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师职业的三种状态,你属于哪一种?
userphoto

2023.07.02 海南

关注

作为教师,你感觉到苦闷、享受还是快乐?你处于教师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本文,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与你分享教师的三种生存状态。


当一名好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呢?不同的专家和学者有着不同的回答。有的说是爱心,有的说是能力,有的说是专业素质,有的说是责任感,有的说是亲和力,还有的说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等。

其实,以上这些条件都很重要。

如果要我把这些条件归纳一下,我认为就是“爱教、会教”四个字。而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又是“爱教”,一个教师,如果他不热爱教育工作,不爱当教师,那么当一位好老师就无从谈起。怎样才能热爱教育工作呢?古人云: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爱之切,才能行之坚。因此,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因为对同一职业的不同认识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和生命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事业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按照人的自由程度的不同,把人分为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我们也将教师的职业状态分为三种:即以此谋生和养家糊口的生存状态、体验人生和品味幸福的享受状态和服务社会与完善自我的发展状态。从这三种不同的存在状态,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职业美所发生的阶段及呈现的方式。

生存型教师——无奈的苦涯

处在仅以生存为目的状态下的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进入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的收入,用以维持生计。事实上,教师这一职业,并不是他们的所爱和首选,只是不得已而为之。以这样的心态从教,就可能出现对教师职业有如下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表现。

1. 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在这些教师看来,既然别的工作不一定做得来,那就只好教书了。反正教书也无非就是知识的输出,就是把知识从书本装进学生的大脑,就像是把知识从一个仓库搬运到另一个仓库。因此,照本宣科、填鸭灌输是最容易不过的方法,机械训练、题海战术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他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地运作,就是循环不已地重复。

如此一来,教师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教师的职业活动变成了单调乏味的简单重复,对他们而言,30年的教龄,仍然只是1年的经验,只是把1年的经验简单重复了30次而已。这种长期机械的工匠般熟练,不但没有给他自身以及学生的身心带来积极有益的影响,反倒使他由于思维总是在原有的轨道上运行而导致教学能力的退化,他的灵性和活力也被磨灭。这种没有创造体验的“教书匠”生活,对自己无疑是一种折磨,对教育和学生更是一种痛苦和灾难!不仅别人而且他自己都不可能从职业中得到美的享受。

2. 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这一类教师从感情上提不起对教师职业的兴趣。只是每月的薪水对他有一种约束,使他或是出于良心,或是出于无奈而不得不尽一份教师的义务。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薪金而做的“交换”。他在职业中找不到快乐和幸福。

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激烈竞争的压力面前,他的全部感受只有一个字——“烦”。“人生苦海何处是岸?”无聊和苦闷弥漫着他的心境,绝望和无奈充斥着他的心房。学生在这种阴郁情绪的笼罩下变得谨小慎微,看教师脸色行事成为学生行为的基本规则。这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已经失去了起码的热情和态度,哪还谈得上去潜心钻研?又怎能以审美的心,去感受职业生活中丰富的内容和美好的意蕴?

3. 将教师职业当作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是这部分教师思想的真实写照。没有长远打算,也不想深入钻研,更不要说将自己的一生都系之于教育事业。对他们而言,教书只不过是获得更好的职业之前的用以谋生的权宜之计。他像一个以短期姿态在学校工作的“临时工”,他所关注的不是教育的改革、学生的进步,而是他自己的待遇和他所认为的更好的发展机会。

享受型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在享受状态下,教师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他们并不否认作为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但是,他们并不安于此,而是有更高的人生追求。因而,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为豪的家珍。带着这种心态从事教师职业,就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学生成长,教师快乐

“教师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的成功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超过自己。”对这些教师而言,教书的意义便是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特别是看着学生一天天长大,他更有一种由衷的喜悦:这是他辛勤劳动的最好回报,也是全部付出的价值所在。虽然他可能一辈子默默无闻,当不了作家、演员、科学家、工程师……也可能终生得不到什么值得炫耀的荣誉或奖章,但他有引以为傲的成为作家、演员、科学家、工程师的学生,有功勋卓越、成绩斐然、值得他自豪的弟子。

