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行要趁早》法谈部分完整版

《修行要趁早》法谈部分完整版





《修行要趁早》

隆波帕默尊者开示

2013124泰国东南亚大学

 

 

   大家吉祥如意。

   这里氛围很好,大家非常守时。学习佛法,是需要诚实和认真的。嘻嘻哈哈玩世不恭,很难真的有什么结果。如果希望得到殊胜的珍宝,就需要付诸努力。经由听法而明白了修行的方法,就要着手于实践。

   佛法并不艰涩难懂,隆波从七岁就开始修行了。而在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年轻的大学生,已经成年。如果大家明白了修行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现在这个年纪就可以开始践行,不必等到岁数大了才开始。因为年纪越大,修行越难。

   年轻的时候最有朝气,身体健康,觉性和智慧也容易茁壮成长。而我们却用生命中最好的时间,去做那些没有意义的事。工作与赚钱尚有一定的意义,但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荒废的。日复一日地追随烦恼习气,浑浑噩噩、玩世不恭,活得毫无实质的意义。

   年轻人试着从现在就下定决心,首先用心学习,先听闻佛法,如果还能够身体力行的实践,生命就会收获更多利益。即使我们的修行仅仅只是有戒,生活也会舒服很多;若是再获得禅定,那么就会更上一层楼,无论是工作、赚钱或念书,有了禅定的辅助,都会表现得极为出色;假如进一步训练,进入开发智慧的阶段,我们便会认识真正的佛教。今天我们还只是名义上的佛教徒,并不知道佛陀在教导什么?顶多只是在生日的时候去供养僧众,死的时候被抬去寺庙,或是去参加别人的葬礼等,除此之外,我们对佛教一无所知。

   想要明白佛教,需要具备非常多的觉性与智慧。去看佛教史就会发现,佛陀最早期的弟子,绝大部分都是智慧型的——刹帝利与婆罗门阶级,执行祭祀的婆罗门阶级,以及掌管军政的贵族刹帝利阶级,佛陀的弟子大多并非平民百姓。听说过五比丘吗?五比丘是婆罗门阶级,堪称当时的社会精英,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也都声名显赫,在掌管军政的贵族阶级中,剃度出家者也非常多。

   为什么佛教最早期是流传于“智慧型的人”之中且发展迅速呢?因为佛教需要智慧,而非盲信与迷信。我们却因为想通过考试而去拜这位佛、那位菩萨,承诺说如果顺利通过,就来贴金还愿。佛菩萨怎么能帮助我们顺利通过考试呢?他们从未学过我们要考的科目。诸如此类的行为,就是愚蠢的迷信。佛教徒一定要聪明些,明白因果不虚。

   我们需要训练。通过训练来提升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六根俱足的人类。在座每个人都六根具足,大部分还是大学生,在社会上拥有较多的发展机会和优良的基础与条件。若再能得到法,就会拥有完整的生命。没有法的人,无论多么显赫与富裕,多么有名,都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而如果拥有了法,就会拥有幸福,无论生命之中发生什么状况,恋情告终、亲人去世,也依然可以快乐地活下去,心中有法,生命便不再茫然无依。

   我们要学习提升心灵的方法,那才稍微称得上是“佛教徒”。提升心灵的工作有两项,经典称之为:“奢摩他业处”与“毗钵舍那业处”。换成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提升心灵的工作有两项:第一,提升心令其与自己在一起;第二,提升心令其变得聪明。

无论是大学生、老师或是其他人,如果在这两方面来提升自心,生命就会逐渐圆满。它将不再只是得过且过,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不久就老、病、死,没有实质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学习,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要如何做,才能提升我们的心。让心与自己在一起,获得禅定,这是其一;其二是提升心令其变得聪明,让它彻见生命的实相。如果洞见了生命的实相,那么无论生活中发生什么,都不会感到苦。

心苦,是源于我们不愿接受生命的实相, 而这又源于我们未能真正明白生命的实相。

比如小时候上学,每天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毕业后有人面临失业,虽然有一部分还好,但不好的绝非少数。大学毕业后的境况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前途无量,铺满玫瑰。

