个方子,要明白一个重点,治疗胃肠病,用的药物基本上都是理气的药。生姜化痰消满降胃气,枳实豁痰散结止痛降胃气宽肠下气而除痞满,桂枝加强胃肠动力。从而,痞满除,疼痛消。我们学习这些方剂,重点在于掌握疾病的原理与机制,然后,用药方法。
《金匮要略》第九篇第9条: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方:乌头一分(炮),蜀椒,干姜各一两,附子半两,赤石脂一两。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这个是说心脏病发作的时候,病情严重的病人,非常痛苦,从前胸,到后背,疼痛难忍。我曾见过一年轻女子,自述发病时疼痛难忍,痛的在地上满地打滚,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她什么病也没有。这个非常严重的心脏病,首先我们要有应急的处理方法,尽快解决疼痛证状,可以用乌头赤石脂丸来应急治疗。我们来看这个方子,乌头,辛温,大热,能袪风散寒,温经止痛,针对心痛而用药。蜀椒,也是辛温的,能驱寒,温经止痛,舒筯活络。干姜,也是辛温的,能够温暖肺胃,也能够温经止痛。附子,也是辛温的,能驱风散寒,通经络,行血脉而止痛。上面几味药,都是热性的,辛温药都能活血通经而止痛除痹。那后面为什么要加一味赤石脂呢?赤石脂,就是高岭土,红色的土,红色入心,它能补充心血,养心安神。它性味是甘,酸,涩。甘入脾,所以它能健脾止泻,酸入肝,它能润肝。涩,它能涩肠,对五脏也有固涩作用。既然用了乌头,蜀椒,干姜,附子这些辛温发散的药,那么,心阳就会迅速大振,可能会有膨胀的可能,所以,这里用赤石脂可以收敛心阳,固脱。同时,由于这几味大热通经活血行气的药喝下去之后,胃中会大热,胃肠蠕动会迅速加快,病人也有可能会出现下泻的问题。赤石脂在这里也起一个涩肠止泻的作用。由此看出,古人组方用药,思路非常周密严谨。
朋友们,我们明晚,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四十一讲(九痛丸、腹满寒疝宿食病)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
这个第九篇,讲的是心脏病的治疗,出现了很多新药,主要是理气的。这个理气药,在疑难杂证里面会用到的,我们要多关注一下理气药。心脏位于人体上焦,上焦宜宣发,所以用药多是辛温的。上焦如雾,这个气雾的形成,需要理气药的参与,这其中的关系,我们要认真去阅读条文,才能明白人体内部的工作原理。下面呢,有一个附方,九痛丸,专门治疗各种疼痛证的,来源于孙思邈《千金方》。九痛丸:治九种心痛:1虫痛。2注痛。3风痛。4悸痛。5食痛。6饮痛。7冷痛。8热痛。9去来痛。
这个九痛丸呢,不是治九种心痛,而是可以治疗各种疼痛的。目前呢,中医保健,治疼痛,这个九痛丸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包括癌证疼痛,都可以用上。
附子三两(炮),生狼牙(炙香),巴豆(去皮,熬,研如膏),干姜,吴茱萸,人参,各一两。
虫痛,就是肚子里面有虫子,这个九痛丸可以杀虫。注痛,就是流动性的串痛,因为里面有痰核,在体内转移流动,比如淋巴结核,流动性转移疼痛,这个九痛丸可以散结而止痛。
风痛,就是身体某个部位受寒了,经络血脉不通了,就会疼痛。这个九痛丸可以温经活血止痛。
悸痛,就是心脏心悸心慌而刺痛,九痛丸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食痛,就是不吃饭肚子不疼,一吃饭胃就痛,这个是胃上长有肿瘤,九痛丸可以把这个肿瘤化掉。可见,九痛丸在临床上意义多么重要。
饮痛,就是咳嗽而引起的疼痛,九痛丸可以化饮祛痰,通经脉,可以止痛。
冷痛,人体虚寒时,一般会头痛,腹痛,腿疼。九痛丸可以温经散寒而止痛。
热痛,当人体内热严重时,热毒炽盛,痰瘀重,阻塞经络而会出现身体疼痛,九痛丸可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行血脉,故可以止痛。
去来痛,就是有时疼,有时不疼,不明原因的各种疼痛,九痛丸都可以用上,可治一切疼痛证。
所以,九痛丸里面有什么秘密呢?是什么神奇的药物呢?学医者,不可不去认真探索一个来去始末。
炮附子,能够温命门,行肾气,通经络而止痛,我们不可不知。生狼牙,就是铁扫把,又叫一味药,是治疗各种结核的要药,能够破积聚,散肿瘤,其通经散结能力很强,现在一般用狼毒代替,功效是相同的。
