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篇 春 有女初长成
初入社会(1)
  奉献服务,受益终身
  “施比受更有福”是一句已经用旧、但意义亘古常新的话,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并享受那种甜美的滋味。曾有人从青年做到中老年,从婚前做到婚后,不愿放弃。
  但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很多妈妈成长团体的成员比较勇于做志工,而更年轻的女性大约是忙着享受生活,忙着享受没结婚前的自由,而没时间做志工。其实奉献服务的观念需要在更年轻时养成,这会有助于以后在社会上与人相处,以及选择婚姻后与家人相处。因为人际关系的智慧是需要学习的。
  志工在近年来已不是个新名词,只是各种服务机构在征求志工时,大都是“阴盛阳衰”。女性参与的比例一向就高,有人说男性的野心比较大,不大愿意做既无升迁机会、也无“调整薪水”的志工。姑且不论这原因究竟对不对,志工的确是值得年轻人在生命鼎盛时期,找机会去参与一段时间的工作。虽是女性比男性热心,我仍期望有更多年轻的女性参与。因为女性比较容易受情绪困扰,比较容易钻牛角尖,容易受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干扰。所以很多女性写信向我倾诉的问题,老实说一般都太琐细,太不值得痛苦不安。如果能把关心的触角从自我广伸出去,看看自己以外的世界,了解别人的生活,进而奉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替别人做事,替别人解决一点问题,那心中的天地一定会变得更加广阔。也就是说,从基本上可以变化我们先天的弱点,像心胸较窄、眼光较短等等,好有更宽宏的气量、更坚实的心性,以承担女性未来可能比男性更多的挑战。
  人生的苦或乐、幸或不幸,除了真正严重的情况以外,很多只是一种比较。做志工会让人懂得比较,懂得珍惜自己拥有的人生。
  奉献服务的观念和习惯养成以后,往长远看是终身受益的。现在有太多中老年妇女陷入生命中的低潮,事实上生理的影响极少,大多数是心理上过分自我中心、自怜、自怨,结果自己活不好,家人跟着受罪。
  初入社会
  选择生活方式的智慧
  因为很多女性独立的能力提高,因为很多女性不再“妻以夫贵”,“不一定要结婚”的观念现在不再是荒诞的。更由于医学技术发达,女人可以没有丈夫而有孩子,所以现代女人真的“不一定要结婚”。
  但是几千年的婚姻制度不是那么容易瓦解的。更明显的一点是,不是每个女人在心理上都能正常地接受不结婚的生活。通常是在离三十岁还远的年龄,“不一定要结婚”的观念隐隐然影响着一些所谓“条件不错”的女孩,不屑于谈“婚姻”两字。觉得这是俗不可耐的生活方式,理想的生活虽不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但至少不埋葬在柴米油盐、奶瓶尿布之间。对每一个追求的男孩,总能挑剔出一大箩筐的毛病。
  在学校功课好、活动能力强,到社会上也很干练的职业妇女,收入可以供自己过中上的生活,接触的人也广,传统的结婚生活更是不看在眼里。当然这未尝不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颇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有不少这样的女性一到三十岁以后,似乎仍然挣脱不了传统婚姻制度的影响,无法像男性那样真正的洒脱,真正的没有压力。
  也有真不在乎婚姻的女性,她们活得充实而自在。不过到目前为止,我知道的还是少数,她们了解生活,并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智慧。对于一般女生来说,要很诚实地面对阴影和压力,可能并不容易。
  所以在能恋爱并有机会恋爱的年龄,不要刻意拒绝;在能结婚并有机会结婚的时候,不要轻视婚姻。我见过不少女孩从百般苛求恋爱或结婚的对象,到渴求能有一个对象,这种心情是何等的痛苦。
  世上很多事强求固然不幸,但偏激的摒弃也是不幸。婚姻生活也许很俗气,然而我们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不能过不俗气的生活。在结婚不是女人唯一出路的今天,我们多了选择的权利,更需有选择的智慧。
