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雨中的猫》中浅析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艺术内涵

提起海明威,人们对他的印象往往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硬汉,一个文学宫殿里的巨匠,一个精神上打不败的英雄。其代表作《老人与海》中敢与鲨鱼搏斗的桑提亚哥,正是他内心真实的独白。通过对这一硬汉的完美诠释,向全世界赞扬和讴歌了一种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坚定信念。

然而,即使是铁打的硬汉也会有柔情的一面。海明威一生有过四段婚姻,都不太幸福,和美国好莱坞明星玛琳·黛德丽也是处于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但是他笔下的女性大都是时代催生出的新女性形象,不管是《丧钟为谁而鸣》中的Maria,《金色伊甸园》中的Catherine,还是《太阳照常升起》中的Bright,都有自己强烈的女性意识,渴望独立自由,对传统的性别观念有着很深的抵触。

本文来说说和女性有关的一只猫的故事。《雨中的猫》是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以雨中寻猫为线索,讲述了一位美国太太对婚姻家庭生活不满的事情,揭示了她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内心痛苦挣扎的无奈处境。

二十世纪初,美国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过很大的变动,新女性重新定位自己的位置,渴望自由独立,要求和男人平等的地位,由此拉起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海明威站在时代之颠,深刻洞悉现代文明发展的进程,未来社会理想的文明模式只能是两性地位的平等。他将对女性的认识和理解融入进作品人物塑造中,并用他独创的冰山理论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描绘出很多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海明威在《雨中的猫》中刻画了自私冷漠的丈夫形象,他对妻子的毫不关心甚至不耐烦,从而揭示出那段时期女性在家庭中的被支配地位,深深体现了她们内心的孤独,痛苦与挣扎。

正如兰兴伟所说:海明威始终站在那些受到冷漠无情和自以为是的男主角伤害的受伤女性一边,让她们畅所欲言,表达女性的体验,敞开女性的心扉,诉说女性的苦难,迷惘和挫折。

心理学上的冰山理论对美国太太的理解

冰山理论最早是由心理学家佛洛依德在1895年提出的,他将人的心理结构描述为:大脑就好比海上的冰山,意识部分就像冰山露出海面上的那一小部分;潜意识相当于处在大海平面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波动而露出水面,时而又没入水面;而无意识则是没入海水中硕大无比的那部分。

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同样使用了冰山的隐喻,她认为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那就是外在行为的呈现。而更大的内在部分,情绪感受,期待渴望等都被隐藏在下面,让人难以察觉出来。

她将其结构分为七个层次,包括行为(故事内容)、应对方式(姿态)、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忧伤等)、观点(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期待(对自己的、对他人的,来自他人的)、渴望(被爱,被认可,被接纳,自由)、自我(生命力,精神,灵魂)。

文中美国太太一直生活在以丈夫为主的家庭氛围中,自我意识受到压抑,精神上苦闷抑郁,而得不到诉说和认可。窗外阴雨连绵,看到弱小的想要寻求避雨的猫咪,她天生的母性和同情心油然升起,想给猫带来一丝保护。这时她的感受和柔弱的猫相同,一样害怕,一样忧伤,一种同病相怜的悲悯感将她和它紧紧联系到一起。

而从文中丈夫的对话内容和行为举止来看,美国太太一直是处于被敷衍,被忽视,被支配的状态,因此当旅馆老板对她稍加关注,又是微笑又是哈腰,她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她感觉到喜欢这位老板。与丈夫的冷漠自私比起来,她更能体会到这种被尊重的渺小又重要的复杂情绪。实际上,她在家庭生活中的女性独立意识已经悄然苏醒,她渴望丈夫的疼爱,关心和慰问,她非常想得到精神的充实和灵魂上的安定。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丈夫言语上是关心的,表明要去捉猫,但是他并未做出任何举动,躺在床脚继续看书,态度上深层次来说是非常敷衍的。他们之间的沟通单调的如同一眼望穿的白开水一样,乏味无趣。

