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家、美术史专家点评温骧山水


群山无画风光好

纸本水墨-68cm×136cm-2022年

现藏于荣宝斋美术馆

展览前言

文 | 吴洪亮

中国画最后画的是什么?笔墨、心境、修养、阅历。展览以“苍润”为题,就是希望呈现温骧先生笔底的气质与生命的体验。所谓“苍”,一是指青色、灰白这样的颜色,二是由色彩引申出纵观沧桑的人生。所谓“润”,正是水温柔的那一面,不事张扬,平缓而有光泽,充盈而蕴生机。“苍润”二字置于一处,既反映出温骧先生作品的总体状貌,同时也隐含着画如其人的内在逻辑。

渔樵耕读图

纸本水墨-248cm×129cm-2015年

现藏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本次展览不但会展现温骧先生数十年来在文化艺术领域诸方面的探索,更将着重推出他在疫情居家期间,心之向往的“卧游”新作。温先生效法古人,不直面实景,不拘泥于现实山川的理路与一草一木的姿态,而是取其真意,自出心源。有人说温骧作画擅采山川之气,作品生动有气韵。在我看来,“采气”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乃是“养气”。孟子曾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武侠世界有剑客,数年剑不出鞘,待一剑祭出,即可开天门,是为“养剑意”。圣人也好,剑侠也罢,他们的养气、养意,无不是通过自身修养的累积最终达到一种自足而稳定的精神状态。温先生曾搁笔十五载,年过五旬再提画笔,下笔即开新面,便是养气的结果。他的搁笔,并非远离艺术,而是从更宽的视野、更多的维度、更真的生活去思考和体悟,待心有所感,重运笔墨,“苍润”的面貌自然流出,可谓水到渠成。

展览海报

最后,祝温骧先生展览成功!感谢多方人士的支持与帮助!愿此展给观众带来炎炎夏日中的一阵清风,豁目爽心。

2022年7月3日于贵阳贵州饭店

富阳山水甲天下

纸本水墨-248cm×124cm-2021年

富春山居图

纸本设色-248cm×129cm-2018年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此次展览既是对温先生几十年艺术探索的一次全方位的,全面的梳理和呈现。指出武侠世界有剑客,数年剑不出鞘,待一剑祭出,即可开天门,是为养剑意。圣人也好,剑侠也罢,他们的养气、养意,无不是通过自身修养的累积最终达到一种自足而稳定的精神状态。温先生曾搁笔十五载,年过五旬再提画笔,下笔即开新面,便是养气的结果。此后二十年,温骧努力地深入宋元山水的堂奥,按照中国画的脉络,画他的山水,用来表达他内心的山水感受,以此令人游目骋怀,赢得了专业及学术的影响力,相信温骧先生的这次山水画展,带着卧游式的新作,同样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反响热烈的艺术盛展。

江山览胜入画图

纸本设色-193cm×503cm-2015年

赣南松云图

纸本设色-193cm×503cm-2015年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将温骧的山水成就置于中国山水从革命胜利型向现代山水过渡的大背景下去论述,温骧山水有温有内涵,有刚的形质,带着传统山水的审美灵魂,永不过时!对于温骧山水放开了大笔,放纵了淡墨,甚至于为表现云烟变幻的气韵放大了空白的洒脱印象颇深,论及古人说云为诗留,认为这些画中的云便是温骧心中的诗。温骧的画值得我们肯定,值得我们鼓励,中国古人总结了几句话,三识,一是识古人,二是识造化,三是识心,向自己的心学习,推陈出新,就是今天的创造,温骧即是。

白马山风情

纸本水墨-248cm×129cm-2014年

黄山烟云

纸本水墨-138cm×68cm-2022年

于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负责人):温骧的山水画很松润,这里边确实有非常严谨的传统程式与个人理解。他的山水画中有元四家等很多大家的山水面貌。同时在他笔下,水墨的墨韵和青绿的色彩,墨色的体现完全有他个人的思考。温骧先生的作品对今天对美术界也有启示,那就是今天的画家应该如何去深入传统,如何为传统图式上赋予一种新的图式,还要带有一点装饰性,有一种正本清源的意味。


祥瑞图

纸本设色-70cm×220cm-2022年

现藏于北京画院美术馆

江山入画图

纸本设色-144cm×367cm-2022年

皖南风情图

纸本设色-144cm×367cm-2022年

裔萼(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看温骧的画会对山水“师古”的宗旨有更深的认识。她表示温骧先生年近古稀,能在淡泊名利的背景里,用山水表达自己的阅历修养,体现着绘画上升为精神修炼的高度,人画俱老,然后成为画境化境。

飞瀑流泉

纸本水墨-122cm×62cm-2020年

面壁悟苍生

纸本设色-138cm×68cm-2022年

王雪峰(中国美术馆民间美术部主任):作为传统文人绘画的路径发展,在当下,温先生山水所追求的境界需要重新的审视,这对当下的绘画和文化的一种重新认识,也具有一定的意义。特别是从温先生的绘画创作历程,给我们带来的很好的启示。

茶峒秋韵

纸本设色-100cm×68cm-1986年

伊豆月夜

纸本设色-89×87cm-1992年

郭宝君(北京画院副院长、山水画家):温骧先生的作品,很温润很静,去功利化,画面上没有功利的色彩,画的画不是为了参加展览,也不是为了卖钱,所以画面很干净,很纯洁。昨天看了他的画,那个时候还没有见过温先生,我说温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本画册我也没有看,肯定是一个很温厚,很安静,踏踏实实的这么一个人,见了面以后,确实是我想象的那个感觉。他安安静静在做自己的学术和自己的追求,在画面上确实能看到这份安静,看到一份久违的安静,当今山水画的队伍里面,像这种安静、纯净,而且没有功利色彩的作品,真是少之又少。