巴豆,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炮制方法,一定要把它炒焦去油才可使用,巴豆油毒性非常强,口服下去会出现严重的毒性反应。巴豆能开通人体闭塞,涤荡五脏六腑,把人体内的积聚毒素排解出来,能让病人上吐下泻,把体内浊物排出来,还能开小便,利水消肿,此乃通利之物。干姜,温胃散寒,行血通痹而止痛。吴茱萸也是温性十足的,它能温中焦去寒湿,行血脉,止疼痛,开腠理,能升能降,能把体内浊物往外排,同时,它也有毒性,能杀三虫。人参,大补胃津,补充人体元气,达到扶正的目的。因为附子,狼牙,巴豆,吴茱萸辛温发散,开泻力强,大耗人体正气,用人参来弥补。关于九痛丸的使用方法,把上面六味药炮制好,研成粉末,做成梧桐子大的蜜丸,用白酒冲服,一天三次,身体强的一次吃三丸,身体弱的一次吃两丸。同时,这个九痛丸还可以治疗卒中恶,就是受风寒刺激而出现的心腹刺痛,闷乱欲死。还能治各种腹胀,比如肝硬化腹水。还有口不能言语,这个是有痰瘀造成的,巴豆,狼牙可排痰。又能够治多年的流注,流动性的痰核疼痛,心胸痛,因为它能通经活血,消痰排脓。并治冷冲上气,就是体寒冷而引起的咳喘,因为九痛丸药性大热,能让肺受热扩张起来,能把痰排出去,所以对因受寒引起的咳喘有效,寒咳,是白痰,白痰叫饮,不是黑痰。有黑痰的话不可用九痛丸。落马坠车血疾等,这个是趺打损伤而疼痛,可以用九痛丸。皆主之,以上各种疼痛都可以用。忌口如常法,服药的人,不可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可吃生冷海鲜之类。这个第九篇,讲的是心脏病,《黄帝内经》里面讲,诸般痛痒,皆属于心。所以,凡是疼痛病,都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造成的。而心脏供血不足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事情,张仲景把人体消化系统叫做阳明。下一篇,将要讲述消化系统(阳明)疾病的治疗。
********************************************************************************************
《金匮要略》第十篇一一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首先,对这个标题解释一下,腹满,我们在《伤寒论》里面已经学习过几个泻心汤,是专门治疗腹满的。
中医临床上,各种杂病的发病原因,都是因为人体消化系统出了问题,消化吸收不良,而导致贫血,瘀血,由此而来,百病丛生。所以学习好这个阳明,临床意义非常重要。我这样一说,大家都会明白几个泻心汤的重要意义了。造成腹满的原因,一是人体胃肠虚寒,又有炎证,吃进去的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所以才会腹满。寒疝,是指消化系统功能不好的人,身体会虚弱下来(太阴证),就会出现腹部寒凝而疼痛,甚至会便秘,甚至还会有男子睾丸及阴囊肿大,坚硬而疼痛。这个前后二阴属肝,所以,这个腹满与肝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宿食病,就是胃病,因为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腹胀,嗳气,反酸,呕吐腹痛,大便秘结失常的一个胃肠病。所以,学习好消化系统疾病,对一个中医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的重要方法。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体正气从何而来?从消化系统而来。当人体消化系统正常了,消化吸收正常,人体就不会缺津少血,就不会变生杂病。
《金匱要略》第十篇第1条:跌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跌阳脉微弦,这个跌阳脉,是胃脉,在足背上面,就是冲阳穴,代表胃。微弦,微,说明胃气很虚弱,胃的本质是虚寒的。弦,代表有热,胃中有热,有炎证。所以,这个胃上,又寒又热,虚实交杂。法当腹满。这个腹满的原因,一是胃本身虚寒,又受外界病毒的侵入,导致严重消化不良,才会腹满。不满者必便难,如果病人没有腹满了,那也不是好事情,说明里热重,炎证比较重,里热重,会消耗胃肠大量水分,胃肠蠕动受到严重影响,会出现大便困难。两胠疼痛,这里指两胁处会疼痛,这个位置是肝和脾,肿大了,发热发炎了。红肿热痛,均是炎证表现,即然疼了,肯定是有炎证。此虚寒从下上也。这个消化系统的病变,影响对食物的吸收,人体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应,就会从下到上都会变得虚而寒。当以温药服之。对于身体虚寒的人来说,可以服用一些温性的药物来平衡一下,是温性的,而不是热性的。
对于消化系统炎证,中医要用消热解毒的药物来治,但考虑到病体虚寒,用药往往会寒温并用,例如,《伤寒论》里面的甘草泻心汤即是。
