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了语文课以训练之。”《语文教学标准》中对初中学生作文是这样要求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那么,就初中学生而言,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积累自己生活中的的第一手资料是绝对必要的。但我认为就现代初中生而言,仅凭他们自己的经历,阅历和自己对周围一切的粗略观察和浅显认识还是不够的。他们的视野狭窄,认识未免偏颇。那样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肤浅的,感性化的粗线条的东西。还常常会人云亦云,缺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如何才能让学生全面的“以我手,抒我心”?

那就要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标准》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教师提纲挈领的方法讲解,简明扼要的技巧介绍,以及有的放矢的谋篇布局的训练是不够的。这一切都满足不了学生的内存积累需要。学生学习中自己的材料储备谁也不能越俎代庖。而积累储存又是学生学习中把所学知识内化成自我能力的重要条件。作文需厚积而薄发。决不能让学生作文做“无米之炊”。否则,无病呻吟,无事生非,无中生有,无理狡辩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这不仅是作文之大忌,更是学生学习做人之大忌.后患无穷啊!     如何使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传情?我曾经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做过这样的尝试:

半亩方塘一鉴开

培根曾经这样说过:“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读诗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读书对人有如此多的作用和益处,对于知识和能力都需要大幅度补充的初中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除了有效的利用好教学课内范文,讲清各种相关的文体知识,写作知识外,就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垦一片学生喜欢的,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课外阅读的“半亩方塘”。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可现在的初中生喜欢看电视上网玩游戏闲聊天的多,喜欢读书看报关心时事的太少。所以我把许多有趣的,浅显的,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读物推荐给学生阅读。童话类,寓言类,故事类(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民族民间故事等),科幻类,诗歌散文作品等,投其所好,让学生各取所需。另外,还让学生要多读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当代优秀作品,我还把自己自费订的报纸,杂志等放到班级让学生随时翻阅。我想尽办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与学生的闲谈中,我有意的透露某个故事情节或文学作品中的有趣内容,直到引起他们的好奇,让他们迫不及待的想领略其美妙时,我就会戛然而止,在黑板上写下这部作品的名字,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见地,有学识,有思想的全才,有一条秘诀——博览群书!”

另外,我还常有意给学生 推荐“美文佳作”。“如果你想生活在另一个世纪或另一个国度,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何不去法国大革命时期生活一会儿呢?”我会在黑板上写下:《双城记》——狄更斯。“你想参加14世纪的战斗吗?”我又写下:《怀特公司》——柯南道尔。“或者在罗马帝国住上一段时间?”我又写下了:《本·赫尔》——华莱士。并放下粉笔对他们说:“一个爱国的人能体会到多种人生况味,它能让你更富有,更充实,更有价值……”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很多的知识和有益的启示,充实了学生的生活。读书,为学生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为学生开启了一面纯净心灵,提升情感的镜子。

天光云影共徘徊

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有了,但我发现她们所谈论的大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有趣的、热闹的、搞笑的情节。缺少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于是,我就利用自习课经常给他们推荐浅显易懂的小诗,朗读完后,我会若有所思的说:“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能把这首诗的内容理解的更好些,不知道咱们有没有这个能力。要不要试试看?”不服输的孩子们自然是被老师激得群情激奋,七嘴八舌的争论起来。我也不时地加入到他们的“战斗”中,一会儿是这边的领军,一会儿又是那边的首领,一会儿又会成为全体同学攻击的对象……从诗歌的文字、内容、形式到诗歌的意境、思想、写作技巧,我们随心所欲,畅所欲言。就是这样由诗到文,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们积极地去领会语言奇妙、文字的精湛,探究文学的美与魅力,逐渐的提升了他们的欣赏能力。

我经常和他们探讨作品中的一些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害怕和我有分歧”,我常这样说,“有不同的想法,证明你们在独立思考。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这才是你们学习的目标。你们一定能行!我相信你们!”老师的信任让学生们倍受鼓舞。学生再读作品,就会有意识的作更深入的探究,更全面地领会作品内容。读《三国演义》,学生领略到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学生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学生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学生能体会到封建大家庭的衰弱必然性……这样的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兴致来了,就连课间十分钟也不放过:谈“三国”,论“水浒”,观百态英雄;赞“西游”,赏“红楼”,品世间真情。我与学生就是这样经常地在书籍的“天光云影”中“共徘徊”,学生收获的是知识和能力,我收获的是成功和喜悦。学生的语文素养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

