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职业倦怠感来袭,高校“青椒”怎么破?



作者:李芳、谢书培


摘要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期,高校教师特别是一线城市的青年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经济等多重压力,身心不同程度的透支,职业倦怠感呈现出低龄化与普遍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本文在调研教师群体体检数据的基础上,从“倦”和“怠”两个方面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解读和剖析,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进行特征分类和诱因分析,提出在高等教育新的背景和局势下疏导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疏导策略 

 

长期以来,教师群体就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虽然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师素质的普遍提高,高校教师的生存状况、发展模式及职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特别是,面对新时期科研、教学、职称、经济等多重压力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感问题更加突出。


一、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解读和剖析


鲜为人知,教师行业是最容易过劳死的高危职业之一。早在《2010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的报告中指出,制造、金融、教育、媒体人群健康透支最严重,位居前四位。由此可见,教师面临的多重压力为教师带来了严重的身心负担。新时期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感从特征表象来看,可以从“倦”和“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一方面从教师的体检数据入手,从身体状况来分析教师群体“倦”的原因,另一方面从教师的精神压力入手,从心理层面来分析造成教师群体“怠”的原因。


1.倦——身体亚健康既是结果也是诱因


本研究获取了2014年在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数据,随机选取无重大疾病及慢性病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在职教职工984人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50人,女性634人。同时筛选出在北京事业单位工作的体检人员1213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37人,女性776人,确保与观察组性别比例相当。对研究对象进行血清甘油三脂(TG)、血清总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GLU)及血尿酸(UA)等项目检测,并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比较用X2检验。结果如下:



在984例高校教职工中,血脂项目出现异常为303人,检出率为30.8%;血糖项目出现异常为114人,检出率为11.6%。血尿酸项目出现异常为110人,检出率为11.2%。此三项与健康体检对照组比较: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


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相对于普通人群,高校教师是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纯脑力劳动者,长期从事高压力的工作,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压力较普通人群大;从生理上说,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加上饮食,休息不规律,极易造成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较正常健康体检人群高。


(2)肥胖是多种疾病的易患因素之一,高校教职工已成为肥胖高危人群。这与高校的工作性质有关,高校教师除担负教学工作以外,很多科研工作还要在业余时间完成,寒暑假的时间大部分在实验室度过,生活紧张而不规律,相对较其它职业更加缺乏运动。


(3)男女教师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有明显差异,这与男性多吸烟、喝酒、无节制饮食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对照组男性吸烟比例为15%,男性各类指标异常的比例也高于女性,但比例低于高校教师组。这表明,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导致了男性教师的血糖异常。


(4)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血脂、血糖在30-39岁年龄段增长明显;血尿酸在40-49岁年龄段增长明显。处于30-39岁的青年教师多为单位骨干,工作压力更大,造成脂、糖代谢异常率明显比20-39岁组高。处于40-49岁的中青年教师饮食习惯可能发生较大改变,高嘌呤食物、饮酒等,同时糖尿病、高血脂的年轻化也使尿酸水平呈低龄化增高。


结合体检数据与分析,整体结论如下:


(1)教师身体状况、职业倦怠情况的整体变化规律趋同。

(2)高校教职工异常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或能佐证教师职业倦怠高于一般行业。

(3)疾病低龄化与青年教师指标异常率高说明青年教师群体需要重点关注。

(4)从总体上看,身体状况分别与年龄和压力呈正向关系。

(5)当前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可能与职业倦怠形成恶性循环。


2.怠——情绪懈怠与职业倦怠恶性循环


大多数青年教师在加入教师队伍时,都具备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职业操守,怀揣着一颗富含职业、责任、社会期望、道德、人生目标等于一体的高尚“师心”。但随着教师职业的高反复性,教学、科研、晋升、上下级关系、生活等等的多重压力,青年教师的师心长期受到各种不良情绪的侵蚀,逐渐诱发情绪懈怠。从而导致青年教师或多或少滋生厌教(研)、厌生和职业离弃等心理,同时,青年教师在学校承担的教研工作的日渐加重,逐渐形成的情绪懈怠加剧职业倦怠表现的潜意识反应,成为了一种习惯性思维,又反过来沉积为更进一步的情绪懈怠。


青年教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科研、教学和经济三个方面,通常把这些比喻为压在青年教师头上的“三座大山”。从科研压力来看,高校不论是在职称评定、课题申报还是在多种奖励和激励制度中都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作为最重要和核心的衡量标准,面对这些与收入、资历、荣誉、晋升等现实待遇息息相关的科研压力,青年教师只能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这就成为了广大青年教师自我封闭和偏好沉默的导火索,为懈怠情绪的产生提供了诱因。从教学压力来看,很多青年教师都是走出校园就直接站上讲台,一方面是自身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不足,另一方面是高校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由此带来的青年教师对课程结构和教学特点认知和掌握的缺失会大大削弱青年教师的自信感和创造力,这种正面情绪的不足容易滋生负面的倦怠情绪。从经济压力来看,青年教师都处于婚育年龄,买房、买车、赡养父母和抚养孩子的各种经济压力都齐刷刷地呈现在青年教师面前,面对这种压力,青年教师通常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长此以往就会对工作产生倦怠感。