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四十二讲(
各位朋友,现在,又到了学习的时间了,我们现在开始学习。
第十篇,讲的是消化系统疾病,这个也是中医临床常见疾病。我们学习条文,不要去死记方子,而是要明白方法。第1条,首先讲了,脉微而弦,腹满,便秘,胁痛,虚寒,这是本病特征,这个消化系统疾病,属阳明,少阳,太阴,合病。首先要用六经原理来作为指导思想。脉弦,胁下痛,这是少阳证,有里热了。病久了,就会全身虚寒,这叫太阴证,阳气已经不足了,不再是阳证了。所以,他说,要用温药来调和一下。如果不觉得寒冷,那就不可以使用温药的。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2条,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
什么意思呢?这个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常常会有肚子胀的感觉,所以,医生在问诊时,要问病人是否有胃痛胃胀这些问题,如果有,我们就知道他有肝胆疾病。因为第1条已经讲了,这个病是三证合一的。
病人说他肚子胀,医生下一步就应该去按一下看看,按下去之后,病人说不痛,这说明是胃肠太虚寒了,消化吸收不好造成的。如果按下去病人说有痛,那说明什么问题呢?是实证了。实证在这里怎么说法?可能是大便不畅,堵塞了,按了就会痛。也有可能是里面有炎证,这也叫实证,所以,他说,可下之。并不是单纯的指攻下。
中医治病的最常用方法是汗吐下三法。这个下法,就是清下法,包括通大便,利小便,清中下焦湿热这些内容。这里说的下之,包括要保持病人大小便畅通,还有清消化系统的热毒。
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这里呢,张仲景又补充了一点,舌黄,这说明消化系统有热,那就要清热解毒了。热被清掉了,舌黄就不会再有了。这是临床最常见的问题啊。
这一条,张仲景告诉我们,这个消化系统疾病,不光是要用温性的药,还要用寒凉的药来清热,用药原则上是寒温并用。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3条,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腹满时减,有的病人,他肚子胀,不是整天都胀,只是有时胀有时不胀,这种病人只是身体偏寒的原因,不是实证,没有肝胆炎证的问题,有时肚子又不胀了,好好的,这种病人就不需要清热解毒消炎了。反过来说,如果病人很长时间一直肚子胀,那就是有炎证表现了,就要用清热解毒的药物了。这一条讲的是消化系统疾病虚证与实证的鉴别方法。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4条,病者痿黄,燥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病者痿黄。张仲景说,通过望诊的方法,怎样知道病人有消化系统疾病呢?先从脸上看,从身上看,从手上看,如果病人没有精神,有抑郁证,皮肤发黄,这些都是消化系统发生疾病的外部表现。
躁而不渴。口舌很干躁呀,因为胃上有热有炎证,会把胃中津液烧干,所以才口干。但他为什么不渴呢?因为脾中有寒湿,身体偏寒,阳气不足,就会体内津液不能蒸腾,水循环发生障得了,会小便不利的。不渴,说明体寒,阳不升,不能化汽。
这个病人口干又不渴,说明了心阳严重不足了,是该用五苓散的时候了,五苓散里有桂枝,说明医生此时要考虑用桂枝来升阳气了。
按理说,现在是三证合一,有少阳证存在时,是禁止使用辛温药桂枝的,因为桂枝辛燥伤阴。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病人已经不愿喝水了,身体太虚寒了,桂枝也可以看情况把它用上。
胸中寒实,就是从前面的口干又不愿喝水的情况来看,医生就知道病人心脏功能严重下降了,缺血严重了,心胸之间会感到特别寒冷。
而利不止者,死。病人胸中极寒,说明贫血严重了,病人体寒,脾也会寒,寒则生湿,脾恶湿。脾中有湿,就不能吸收胃中食物营养。喝的水不能被吸收,胃肠里面水很多,水又是寒性的,所以,胃肠一片寒凉,就会下利拉稀,严重的话,得不到及时治疗,体质一天不如一天,病人就会因虚劳而死。
这一条,文字不多,但内容丰富,告诉了我们这个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
现在,有这么一种病人,不知自己得了什么病,一天不如一天,头晕眼花,足不能行,口不能言,手不能握。医院却检查不出什么病来。这个病,就是虚劳病,消化系统发生病变发展而来的,最后身体血都干了,虚脱而亡。这种病例在现实中很多。
