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分子与文化习性——浅谈布尔迪厄的《文化与符号权力》

《文化与符号权力》是一部高水准的理论性学术专著,它对布尔迪厄的文化理论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也可看作是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的启蒙式书籍,理论性的书籍读起来总是比较乏力的,理解上也容易产生偏差。

但正如布尔迪厄所言:“文化是所有人都不得不卷入其中的社会游戏。”可见文化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布尔迪厄的理论具有现实社会意义与学科理论发展史意义,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一步步走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世界。我不敢说真正读懂了这本书,只能承认自己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知识分子与“符号生产”

绪论里介绍了布尔迪厄的个人地位和主要影响力,由此引出他“以学术干预社会公义”的动机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布尔迪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随波逐流,他在各种主义、各种思潮席面而来的时候能够保持清醒的反思意识和能动性思考力,“致力于发现被习惯意识所蒙蔽的事实”,这一点在现今社会也很难做实。

在全球化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我们怎样对文化和社会做一个自主性的切身反思,怎样建构一个全新的认识体系,是亟待解决的疑问。

我们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是文化的生产者,通过学习获得较多的文化资本,得以在“以自主性为标志的知识分子场域中占据一个位置,取得成员资格”。

然而知识分子的处境是极为复杂的,我们是“统治阶级的被统治阶层”,而这个结果的形成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发生的,知识分子所掌握的权力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种权力又是十分有限的,相对于拥有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人来说,知识分子是被压迫的一方。

“文化的符号权力更深入、细致地将支配秩序铭刻进被统治者的身体与神经之中。”

那些拥有更多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支配着被统治者们,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社会等级,被统治者甚至无法察觉这种支配便已经身处其中,一旦身体和思想接受了这种设定便很难跳脱而出。

在这种观点下,我看到了布尔迪厄的反思性,他的社会科学的反思方法击溃了知识分子对“符号生产”的迷信心理。

布尔迪厄也吸引了许多伟大思想家的理念,他从马克思那里继承并再阐释了许多特定的主题,比如文化实践对阶级不平等的合法化和永久化便是其中之一。

布尔迪厄的研究没有特定的学科藩篱,他将经验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实践结合起来,大胆直率地展开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布尔迪厄整个的学说概括起来,用华康德的话来说,就是“探讨暴力的各种形式如何发挥特有的作用,影响支配结构的再生产及其转换”。

在阅读这些理论之前,我可能都没有完全意识到社会等级结构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关联。

虽然知识分子掌握一定的符号表征,也可以进行小部分的“符号生产”,他们可以使人相信与这些符号表征相对应的象征性权力,但他们在操控别人的同时也处在被操控之中,文化的符号权力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因此它对行动者的制约和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布尔迪厄正是从这个角度揭示了符号权力的运作机制。

“习性”、“场域”等概念

在本书第二章中,出现了许多不为人所熟悉的名词概念,如“习性”、“场域”、“资本”、“文化的合法性”等。

其中“习性”概念的提出令我印象深刻,作者以博物馆为例,尽管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对普通公众开放的,但是真正进入博物馆参观并有能力对展品进行解读,产生审美共鸣的人在少数,这少部分人必须具备解读文化编码系统的能力,在我看来,所谓的文化编码系统就是人为设定的有意义的符号系统,而这种解读能力的获取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学校作为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其作为文化行为中习性结构的制度化背景的重要地位必须引起重视。

“由于习性的内在刺激,以及与此相伴的制约使人的实践遵循一种特殊的模糊的实践逻辑。”我们一边接受教育,一边积累人生经验,二者相结合形成了各自的习性,再加上社会的制约,我们的实践行为便自然而然地遵循着一种无法确切言说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实践逻辑。

习性一面受到形塑,一面又处在一个无限发展不断开发的开放性系统中,因此它具有创造和革新的能力,是开放的可调节系统。

我认为这种描述是符合现实社会生活实践的,也比较容易理解。既然习性“具有导向实践的功能”,那么必须牢牢把握住那个能够控制的部分,引导自己做出更合适的行为决策。

“习性使得行动者受制于塑造他们的环境,想当然地接受基本的生存境遇,从而使现存社会政治、经济不平等结构深入人心地合法化。”

这里又与前文提到的“文化的符号权力更深入、细致地将支配秩序铭刻进被统治者的身体与神经之中。”遥相呼应起来。

可见“习性”的存在是多么可怕,我不禁反思到自己是否受到过“习性”的控制,布尔迪尔的最终目的是“以身体和实践的现实主义视角切入到日常生活中,质疑各种常识和“科学假象”,我们所处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习以为常的生活常识、科学理论是习性伪造下的假象呢?

反思性视角与反绝对理论

社会学研究不同于其它学科研究,研究者虽然也受到文化惯例的强烈影响,但为取得真相和突破,“必须采取与尝试决裂的姿态”。

这时,反思性的思维便显得尤其重要,抛弃正统的、循规蹈矩的研究出发点,使用经验材料而不受制于经验和习性,保持源源不断的问题意识,方能“在纠错中不断前行”

“任何学说都不是绝对的元知识、终极真理,而是与具体的场域历史密切相关。”我十分赞同这句话,任何学说和理论都没有绝对性,它的存在和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随着场域的变换、时代的变迁,它们也会得到更新。

正如学习的过程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中也要时刻注意结论产生的“学术场域、研究者的位置和社会轨迹”,站在相对应的层面去考察,保持反思性和长远的眼界。

通过保持反思性视角,布尔迪厄反对绝对理论的存在,这也是他的一个重要观点。

结语

文化既是内容的承载者,也是信念的表现形式。权力的存在关键在于它的运作。每一次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潜在内涵就是一次行使权力的行为

“符号权力”就是要强调符号是一种建构现实的权力,它往往能够建立社会世界的秩序。

我们身处当今这个日渐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就更有必要厘清文化与符号权力的关系,只有理解它才有可能运用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社会区隔的标志
布尔迪厄
消逝的崇高与困惑的“主义”:法国知识分子传统的衰落
《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位置、象征与范畴
经典阅读 | 布尔迪厄《自我分析纲要》
社会学的不朽者:布迪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