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57年,一家六口进京赶考,发榜之时朝野哗然,六人竟然全中进士

前言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科举考试是一项极具权威和影响力的选拔制度,而一家六口竟然全中进士的惊人故事,无疑是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传奇

1057年,这一令人震惊的场景在发榜时出现,朝野哗然之际,六人同时获得进士资格,这一消息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轩然大波,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记。这个令人惊叹的事件背后,隐藏着何种奇迹和巧合?这一家六口的故事又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意义?

一、少年天才的崭露头角

北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京城笼罩在一股沉闷的气氛之中。每年一度的进士科举考试如期而至,但这一次,却有一个家族引起了全城的关注。

曾家,一个书香世家,世代耕读,已经在仕途上小有成就。曾巩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由科举出身的官员。因此,对于曾巩来说,科举之路早已铺垫就绪。他自小就接受了家族的熏陶,对于功名利禄有着浓厚的向往。

自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从小时候起,曾巩就被视为神童,记忆力超群,才思敏捷。他甚至在孩童时期就能够吟诗作赋,让长辈们赞叹不已。

曾巩的父亲深知儿子的非凡,便千方百计地为他请家教,聘请当时最优秀的先生教导他诗书礼乐。在这些名师的悉心指导下,曾巩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很快就能与兄长一同研读经典著作,毫不逊色。

到了二十岁的年纪,曾巩已经小有名气,很多文学爱好者都慕名前来拜访这位少年才俊。他们无不对曾巩的才华赞叹不已,认为他定能在科举大道上一路高歌猛进,延续家族的仕宦之路。有人甚至预言,曾巩必将是这一届的状元翘楚,前程无量。

二、初次科考,意外落榜

然而,现实往往出人意料。在曾巩18岁那年的会试中,这位被寄予厚望的少年天才,竟然名落孙山,初次科考就遭遇了挫折。这无疑给了他当头一棒,打击很大。

这让所有人都感到相当费解。曾巩的文采斐然,写作功底了得,甚至在考试前夕,还得到了当时文坛泰斗欧阳修的赞赏。欧阳修不仅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更是朝野显贵,对文学的见解可谓是权威。他对曾巩的文章赞不绝口,认为才华出众,前程无量。

当时,曾巩对自己的这次考试也是志在必得。他为了这次考试可谓是准备已久,不但勤加钻研,还特意去拜访了欧阳修这位大家,向他请教写作的心得。欧阳修看过他的作品后,对他的赞赏之词更是肆无忌惮。

曾巩听后自然是喜不自胜,认为这次考试稳操胜券。可是,结果出人意料。尽管获得了欧阳修这样大家的认可,曾巩还是没能通过这次考试。原因很简单,他的文风太过朴实,不合当时主考官们的审美取向。

主考官们更钟情于辞藻华丽的作品。在那个时代,大多数文人都追求辞藻华丽、字字珠玑的优美文风。他们认为,这样的作品能够充分展现作者的才学修养,体现出文人的风骨。相比之下,曾巩的文章虽然内容精辟,见解独到,但由于风格过于朴实,缺乏那种炫技般的辞藻,自然就很难获得主考官的青睐。

三、坚持自我,历尽艰辛

面对初次落榜的打击,曾巩内心自然是无比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文风是否真的有问题,是否应该改弦更张,迎合主考官们的审美取向。于是,他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文风,试图写出那种辞藻华丽的作品。

然而,经过一番艰苦的尝试之后,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写出那种辞藻华丽的作品。不但没有写出自己理想中的文章风格,反而连原本擅长的朴实风格也写得越来越差。曾巩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当年的神童般才华。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曾巩一次次地参加科考,却一次次地落榜。每每放榜之后,他都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痛苦之中。但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又会想起自己少年时代的理想和抱负,于是咬牙坚持下去,依旧坚持自己的文风,专注于写作内容实在、见解独到的作品。

人们开始质疑他的才华。很多人都认为,曾巩不过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神童,真正的大才子是不会这么快就衰落的。有人甚至直言不讳地说,曾巩的神童之名不过是家人的一厢情愿,是被过度夸大了而已。

四、真才实学终获认可

就在人们开始怀疑曾巩是否真有当年的神童般才华时,转机终于来临了。这一年是嘉祐二年(1057年),曾巩39岁。这次的主考官,正是当年赞赏过他的欧阳修

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欧阳修在担任主考官后,对科举考试的评判标准做出了改变。他更加重视文章的内容和见解,而不是过于追求表面的辞藻华丽。这一改变,对于曾巩来说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

凭借自己一贯的朴实文风,加之内容精辟、见解独到,曾巩这次终于在进士科考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当放榜的那一刻,曾巩的名字赫然在目,他的喜悦可想而知。多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更令人惊讶的是,曾巩的几个弟弟和妹夫,也都在这次考试中获得了进士的殊荣。一门六人同时中进士,这在当时可谓是前所未有的盛事,引起了朝野哗然。朝野上下,无不对曾家一门六进士的传奇事迹侃侃而谈,纷纷称赞曾家祖上有德,子孙才俊遍地开花。

曾家一门六进士的故事,就这样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称赞曾家祖上有德,子孙才俊遍地开花;也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巧合,实在是运气使然。但无论如何,这件事都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真才实学,终将获得认可;坚持自我,方能出人头地

正是凭借着对自身文风的坚持,曾巩才最终等来了"伯乐"般的欧阳修,获得了应有的肯定。如果当初他放弃了自我,改弦更张去迎合主流审美,恐怕就难以获得如此殊荣了。

结语

曾巩一家人的故事,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我们应该保持对自我的坚持,不盲目追随潮流,而是应该发掘自身的长处,坚持自己擅长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等来那位"伯乐",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赏识。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的才华是会熠熠生辉的。尽管一时未被看重,但只要我们不放弃自我,终有一天就会光芒四射。就像曾巩一样,历经艰辛,最终凭借真才实学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他的故事犹如一面明镜,照亮了我们每个人追求理想的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57年,一家六口进京赶考,竟然全中进士?朝野为之哗然
1057年,一家六口进京赶考,竟然全中进士,朝野为之哗然
最牛伯乐欧阳修
大宋第一伯乐,撑起北宋半边天:欧阳修到底举荐了多少人才?
1057年,一家六口进京赶考,发榜之时朝野哗然,6人竟然全中进士
(宋史连载130)欧阳修一榜收尽天下英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