这种沟通方式在萨提亚理论看来,属于超理智模式,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只是片面的提出自认为对的大道理,讲究说教形式而毫无益处。在这种模式下,只在乎情境,不在乎自我和他人的感受。文中的丈夫得知妻子要去捉猫,只是言语上的敷衍,他不曾感觉到妻子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还有不认为自己的冷漠已经对妻子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他说他去替妻子捉猫,实则是表面上可有可无的应酬,一个穿着道德外衣的幌子。

针对超理智模式的不健康状态,萨提亚提出了表里如一式的健康沟通方式。表里如一沟通法,即是将自我,他者和情境的统一结合,是属于高自尊的应对方式。它是一种自我独特式的欣赏,乐于相信自己和他人的意愿,对亲密关系保持开放自在的态度,同时,接纳真实的自己,并且完全的无保留的爱护他人。

如果这位美国太太能直面自己的内心需要,在社会性别观念不公正的压力下,能勇敢的尊重自己,并且向丈夫说出真实的想法,如果这位丈夫不是先入为主的下结论去捉猫,而是冷静的察觉出妻子的异常和寻猫的真实原因,那么他们的婚姻关系将没有那么僵化,那么死板。他们之间都缺乏一种认真对待和勇于面对的态度,都浮于冰山的表层,而对藏在深处的冰山内部都讳莫如深。

海明威开创的文学新风,冰山理论

如果说冰山理论来自心理学,那么,文学上的冰山理论是海明威的独创。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在他的一部斗牛著作《午夜之死》中提出的。

如果一个作家对自己写的东西足够了解,他就可以省掉那些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如果这个作家的写作足够真诚,读者就会对他所写的东西具有强烈的感受,彷佛他们想要说的都被作家写了出来。冰山移动的尊严就在于仅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从这段话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海明威将冰山理论运用在文学创作之中,讲求简洁有力,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广阔而开明的想象空间,简单来说,即是,越少,就越多。第二写作要真诚,留意读者想象之中的观念,话语和内容,这得需要很厚的功力和多年的积累练习。

具体到形式内容上,一个词概括就是省略理论,当然海明威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文字和形象占到八分之一,情感和思想就是冰面下的八分之七。海明威擅长用简洁干净含蓄的文字叙述出几倍的深邃的意义,以冷静的态度刻画出深度心灵处的艺术,并且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突出主题,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有点像我们中国山水墨画的绘制技法,以少胜多,空白处无声胜有声,飘然出无穷意境。

英国小说家赫欧贝茨在《海明威的文体风格》中称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他斩伐了冗言赘词,删除了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比喻,清楚了俗套;通过不断锤炼的文字,使人豁然开朗,能有所见。

海明威深刻洞察出美国太太内心的情感和渴望,用简洁含蓄的文字描画在较小的故事结构中,凝练有力,深邃精当。在文中,他只描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对话内容,而对于隐藏在背后的情感,细心的读者都能从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毕飞宇先生在评价《红楼梦》时曾说过,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想象力,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记忆力,如果我们有足够的阅读才华,我们就可以将曹雪芹所制造的那些飞白串联起来,这一串联,不得了,很快就会发现,《红楼梦》这本书比我们所读到的还要厚,还要长,还要深,还要大。可以这样说,有另外一部的《红楼梦》就藏在《红楼梦》这本书里。另一本《红楼梦》正是用不写之写的方式完成的。

由此可见,伟大深邃的作品都有很深的言外之意,无声之境,它们所隐藏的部分,需要我们读者细细品味,慢慢思考。海明威将冰山理论运用到了极致,他的作品里不写之写的部分就是他所赋予的灵魂,其艺术魅力将散发出永久的光辉。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迷惘