  初入社会
  如果你无法升学
  署名“一群作业员”的女孩来信说,“一个女人的成长”专栏似乎偏向于谈在校女生遭遇的问题,对不幸无法升学的女孩比较不关心。她们问我是不是看不起她们。
  初入社会(2)
  当然不是!事实上我本身可以算是一个敬业的人,我也真正尊重每一个认真工作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从事劳力工作的,我常常很感动。觉得她们这样吃苦辛劳,却肯守住工作不到街头混,不受诱惑而好逸恶劳,实在是了不起。
  无法升学可能有几个原因,譬如家庭经济或父母观念(尤其是对女孩子)、个人性格不适合研究学问,甚至“考运”太差等等。但是无论什么原因没有继续升学,最重要的一个心理认识是:绝不自卑,更不自弃!我不否认世人多的是势利眼,也亲见不少人对待劳工阶层的态度。这些人基本是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也很难教育他们,因此不必寄望他们改变态度。
  在世俗标准下,社会地位较低的人首先要能不自卑、自弃,这必须经过不断的“修炼”。譬如工厂的女作业员,很多先替自己的身份订下标准,以为自己微不足道,怎比得上那些读高中又读大学的女孩子?其实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责,对国家社会的贡献绝不亚于她们。有你们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她们才能在基础上发展。这不是唱高调,而是事实。有了这种了解,就可以对势利眼置之一笑。
  其次要永远不间断地自修,充实自己。自修可以是找机会读夜校,也可以是买书自己读。不要花太多时间读那些花花绿绿的杂志,也不要花太多时间读那些明星歌星私生活的报道,那都不可能充实知识和内涵。要在职业以外,找一两项自己的兴趣,然后花时间和精力培植这项兴趣,也许会让你有一天在这些兴趣上结出成果(譬如写作)。有了可以让你更有成就感的东西,生活及生命一定有不同的意义。而这些并不是能从学校学得到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大学毕业的女生,也可能生活在一片空白和空虚里的原因!
  初入社会
  女性的友谊
  “女性不容易彼此成为肝胆相照的朋友”、“女性最大的敌人就是女性”等这一类批评女性不能互助合作的话时有所闻。其中倒也不无几分真实,甚至有人说,女人在赞赏另一个女人时也是带着刺的。这种心态不知是不是因为千百年来,女人必须努力突出自己的优点,贬抑别人的优点,才能在男性社会中巩固或谋求自己的地位。想想看,在《红楼梦》的大观园里,那些美裙钗哪个不是各有不同的才貌,但为了一个贾宝玉,这些美才女就很难肝胆相照,结成知交了。
  但是,今天的女人不必再有那种“恐惧”了。女人的路多了,也宽了,不再只有“大观园”或皇帝后宫那样狭小的天地,也不再只扮演“等待男人”那唯一的角色。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路多了、宽了以后,就需要有朋友携手同行。需要真正的朋友,能互相帮助、了解、欣赏,甚而结成“死党”般的患难与共,就更能在情绪的纾解上和工作的需要上,彼此受益。
  描述女性友谊和女性共同合作事业的电视连续剧,最近在美国大受欢迎。这些连续剧都是以两个女主角为中心人物,有的是女警合作办案,有的是在工作上和家事上互相扶助。她们向观众展现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样,成为互敬、互爱、互助的朋友。
  很多人了解今天女性的处境和需要与过去完全不同。我们既然像男性一样成为自己的主人,同时像男人一样在社会上工作(纯家庭主妇的处境和需要也和过去完全不同),就要学习男性怎样与男性相处、合作,才能有像他们一样的成就。
  年轻时不妨多多留意一些志同道合的同性朋友,试着谈些化妆品和流行服装以外的书。当然,如果对这些特别有兴趣,也未尝不可把它当成未来的事业,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年轻有热情,有理想,更容易交到朋友。可惜的是,很多女性在年轻时交了些知心好友,一结婚友情就逐渐消失。