所以,这一篇的内容,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5条:寸口脉弦,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寸口脉弦,即胁下拘急而痛。我们看一下,这个胁下拘急而痛,胁下是肝脏,肝脏已经肿痛了,说明有肝炎了。怎么能说病人有肝炎?因为凡红,肿,热,痛,都是炎证表现。
那么,从脉象上怎样知道病人有肝炎呢?他的左手寸脉是弦的,就可以确定了。这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
其人啬啬恶寒。长期有肝炎,胆汁分泌不充足,饮食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所以就会贫血,血不足,就会体寒怕冷。
那么,这种证状,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如何治疗呢?庸医只知道去补脾补肾升阳,结果却会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去治疗呢?虚寒体质出现的根本原因在肝胆,要清热解毒,疏利肝胆,调节整体气机才行,还要开胃,通利大小便,综合调理才行。
这一条,首先告诉了我们肝病的脉诊方法,并指出,肝病是造成虚寒体质的原因。
所以,张仲景讲的阳明,指的是人体消化系统,也包括了肝胆张仲景把这个系统叫做心。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6条: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夫中寒家。就是说,有肝胆病的人,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贫血,就会有怕冷的现象。这个怕冷,轻的就是太阴证,严重时就是少阴证。喜欠。就是体质虚寒的病人,他走路与常人不一样,气血充足的人走路是抬头挺胸的,而虚寒体质的人爱低头走路,往地上看,医生从外观形状也能作为诊断依据。
其人清涕出。因为身体虚寒,阳气不升,体内水循环出现障得,肺气不降,不能把肺中津液向全身输送布散,所以会肺中津液上逆从鼻孔流出,形成清涕。
发热色和者。作为医生,不要被病人的表象所迷惑,尽管病人怕冷,但他身上会有发热现象的,晚上睡觉不想盖被子,手脚总想放到外面,觉得热。但是呢,从病人脸色看,也看不出什么问题,与常人是一样的。
善嚏。因为身体里面,肝胆胃肠里面都在发热,但身体外层又是偏寒凉的,热气散发不出去,里面热,外层寒,寒热不均匀,这就会造成体内水循环发生障碍,肺中津液不能向身体各个部位输送,就会在肺中形成水饮,流清鼻涕,打喷嚏。
所以,当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病人有流清鼻涕的时候,或者打喷嚏,我们就知道,这是风热病。风,就是虚寒,热,就是有里热。这是一个寒热错杂的证状,里热外寒,临床应诊时一定不可以搞错的。这与平时感冒是不样的。平时感冒是外热里寒,现在是反过来的,只能清热解毒,不可以发汗。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四十三讲(厚朴七物汤、附子粳米汤)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昨天,讲的消化系统疾病的证状特征,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断方法,这些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7条: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这个中寒,就是病人平时会感到肚子是凉的,没有温度,胃肠温度不够,蠕动就会很差,喝下去的水份不能被肠道吸收,所以就会大便很稀溏了,病人上厕所次数会增加。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说,这是里虚。里为阴,阴为血,里虚就是血虚,血不足,贫血的意思。如果病人血充足,肚子就不会是凉的了。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这个病人还是打喷嚏,又打不出,因为肝胆有热,身体外部是寒的,这个热冲不出去。这里也再一次强调了胃肠病与肝胆病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肚子感到是寒的,但肝胆是热的,并不是全部是寒的。 