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代人文 | 温儒敏:我不太主张“整本书阅读”课程化
近日,温儒敏教授在微博上发表视频讲话,提出“整本书阅读”太火了,要降降温,回归本义,引起较大反响。

温儒敏:1946年生,籍贯广东紫金。现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


在视频中,温儒敏教授重申了“整本书阅读”的意图,并对当前“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现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整本书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读某一类型的书,比如长篇小说、历史著作、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著作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给些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去读。意图是打破单篇教学,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掌握更多阅读的方法。

碎片化的阅读、网络的阅读、手机的阅读都是跳跃性的,平面化的,弄得大家很焦躁,学生静不下心来读书。要求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这可能是最重要的。现在高中主要集中在读《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一个是社会科学论著,一个是中国古典小说,都是很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书,也是有点深度的书。

那么怎么来教“整本书阅读”呢?还是应该功夫在课外。老师通过大致讲授,引起学生读这本书的兴趣,让学生大致定一个计划,在一段时间内读完,然后组织讨论。

以《红楼梦》为例,学生能够通过这本书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就是第二个收获了,对其描写的封建社会,相关的生活情况有一定感性的了解就相当不错了。

至于它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技巧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知道也好,但是不能够作为教学的要求,有些中考高考出的题目太难了,比如要求了解《乡土中国》里面的一些概念,一些内涵。大学的社会学的本科生都未必能够充分地了解,更何况中学生呢?

对于初中生而言,老师可以简要介绍某一种书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重点放在提示读这一类书的基本方法。比如介绍《西游记》,除了讲一点关于《西游记》的基本情况、以及有趣在哪里等,主要是提示如何用跳读、猜读的办法去读小说。这就等于“一书一法”。本来读书方法很多,但围绕一本书的阅读重点学习某一种适合的方法,以后学生碰到同一类书,也就会读了。

高中生可以在这个阶段读一点很深很难的书,不要都读一些流行的东西。比如社会科学著作是要通过调查,有概念和逻辑推论的。碰到这一类书,知道怎么去读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对《乡土中国》中涉及到的一些社会学的内容有多么深的了解,这对高中生来说是超标的,现在有些考题,如用《乡土中国》的插叙结构来评论《红楼梦》,太深了。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问题,要降降温,降低点要求,大致读完,有所了解就可以了,不必把它跟平常的单篇教学一样,安排很多的教学内容,程度上安排得很深,这都不实际。

另外,温儒敏教授附在这篇微博上的旧文《整本书阅读功夫在课外》(收《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四集)》)中也提到了他对“整本书阅读”开展过程的提醒和反思。 

“有一点我觉得要注意:若要学生喜欢上“整本书阅读”,就不能太多干预,应当导向自由阅读,个性化阅读。如果“课程化”太明显,要求太多,学生还没有读,可能就兴趣减半了。如果搞得很功利,处处指向写作,甚至和考试挂钩,那就更是煞风景,败坏阅读兴味。我看社会上有些跟进新教材的名著导读一类读物,安排了很多阅读计划和规定动作,比如如何写笔记,如何做旁批,如何写读书心得之类,甚至时间都规定好了,那就会限制了读书的自由,减损了读书的乐趣”。

网友们也对此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本文转载自“WD语文课”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论与实践】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及教育资源(树人研究院 高中)
这样的“多读多写课程”不会落后
引乡土文化清泉,润泽孩子的心灵
融合地方特色 开发课程资源
新旧教材分析--语文
王希明 | 读本闲书为什么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