隆波也读过大学,获得朱拉隆功大学政治系学士以及硕士学位。在三十多年以前,硕士毕业并不多见,现今已是非常普遍。隆波可以称得上是“在世间拥有良好的基础”,在工作方面平步青云,曾在两三个地方工作,时间不长就频频晋升。在世间层面,隆波并没有输给别人。出家以前,月薪超过十万已经很久,那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但是为什么隆波并未沉迷于世间呢?因为隆波看见的事实是,即便非常有钱、有名誉、有地位,最终依然是一场梦幻泡影。有的人曾经声名显赫,一旦失去权力,就一无所有。

当我们长大了,可以去看看身边的朋友或同学,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过成功,可是每个人都有过不快乐。包括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不会幸福与快乐到哪里去,即便他们能在世间游刃有余,对法却一无所知。因此,当我们能在世间生存下去,依靠工作赚钱来维持生计,不用忍饥挨饿,就已经很有福报。但在佛法方面,如果好好地训练心,那么无论生命中发生什么状况,也依然幸福与快乐,不会苦。

   生命之中有各种各样的痛苦在等着我们,年纪还小的时候,不会感同身受,一旦毕业了,面对现实生活,就知道痛苦无处不在的等着我们。只有少数人才觉得生命如同童话般幸福自在,大多数人都要咬紧牙关、拼搏与竞争,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与威胁。

   我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资本——世间的知识,比如通过大学学习得到一定的原始资本。如果能再提升心到一定程度,让心具备禅定和智慧,就会比别人更具优势。

隆波在世俗间快速晋升的原因何在?正是源自于孩提时代就开始训练心,而不是依靠奉承上级。最后做到国家高级专家,工作的时候各种资讯浩如烟海,隆波坐下来快速阅读,随后打开电脑就能直接总结出来。通常,领导就站在旁边等着签字而后送交国务院。那时压力极大,试想你在工作的时候,领导就站在一旁等着签字。为什么隆波能做到快速、精准、娴熟?依赖的是禅定。

如果有了禅定,就比没有禅定的人更具优势。而如果有了智慧,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所以要多多的发展觉性、开发智慧,其实处理各种事务、分析各类问题,包括投资和职业规划,都需要用到觉性和智慧。一个训练过心的人具有更长远的眼光,比不曾发展觉性和开发智慧的人,更具精准的洞察力。

发展觉性和开发智慧以后,将能够清除偏见。在处理各种问题的时候,更精准、更有效、更具远见卓识。想要得到这些,我们需要训练。如果谁能够训练,就更有机会功成名就。有的人读书很厉害,工作却无法上手,行动力不济,徒有理论水平。那是因为没有禅定和智慧,只有记忆,只会考试。

   所以,我们要训练两项内容:其一是训练禅定,让心与自己在一起;其二是开发智慧。

   在隆波讲解具体方法之前,大家先要明白训练的益处。不要盲目乐观,自以为是大学生了,就可以很洒脱、很快乐,痛苦就在前面等着,各种困难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我们准备好了迎接挑战吗?

如果仅仅提升世间的知识与能力,谁都能学会。但如果是提升心灵品质,则每个人各不相同。学识也许不相上下,但是心的能力不可能一样。

一定需要经过训练。首先训练禅定,让心与自己在一起。我们的常态是心整天走神,睁开眼就走神,作为大学生,起床就想着今天要约同学去哪里玩。如果是老师,起床则要想今天的教学计划:备课了吗?会堵车吗?所有的一切都要准备和计划,从一醒来就想个不停。如果是员工,比如公务员,星期一睁开眼睛就想:今天一定堵车严重!实际上星期二与星期一的车流量一样,为什么星期一更堵?或者一想到是星期一,心就索然无味。如果想到今天是星期五,就会心情舒畅。感觉到了吗?这还只是心跑去想而已。

   心喜欢想,一醒来就想,时而想到过去,时而想到未来。长者习惯想过去,年轻人则喜欢想未来,而活在当下——看见身体醒来,看见心在运作的人,几乎没有。有的只是想着过去与未来,心一直处于散乱状态。

