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天道之运作,是宇宙顺逆两股力量的冲和,靠自性去悟

今天解读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圣人的无为之治,是天道之治。

第四章的内容,和前面第三章,上下衔接,要回头看上文,才能理解下文。

《道德经》第三章,老子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在这里,老子讲到圣人之治,是“无知,无欲,无为”之治。

圣人是谁?

圣人,不是特指某一个具体的人,而是指有道之人。从道家的角度看,道家的圣人,应该是指真人,得道之人。

圣人之治,是用天道的法则去治,道法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历史上的有为之治,是人道之治。

老子《道德经》的思想,也传承了《易经》的本源思想。易经讲天、地、人三才,三才属性有阴阳,所以有六极,也就是易经的六爻。

圣人之治,道法自然,是天道之治。

和历史上的帝王之治不一样,比如说,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等等,这些盛世之治,属于人道之治,有为之治。

当天人合一,人心和道心合一,这是圣人之治。而历代的统治者,都是打打杀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互相斗争,然后上去的。所以他们的统治,达不到圣人之治的境界,是人为之治。

无为,而无所不为;有为,则稍逊一等。

历史上的有为之治,即人道之治,总是分分合合,兴盛衰退,改朝换代,没有长久的。

读老子的《道德经》,我们应该明白,天道和人道,运行法则不同。

圣人的无为之治,是什么样子?

紧接着,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就详细描述,圣人的无为之治,是什么样子?怎么样做,才能达到“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用这句话回答: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无为,是顺其自然。

那么自然,是怎么运作的?

宇宙之中,有两股正反的力量,在互相冲和,从而衍生万物。像一个太极的运转,“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这个“反”,也可以理解为“返”。

道家说:“顺为凡,逆为仙。”

我们都是凡人,宇宙顺时针运转的法则,生万物,就是我们凡人生活的这个世界,你前后、左右、上下看看,六合之内,就是你看见的样子,以及看不见的暗物质的总和。这是“顺为凡”。

求道之人,与天争命,是逆行的。

“逆为仙”,是指修行人,求道之人,与天争命,是逆行的。

凡人是多多益善,富贵,钱财,年轻,貌美,样样都想要,这是“顺为凡”;修道之人,则是在心中不停地做减法,断、舍、离,把名利、荣誉,物质,看得很轻,拿得起,放得下,都可以减去,能舍得。

有舍,必有得。得到什么?

庄子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凡人欲望大,心性被欲望、妄念遮住,所以天机浅,洞察不到天机。而修道人,做了减法,不断减去、清空嗜欲,慢慢地,就反转了,“嗜欲浅者,天机深”。

当一个人不被欲望迷惑本性,就可以明心见性,洞见天地,明察宇宙矣。

道冲,是宇宙中顺、逆两股力量的冲和。

这两股力量的运转,一顺,一逆,即是老子说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打个比方,就像正能量和负能量,互相冲和,则平息矣。

在《易经》中,第六十三卦,既济卦,水火既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水和火,本来是相冲的一对,所谓水火不相容。但是,当水在上,火在下,时位得当,就像用火在下面烧水一样,变得和谐了,既济。

这是一个小的比喻。在宇宙的根源深处,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这个道冲,就是把一切矛盾、对立的东西,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通通和谐掉:

尖锐的,把它挫平;有纠纷吧,把它解开;光耀的,把它调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这个过程,就像物理,化学反应一样,可见,又不可见,存在,又似乎不存在,“湛兮似或存。”

天道之运作,只能意会,难以言传,靠自性去悟。

圣人的无为之治,就是这个样子运作的。天道之“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深邃奥妙,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最后,我们的思维,要穿越到两千年前,老子所处的大环境和文化背景。那时候,古人是信仰天地、鬼神的。

这个“帝”,应该是指天帝,天道的主宰,也就是造物之类的存在。

老子他老人家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很难跟我们进一步解释清楚,所以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靠我们用自己的自性,去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悟道 | 《易经》和《道德经》中的生命智慧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下篇《德经》总结发言
郑曼青:孔子与老子之异同
庄子批判(微集)
《易经》的道德观
老子的人生处世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