  初入社会
  勇敢地说“不”
  女孩受到轻薄或凌辱时,哭绝对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消除心头的伤痛。事实上,成熟的女孩懂得防范于事前的技巧,那就是机警地让对方无隙可乘。
  依情况来看,大致有两种:一是对方是自己的上司或师长,往现实面来看,直接的冲突受害的是自己。因此很多女孩为了保障工作或被师长以成绩做要挟,只好“忍辱求全”。事实上从我接触到的个案来看,凡是以为答应对方所求就可以保护自己权益的,最后一定落入更惨更糟的境地,因为那成了对方捏在手里的把柄。
  这时候如果有足够的机智,就能见机行事,婉转拒绝说“不”,但不要伤害到对方的自尊。记住,捧高男性的自尊,有时候会让他们自觉而收敛。当然,对没有自尊心的男人,你只有果断地说“不”。只要自己有能力,“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拿出魄力来闯人生。
  至于师长,社会自有公道,为所欲为的人不多了。
  在这里我必须公道地说,有些男老师曾十分怨愤地告诉我,他们很怕某些女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竟敢堂堂皇皇地捏造事实。这是社会盲目同情女性造成的。如果年轻女性真的用这种手段达到目的,我敢说最后受害的仍然是自己。因为无论男女,“巧取”和“豪夺”绝不是一个人可以在社会立足的正途,除非不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第二种情况是同事或同学之间,有些男性语言轻薄,只要不是针对自己,全当没听见,过度反应也很无趣。如果是明显地针对自己,就要勇敢地请他把话收回去。如果是动作上的轻薄,当然立刻闪开,同时严正地要对方尊重他自己。
  很多时候,男性对女性的态度是从察言观色进而得寸进尺的。女性想在异性间受欢迎却又不致遭到轻辱,需要相当智慧。其实过度期盼受到异性欢迎,有时反而容易受到轻辱。多多揣摩这道理,可能有助于自己学会如何和异性相处。
  可喜的是,社会也在不断地学习与改进,但保护自己之道,仍然要靠自己懂得说“不”的艺术,以及说“不”的勇气。
  两性的战争(1)
  欣喜中心存警惕
  有天突然发现车子左前轮需要打气,经过一家加油站看见立着一架自动打气机器,停下车察看,发现自己完全不懂如何操作。直觉地请加油站的男孩帮忙,谁知两三个男孩腼腆地摇头说“不会耶”,此时一个女孩长发飘飘地走来:“我也不会,但我要来试试。”她拿起打气管蹲在轮胎旁时,男孩们也过来了,我忍不住笑说:
  “你们男孩都没勇气试呀,好像没有女孩勇敢哟!”
  一个男孩似乎不甘示弱地动起手来,女孩帮忙完成,我谢过他们。在车上一路觉得对那几位男孩很抱歉,我是否太长女性威风了?事实上,心理学家已经做过调查研究,年轻男性的确有越来越多“女性化倾向,性压抑升高”,而女性却有“独立性增加,情绪失调,性压抑降低”的现象。这是父母教养态度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虽然我无心地刺了加油站男孩们几句话,却很高兴看见两性走向“整合型性格”的趋势。因为我一直认为男性带有传统女性特质,和女性带有传统男性特质的人,不但自己可以活得好,他们旁边的人也可以活得好。
  我为女性经几千年的压抑、委屈下,逐渐自觉、独立而欣喜,但也想到曾经在《读者文摘》上读到一篇《女性不要太威了》,其中提到很多女性说“现在的男人沉闷无味,他们意气消沉,无精打采”,缺乏我们曾经认为是男性的特征——特殊的活力、生命力、热忱、自尊心。
  女性在欣喜当中,最好心存警惕,不要太过偏激,所有男人都无味时,这世界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在考虑到男女平等这个问题的时候,期盼的一定是男女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活;而不希望男女竞争激烈,非要谁把谁压下去不可,因为被压制的一方永远是要反抗的。人类只有男女两性,任何一性成为弱者,都是人类生活的大缺陷。
  两性的战争
  自信才有平等