这一条是要告诉我们,胃肠病的特证,同时与肝胆病,贫血,是并存的,分不开的。治法,一定不能把肝胆放到一边而不去管它。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8条: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行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夫瘦人绕脐痛。在中医临床上,有时会有病人说他绕肚脐一周痛疼,这种现象往往是发生在瘦人的身上。中医认为瘦人多火,这个火,首先是有肝火,有肝病,才会瘦。那么现在又绕脐痛,脐主脾,这个又说明脾脏有病了。五脏相连,互相传变,这是中医理念。必有风冷。病人有肝病,不能有效分必胆汁了,食物就不能被消化。脾脏生病了,就不能吸收了。人体营养来源被切断了,所以就会贫血,血不足,就会怕风吹,怕寒凉。谷气不行。病人饮食不能消化与吸收,停在胃肠里,就会腹满,吃不下饭,也不能及时排大便。而反下之,其气必冲。如果医生看到病人腹满了,心里也会很着急,会开泻药让病人吃,让病人拉肚子,这样的话,这个泻药是很伤胃肠津液的。血中严重缺津液,血容量严重不足时,病人就会出现奔豚,气上冲心,气从腹部往咽喉上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如果运气好的话,没有出现气上冲心,也会出现腹部痞满的。因为肠中无津了,肠躁了,无力蠕动了,所以,痞满。这一条还是再次强调,胃肠病总是与肝脾病变伴发的,临床上禁止使用泻下方法。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9条: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七物汤方: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病腹满。也就是说,病人有胃肠病,又有肝胆病,又有脾脏病。发热十日。怎么能会发热呢?也没有说受寒受风感冒呀?因为有肝,胆,脾病,病人一直会有低热的,如果平时不注意,感觉不到而已。现在呢,病情严重了,肝胆脾在发烧了,连续十天发热,病人的气血津液就会被严重地消耗,会头晕眼花,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的。此此肝中无阴血,就会肝火上冲,肝阳上亢,肝气上升至大脑,就会形成脑充血,肝气上升而不能下降回转。脉浮而数。这时是浮数决不是太阳伤寒的浮数脉,这是里热,不是外感,绝对不可以发汗的,浮数脉说明发热严重,十天的发热,此时病人已经进入厥阴证了,很危险的,稍一不小心,病人会有生命危险。饮食如故。从前面条文来看,这个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一般饮食不受影响,只是消化不良而已。现在病人吃饭正常,排便正常,胃肠还是通利的。但他头晕呀,发烧不退呀,怎么办呢?用厚朴七物汤来治疗。
我们看一下这个厚朴七物汤,厚朴,枳实,大黄,这本是小承气汤,攻大便的。此时病人大便通畅,并且这个病也不可以攻下的。怎么会用到这三味药呢?这三味药,真不是用来攻大便的。这个厚朴,能够活血行气,是温性的,能够提高五脏生理功能,能够祛痰,祛寒,温经止痛,肥胃肠,宽肠下气。枳实能清热排脓排痰,宽肠下气。这两味药在这里是用它的下气功能,把肝阳上冲于脑的气血往下引导,来治疗病人头晕眼花脑部充血的。而大黄呢?这里是生大黄,大黄生用解毒,酒制过的是通导大便的。此时用生大黄是来解肝毒的,退烧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把药性掌握好。甘草生用,也是解肝中毒素的,清热的。大枣和生姜是用来补充胃肠津液的,补虚用的,也是温药,符合本病要用温药配合使用的要求。为什么要用桂枝呢?首先要告诉大家,凡有肝病的人,一般情况下是禁用桂枝这类辛燥药的,因为它燥性强,伤阴。但此时,病人发烧十日,生命危在旦夕,危重病情时会用桂枝,防止病人心衰,气上冲心,危象发生。
那么,我们也会担心,用了桂枝之后,会不会发汗呢?此时病人津血严重亏耗,无津了,无汗可发。并且,桂枝用量偏小,又没有用芍药配合,气血循环不会很旺盛,只是强心护心而己。这个厚朴七物汤有三层含义,一是生大黄,生甘草,清热解毒平肝阳上亢,二是厚朴枳实引脑部血热往下行,止眩晕的,三是桂枝生姜大枣护心安胃防止气上冲心。
这个厚朴七物汤可以用来治疗高烧多日不退而出现的重证,危证,眩晕证。