   因此,我们要来训练自己:心跑去想到过去,及时知道;心跑去想到未来,及时知道。常常的训练及时知道自己的心,禅定就会生起。

   心跑去想了,要及时知道。我们的心不分昼夜想个不停。一睁开眼睛就想,睡着了继续想,那称为“做梦”。念头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截然不同,如果始终迷失在念头的世界里,没有活在当下,就无法看见正在呈现的实相。如果看不见自己正面对着的问题,就绝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念头并不是事实。比如自诩为“正义之士”者,事实上,可能是个大恶棍。想的是一回事,事实却是另一回事。所以一定要训练自己“及时知道心跑去想了”。

年轻人如果希望快速进步,就要认真聆听隆波所讲的,然后学习就会大步提升。假如多多训练,有时候我们甚至会提前知道考试题目,虽然训练本身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或者有时,老师想问什么还没张口,我们就知道了。这全都是训练禅定的结果。

禅定与散乱是相对的。散乱,就是心始终跑去胡思乱想。想要让心拥有禅定,不再散乱,该如何做呢?如果希望在起步的阶段快速进步,就要先给心找一个家。比如念诵“佛陀、佛陀”或者觉知呼吸,看见身体呼吸,等等。一旦偷偷跑去想其它事情,忘了正在呼吸的身体,就要及时的知道:“噢,心已经忘了呼吸,跑去想了。或者当念诵“佛陀、佛陀”的时候,偷偷跑去想其它事而忘了“佛陀”,也要及时知道走神跑去想了。

常常训练“及时知道心走神跑去想了”,禅定将会生起。一旦心跑去想了,就是散乱,就丧失了禅定。假如及时知道心在散乱,禅定将会自动生起,心会与自己在一起。“禅定”就是——心与自己在一起。我们的心并不与自己在一起,没有修行的心一直处于“忘记自己”的状态中,跑去想过去、想未来,却不知道当下的身体是如何的?心是如何的?心会忘记自己。

   努力的觉知自己,称之为“有觉性”。我们要不断练习去努力的觉知自己——“佛陀”、“佛陀”,跑去想了,及时知道。呼气、吸气,跑去想了,及时知道,就这样频繁训练。

   心跑掉的刹那,觉性就会生起,及时的知道心跑了——散乱了。觉性生起及时知道心散乱的时候,散乱会自动灭去。无需刻意让心宁静。及时知道心在散乱,心会自动宁静,没有任何人可以命令心宁静,因为心是“无我”的,无法掌控。

   如果强迫自己的心——比如,让它只有快乐,不去想会引起不愉快的事。越阻止,它越想,对吗?让它别去想某事,因为想了会苦。越阻止却越想。根本阻止不了。因为心是无法控制的。我们想指挥心宁静下来,也指挥不了。

   一定要有觉性,及时知道——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佛陀、佛陀”,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呼吸、呼吸,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及时知道心跑去想了”,散乱就会自行灭去,心会即刻和自己在一起。

因此当我们学习的时候,比如听老师讲座,如果跑去想别的事,要及时知道,如此就会生起禅定,听课也会简单轻松很多。散乱时,是无法应对考试的,即便是讲座也听不进去。要及时的知道散乱的心,常常及时知道跑去想了,心就会与自己在一起,自动得到禅定。

一旦有了禅定,就会与普通人不同。普通人有身忘记身,有心忘记心。心是苦是乐、是好是坏,均是一无所知,始终处于迷失之中。我们要努力训练“及时的知道”:心跑了,觉知;跑了,觉知,心就会与自己在一起。一旦心与自己在一起,如果要做世间的工作,比如读书或赚钱,就会比“散乱族”更有品质和效率。“散乱族”能做什么?做什么都不厉害,心思杂乱。

有谁看过《三国演义》吗?年轻人都没有听说过?故事说到,当刘备占领四川之后去世了,他的儿子继位,当时诸葛亮还活着,任职丞相,敌人认为攻打四川的时机已经成熟,考虑到新王登基,政局不稳,于是率兵从不同的方位攻击。诸葛亮反而稳坐钓鱼台,没有被敌情所扰,他是稳坐钓鱼台,却没有真的想钓鱼,因为他有禅定。这样的禅定不是佛教徒的目标,他并不是佛教徒。透过钓鱼来训练禅定,并不是佛教徒的选择。他一边钓鱼,一般制定御敌计划,无需做更多的。敌人虽带兵从多个方向攻击,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为何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因为他的禅定非常了得。禅定好的人,是不会惊慌失措的。

