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约而不简单

欧内斯特·海明威,作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美国作家,他的人生传奇和文学作品已经激励了整整一代人,而他的“冰山原则”更是常常被我们提起。

何谓“冰山原则”?它是指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在海面以下。海面以下的部分就是作家没有写出的部分,是省略掉的部分,但这省略掉的部分读者却可以感受到,好像作家已经写出来似的。简单地说,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于形象之中,读者可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文学首创,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无不遵循这一创作原则。而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更是“简约而不简单”,将这一原则贯穿始终。这里试举海明威1938年创作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为例来分析阐述。

《雨中的猫》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一对美国夫妇投宿在意大利某地的一家旅馆,当时天正在下雨,妻子想去把屋外一只雨中的小猫抱进来,结果小猫跑了妻子便回到屋里对着丈夫,更准确地说是对着自己唠叨个没完,直到旅馆老板让侍女给她送来一只猫。

小说篇幅很短,译成汉语仅两千余字。海明威在文章的开头砍去了通常冗长沉闷的背景介绍,采用单刀直入的写法把场景直接摆在读者面前。人物只有美国夫妇、旅店老板和侍女四人;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只字未提,环境描写仅仅集中于第一段中的寥寥几句“公园里有大棕榈树,绿色的长椅”“天正在下雨。雨水打棕榈树滴下来。石子路上有一潭潭的积水”等;就连文中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人物对话也用几个字打发,修饰性形容词更是鲜见,难怪人们说海明威的小说具有“电报风格”,真是一点不错。

情节简单、篇幅短小、人物稀少、语言朴素,小说的内涵容量是否就打了折扣呢?海明威告诉我们,你所看到的只有冰山一角,而其余的是隐藏在海面下的广阔天地。

小说一开始,丈夫由于天下雨而躺在床上看书,妻子百无聊赖看见雨中的猫,不知是出于好奇或是怜悯就想把小猫抱上来,这时夫妻俩开始了对话。“我去捉。”她丈夫在床上说。“不,我去捉。外边那只可怜的小猫想躲在桌子底下,不让淋湿。”做丈夫的继续在看书,他枕着垫得高高的两只枕头,躺在床脚那儿。“别淋湿了。”他说。从表面看,他们客客气气,相敬如宾,特别是丈夫乔治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他对爱妻的体贴,深怕她淋雨感冒。但透过这些表面的客气,他们之间的冷漠与不理解已经初见端倪。

再往下看,我们会发现这对夫妇不仅闷得发慌,更糟糕的是互相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妻子下楼抱猫却发现小猫已经不在了,她带着满腹失望回到屋里,她与丈夫似乎多交谈了几句。不过,丈夫的几句话仍像是挤牙膏一样挤出来的!妻子失望惆怅,要找人倾诉,而他只愿意作个心不在焉的听众。虽说从她开始说话的时候起“他的眼光就没离开过她”,但他每听一两句话就又重新埋头书中了。所以在我看来,妻子的念叨无异于自言自语。

妻子抱不到赖以摆脱寂寞的小猫,丈夫虽近在身边却形同虚设。她只能坐在梳妆台的镜子前“拿着一面有柄的小镜子照着自己看。她仔细端详自己的侧面,先看一面,再看另一面,然后看后脑勺和脖子”。这一系列动作并不复杂,作者也只一笔带过,但她烦闷、压抑和无奈的心情却显而易见。

在下文,夫妻俩为妻子留长发的想法发生了第一次小小的争执。丈夫表示“我喜欢现在这样”,这暗示他安于现状,根本感觉不到生活的单调乏味和空虚无聊。而妻子则坚持说“我可对它很厌腻了,”她说,“样子像个男孩子,叫我很厌腻了。”妻子一个人继续念叨:“我还要用自己的银器来吃饭,我要点上蜡烛。我还要现在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头,我要一只小猫,我要几件新衣服。”这时,乔治不耐烦了:“啊,住口,看会儿书吧。”他又在看书了。她没停止唠叨,他便充耳不闻了,他仍“在看书”。没有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仅仅是几个字的对话,读者体会到的是怎样一种冷漠、决绝的夫妻关系!