美国太太寻猫的举动,实则也是她意识到自己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的低微状态,她渴望独立自由,她想得到正常性别观念的对待,想和男性一样处于平等的地位。文中的猫与美国太太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海明威采用象征和隐喻的艺术手法透射出极深的内涵,给读者带来了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我看来,猫的意义至少有两个。第一,猫是弱小的动物,讨人喜欢,但是易受人掌控,吃睡都不得自由。美国太太看到雨中的猫,起了同情心,她在猫的身上寻到了自己的价值,以建立起女性权威。这种往下找存在感的表现,正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自信和希望得到认同的贫乏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威尔斯在《社会心理学的往下比原则》一文中指出,往下比是一种自我评价的防御性心理机制,虽然看上去能让人产生安全和满足感,但实际上是负面情感,因为它包含负面的自我观念和情绪,包括自卑,害怕,挫折感等等。

美国太太认为猫是不幸的,尤其是下雨天,因此表面来看她从猫能得到安慰和满足感,其实这代表一种更复杂的情感,更多的是认同猫的不幸,因为都不幸,所以不必觉得自己不幸。就她本身而言,得不到平等对待和不能独立的挫败感,一直困扰着她,她渴望逃离这种不幸,文中也反复提起她望向窗外这一微小的举动。

第二,美国太太看到雨中的猫,不由联想到自己的处境,由此产生深刻的共鸣。她想保护猫,实则是自己渴望得到保护和认可,这一过程即暗示着她女性意识的觉醒。文中她说,如果我不能留长发,不能有其他爱好,我有只猫总可以吧。雨中的猫激发了她对自我和命运的思考,那些迷失的欲望和需求在寻猫的过程中渐渐苏醒。

仔细分析来看,海明威运用了象征手法,他的文中雨一般有阴冷和死亡的意象。空旷的广场,肃穆的纪念碑,雨水连绵,营造出了一种不可阻挡的寂寞空虚的感觉。雨具有强制性和广阔性,象征着社会男权地位的不可动摇。而猫则是美国太太自己的意识,在雨中是无法独立存活的,代表着女性在男权社会里的地位卑微,孤苦无依。她后来对丈夫说,她要银器,蜡烛,漂亮衣服,还有好看的发型,这些丰富多彩的东西都有女性独特的标签,暗示着她渴望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不受丈夫和社会舆论的摆布。

零度结尾,海明威和猫

不同于欧亨利式含泪的微笑的戏剧性结尾,海明威给他的结局都留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空白悬念。这种方式的结束,四通八达,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评论家认为是一种零度结尾,即中性的,没有情感色彩的,避免了主观意动性,即是结尾又不像结尾,留出巨大的空白。

在《雨中的猫》里,海明威是仁慈的,他对女性持有同情的态度,不乏人文主义的关怀。旅店老板给她送了一只猫,故事就戛然而止了。我们当然知道,此猫非彼猫,根本不是女主意识当中的猫,对于主动的免费赠送的,她也只能被动的接受。如此一来,女主内心的空虚苦闷更加浓稠,无人知晓她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她寻猫之下的潜藏动因被深深忽略了,逐渐被疏远冷漠所淹没。

女主和丈夫之后的生活会不会继续,是走向婚姻的尽头追求平等独立,还是在沉闷中度过一生,这是海明威留给我们的深刻思考,每个人的答案在心里都显而易见。

不得不说的是,海明威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十足的猫控,他曾在自己家二层楼上养过五十多只小猫。

他曾说过:猫具有真正的情感忠诚,人类往往由于某种原因隐藏自己的情感,猫却不会。

由此可见,用可爱弱小的猫咪来象征女性迷失的自我意识,从某种程度来说,海明威想为女性表达的是,一份真挚的不会隐藏的渴求自由的内在情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标题)(冰山理论)美·海明威《雨中的猫》阅读训练
关于写作,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讲了啥?
简约而不简单
雨中的猫【美】海明威
「小说精读」海明威:雨中的猫
萨提亚的冰山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