再有一次,敌人来袭而他只有一点兵力,理论上是斗不过的。他索性打开城门,自己坐在城墙上弹琴,心清凉到如此程度。如果隆波是敌方,就会试着用弓箭射击。敌人见他打开城门且坐在城楼上悠闲弹琴,猜想有诈故而惊慌失措地撤兵。有禅定的人不会惊慌失措,不轻易自乱阵脚。思考问题会相当占有优势,考虑得更深邃,一般人无法与之相比。所以要训练心与自己在一起,每天坚持。

   隆波七岁开始打坐,吸气念‘佛’,呼气念‘陀’,然后数‘一’,接下来,吸气念‘佛’,呼气念‘陀’,数‘二’。如此重复。师父教导观呼吸,呼吸之后觉性生起,不断的觉知,心跑掉,不断的及时知道。一边呼吸,一边数数,时间不长,心就宁静了。但是,宁静之后应当如何,无从得知。宁静之后就去外面玩,去天堂参观。根本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只看见各式各样的画面,后来感到害怕,害怕万一去外面碰到了鬼,怎么办?于是改为“呼吸了,觉知自己”,不让心迷迷糊糊跑去外面,由此加深了定力。训练了22年,禅定成为心的常态。

我们也要努力训练,每天安排时间。年轻人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美丽、贪玩,没有意义的。有的人真是馋啊!刚刚吃完午饭,又开始吃点心了。我们要及时的知道心跑去想。“佛陀、佛陀”,这样多多训练。接下来就会有禅定,心与自己在一起。

   至于开发智慧的阶段,则是另一种情况。开发智慧,是为了照见身心的实相。在生活之中,苦之所以能够进入我们的心,正是因为缺乏智慧——不了解生命的实相,不明白身心的实相。

比如,有些人父母双亡,悲痛欲绝,接受不了事实。而生命的实相则是,出生之后,必有死亡。接受这一实相,在所爱之人逝世后,我们就不会苦。或者接受“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临时的”这样的实相,快乐是临时的,痛苦也是临时的。如果失恋,按常理是很苦的,但是具备了足够的智慧,就明白爱同样只是临时的。曾经相爱的人,现在不再爱了,分手是正常的。如果能够接受“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化都是正常的”。那么失恋也是正常的,就不会郁闷。

明白生命的实相,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明白生命的实相,苦就会不断减少,直至某一程度——没有任何苦能够再抵达我们的心。我们要努力去学习和了解生命的实相,就是这个,称之为“修习毗钵舍那”或是“开发智慧”。

生命的实相——称之为“生命”的,就是身与心。因此要明白自己身体的实相、心的实相,不是去了知他人身心的实相,而是回来了解自己身心的实相。身体呼气,觉知;身体吸气,觉知;身体站立、走动、坐、躺,要觉知,不断觉知下去。我们就会开始看见实相:如果是坐,坐久一点就会酸胀麻痛,需要动来动去;如果是走,走久一点也会酸胀麻痛,需要换姿势去坐或卧;如果是卧,卧久一点又会苦,需要辗转反侧。如果是睡八小时,大概会翻身三十多次,整夜翻来覆去。为什么需要翻来覆去换姿势?因为身体始终被苦逼迫。

   持续觉知身体,就会看见身体始终被苦逼迫着,到了某一个程度,将会看见实相:身体并非殊胜难得的宝贝,此身是真实不虚的苦。比如呼气、吸气,若无觉性与智慧,便感觉不到苦。大家试着不断吸气…吸气…别停,苦吗?受不了的,感觉到了吗?必须呼气来解除苦。如果不断呼气,也会苦,必须靠吸气来缓解苦。我们呼吸就是为了一阵阵地解除苦,行、住、坐、卧也是为了解除苦。

   我们要觉知自己,然后洞悉身体的实相,看见身体始终被苦逼迫着,这称为开发智慧。到了某一程度,就会洞见到:身体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珍贵,它不是宝贝。如果明白这点,接下来这个身体老,是平常之事,是不好的东西老了,不是“我”老。身体生病,会看见是苦在病变,不是“我”病,“我”没有病,是“苦”在病。身体是真真正正的苦。身体老,是苦老;身体病,是苦病;身体死,是苦死。我们为何要因此受苦呢?