  和一位来访的女记者谈到自己对服装的看法,以及穿衣服的习惯等等,她突然问我:“你觉得女孩子选择服装,要不要以男朋友的喜恶作为取舍的标准?”因为她发现不少女孩只由于男朋友不喜欢,就放弃自己原来喜欢的衣服。
  本来这纯粹是个人的问题,更何况男女相恋的时候,也会相互取悦对方。但如果过分地以取悦对方作为维护双方感情的唯一力量,就似乎还没脱“第二性”的心态。传统的男女之间,男性若看女友或妻子的喜好行事,就会被同伴讥笑,反之才是大丈夫男子汉;女性若看男友或丈夫的喜好行事,就被称赞有福气,人家那么爱她,反之男性可以根据这一点而移情。
  这种心态延伸的结果是,很多女孩在恋爱时没有安全感,患得患失,也失去自信。有一些类似的例子是,女孩明明清白,甚至还是第一次交男友,但男孩却根据他听来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硬指女孩“一定”、“曾经”如何如何。女孩则肝肠寸断,委屈悲痛,不知如何“证明”自己的清白。
  我觉得一个有自信的女孩不必接受这样的折磨,她得了解,今天男女绝对是站在平等的地位,男性爱她就得尊重她、相信她,她不必做任何证明。如果对方不能相信,老实说这种爱也没有“争取”的必要,因为对方纯粹只站在担心“吃亏”的角度,究竟有几分爱颇让人怀疑。
  这种了解和自信,不是一个以男友喜恶选择自己服装的女孩能具有的。一个女人要活得好,首先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刚愎自用固然讨人厌,完全听人摆布也太可怜了。我很喜欢里奥·巴士卡力(Leo Buscaglia)在《爱·被爱》(Loving Each Other,中译本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里说的,不必事事听别人的意见,“爱能聆听它自己的需求,欣赏它的独特性”。
  自信不是矜持,不是骄傲,是对自己的肯定,是相信自己是个独立完整的人。虽然不谈恋爱、不结婚,也无损自己的独立完整;而在恋爱和婚姻中,仍然有自己的独立和完整。
  两性的战争
  双重标准下的反省
  关心女性问题的知识分子,最近一定会注意到有几本杂志不约而同地谈到关于职业妇女中女主管的种种情况,包括占的比例、主管和部属对她们的看法,还有她们的处境和心态等。
  两性的战争(2)
  有几位大学女生向我谈起时,觉得“好惶恐”、“好复杂”、“好可怕”,但也有觉得“不服气”、“不公平”的。这些将来可能成为“接棒人”的女孩,已经开始感受到职业妇女不单纯的生活形态了。
  本来职业妇女的担子,一头挑的是照顾家庭,比有职业的男性就要杂一点、重一点,更何况社会、家庭对妇女和男性的要求,很多地方还是有双重标准。
  《天下杂志》曾用醒目的小方块,刊出美国加州大学企管所研究发现,一般人用截然不同的形容词来形容男主管和女主管,而其中有些形容词并不限于主管,简直可以用在很多层次的男女身上,像说男人是有进取心,女人则是得寸进尺:男人是立场坚定,女人则变成刚愎自用;男士是敢说话,女子则为大嘴巴;男人守口如瓶,女人则神秘兮兮等,使得女性在职业岗位上增加不少挫折和压力。
  对于未来很可能成为主管的年轻女性来说,这种双重标准的形容词有提醒和警惕的作用。其中当然有部分是男士对传统由男性当主管的生态受到女性侵袭,不能普遍接受女性当主管;而部分可能的确是女性自己的表现,招来这样的形容。
  有位女主管说:在职场上她时时提醒自己是女人,也时时忘记自己是女人。听起来矛盾,其实这正是成熟的智慧。
  双重标准固然是使女性吃亏的“世界传统”,但是我们倒不妨彻底反省,套一句话说是“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千百年男性社会中种种的不公平、不合理,也不是一天可以消除的。
  女主管不是女性唯一要追求的目标,在男女两性真正平等以后,就是做一名纯家庭主妇,也是像做女主管一样有价值、有尊严的。而不合理的双重标准,更要靠我们同心协力来改进。
  两性的战争
  不要互相残杀
  “在很多会场上,往往里面开会做决策的都是男性,而在外面管报到签名的都是女性,唉!”有一次我又发这种感慨的时候,一个男性朋友直言无讳地叫出来:“你不能全怪男女不平等,很多女性不能一起进到会场里去,她们会搞得乱七八糟,女人自己就会互相残杀!”