二、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分类和诱因分析


1.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分类


根据教师人群的外部特征和实际表现,职业倦怠通常可以划分为精疲力竭、狂热投入和能力富余三种类型。详见表2。



2.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诱因分析


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社会、学校、家庭、工作和个人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原因,与学校管理、角色冲突、工作负荷、个人心理适应能力、身体状况、社会期望、社会环境、角色模糊、自由度与自主权、领导行为、年龄、学历、职称、学生品行、学习情况等因素有较为直接的关联。下面将诱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归纳为内、外因两大方面,以便随方解缚。



三、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感疏导策略


1.加强学校管理

(1)提倡“因材管理”


教师人才是教育事业的根本,青年教师是延续教育慧命的薪源。基于高校教师队伍普遍是高素质人才,管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是教师管理的“易”:教师队伍责任心、事业心较强,容易沟通,具备知识分子的“温文尔雅”品性,在得到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较为乐意接受必要的组织管理。二是教师管理的“难”:随着知识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对特色、专业化人才的渴求,青年教师呈现出狂热投入、个性张扬的发展趋势,这是他们的独特优势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管理也应探索与“因材施教”相对应的“因材管理”。古语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学校将每一位教师都当成未来的教育“巨匠”来培养和关怀,青年教师就具备了成长所需的“天时”,那各种引起职业倦怠的内、外部因素的作用力将会大大减弱。


(2)严把青年教师人才引进关


随着大量高学历、具有海归经历的青年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高校教师队伍年轻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学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战略的基础上,应当“学历 能力”双管齐下,从源头上挑选热爱教育事业、注重自身修养、不断求学奋进的青年增补教师队伍,以是否具备“师心”作为引进青年教师人才的重要标准。


(3)完善青年教师教研评估机制


基于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经验不是很丰富,在成长的历程中,更容易受到来自教学、科研、生活等的多重压力。因此,对于年轻的新入行者,应制定专门的青年教师成长规划和独特的教研评估机制,并充分发挥成长规划与评估考核机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如,合理安排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青年教师的考核成绩与成长幅度,科学调整成长规划,缩短或延长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增加或减少教学与科研任务等;同时,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绩与收入、科研、评职称、晋升等相结合,激励青年教师积极主动的成长。如此,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相对较为轻松的成长环境,使他们逐步适应多重压力的教研工作。


(4)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打拼的青年教师来讲,地域或学校优势,为教师提供了相对优秀和先进的教研环境,教师相较站在了国家教育与科研领域的前沿,具备了事业奋进的“地利”条件。但事物总有两面性,一线城市的生存压力,如购房、环境、竞争压力等,是多数青年教师的焦虑之源。所以,学校在尽量争取提供青年教师过渡房、教师公寓、住房补贴等福利之外,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是缓解其生存压力的根本解决办法。如,将物质奖励作为激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与促进团队合作的动力,培养青年教师踏实肯干、拼搏专研的热情,缓解并打破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的疲态。


2.加强入职培训和持续培养工作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相对匮乏,特别是初登讲台的新入职青年教师,在职业技能、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方面比较欠缺。通过青年教师的入职培训和持续培养,不仅能够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还能够提振信心,增强沟通,营造不断学习、合作创新的“人和”氛围,对缓解教师压力,对治职业倦怠有很大帮助。


(1)做好入职培训


充分发挥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在汲取历届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校内外培训专家,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网络培训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再穿插辅以课程观摩与讨论、教学技能培训、学校教学环境介绍、教学沙龙、教学诊断等活动,针对新进教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基本技能进行重点培训,帮助新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师德修养水平,掌握教学标准,形成教育教学能力,缩短新进教师的角色转换期,解决新入职教师的教学适应性问题。


(2)加强持续培养


持续培养旨在保持教师先进性、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树立良好师德风范。通过青年教师拜师、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菜单式讲座或沙龙研讨等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引领指导作用和青年教师的个人与集体智慧,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完成角色转变与持续成长,促进了青年教师思想素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提高,帮助青年教师树立了自信。


(3)开展教师教学诊断与心理辅导


为适应教师的个性化需求(主要包括有比赛要求的教师和学生评教不理想的中青年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诊断与跟踪,并辅之以专项或专题教学培训,包括有针对性的教研辅导和必要的心理辅助,必要时进行深度的心理辅导和助力,旨在帮助需求教师及时调整情绪,快速走出困境,顺利完成教研任务,并对职业倦怠防患于未然。


(4)辅助制定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发展规划以以蕴含职业、责任、社会期望、道德、人生目标等的“师心”为根基,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通过对教学与科研成长阶段的合理细分,明确青年教师的阶段性成长目标和职业成长规划。在青年教师入职培训与持续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引导并辅助青年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以明确的目标与通道设计激发青年教师的教研活力与动力,对治盲目或无序造成的教研压力,有效缓解或避免职业倦怠。