   在身体方面如此训练,就会看见身体整天充满苦,坐也苦,走也苦,躺也苦。绝大部分人往往处于迷失之中,因而不曾看见此身是苦。一旦感到酸痛,我们就会动来动去变换姿势,而不曾回来觉知过自己。觉知身体,就会看见身体始终被苦逼迫着,日日夜夜只有苦。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愿意接受实相。那么当身体变老,我们就不会苦。是苦在变老,有什么好苦的呢?身体生病,也不感到痛苦,因为是苦在生病。身体面临死亡,是苦要死了,我们不会因此痛苦。

我们训练“观心”也行:慢慢观察我们的心,时苦、时乐、时好、时坏,持续而及时的知道心的变化。心快乐,及时知道;心痛苦,及时知道;贪、嗔、痴,持续而及时的知道;心好、心坏,也常常及时的知道。及时知道,不是为了快乐,也并非为了变好,而是为了看见——快乐是临时的,痛苦是临时的,好是临时的,贪、嗔、痴也是临时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多多觉知就会明白生命中的快乐极其短暂,快乐来了,然后消失。甚至连痛苦也是一样,谁都讨厌痛苦,如果常常及时的知道心,也会看见痛苦临时存在而后消失。无论什么生起在心,都只是临时存在,而后消失。如果洞见这个事实,快乐时就不会得意忘形,痛苦时也不会不堪一击,因为已经照见快乐是临时的,痛苦也是临时的,无论什么在心中生起,都只是临时的。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生命中,我们始终挣扎着找寻快乐,逃离痛苦。如果训练观察自己的心,将会明白:快乐是临时的,为何还要苦苦找寻?它稍纵即逝。又何必如此厌恶痛苦?它也只是临时存在而后消失。这是训练“观心”。

如果观身的话,就会看见身体始终被苦逼迫着。观心则会看见无常:快乐是临时的,痛苦也是临时的,生起在心的一切都稍纵即逝。频繁的看见,就不会再对快乐与痛苦有所满意或不满。快乐生起,知道它不久就会消失,痛苦生起,也知道它只是暂时的。

无论生命发生什么问题,比如:与所爱的人分离会有痛苦,失恋后,心极度痛苦,选择自杀或跳楼而死。如果训练过及时的知道心,就会明白苦只是暂时的,能来就能走。因此,要与所爱的事物分离,也不会太痛苦。遭遇不喜欢的事,也不会苦闷。比如念书时,只喜欢一部分老师和学科,另一些则不喜欢。面对不喜欢的学科和老师,若在学习时常常及时知道自己的心,就会看见快乐是临时的,痛苦也是临时的,遭遇喜欢的事物也是临时的,就不会得意忘形地以为会与它们永远在一起。如果遇到不喜欢的,也明白不会一直与它们在一起,就不会感到苦。

比如失恋的人,对旧爱尚有眷恋,如果知道实相——由爱而生的快乐是无常的,与所爱的人或物分离是正常的,都没关系,心就不会苦。或者比如,去年曼谷发生水灾,如果不能接受水灾这个事实,就会非常痛苦。可真的发生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基本能够接受,很快过去了。水灾还没到来时会非常苦:到底来还是不来?最好别来。欲望越大,痛苦越大,欲望越少,痛苦也越少,没有欲望,心就没有苦。

因此,要及时知道自己的心。心想要什么?想要快乐,想要离苦,仅此而已。如果看见苦乐都是来了就走、来了就走,欲望就会减少,欲望减少了,苦也减少。 没什么更多的,要不断训练下去。

   隆波非常悲悯年轻人,因为还要苦很多年,大人们则感慨“世事无常”,可能无需再苦多少年了。因此,年轻人要精进用功,拿隆波的CD去听, 听了之后,生命就会发生转变。

给隆波报告禅修进度的人不胜枚举,有时去国外或外府都有非常多的人来拜访,他们分享说:生命已经发生转变,与以往截然不同,快乐越来越多。无论发生什么,都感到苦在缩短,苦在减少,曾经苦得非常沉重,现在减轻了。曾经苦很久,现在变短了。这是因为心已经得到了训练。