关于本方的加减法,如果病人有呕吐不能吃饭的,可以加半夏五合,如果病人有拉肚子的情况,就不要用大黄了,他拉肚子,说明胃肠寒凉,肝热也会随之而泻,不要用大黄来清热了。如果病人特别怕冷,可以增加生姜的用量,不可以用干姜,因为干姜的热性的,本病不可以用热药,否则,肝热会加重,而生姜是发散的,可以散热,也间接起到了清热的作用了。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10条: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痛,呕吐,附子十便米汤主之。
附子粳米汤方:附子一枚(炮),半夏半个,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在临床上,有的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他肚子咕噜吐噜叫个不停,还有严重的腹痛,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病人肚子里太寒了,肠道里的水份不能被吸收,气体也不能被吸收,水和气在肠间到处乱跑。太寒了,寒则血脉不通,不通则痛,这样的话,我们用个热水袋暖一下,就会好很多。
胸胁逆痛,从胸连胁都在痛,这有两个原因,一是肝脾肿大,一是寒湿太重了。呕吐。这个胃里也会水湿太重,太寒的。寒到一定时候,会痛,也会反胃呕吐,看来非要用大热药把这个寒湿去掉才行。所以,附子粳米汤就是一个去寒湿的方子。这个炮附子,大热,行气活血通经能力很强,一喝下去,全身马上会热起来,体温正常了,人体排汗和小便也会正常,湿气也会外出。半夏能化痰散结和胃气,止呕逆,同时能利水湿,通小便。甘草,大枣,粳米,这是补胃中虚的,养胃安胃的。
今天就学习到这里。各位,明晚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四十四讲(厚朴三物汤)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首先,再一次告诉大家,这个第十篇消化系统疾病是中医的核心思想,重中之重,临床意义非常重大,它是一切疑难杂病的治疗方法。这一篇是紧接着上一篇心脏病来讲的,心脏病,肺病,其实也是消化系统病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的结果,临床上的白癜风,牛皮癣,腰间盘突出,风湿骨病,股骨头坏死,肛肠病,各种肿瘤和癌证,都是消化系统病变的结果。如果这个病的治疗方法你掌握了,临床上就会得心应手。张仲景不把心脏说心,却把消化系统叫做心,为什么他要这么讲,大家要去用心思考这个问题。心,也可以说是一切疾病的核心。昨天讲了厚朴七物汤,这是一个治疗久病之人肝阳上亢,头晕眼花,口不能言,足不能行的一个方子,由于本病虚实相杂,病机复杂,仅靠这一个方子还是不行的,面对复杂的病情,要灵活用药才行。特别一提的是,一味大黄,现在很多医生不敢用它,怕引起病人拉肚子。但恰恰相反,张仲景又很喜欢这一味药。医界有这个一句话,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这个大黄,人们总认为它是一味不好的药,但往往能救人于危难,所以张仲景喜欢用它。在《伤寒论》几个承气汤里,大黄用于攻下,并且张仲景对于攻下也非常小心谨慎,轻易不敢使用,这使得后世学者也对它产生畏惧心理。在《伤寒论》桃核承气汤里,也用到大黄,因为大黄有推陈出新,下瘀血,破积聚的功能,常常用于重证病人中。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中,有风引汤也用到大黄,这个是用于解肝毒,破瘀血用的,可以防止病人肝虚肝热而出现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火气上冲于脑而发生晕厥。本篇里,厚朴七物汤,用于发烧十日不退而至厥阴证,用来防止危象发生的。当病人服用厚朴七物汤之后,并不会马上就病好,身体虚寒,腹痛,肚子又咕咕在叫,这时来用附子粳米汤来去寒止痛。我们看张仲景用药,往往是生姜,大枣,甘草,这些不离手,治疗任何疾病,他都想用这些来补虚,这些是甘味性温的药,这才是中医的补法,养胃肠,生津液,这个方法是中医至始至终形影不离的方法。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11条: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厚朴三物汤方:厚林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痛而闭者。这是根据本篇前面的条文而来的,病人有了肝炎,脾炎,围脐痛,又发烧十天,先用厚扑七物汤把病情控制一下,然后又用附子粳米汤来驱寒止腹痛,止呕逆,病是一步一步治的,不是一步就能好的。现在呢,病人还是说有腹痛,医生肯定要问诊,触诊了,结果得知结论是病人多日不来大便,这是大便下不来的原因造成的,可以用厚朴三物汤来治疗。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张仲景也特别喜欢厚朴这味药,三个承气汤,厚朴生姜人参甘草半夏汤,厚朴麻黄汤,这个厚朴用于调节人体上下升降气机非常重要,在这个消化系统疾病里又多次出现,现在又用到八两,看来安全性很高,这味药是中医杂病必用药。
