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出松静整误区

 前几日练拳时,在体会松的时候,突然想到了松、静、整的关系。师傅也曾讲过,三者是一体的,练时要全部融入进去。但实际是怎样的呢?

松:这在太极拳的修练里也是最难的,许多人为之追求一生,皓首无成,甚至有太极拳五派中的名家对这个松字的认识也是肤浅的。

有的人认为松当如同气功态一样。双眼闭着,达到了安静的状态就是松了。为此,陈式某名家还出版了太极拳的养生功法,误人不浅!太极拳的最高层次在练神,你都闭着眼睛了,能练出神来吗?

有的人认为松就是往下的沉,这也误导人。这种练法开始还能出现不少功能,如让人用手掌推按而不动!陈式名家陈小旺就表演过此功能,让人羡慕不已!而下沉的松,也能出现此功能,不能不说是在太极拳的范畴之内,但最终也受限制,练不出真正的松。拳论讲:“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有上必有下,凡此皆是意。”讲得非常清楚,你只注重了下沉,怎么就没有注意上浮呢?与拳论相悖,会有什么不利的结果呢?就是练的时候久了,下肢沉重,举手投足沉重无比,状如老年,行动迟缓,这怎能是太极拳的练习结果呢?拳论开篇即讲:“一举动,全身俱要轻灵。”一个轻灵,就把太极拳的练习特点讲明白了,练太极拳后的状态应该是轻松和灵敏、灵活。往下松沉不就练反了吗?练出了点功能,却也练出了不健康。

太极拳练拳要领中有“虚领顶劲”,往下松沉不行,那往上顶劲总可以吧?于是往上意领头颈,时间不长,发现头顶如同泰山压住,难受无比。是什么原因呢?就是意念领的位置不对,头部是人体上部,上面的气血应向下引导,下面的气血应身上引导,这样全身气血才能一气流转,你却把上面头部气血向上引导,导致气血上亢,头顶难受就不奇怪了。而你的意念集中在身体的局部本身就不正确,何况是神经中枢的头部!练太极拳要借虚练实,你注意头部就是以实练实,不出现问题才怪!所以拳论中的要领也不是全对的,它讲的虚领顶劲就是要你注意人体上方的空间!

有的人认为走经络就是放松,这也不对。气功练法讲过走经络,武侠小说中传奇的武功也讲经络,有什么不对?因为人体之中,经络如同大的气的通道,如长江大河,而经络之外还有支脉,如同小河小江,支脉之外还有孙脉,如同沟湾水泊,孙脉还有分支,于是全身如同一个大的网络,无处不相连。你只注重某道经络的气血运行不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吗?穴位是经络上的一个反应点,只注重穴位也只是停留在局部而非整体,又怎么能练能全身的放松呢?所以错处繁多,不一而足,但却都违反了太极拳论的精神和健康的标准。

还有的人认为练拳时手脚肢体的动作会出现“自动”游走的状态,胳臂没有用力而却“自动”飘走到一定的位置,把这看成是正确的练法,练出了一定功能的练法,这才是松。却不知不觉间与拳论歌诀相悖――“无形无相,全体透空”讲的就是练拳什么现象也没有,这种自动移动的现象就是“有形有相”,练的还是不对。而真正的练法也根本不可能出现肢体出现这种自动!

还有的人认为我只要安安静静、不急不躁练拳就是松了,我用了一两的力就可以让肢体动,决不用一斤的力。这种练法也相当误导人!认为静就是松,全身和谐配合就是整,这更是天大的误区!其实,松这一关你都不明白,又怎能进入整和静的阶段呢?松是一种思维的模式!其答案就在太极图中、在八卦图中!你的思维如果只想着拳就达不到拳的境界,而要拳与道合,拳与天合,所以练太极拳不是光在练拳,而是在思考天体宇宙的大道理!即是太极拳的“理”。

整:这是在明白了松的思维特点后,才能知道动、静都存在着“理”,落实到练拳的过程中,无处不松,则能全身达整。意念之处,无不放松,无不合整,注意集中则能达静。所以松静整三个字全是讲意念与精神集中,也可以叫做精神控制术。而练到精熟境界,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讲的是由有意注意到无意注意的转变。练的还是精神、思想、意念。

我们平常说到的放松法不是太极拳诀的松,整也不是手足谐调合一那么简单,而静更不是安静下来的静,而是集中意念于练拳中的松与整的一种境界。希望能给大家练拳带来一点帮助!

 

走出松静整误区_笑傲江湖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f0c7640101rl8m.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之调形
习练太极拳是如何增强内气的
谈谈“用意不用力”
行拳时,怎样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你绝对想不到
太极拳修练的十项要点
【意念通经络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