群峰千仞青山翠

纸本水墨-138cm×68cm-2022年

国泰民安自然居

144cm×308cm-2022年

现藏于中国国家大剧院

海不扬波,江山祥瑞图

纸本设色-124cm×496cm-2023年

雪夜深山寄旅,寂静何寻知音

纸本水墨-34cm×36cm-2023年

王平(《中国美术报》总编):温骧先生的修养与创作,有传奇一般的色彩,很强调中国传统重视法度,行笔一丝不苟,转益多思,可以把中国文人画诗书画印结合成东方审美的独特气韵。温骧老师人坚定,画从容,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心态。中国的文人画很强调这一点,画出来的山水讲格调,有品位。

春光醉染

纸本设色-138cm×68cm-2022年

春染山林

纸本设色-138cm×68cm-2022年

郑智威(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温先生的“大美术”概念不仅具有打通画科、画种壁垒的横向意义,同时也有抓住画学正宗与主脉的纵向思考。由于有日本研修的经历,温先生的作品则为我们提示了日本在延续传统观念、立足本土审美做出的贡献以及对国内美术家的积极影响。他的山水中透漏出元代山水的意蕴,以饱满的淡墨粗线勾勒,层层叠加,他的山水画,夸张了树的姿态,把树木近景中景的山脉连成一片,无缝对接,弱化细节表现,以瀑布云雾分割画面,形成对比,增强了画面整体感,采用含水量丰沛淡墨勾线,使得线融入形而不破坏形,力求古意且增添了书卷气。这和王蒙的信笔挥洒而天趣横溢、意致超绝有异曲同工之效。这与他长期揣摩东方古典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孜孜以求的结果。

左:皖南山野自安然

纸本水墨-180cm×27cm-2023年

右:飞流泻千尺

纸本水墨-180cm×27cm-2023年

左:茶峒古镇

纸本设色-138cm×34cm-2023年

右:边城在四川

纸本设色-138cm×34cm-2023年

左:江南渔父图

纸本设色-138cm×34cm-2023年

右:井岗飞瀑图

纸本设色-138cm×34cm-2023年

张鹏(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山水创作要融汇传统元素,比如说宋元的元素,以及画家综合的、宏观的美术修养等,如果将各个艺术门类的一种滋养,纳入到山水和花鸟画里面。这里面的松竹会带有的装饰性,这个是来自于中国画之外有一些门类的启发。

雪霁太平图

纸本水墨-177cm×70cm-2020年

飞瀑操琴

纸本设色-178cm×96cm-2020年

魏祥奇(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温骧山水的整个创作是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视觉体系中出来的,但是在今天当代中国的绘画艺术生态中,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历史场景里,温老师的山水创作中是重意象、气象和笔墨的走向。在和现实与传统笔墨之间寻求平衡的时候,温先生更倾于对传统的守护。

卧游赣南

纸本设色-138cm×68cm-2022年

擎天之柱入云端

纸本设色-138cm×68cm-2022年

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温先生的山水画有一个流变的痕迹。1980年代所创造的是一些色彩浓郁的作品,用墨比较深厚,用色更加的浓郁,带有一定现代绘画的影响。在用笔上,似乎更加放一点,有纵横的气息。但是今年绘制的新作,陈明认为则更加的温厚,就像主题所说的苍厚、温润、浑朴,有平淡天真的意味在里面,全面吸收了中国传统营养之后,又吸收其他有价值的营养,由此形成淡泊宁静的气质。

江山入画图

纸本水墨-250cm×144cm-2015年

湖光山色

纸本水墨-122cm×62cm-2020年

任军伟(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画》主编):完全赞成温骧山水的创作原则,认为中国画最后画的是什么?就是笔墨、心境、修养、阅历,温先生的山水境界应该属于雄浑、苍润的范畴。特别是温润境界的获取,并不是从纸上得来的,而是他行万里路观天下,见天道的结果。

云烟无声润江南

纸本设色-193cm×503cm-2021年

江山无尽意,幽谷乐安居

纸本设色-193cm×503cm-2022年

杨灿伟(清华大学博士后、《美术》杂志责任编辑):温骧山水注重一些层次的渲染。淡得又很淡,淡得很透,浓的又浓到似乎有一些发亮,直线条也比较居多,不媚不俗。画作上整体的一个势,是一个比较明确的,在势的营造上,我们能看出它是指向整个画作,比较强的一种整体感,也显得不琐碎,这一点我是觉得比较难得的。


温骧先生创作中

温骧(此次展览艺术家):今天的研讨会让自己受益匪浅,触动很大。从内心深处感激大家直接的指出问题,是对自己的真诚帮助。会议最后,吴洪亮院长总结道:疫情拦下了温骧远游的脚步,但他早已过了“看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阶段,多年的游览考察,让温骧对去过的每一处景致都熟稔于心,再以古人“卧游”的形式描绘出来,创作了三四十件“卧游”之作。自由恬淡的墨色、自然风貌的描绘、率真情感的流露,都让观者感到格外亲切。并赞扬这次经由宋元山水的领悟,复作高古气韵的苍润画展,不仅是艺术家本人人生感悟融入笔墨之中,锤炼个人风格的展示,还是引领当代美术表达东方情韵的有力彰显!

(本文根据发言嘉宾录音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苍润——温骧艺术精品集
| 展讯|人间山水·方向写生作品展;院体新锐·当代青年山水写生邀请展
笔墨妙观 | 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研班2022春季毕业创作课(二)
清新流畅 氤氲润泽—画家杨国平
【岭南大家】松风山色 | 黎雄才
85雅调出尘║高树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