这个厚朴三物汤的组成,还是小承气汤原方,他把厚朴加重了,其实还是小承气汤,但他要把这个方名改掉,叫做厚朴三物汤。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以前只知道大黄是承气汤里面的一味药,它是涤荡胃肠的,通导大便的,但它更重要的功能还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下瘀血的功能。以前总认为大黄攻下,一定是苦寒的,其实不是。大黄是温性的,所以才有温经活血,增强胃肠蠕动的功能,但它又能清热解毒。温药怎么能清热解毒呢?其实,我们以前认为清热药一定是寒凉的,这个想法是错误的,不是那样的。
这个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都是温药,它们能温经活血行气,让胃肠强力蠕动起来。而枳实是苦寒的,能泻热,能防止大肠干热而造成大便秘结,这样有利于排便。这个方子,先是说病人肚子痛,而又大便不来,按说是要用大承气汤来攻下的,那为什么不用大承气汤呢?偏要用厚朴三物汤呢?因为,对于久病病危之人,身体过于虚弱,胃也会更加虚弱,这是肯定的了。因为大承气汤里用芒硝,这个芒硝一到病人肚子里,会有刺激性,病人受不了的。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张仲景这时把厚朴加大量了,用到八两,来增强胃肠动力,来补胃肠气,让大便畅行,这是一个绝妙的方法。同时,原朴健胃作用很强,又能化痰,不愧是一味妙药。厚朴三物汤有两大亮点,一是健胃肠,消食化积畅通大便,二是清热解毒防止危重病人肝风内动,出现危象。那么,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这个腹满,大便不行的最终原因是什么?是肝中有热毒引起的,肝病的并发证。所以,在《伤寒论》里面有用猪胆汁灌肠来通大便的方法,就是用30克猪胆汁,用导管灌入大肠20厘米处,过上一段时间,病人就会腹痛加剧,然后会排出稀便,如果不排,8小时后再灌一次,这也是利用猪胆汁来清泻肝热的一种方法。凡长期便秘的人,一般都是肝病,肝司二阴。
《金匮要略》第十篇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方:柴胡半干,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这个呢,还是接着前面条文说的,治疗多日过去了,由于病人体质太差,不那么容易治好的,病人还是腹满,医生用手按一下病人的肚子,病人说很痛,不让按的。这个痛是怎么回事呢?这里没有说腹满而闭,说明大便是畅通的。但他又说了,此为实也。这个实是指什么?是不行大便?还是发热?这两种情况都是实证。那现在条文没说发热,你说有没有发热呢?在《伤寒论》阳明病篇里,按证状来说,腹满拒按,这是大实证,这种情况下,因为大便不通,肯定会发烧而汗出的,这是典型的阳明病,所以,这里的实,是指的实热,病人在发烧。是否大便不通,这里没有说,肯定是没有。那么,这个实热,腹满,应该是胃肠炎,因为有胃肠炎时,按上去也会痛的,也会胀满的。当下之。这里的下,包括了把肠中浊物排出去,要把发热解决掉,要退烧。所以,大柴胡汤,是治疗胃肠炎的,这个我们要记清楚。
柴胡,味苦,性平。酸苦涌泄为阴,那么,柴胡是苦味的,它有上涌和下泻的功能,能理气,能推陈致新,能除身体寒热,对人体体温有双向调节作用,凡苦味药,都有燥热之气,因为苦能泻下,所以它又能泻热,一燥一泻,对人体温度起双向调节,病人发热即退。
黄芩,也是又燥又泻之药,张仲景也最喜欢它。芍药这里是用来止腹痛的,半夏用来散结行气止痛。枳实和大黄用来涤荡胃肠,排污浊。大枣,生姜用来补胃津,安胃气。
再一次提醒大家,本方是用来治疗胃肠炎,我们要掌握的是它的原理和用药方法,明白了,方子不记也记下了,不要去死记它,关键在于明白。
朋友们,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民间土方治哮喘上万例(三副药治支气管炎)
蔡长福前辈常用方剂
运用经方治疗肺癌顽咳三案 作者:张霆
经方:麻杏石甘汤(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篇(2)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