  他的话真叫人听了刺耳,却又不能完全否认其中是有部分事实。对于现代年轻的女性来说,婚后也许因丈夫反对、孩子牵绊,不能出外工作,但婚前几乎百分之九十有做职业妇女的机会。所以也很可能还没交到异性朋友以前,先有了一些男女同事,先与他们有了人际关系。以我自己的体验,和男同事相处易,与女同事相处难。如果一个女主管能受到她的女部属发自内心的敬爱,那她必定是个最懂得待人艺术的女性。
  记得曾经读到一篇外电报道,在国外某处举行世界性的妇女集会时,由于参加会议的女性意见太过纷杂,又互不相让,更谈不上互相有理性的尊重,于是吵吵闹闹几乎流会。后来还是一位男士上台平息纷争,使会议继续下去。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我早已记不真切,但这个十分讽刺的内容却记忆深刻。
  所以,从男女平等的远景看也好,从个人本身看也好,年轻的女性在办公室与女同事相处时,一定要互助互爱互尊;更要互相欣赏,互相扶持。而且是要真心真意,因为虚伪比“不为”更糟。讲闲话、打小报告、看到比较有能力的同事升迁时扯后腿、情绪化的故意反对别人的意见等,都是在自相残杀。
  女性今天虽然在社会上大都做基层工作,但是只要大家一起努力,除了充实能力和知识以外,加上女性自己的团结,从签名报到台转向进入会场参与决策工作,绝不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这些基本的修为和认知,则即使勉强挤进会场,也极可能真像那位朋友说的“搞得乱七八糟”、“残杀”得不可收拾。奠好基础,才可期盼未来能承重任。
  爱情·爱情
  真爱不该伤人
  几个读大学的女孩子写信给我说,“假性爱情”固然会伤害感情,但真爱伤人更深:她们陷入了为真爱而痛不欲生的绝境,难道爱是专门折磨有真情的人吗?对爱不在乎的人反而不会受到伤害。
  她们的故事不同,但是痛苦的“病因”却相似。那就是明明在一起是痛苦的,然而就是不能舍弃这份情,不能舍弃那个人。无论男女,有这样的悲剧性格就很麻烦了。
  故事之一是,女孩心软答应了男孩“爱他就不应让他痛苦”。献身后一方面盼望男孩会因这层关系更爱她;一方面气恨他只为性才来找她,又痛恨自己轻贱,在婚前这样失身,又不愿也不能离开他——因为还爱他,因为……她苦得要自杀。
  故事之二是,女孩和男孩好到要谈婚嫁了,才发现他不但脾气太坏,而且爱喝酒。女孩不敢答应婚事,男孩保证会改掉坏脾气,喝酒保证是纯喝酒。女孩还是不敢答应,男孩于是脾气更大。两人在一起就为此争吵痛苦不堪。而女孩依然在寻求幸福的保证,否则不敢答应结婚。
  故事之三是:……不说也罢,反正是大同小异的。
  我认为谈恋爱要能多享受乐趣,少吃恋爱的苦头,必须借用《孙子兵法》中的半句“知己知彼”做原则。知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观念,如果是做了以后会让自己痛苦的事,抵死不从,宁可两人吹了也不委屈自己;如果自己没有勇气反抗权威,就不必做“叛逆”的事。
  知彼,了解对方是成年人,是个大部分性格都不可能改变的成年人。要接受他就接受他全部性格(包括观念和习惯),他如果改变也不是由于你,而是由于自己的领悟和体认。你只要衡量自己能不能接受而不痛苦,来决定要不要继续交往下去。
  爱如果只有痛苦,就必须决心舍弃。除非是虐待狂对上被虐待狂,否则痛苦的人是没有力量给人幸福的。舍弃的决心靠自己,别人帮不上一点忙。
  爱情·爱情
  不必要的罪恶感
  适度的“罪恶感”等于是良知的指示,可以约束我们某些不妥当的行为。但是我发现,由于传统上对女性强烈要求“从一而终”、永远不得背叛“她的男人”、做个烈女贞妇的观念太深,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女性在这方面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且慢骂我!我知道一定有人认为我不该批评对女性要求贞洁的传统,然而批评这种传统并不等于是鼓励女性“性开放”,不能混为一谈。在一个文明而讲理性的现代社会,男女两性都应该过合理公平的生活,这是一个先决条件。