“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在于我们培养了一些优秀的学生,更在于对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差生的关爱和付出。”陈丽云老师说,这是她教过的一个学生给她的启发。这位学生有3个姐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备受父母宠爱。到了高三,还沉迷网吧,家人常常要半夜三更发动亲友到网吧找他。

陈丽云老师找他谈话,他对老师坦白:“老师,我不想读了,我不是这块料!”无奈之下,父母打算放弃。陈丽云老师思虑再三,找他慎重地谈了一次话。她说,高三只剩最后一个学期了,老师和父母都不强求他,只要他能坚持到最后。老师还承诺,愿意每天在课余时间陪他读书。老师的坚持,让这位同学坚守到最后。高考成绩公布,他上了大专分数线。成绩公布的那个晚上,这位学生和他的父母、姐姐一家6口到陈丽云老师家中致谢。大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公务员,在马尾当警察。他每年都会去看望老师,他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没有你,我的一辈子就毁了!”

回忆起这段往事,陈丽云老师仍倍感欣慰。她说:“那种成就感、自豪感,远远超过培养出一两个清华北大的学生。从那时起,我就告诫自己:无论何时,都不要鄙视、放弃任何一位差生。用心爱他们、尽心帮助他们,就可以创造奇迹。培养一个高考状元也许可以使你名利双收,但拯救一个对前途和生活失去信心与希望的孩子,却可以使一个灵魂重生,使一个家庭重新春暖花开。”

他们已经把自己的苦乐与学生的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一个落后的学生在自己指导下进步了;一个违纪的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改正了;由于自己的点拨,学生想出了更为简便、快捷的解题方法;由于自己的鼓励与帮助,学生变得积极进取了;由于自己的辅导,使学生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这些都会变成教师幸福的源泉。

2. 平凡工作,诗意生活

对这样的教师来说,把平凡的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诗意的生活,愉悦地享受着教育生活。孩子那灿烂天真的笑脸是天底下最美丽迷人的图画,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校园是地球上最纯美圣洁的净土。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击退他们的斗志,微薄的薪水也没有磨灭他的情怀。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兴趣与事业放在了一起,为了爱——爱孩子、爱学校、爱事业——而当教师。

在一定意义上,享受教育教学就是享受美。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教育是一首诗》中说:“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享受着教育幸福,你就多了一种生活的诗意;你能从平凡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你能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你会惊奇地发现: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3. 无私付出,乐在其中

对这样的教师来说,选择教师职业便意味着某种无止境的付出和牺牲,意味着放弃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意味着蜡烛般的毁灭和粉笔般的磨损。为了年青一代的成长,他们甘做吐丝的春蚕、教育百花园的园丁、攀登知识高峰的人梯、学生求知路上的向导。在给予和付出中,他们有一种来自心底深处的满足。

9月初,高二(5)班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吴叶静老师刚刚带完的毕业生。10多位学生,带上鲜花,相约来到吴老师班上,再听一节她的课。第二天,他们就要各奔东西,到各自的大学报到。吴老师问他们:“在我的班上3年,你们还没听够我的课吗?”同学们齐声回答:“永远听不够!”此情此景,让高二的学弟学妹深感震撼,个子小小的吴老师眼里泛出幸福的泪花。

这拨学生给吴老师带来惊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11年4月30日,吴叶静老师结婚的大喜日子。当《婚礼进行曲》奏响,吴老师缓缓走过红地毯时,突然发现她的十几个学生捧着大束的鲜花,抱着大大的喜娃,抬着一个大蛋糕站在她面前。那一刹那的感动让她始料未及而又不知所措,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亲友无不动情地说:“现在才知道,当老师真的很幸福。”