我让学生在诵读好文章中有体会时,就把好的词语、语句乃至段落抄下来,一边抄一边琢磨。一边把心得记下来。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强化了对写作范本的理解。模仿优秀的作品,最后自己写出优秀的作品。让学生明白,摘抄如慢镜头回放,文章的精华可以看得更真切。如同细嚼慢咽,可以更好地吸取营养。我让学生重视积累,并引导他们正确的积累方法;如让学生分类积累:“四季篇”、“成长篇”、“友谊篇”、“人生篇”、“山水篇”、“亲情篇”、“感悟篇”等……要求学生做好摘记、批注。让学生用“心”阅读和感悟。多写读书笔记,随笔作文。有了材料的积累,那么结合课堂教学中对写作技巧,写作手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传情,就不是空话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

阅读使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对情感的理解,对读书的渴求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学生情感朴实。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直白。 

他们从这个角度表现爱心——

昨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老爸作贼——翻老妈的兜儿。

今天我休息。早上,老爸向妈妈要钱,说自己工作的建筑工地组织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 ,被老妈拒绝了。因为村里组织捐款时老爸已经代表全家捐款了,而且,我和妹妹也在学校分别捐过了。老妈说:“再等等吧。春耕开始了,最近化肥,农药,种子都得花钱,不太宽裕。”老爸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家门。我还奇怪呢,一向固执的老爸,今天怎么这么容易就放弃了呢?原来……姜还是老的辣呀!等老妈和妹妹一出门,暗中伺机的老爸就现了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我撞了个正着,抓了个现行!“嘿!快点,一会儿老妈回来了!”“马上就好!”随口应了一声,拿着钱就要往外走。老爸一抬头,“哎呀,你啥时候进来的?吓我一跳。可不许告诉你吗啊!”“老妈最讨厌别人翻她兜儿,小心被她发现掉脑袋!”“你就不能盼我点好。晚上山人自有妙计!”便兴高采烈的揣着钱跑出了家门。

晚上吃饭的时候,老爸一直不停地给老妈讲最新的灾区人民的不幸境遇,说得心软的老妈都要哭出声来了。老爸趁热打铁:“那些像咱孩子这么大的灾区的孩子,家没了,学校都塌了,真是可怜。咱真应该帮帮他们。”“应该!应该!”老妈连连应道。“我今天拿了家里的钱捐了,你不会生气吧?”老妈这才知道陷阱在这儿等她:“噢,原来我兜里的钱是你拿的。我还想吃完饭再审你们爷儿仨呢!”老爸瞅瞅我笑了。“原来爸爸是个贼!差一点牵连我们姐俩!”妹妹冲着老爸喊道。“一个充满爱心的贼。”老妈补充了一句。全家人都笑了。收拾完桌子,一家人就又坐在了电视机前,观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现场直播……

——吕雪《原来老爸是个“贼”》

他们是这样理解亲情的——

我听到房门轻轻的被推开的声音。接着是轻轻的,几乎是听不到的脚步声慢慢的向我靠近。我假装在做题,用眼睛的余光看到一支粗糙的大手正轻轻的往桌子上放杯子:“是爸爸!”我的心狂跳。我本能的刚想喊爸爸,就见他缓慢的扭转身子,蹑手蹑脚的往外走。从他的侧面不难看出,他的表情显出很满足的样子,那是因为他帮助了我!我终于没喊出来,可眼泪却充盈了我的眼眶:我错怪爸爸了!房门被轻轻的关上了,门外又传来了妈妈的悄声问话:“没影响她吧?”“没有!孩子真累,得给她增加营养!”“我知道!还用你说!”“……”

原来……

捧着那杯热茶——一杯如定好的时钟般准确的热茶,我好内疚: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整日辛苦劳作,他们每天不是早早就睡了么?怎么……  