  有些女孩怎样“走火入魔”呢?随手拈两个例子来谈谈:
  一个是说她曾经与几个男孩“好”过,不过他们并没拉过手,只是说过话,看过电影。她担心别人会不会因此认为她是坏女孩?最重要的是,将来她的男友如果知道她曾和别的男孩出去过,是不是就不喜欢她了?她因此苦恼而时萌毁灭自己的意念。
  另一个是和男友交往中,好几次都差点失去“女孩最宝贵的”。因此面对班上同学时,总有罪恶感和污秽感;书读不好,也不知未来人生还有什么可追求的。
  像这样的好女孩,据我知道还有很多。我绝不赞成女孩随便交男友(男孩岂不也一样);但交异性朋友却绝不是罪恶,尤其在人与人接触频繁而密切的今天,与异性隔离是不可能的。光明正大地和异性交往,更是每个人成长中学习和人相处的机会,哪里会罪该万死呢?
  而所谓“女孩子最宝贵的”,我们当然知道什么意思。其实宝贵的是整个人,包括一个人的意志。“士可杀不可辱”,说明意志不可“强奸”。对女性来说,一个爱国甚或为国牺牲的妓女,她的人格可能高于得到一座贞节牌坊的寡妇。
  在交友和谈恋爱时,糊里糊涂玩性游戏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及情感上的伤害,但扯不上罪恶和污秽。用虚幻的贞节牌坊压住自己,和放浪到性泛滥,同样都不是正常的人生态度。
  自我建设(1)
  自重自爱
  一位日本留学归来的年轻女性,感慨地对我说:“比较起来,我国的女性真是受男性尊重得多,在日本几年的生活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的妇女都没有‘独立的地位’。婚前有职业的,职位低的要兼做为工友倒茶的工作,而升迁相当困难,男女同职也不同薪。婚后几乎都要放弃工作,直到孩子长大、已入中年,才能再到社会上就职。家庭事业兼顾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有不少事业有成就的妇女,根本不考虑结婚。
  “一般主妇地位更低,除了教养子女外,丈夫服装挺不挺、鞋子亮不亮全是她的责任。在家里丈夫从不称呼她,要茶只说个茶字、要饭只说个饭字的丈夫大有人在。百货公司玩具部还特别标‘男儿童部’和‘女儿童部’,给男孩的是变化万千的电动、太空、机械等玩具,给女孩的则千篇一律是洋娃娃、小锅小碗小灶等,真是的……”她越说越激动。
  其实,国情不同,据说日本妇女这种牺牲是他们社会安定最大的力量。只是日本男性居然不懂得尊重并感激他们的女性,这一点是我深觉不平的。也更让我警觉到怎样善用我们已经得到的某些平等和尊重,譬如说在工作时敬业的态度如何?结婚后对家庭、家人付出多少?因为我同时听到不少主管抱怨女职员的马虎、怠惰,也有不少丈夫抱怨妻子在家气焰太高——特别是某些有“才”和有“财”的妻子——因此而无法和平相处。
  中国妇女能够得到今天这种程度的平等和男性的尊重,除了妇女本身的努力以外,我国男性的了解以及观念的进步确实也是一大助力,这一点是远远超过日本男性的。
  在和这些可爱可敬的男性共同工作或同组家庭时,女性如果能够多多抱着自重自爱的态度,我相信我们男女之间的气氛会更祥和,生活会更合理。像任何问题一样,自己的反省是重要的,一味责怪别人往往看不清问题的真相。对于将面临就业或婚姻的女性,但愿这一得之愚可供参考。
  自我建设
  自信心是绝佳的后盾
  不成熟的人如有过分膨胀的自信心,往往流于刚愎自用。但是过度缺乏自信心不但在工作方面一事无成,也常常给自己增加麻烦和困扰。
  单拿女人的外表来说,几乎每个女人站在镜前都能挑出外表上的缺点,都不会百分之百的满意。也因此,只要是可以增加或保持外表美的产品,都能打动女人的心。女人要对自己的外表有信心,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年来,整形美容十分“红火”,有位医师大叹:“当年我读医学院时,皮肤科几乎很少人读,现在可后悔了。”尽管有人整形整得吓人,有人美肤美成了大花脸,有人吃减肥药送了命,但女人为美仍然是前仆后继。不景气中,高价化妆品居然造成抢购。女人的自信心,是否都靠外表呢?