——高三下学期,原本学习倦怠或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老师们积极备战高考的情绪感染下,也有了奋发向上的动力,他们提出晚自习和课后让老师给他们加班辅导的要求。看着同学们期待的眼神,当老师的怎么能拒绝?于是,吴老师在每周三、周五下午第4节课后,分别召集两个班的学生,让他们带好晚餐,为他们无偿辅导高中生普遍薄弱的文言文和诗歌等知识点。“高三的课时繁重,给学生辅导完回家,已经是晚上八九点。匆匆吃完晚饭还要继续备课,常常奋战到凌晨一两点,从体力上来说,确实是非常非常累,可是,看着学生们一点一滴地进步,看着晚上寂静无声的校园中那一双双渴望求知的双眼仍然炯炯有神,看着这些理科的学子对语文学科由畏学、厌学到肯学、乐学,看到他们往我的包里偷偷塞进面包、饼干,即使疲惫写在脸上,内心仍感觉到幸福,如午后的阳光懒散而宁静。”说到这些,吴叶静老师有些哽咽。

是的,幸福存在于学生看到了你的无私付出,并给出回应的那一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特级教师于漪曾充满激情地说过:“作为一名教师,是用生命在歌唱,用生命在实践,为了我们辉煌的社会主义事业,为了我们可爱的学生,'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开出慰藉的心底的花儿,结出快乐的果子’。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教师这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因为'给’永远比'拿’愉快。”

发展型教师——创造的快乐

马克思有句名言:“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教师的职业就是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之一,因为它充满了关注人的生命的创造。发展型教师不是把教师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这一职业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他们相信,教师职业就应该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栋梁为己任,以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身也会通过自由而富有创造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以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就可能产生如下选择。

1. 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

于漪老师曾经在给贵州偏远山区一位中学语文教研员的回信中写道:“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众多功成名就或者正在成长中的优秀教师,总是以极大的热情和严谨的实践不断追求着教育工作的完美。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自我挑战精神所催生出的各种优秀品质的光芒。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反思。许多优秀教师正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走向成熟和成功的。

对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两个轮子:一个叫作“情感”,一个叫作“思考”。教育情感使其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其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反思常常都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由某个具体问题或事件引发的,教师如果能够自觉留意这些问题或事件发生的各种信息,就可能成功地进行反思。

陈老师担任初一(3)班语文教师不久,发现班上一位原本成绩优秀、活泼开朗但个性较强的女生刘林芳(化名)心有旁骛。某一天,陈老师撞见了她与“男友”约会的一幕。凭以往经验,她把事情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又与家长进行了联系,刘林芳的父亲对她采取了责骂、奚落教育方式。结果刘林芳期中考试一败涂地。陈老师从刘林芳的眼神中读到了愤怒。

一筹莫展的陈老师在刘林芳的随笔作文《痛苦的假期》中,了解到了刘林芳的内心痛苦:不想回家、害怕放假,在家的每一刻都是煎熬,放假的每一天都像在地狱中度过一样痛苦。作文也宣泄出内心对老师的怨恨:“陈老师我想你知道我现在的痛苦,一定很开心吧!一定会想这是罪有应得吧!这是不是你预想中的完美结局呢?又让你为我开心了,这就算是我给你的新年礼物吧。”

刘林芳的作文使陈老师震惊。她没料到自己很正常的做法却使得事情变成这样,她开始深刻反省自己……

她意识到,由于受千百年来“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自认为是教育者,一厢情愿地认为都是“为学生好”,却很少仔细分析一些做法的合理性和实际效果。

于是,陈老师真诚地在刘林芳的随笔本上写下了自己的道歉,又放下教师的尊严,在课堂上做了检讨。随后她利用随笔与刘林芳进行心与心的平等对话,多方鼓励、引导,终于看到“冰山消融”,“春天临近”。刘林芳的优秀作文经陈老师推荐在区报上发表了。当刘林芳向陈老师报喜道谢时,师生相视一笑,曾经发生的所有不快瞬间化解了。
案例中,正是陈老师善于从学生的随笔作文中捕捉到流露的信息,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化解了师生间的所有不快。

2. 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研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研究是发展型教师的重要行走方式,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曾是一名下乡知青,任教之初只有初中学历,但正式任教仅6年便被评为特级教师。