   大家要精进用功,能够获得两种禅定就最好了。训练让心有禅定,让心与自己在一起,世间的工作就会做得非常棒。训练多多照见身心的实相,我们将在未来的某天把苦彻底从心中清除出去,心会抵达无与伦比的快乐,无需依赖他人或它物。今天我们拥有的快乐是依赖于他人的,比如需要有父母的养育才会快乐;需要某种类型的对象、交到某种层次的朋友;长大后则要建立这样的家庭、培养那样的子女才快乐。好像一切都可以自己选择一样。

有些人供僧后祈求子女聪明、漂亮,也不看看自己。供僧能带来什么?能解决遗传问题吗,也得看看自己。要用功训练!结缘CD回去听,然后尝试去紧随着觉知身和心。走神跑去想了,及时知道,就会得到禅定。心快乐,及时知道;心痛苦,及时知道,某一天智慧将会生起。有了智慧,生命中的痛苦就会消失很大一部分。

隆波邀请大家去实践,而不是要大家现在就相信。如果这样就轻信隆波所讲的内容,未免太不聪明了,怎能这样就相信呢?还没有实验过。或者根本不信隆波所讲的内容,这也是不聪明,还没有试过,怎么就不信呢。因此听隆波讲法之后,先保留意见。有免费结缘的CD,拿回去用心地听。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更好,更稳健。

未来的社会并不安稳,各顾各的,非常艰辛,各种不确定都在未来等着。我们要训练自己的心,准备迎接生命中各种各样的苦,多多听法谈CD,准备就越来越充分,就会知道佛陀教导的是实相。

   佛陀真的存在,法真的存在,圣僧真的存在。心与法融合了,就会深入骨髓地领悟。如果心抵达了法,心就是僧,就会领悟佛陀真的存在,法真的存在,僧真的存在。一个有佛、法、僧作为皈依的人,将会远离所有痛苦。以其他作为皈依,不会离苦,因为其他的全部变化无常。

我们要训练自己的心,各位年轻人请来试试。隆波活了很久,也见过不少人。有些人年轻时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有些人不用心学习,敷衍了事,工作也马马虎虎,时间过去10年、20年,就会看见两者的区别,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25岁还没有立稳脚,就难了。而现在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准备好,因此要筹备原始资本,如果25岁的时候准备好了,就能站稳脚跟,会容易些,25岁还无法独立的话,将来就不知道如何养活自己,等到30岁还不行,这辈子就会很难了。我们需要与新生代竞争,他们比我们厉害,技术和能力比我们与时俱进。

大家别贪玩,别得过且过地混日子,那样对生命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别到某天后悔莫及。隆波见过非常多的人,每个地方碰见过成百上千的人,幸福的有,痛苦的也有,大部分幸福的人是自己争取来的,绝大部分痛苦的人也是自己造成的,没有恪守己任。比如学生时代的职责就是好好学习,不只是照本宣科,需要融会贯通。长大后则要会工作。如果在学习的时间不想学习,在工作的时间又想休息,那么真到了该休息的年龄,将会一无所有。别对生命疏忽大意,并不是到处铺满了玫瑰。

讲这么多应该够了吧?即使就说到这里,也足以让人忐忑不安了。但忐忑也是临时的,不久将被抛在脑后,因为尚未看见忧患。成百上千的人,有几人能够功成名就呢?在功成名就的人里,又有几个人是凭着真才实学获得的。也有人是不择手段的掳取,可这样做是不会快乐的。好啦,结束。差不多了,如果再讲下去,有些人会郁闷的。

谁要与隆波互动?要问与修行有关的问题。



译者声明:由于受到语言以及个人修证水平所限,跨越语种后很难如实还原隆波帕默尊者的本意,因此,此译作若有任何不精准之处,完全归责于我们,欢迎大家不吝指正。法宝译作仅供参考,如想更精准的了解,请当面请教隆波帕默尊者本人或尊者指定的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凡夫步入圣者》法谈部分完整版
為何修行 (隆波田講)
长篇法谈 | 当疾病来临时(上)之二
我的禅修之旅
《心的训练》|第二部分之1
什么是修行|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