  事实上,有智慧的女性懂得怎样从其他方面培养自信心,我看过不少外表以世俗的标准评比的确有缺陷的女性,由于自己有专长或有丰厚的学识,她们表现出来的风度,在言谈和举手投足之间,溢散着美好而让人舒服的感觉。你绝对不会“在意”她外表上的缺陷,反觉得她如果“更改”了某一部分,就真的成为缺陷了。我相信这是她的自信心对别人的影响,导引了别人的观点。
  有自信心的人知道怎样处理自己的生活,从买一件衣服到谈情说爱,她知己知彼,买东西不会受夸大的广告影响,交朋友知道取舍,不受不相干的语言困扰。结婚生孩子以后,也知道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养育子女。
  自信心要从小培养。如果不幸当年父母没有注意到,那么趁年轻的时候自己修炼。很多专家写了这方面的书,是自修的指引。缺乏自信心的人越老生活越痛苦,连金钱也帮不上忙。
  女性自信心最容易崩溃的时候,是在感情受到挫折时。美女也难例外,但有扎实内涵的女性,就可以很快地恢复正常。
  由于女性一生中扮演的角色繁多,更需要自信心来做有力的后盾。只是当心不要变成自得自满,因为骄傲刚愎可能弄到孤立的地步。
  自我建设
  知识:独立的基石
  妇女独立自主这股强大的潮流无人能阻挡,更何况种种事实也逼得女人必须独立自主才能生存下去,无论已婚未婚,女人再也不能像传统那样靠在男人“肋”下生活,也无论一个女人愿不愿意,她必须面对这个事实。
  自我建设(2)
  一般说来,年轻的时候,知识大部分来自学校,或是过分精专于某些学术研究。但学校的知识往往和深广的人生需要关系不多。如果女生在校除了教科书以外,不读报纸、不上网寻觅其他知识、不进图书馆阅读其他书籍,就算别人认为她是知识分子,她仍算是知识贫乏,就像偏食的人会营养不良一样。
  提到“知识分子”这四个字,总让我想到出现在媒体上的知识分子,几乎清一色是男性。女人受高等教育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一人够资格被称为“知识分子”吗?实在泄气。看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仍需努力。
  而女人要独立,必须用知识做基石。譬如关于自己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处理?自己的健康如何维护?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角色如何定位?女性的权利与义务是否随时代的改变而不同等等。
  有人说,女人没有收入就别谈独立自主,这也是部分事实,但有知识做后盾就有力量。知识可以让一个没收入的纯主妇有对策,有对策就不会慌乱,不慌乱就有能力解决问题,就能维持独立自主。她不是男人的“副件”,而是和男人平等的完整的人。
  “无知”往往是悲剧的根源,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的无知,常常使女性陷入绝境。
  也因此大学年龄阶段的女孩,无论是就学的、就业的,最好能放眼看看真实的生活,多吸收和生活有关的知识。单纯情呀爱的书籍固然吸引人,但太虚幻,只在云端上的情节实在不必花费太多的心血阅读。应该多了解女性世界性的问题、时代的趋势和未来的方向。纵使自己“命”好,也该明了这种种情况,才算是“真实的人”。
  自我建设
  该成熟时必须成熟
  有些电视剧常把二十多岁的女性描写成如十四五岁的女孩,语言和态度都幼稚得让人肉麻。曾经有些年轻女性和我谈到这种情形时,很气愤地说,最恨看到这些“三八”造型。其实,“三八”比故作幼稚还可爱一点,因为那是发乎本性的。而一个人如能终身保持“赤子之心”就更了不起,这是最可爱、可贵的人性。
  但是,二十多岁还很“幼稚”的话,就很让人担心了。在十八世纪的易卜生(Henrik Ibsen)时代,女人是男人的“小宝贝”、“小鸟儿”、“小松鼠”,他给她钱买糖、买衣服,他要她打扮得标致让他喜欢,她不用思想,他会替她想。“幼稚”成了取悦男人的条件,否则就会失去爱宠。