他在《漫谈边教学边研究》一文中揭示了取得成功的秘诀,那就是:“边教学边研究,从科研的角度来认识教学。”他说,人们从事某项劳动,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式,一种是科研式。比如工人造机器,农民种庄稼,重复式的劳动就是只沿袭前人,沿袭自己的昨天,循规蹈矩,一成不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样做,劳动效率当然只能今天和昨天一样,昨天和去年一样,谈不上提高,劳动者本人心里也会感觉很累,感觉枯燥无味、疲乏厌倦。科研式的劳动者总是千方百计地从旧中看出新来,千方百计地想比昨天干得更巧、更好、劳动效率更高。“从科研的角度来看,就常觉得:今天讲课要比昨天有新的突破,语言要比昨天更吸引人、更有感染力;表情要比昨天更使人愿意接受:姿态要比昨天更自然;板书要比昨天更富启发性;和学生的感情要比昨天融洽。做不到多方面比昨天强,就做到一个方面中的某一小点,这样嘱咐自己去上课时,精神上就感觉很愉快,就总觉得有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正是这种以研究的态度与眼光来对待每天的工作,使他始终处于发现和创造的激情中,始终处于体验与享受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快乐中,职业道德更为坚定,专业精神也不断丰盈。


魏书生老师的经历和体会告诉我们: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与其他人相比,他们的成长速度更快,职业境界也更高。

教师的职业生命在课堂。因此,作为中小学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发展型教师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知识的传声筒与教材的扬声器,而是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思想、有见解、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他们时时关注着学科发展的动态,处处搜集着教学反馈的信息,并高屋建瓴地进行研究。教室就是他们的天然实验室,学生是他们最好的实验合作者,而他们在学习中接触并认同的教育教学理论,成为他们实施改革的指导思想。于是,教学与研究成为他们职业生命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反思与研究成为他们的一种专业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师在反思与研究中获得了新生。

3. 以终身学习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发展型教师渴望以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发展之中。他们意识到自觉主动进行终身学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才具有教育学生的资格。而教师的自我教育,是对问题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自我提高的过程,这也是教师迈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

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把自我的发展与职业要求结合起来,把教学的成功与持续不断的学习结合起来。他们不安于已有的成绩,始终像一名田径场上的起跑者,以生机勃勃的斗志、精益求精的态度、学而不厌的精神超越自己。他们更清醒地看到: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而高素质的教师是在终身教育特别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他们积极地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学习和进修不为一纸文凭,也不为薪水提高这些纯粹的功利的目标,而是为了自我的充实和完善。这使他们职业的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使他们的职业生涯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

发展型教师是以生命唤醒生命,以激情点燃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人格塑造人格。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一名传道授业的“经师”,更是一名塑造灵魂的“人师”。


以上三个层次反映了教师职业存在的三种不同状态:

  • “生存型”教师主要是从生计出发,站在功利的角度,以消极和被动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其从事这一职业更多的是出于无奈,因而感到困惑痛苦;

  • “享受型”教师主要是从兴趣出发,站在非功利的角度,以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其从事这一职业是因为自己喜欢,因而感到快乐和幸福;

  • “发展型”教师主要是从自身和社会需要出发,站在超功利的角度,以自我完善、为社会做贡献的立场看待自己的职业,其从事这一职业是为了过一份更有意义的人生,因而感到崇高而有价值。从“功利”到“非功利”再到“超功利”,体现了教师职业状态的升华。

就审美的立场而言,在“生存型”教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职业的厌恶和疏远,教师与职业是分离的,难觅美的踪影;在“享受型”教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其对职业的热情和积极的审美态度,教师与职业是融为一体的,审美活动蕴藏于教师职业生命之中;在“发展型”身上,我们体会到其对提升自己的迫切愿望和富于创造的教育智慧,教师是超越职业的,是以“教育家”为发展目标的。

因此,虽然同样是作为教师,但是职业存在的不同状态,使得教师的含义有许多不同,真正的教师是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快乐和发展的人。拥有这些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幸运,也是社会的幸福,更是教育的希望。



责编 | 麦迪  排版 | 麦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是教师基本的生存状态
(原创)教育随笔:做心中有爱、目中有人、手中有法的好老师
当老师,就要“功利”一点
怎么看校长老师的时间账单
是什么使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怎样成为智慧型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