闻着那淡淡的茶香,我感觉到了父母那浓浓的爱,浓浓的期待。

——刘海航《一杯定时的热茶》

他们这样珍惜亲情——

我把菜篮子放到妈妈指定的位置,在妈妈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口,说:“女儿今天给妈妈放假。我做饭给爸爸妈妈吃。但妈妈得坐我旁边给我做顾问!”“呵!娘俩说的这么热闹,饭好了么?”“瞧你爸嘴这个急。今天女儿给我放假,我才不管你呢!”“那我岂不惨了?肚将军可已经抗议了!”刚刚下班回家吃午饭的爸爸开着玩笑,两手一摊作出惨状,逗得我们母女哈哈大笑。我把爸爸按到妈妈旁边的椅子上坐下:“请父亲大人稍安勿躁。待女儿一展身手!”“真的?”父亲惊喜地与母亲对视了一下,看到妈妈使劲儿的点头,爸爸作陶醉状:“我饱了!我饱了!     哈……”

厨房里响起了一家人一起演奏的锅碗瓢盆交响曲,飘出了伴着饭菜香味的欢快的笑声…… 

——郑月《镜内镜外》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于漪老师说:“阅读是吸收,吸收越丰富,下笔才会越有神。” 

学生的作文虽然幼稚,不成熟,章法也并不有序,却不乏真情实感的真诚流露。选身边事,抒心中情;抓动情点,以小见大;鲜活细节,表现人物。学生作文中对情感的理解和珍视,对读书的议论和感悟,正是学生读书后思想,情感,能力得到提升的体现。

他们这样评论读书——

书是我精神的依托。

我读过一些名人传记,张海迪,海伦。凯勒身残志坚;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刻苦自学;居里夫人全身心地投身于事业;鲁迅以笔言志,与反动势力抗争……读后我深受感动。当我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困难,我总会想到他们。通过读书,我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诠释。

书告诉我:“毅力能攻克前进路上的任何一座险峰。”又提醒我:“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书教会了我胜不骄,败不馁。……

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我不但得到了知识的熏陶,更让我认识了这个多彩的世界,让我学会了思考;我虽不是满腹经纶,但我相信,有书相伴,我的人生一定会很精彩!                                                                                                                 

——郝丽娜《读书随笔》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一直把读书当作坚贞不渝的爱好。读书的过程如甘泉洗去心头的尘埃,如清风拂去心头的负荷。

我喜欢在落雪的深夜,捧着书在温和明亮的灯光里,陶醉在书香醇酽的氛围中。书,促我成长,书,伴我长大!

在书的海洋中,我结识了很多朋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让我钦佩;从战乱的三国中,我知悉了曹操,他的《观沧海〉曾一度使我的心中“洪波涌起”。《飘》中那个将下巴永远高高翘起的郝思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巴黎圣母院》中纯真善良的卡西莫多,改变了我对丑陋的认识……

书是我的老师。当我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而伤感时,书告诉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当我“为赋新词强说愁”时,书又说:“人不痴狂枉少年”……月华似水,佳期入梦。捻亮一盏床头青灯,取一个舒适的姿势,或坐或躺,或半坐半躺,用静静的读书为每日的繁忙画上一个优雅的休止符,何乐而不为呢?

读书充实着我,读书指引着我,读书陶冶着我。书,我一生的好朋友,你是我拥有的最大财富!

——刘雪梅《我拥有的最大财富》

鲁迅曾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多看,多练习,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是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成名者皆是如此。

文学名著是优美的,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具体的,总是凭着欣赏者的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特别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因为具很和强的感染力,能诉诸于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可以激励学生,愉悦学生,使其产生“以我手,抒我心”写作的欲望。

因为学生有生活和读书这些材料的活水源头,所以写起文章来就不会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后顾之忧了。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会水到渠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届阅卷心得体会以及例文(全国卷2)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浓浓书香伴成长
勤于朗读背诵 乐于课外阅读
“读写结合,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桥梁”课题小结
2012学年苏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