  但是在今天,女性若了解自己的处境以及必须扮演的角色,就不敢也不能在应该成熟的年龄,还那么幼稚得让人不敢领教了。
  使得某些女性永远长不大的原因之一,当然是父母太过娇宠。近二十多年来,富裕平稳的生活让大部分家庭日子都好过,最大的压力不过是孩子读书的成绩好不好。因此很多女孩也像男孩一样,父母要求她们的也只是“好好读书”。可惜的是单纯的课本知识与丰富复杂的生活之间,有太大的距离,所以教科书读得好的人,一旦离开课本就失去了凭依。在人生这浩瀚的大海里,不免有些张皇失措。适应不了时,就可能影响一生。
  尤其现代女性要适应的远比男性复杂,譬如说女性在成长的求学过程中,只有一个目标——考好的成绩,但是好成绩在她未来的为人妻、为人母生涯中似乎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她难免会受挫、沮丧。但是男生的好成绩却往往可以与他未来的事业衔接起来,使得从小追求的目标不中断,反而更能大展宏图。
  二十多岁是该成熟的年龄了,如果要为自己的未来奠好基础,我们必须多吸收各种知识,多用思想,观察生活中更深的层次,探索生命中更重要的意义。这样,我们才不会年轻时幼稚可笑,年长时无知肤浅,永远被讥笑为什么都不懂的“妇道人家”。 一个女人成长到结婚的阶段,按理说已够成熟,也几乎定型了。可是依据我自己的经验,以及多年来接触到的案例、一些专家的论著来看,结婚是女人一生中的分水岭,也是女人第二度的成长。
  从最表面来看,男人是把女人娶回家的。他婚后的生活环境不变,就算是在外另组小家庭,女人也还是进入另一个家庭,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就算不冠夫姓,大多数人还是叫你某太太,而他仍然是婚前那某先生。男人则不必适应这种婚后环境的改变,当然更没有面对公婆妯娌等心理压力。
  深入一点看,男人也没有婚姻和事业的选择问题,更不会因结婚而敲破饭碗。据说有些“老派”的企业老板要重用一个男性员工时,还要看看他的家庭生活如何来决定。换句话说,好的婚姻可以帮助男人的事业,这与女人挣扎在婚姻和事业中是何等的不同?男人可以延续、发展婚前原有的事业,女人则要相当的幸运才行。婚姻让男人的自我得到更充分的发挥,而女人却虽紧捏着自我也不一定能确保不失掉。
  至于结婚加在男女两性身上的角色,又是大大的不同。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按理说是同等的,但事实上繁简之间天差地别。尤其是父母两种角色,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严于要求母亲,而对父亲通常认为站在辅助的立场就够了。
  举出这些并不是抱怨男女不平等,而是希望能让尚未踏入婚姻这道门的女性,了解一些事实。经过这道分水岭以后,人生也许完全不同,因此有人说一个女人是不是幸福,要看她是不是有个幸福的婚姻,否则婚前任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只怕也落得痛苦终身。这话在今天虽然已不尽然,但不能得到一个好婚姻总是遗憾。
  也由于这种种事实,女人在婚后等于第二度成长,成长的幅度远大过男性。在第二度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小了,靠的是自己的学习和领悟,责任多在自己身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性都很希望男人撩她
性别角色的双性化
如何判断某人是男还是女?
气质类型有性别之分吗?
看完《都挺好》,心疼不自信的中国女人
两性心理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