3.注重身体关怀


近两年,中青年教师“过劳死”的现象频繁出现,这与前文提到的多重压力共同作用引起的各种疲劳,长期备课和学术研究导致的睡眠不足和久坐不动,机体缺乏运动以及环境污染等要素引发的心理、精神因素等健康隐患问题有很强的相关性。大量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类疾病向低龄化发展。因此,学校在每年安排一次体检时,除更加关注血常规、血脂、血糖和耳鼻喉等项目外,还需要增加能够检查早期疾病的深度体检来发现潜在病因预警可能出现的猝死事件。此外,学校还应加强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养成按生物钟作息、三餐营养均衡、坚持劳逸结合、加强合理运动、控制烟酒等良好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身体是责任与事业的基础”观念,从身体上帮助青年教师远离倦怠线。


4.加强心理关怀


(1)培养教师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一般而言,心理适应能力会随着青年教师职业经验的积聚而逐渐增长,成长的速度会因人而异,但偶尔也会出现停滞不前或逆增长的个案。这与教师的自信心、人际关系、工作环境以及多方面的压力有着直接关系。通常心理适应能力良好的人,能够主动、快速地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解释、支持、疏导、启发、教育等多种手段,有效解决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减轻或消除焦虑、抑郁、强迫、恐怖等不良精神症状,提升认知水平,提高应对危机的技巧,消除不良行为,矫正心理偏差,促进人格成熟与人际和谐。因此,学校应积极寻求增强教师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路径,有针对性地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学理论学习、情感训练、意志训练、感知训练等心理训练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心理适应能力的快速生长。


(2)引导教师学会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是对心理适应能力的激发与践行过程。在学校心理适应能力培训的基础上,青年教师应通过自我调适来应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外部因素。首先,实现自我认知与自我调控的统一,即在正确认识与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真实的心理需要、价值导向、态度、动机和情感,发现内心冲突的根源,通过自我调控与干预,实现自我与外部环境的统一。其次,角色定位与环境需求的统一。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拥有多重角色,由于个体都会受到其所在环境的制约,因此教师在面对外部环境的不同需求时,就需要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心态,既不过高期望,也不过低评估。三是,自我疏导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古语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青年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与历练,逐渐树立自信并成熟人格,实现事业与人生的双赢。


(3)提供平台进行情绪疏导


利用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建立青年教师微论坛,一方面为该群体表达自我情绪提供一种有效的渠道,有助于情感的抒发和引导;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种同伴之间的联系既包括学术、兴趣等方面的交流,也有助于大家互帮互助,解决各自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研究发现,同类感召作为同伴效应的主要心理要素,当这个群体数量足够大时,能带给该群体更多的安全感和依赖感,而这些感情要素的被满足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疏导特定群体的共性问题,比如职业倦怠感。


(4)重视进行情感激励


建立“以尊重为核心、以情感激励为基础”的精神奖励机制,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激励、兴趣爱好激励、教研荣誉激励、学生喜爱激励等。如,对工作优异者,在给予精神奖励的同时进行物质奖励,并评选校级荣誉,推荐省市级和国家级荣誉,加大表彰宣传,形成榜样的影响力;对工作勤奋者,在给予部门领导口头表演与关怀的基础上,优先给予进修发展机会,并提供各种学习、交流等机会,形成付出者的肯定与培训效果。通过对不同青年教师给予不同的精神关怀,践行“因材管理”,尊重并呵护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提供其“天时、地利、人和”的教研环境,培养出一支善于攻坚克难、胜任教书育人的精锐之“师”。

 

注:本文原标题为《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感疏导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宝富,王丽梅.积极干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倾向的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0(2):62-66.

[2]蔡晓武.经济发达地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9):72-75.

[3]吴小云,刘春华.普通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J].现代管理科学,2013(8):90-92.

[4]闫海玉.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4(2):80-82,105.

[5]张霞,王林雪.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50-57.

[6]陈锋菊,范兴华,贺春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6):82-84.

 

The Research about How to Counselling the Job Burnout of the Young College Teachers

Li Fang  Xie Shupei

Abstract: During the new era of deepening higher education’s reform, university teachers, especially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in first-tier cities, faced with multiple pressures including teaching, research, economics and others. Different levels of overdraft on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aspects, the feeling of “Job Burnout” shows a trend of getting younger and more general, becoming one restricting factor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which can not be ignored. We based on health examinations’ data of the teacher group, interprets and analyzes teachers’ Job Burnout from two aspects named 'tired' and 'lazy'. By feature classification and incentive analysis of teachers’ Job Burnout, presents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dispel young teachers’ Job Burnout under new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Job Burnout; dispel strategy

 

作者简介:李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评价、教育生产效率计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专家,中国高校师资交流培训中心主讲教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成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基金项目负责人,主持校内外研究课题多项,出版学术专著《不同类型教师对高校学生学业效果的影响》,发表教育类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校青椒们,为您的倦怠开药方
一个大学“青椒”的离职
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应对方法
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需与高校的发展实际相容
压力应对与人生幸福——做一个健康幸福的老师
[转载]如何解决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