女主人涉世不深,多愁善感,寂寞而渴望交流;而丈夫乔治则老于世故,事不关己,对妻子不闻不问,敷衍了事,对书本以外的世界无动于衷,对生活中的寂寞麻木不仁。他所做的仅仅是“在看书”“又在看书了”“他在床上换了个姿势”和偶尔的一句“是吗?”“你看上去美极了”,冷漠丈夫的形象何其鲜明!我们甚至可以从乔治身上看到美国战后一代的精神荒原,他身上有着“迷惘”的影子。

再来看旅店老板,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个子很高”的老头。在妻子看到这个老头时,她“喜欢他听到任何怨言时那种非常认真的态度,喜欢他那庄严的态度,喜欢他愿意为她效劳的态度,喜欢他那觉得自己是个旅馆老板的态度,喜欢他那张上了年纪而迟钝的脸和那一双大手”。惜墨如金似海明威,连用六个“喜欢”的排比可谓破例!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人物?我觉得他是作为丈夫乔治的对照而存在的。老人的起身鞠躬与乔治的卧床不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与女主人素不相识但主动热情,而后者虽说为人夫却冷如冰霜。另外,老人不卑不亢,不失优雅和尊严,同时又热爱自己平凡的工作,乐于为他人服务,对生活充满信心,而所有的这些品质在乔治身上已经荡然无存。面对这样的旅店老板,妻子难掩好感,他一个简单的鞠躬,也能给她带来巨大的精神安慰,而小说的结尾,也正是老人叫侍女送了只猫给她,理解女主人公内心需求的不是她的丈夫,却是素不相识的旅店老板。

回过头来看女主人公。她正如那只雨中的猫,缺少关爱,寂寞无助。作者并未绘出清晰的外部形象,字里行间也不见一个明确表达她的情绪的词,而只是让她不停地看着镜中自己的侧影和反复唠叨“我想要只猫”“我真想有一只猫”,但女主人公苦闷的内心情感早已呼之欲出!作者为什么对人物的情绪避而不谈呢?这正是海明威对“冰山原则”的实践,他极大地省略了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主观描写,用精炼的白描手法准确地刻画出人物的对话和动作,从这些言行中读者可以凭借经验推测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冰山”之旨正在于此!

最后看小说的结尾:侍女送了只猫给太太。“请原谅,”她说,“老板要我把这只猫送来给太太。”小说无一赘字,到此结束。至于之后发生了什么?乔治和太太的反应如何?这只猫是不是雨中的猫?作者什么也没说。迥异于美国小说家欧·亨利出人意料的戏剧化结尾,海明威的结尾像结束又不像结束,把读者茫然地悬在半空,情感含而不露,思想隐而不晦,只需要读者去填充去发掘那海面下的八分之七。

通读完整个文本,我们看不出任何一个地方作者表明了什么主题,体现了什么情感倾向,也没有任何暗示能够帮助我们对文中所提供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判,海明威只是信任读者,用“零度情感”描绘本真的生活画面而已。其实,作者越不介入,读者往往越想自己去品味、思考和判断。在许多西方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直接或借他人之口来揭示主题、表明看法,海明威却极力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艺术的精髓贵在含蓄,思想倾向不应由作者开门见山地指点出来,而应通过对激起情感和想象的场面和情节的形象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

有意识的简化和省略使得海明威的文本异常的简练、浓缩,就像一瓶高浓度的醇酒咂一口满体余香。在《雨中的猫》里,海明威摒弃了传统史诗式小说的宏大叙事方式,而把叙事聚焦在人物生活的某个时间段,至于故事的前后经过则如“冰山”的另外八分之七一样,隐藏在水面之下了。

然而,在海明威客观冷静的观察和凝练含蓄的表达下,我们却体会到了无穷的言外之意——现代人隔阂与束缚的生存困境,没有激烈的情节冲突只是再现生活,人与人的心灵正如那可怜的小猫一样被大雨所隔绝。他以一个伟大的作家所特有的自信和睿智,始终保持着对时代主题的敏感和对社会状态的思考并常常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反思。正如李建军所说“有意味的小说,是作家潜心体味社会历史和人生万象而巧妙创造出来的艺术,是从大思考、大素材里提炼出来的最精粹的部分”。

有谚云:“一颗沙砾一个世界,霎那在永恒里收藏。”海明威的小说虽如电报却成功把习焉不察的日常生活、日常情感变得突兀而尖锐,充满了意义和力量。我认为这正是《雨中的猫》所体现的“冰山原则”的精髓之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标题)(冰山理论)美·海明威《雨中的猫》阅读训练
刀光与剑影之间———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手》
从《雨中的猫》中浅析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艺术内涵
海明威的红笔
隐藏与浓缩
「小说精读」海明威:雨中的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