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急性痛风的治疗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急性痛风的治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中华内科杂志, 2016,55(11): 892-899. 


推荐意见4: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及早(一般应在24 h内)进行抗炎止痛治疗(2B)


痛风急性发作期,及早(24h以内)有针对性地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抗炎镇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Van Durme等[39]的研究显示,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使用NSAIDs比安慰剂在24 h内疼痛症状减轻50%方面效果更优,有统计学差异(RR=2.75, 95%CI 1.13~6.72)。Van Echteld等[40]的研究显示,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1.8 mg/d)比安慰剂在24 h内疼痛症状减轻50%(RR=2.74, 95%CI 1.05~7.13),以及32h内疼痛症状减轻50%以上(RR=2.43, 95%CI 1.05~5.64)方面,效果更优,有统计学差异。


推荐意见5: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首先使用NSAIDs缓解症状(1B)


痛风急性发作时,首先考虑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目前仅有间接证据比较不同非选择性NSAIDs治疗痛风的相对疗效与安全性。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能更有针对性地抑制COX-2,减少胃肠道损伤等副作用,可用于有消化道高危因素的患者。


Walsem等[41]的Meta分析显示,针对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双氯芬酸和萘普生、布洛芬在6周和12周的疼痛缓解程度、6周和12周的身体功能改善程度、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氯芬酸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萘普生(RR=0.30, 95%CI 0.20~0.60)和布洛芬(RR=0.50, 95%CI 0.30~0.90)。


Zhang等[42]的研究显示,依托考昔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疗效优于吲哚美辛(WMD=-0.18, 95%CI -0.30~-0.07),在疼痛缓解方面优于双氯芬酸(WMD=-0.46, 95%CI -0.51~-0.41),在总不良反应(RR=0.77, 95%CI 0.64~0.93)、药物相关不良反应(RR=0.64, 95%CI 0.50~0.81)、胃肠道不良反应(RR=0.42, 95%CI 0.27~0.66)、头晕(RR=0.37, 95%CI 0.16~0.85)等方面优于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


Patricia和David[43]的研究显示,痛风急性发作患者使用药物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例依次为:依托考昔(OR=2.05, 95%CI 1.45~2.88)、依托度酸(OR=1.55, 95%CI 1.28~1.87)、罗非昔布(OR=1.45, 95%CI 1.33~1.59)、双氯芬酸(OR=1.40, 95%CI 1.27~1.55)、吲哚美辛(OR=1.30, 95%CI 1.19~1.41)、布洛芬(OR=1.18, 95%CI 1.11~1.25)、萘普生(OR=1.09, 95%CI 1.02~1.16)。


潘奇和陈黔[44]的研究显示,与双氯芬酸组比,依托考昔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P<>P<>[45]的研究显示,依托考昔治疗80例急性痛风患者,其疼痛缓解度优于塞来昔布(P<>


推荐意见6:痛风急性发作期,对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2B)


高剂量秋水仙碱(4.8~6.0 mg/d)能有效缓解痛风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容易导致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低剂量秋水仙碱(1.5~1.8 mg/d)与高剂量秋水仙碱相比,在有效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低剂量秋水仙碱48 h内用药效果更好。


濮永杰等[46]的研究显示,高剂量秋水仙碱和低剂量秋水仙碱在服药后24 h、32 h关节疼痛缓解和疼痛评分减少≥2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高剂量秋水仙碱比,低剂量秋水仙碱能明显减少胃肠道反应(RR=2.95, 95%CI 2.24~3.89)。


蒙龙等[47]的研究显示,低剂量秋水仙碱与常规剂量秋水仙碱在关节疼痛评分减少≥2分比例、疼痛缓解率和临床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剂量秋水仙碱比,低剂量秋水仙碱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RR=0.25, 95%CI 0.19~0.34)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6, 95%CI 0.26~0.50)显著降低。


推荐意见7:痛风急性发作期,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NSAIDs类似(2B)


对急性痛风患者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30 mg/d,3 d)可起到与NSAIDs同样有效的镇痛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特别是对NSAIDs和秋水仙碱不耐受的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


Janssens等[48]的研究显示,曲安奈德对比吲哚美辛的镇痛效果,在1~2 d、3~4 d、10~14 d后的关节疼痛得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Rainer等[49]的研究显示,我国香港地区急性痛风患者口服泼尼松龙(30 mg/d)与吲哚美辛的镇痛效果相似,但吲哚美辛的不良反应比泼尼松龙更多(19% 比6%,P<>


Janssens等[50]的研究显示,荷兰急性痛风患者口服泼尼松龙(35 mg/d)和萘普生,第4天时对痛风关节炎初始治疗的效果相似。90 h后,泼尼松龙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减少44.7 mm,萘普生组减少46.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且较小,均在随访3周内消失。


马亚萍[51]的研究显示,小剂量泼尼松(10 mg,1次/d)对比秋水仙碱(0.5 mg,3次/d)治疗116例急性痛风关节炎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6%(P<>P<>


推荐意见8: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推荐进行降尿酸治疗(1B)


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预防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复发和痛风石的形成,帮助痛风石溶解。将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360 μmol/L(6 mg/dl)以下,有助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


Sriranganathan等[52]的研究显示,别嘌醇、苯溴马隆、别嘌醇联合苯溴马隆、非布司他、聚乙二醇重组尿酸酶(尚未在我国被批准上市)通过降低尿酸,可以减少痛风石。


Abhishek等[53]的研究显示,对既往12个月内痛风发作>2次的患者,血尿酸水平(OR=1.36, 95%CI 1.08~1.72)、痛风病程(OR=1.27, 95%CI 1.10~1.46)是痛风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Akira等[54]的研究显示,急性痛风发作与平均血尿酸水平有关(OR=0.42, 95%CI 0.31~0.57),用降尿酸药物能降低痛风复发风险(OR=0.22, 95%CI 0.10~0.47)。


Li-Yu等[55]的研究显示,当血尿酸持续数年控制在<6>


Becker等[56]的研究显示,高剂量的非布司他(120 mg/d)能更好地缓解痛风患者症状。


Perez-Ruiz等[57]的研究显示,与单用别嘌醇[(0.57±0.18)mm/月]比,单用苯溴马隆[(1.21±0.67)mm/月]或苯溴马隆联合别嘌醇[(1.53±0.45)mm/月]对痛风石溶解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推荐意见9:痛风患者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建议使用别嘌醇(2B)或非布司他(2B);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建议使用苯溴马隆(2B)


对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非布司他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较别嘌醇更具优势。对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苯溴马隆和丙磺舒均可用于慢性期痛风患者。苯溴马隆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优于丙磺舒。


使用别嘌醇时,应从低剂量开始,肾功能正常者起始剂量为0.1 g/d,肾功能不全时剂量应更低,逐渐增加剂量,密切监视有无超敏反应出现。使用苯溴马隆时,应从低剂量开始,过程中增加饮水量,碱化尿液,避免与其他肝损害药物同时使用。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使用以上降尿酸药物,并在用药过程中警惕可能出现的肝、肾毒性和其他副反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药还需巧用—痛风患者怎样合理使用秋水仙碱
药考试018|痛风诊疗指南已变化,秋水仙碱正确用法是什么?
痛风治疗不规范,这些后果很麻烦!教给你痛风规范治疗方法
秋水仙碱到底是好是坏?
痛风急性发作,该如何选择药物?
“机智过人”还是“自欺欺人”?喝酒前吃几片秋水仙碱来避免痛风发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