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痴第一是诗魂——在梁东诗词研讨会上致辞
  •  
    •  

       
      各位诗家、各位朋友:
       
        大家好!
       
        五月江淮,风光正好,春色动人。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欣赏和研讨梁东先生的诗词,别有一番意味。今年2月1日晚上,在钓鱼台芳菲苑举办中华诗词吟唱会的时候,梁东先生对我说,安徽的诗家们将在合肥举办“梁东诗词研讨会”,我非常高兴地表示一定参加。梁东先生的故乡是安徽安庆。这是一方厚土,他从小受到大江绿浪的洗浴,受到安庆故里的滋养,受到桐城文学的影响,也受到维扬文化的熏陶。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的散文,还有他对戏曲的痴迷,都积淀着、灿烂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也凝结着他的高标壮志,体现着他的趣味追求,反映着他的人格才华。
       
        梁东先生是中华诗词学会的老领导,也是当代诗词大家。文学的根源在于爱,诗词是不可遏制的情感抒发。梁东先生诗情澎湃,吟咏不绝,是因为他有着对故乡、对亲朋、对人民、对山河、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例如他那些思念故乡的诗词,读来心生温暖。他在《江城子·怀乡》中写道:“由来故土自牵肠。”在《蝶恋花·故乡行》中写道:“楚尾吴头扬绕,形胜东南,皖水龙山笑。如画乡关添窈窕,何须天外寻芳草。”这些优美的诗章,让所有读过的人都会在心底荡起涟漪。《长相思·回乡》中写道:“他乡云,故乡云。江畔流云游子魂,情连皖水滨。  思之殷,盼之殷。燕子呢喃几度春,无从问旧邻。”“草有根,树有根。抹尽青苔觅旧痕,儿时梦最真。”“寻到归时意最沉,乡愁重似金。”诗缘情而绮靡。这些包含真情的词作,细腻地刻画了他思念故乡的心理感受。激发民族正气,抒发爱国情怀,是梁老诗词艺术创作的主旋律。诗词绝不是理论说教,爱国主义之与诗词,也不能是政治口号,而必须是鲜活感人的形象。梁东先生许多重大题材的诗作,也都是他真实感情的凝结,是从心底发出的吟唱。例如他写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诗中有句:“沧海浮明月,神州跃醒狮”,“心系卢沟月,人师细柳营”,“清夜诗中点,增提十万兵”,形象之鲜明,语言之鲜美,图画之鲜艳,都会使人在诗美的享受中增进对家国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梁老在异国他乡写下的诗词更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管它七国名和姓,齐楚燕韩赵魏秦”。(四老西欧七国行)这是梁老等四位老人同游欧洲七国的诗句。有神游中的调侃和幽默。但细思之,又蕴含许多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试想,站在异国土地上,沐在他乡风光里,突然想到“齐楚燕韩赵魏秦”,(第147页)自身历史的厚重感一定是充满心头的。梁老还创作了许多写给亲人、朋友的诗词,表达了对亲朋的热爱,透着真挚和清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凝成诗章,赤子情怀与祖国山川秀水自然和谐,寄托着他的心灵志趣。
       
        非常可贵的是,梁老除了精于古典诗词,还于新体诗有许多杰作,收入诗集中的写在汶川大地震哀悼日的《下半旗》就是一例,那也是胸中的热血喷发的诗行:“今天,我低下头,不是为了哭泣,/只为亲吻那破碎的土地,/只为再作一次心灵和废墟之间的寻觅,/寻觅婴儿的哭泣,/寻觅老人的喘息,/吸吮他们伤口的血迹,/催生下一个生命的奇迹。”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深沉的悲悯情怀,都用极精当的诗语反映出来。我敢说,这是在那重大灾难发生后出现的极具感染力的新诗精品。通过梁老的创作和其他两栖诗人的创作实践,我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凡是精于古典诗词的诗文家,创作新体诗,一般说,都有一个很高的起点,都能在古体诗与旧体诗、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找出比较融洽的契合点,从而创作出符合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特性和风尚的新体诗作品。
       
        朱光潜先生曾在论述陶渊明的文章中说:“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 梁东先生是把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融进诗词作品中。他的诗词是他灵魂的写照,是他的生命散发出的光芒,他的善良,他的高雅,他的品德,他的情怀,都浸洇到他的作品里了。
       
        研讨梁东先生的诗词,使我油然想到中华诗教。梁东先生是新时期推动中华诗教繁荣发展的开拓者之一。想到他和杨叔子院士在推动诗教工作上的劳苦,我眼前总是浮现二千五百年前一幅图画,孔子和他的学生被困在陈蔡之间,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长期以来,梁老为中华诗教而奔波辛劳,老骥伏枥,精神饱满,不辞辛苦,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始终“讲诵弦歌不衰”,真是矢志不渝,九死未悔。宋代王禹偁《厄台碑》碑文写道:“圣人之为人也,不为己也;忧道也,不忧贫也。但欲缀皇纲之绝绪,辟帝王之坦途,酌三代之礼法,垂万世之典则,使王泽浸于生民。”这些话,真是新时期梁东先生们在诗教工作上的形象写照。在梁东先生的诗集里,也收录了许多梁老在诗教实践中留下的诗词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他对诗教的深邃思考和诗意灵感。他完全没有个人的功利思想,没有尘风世俗的干扰,保持着诗性的品格和高雅的风骨,为了国民的素质提高,为着民族的崛起,为着社会的和谐,奉献着自己的才华。正如他的诗句“清涟托出包河藕,只见冰心不见丝”(梁东诗词选第160页1996年11月12日《纪念包拯诞辰一千周年》)一样,梁老的胸怀是清澈明朗的,像合肥包河里的莲花清静高雅,像包河里的莲藕怀一颗“无丝”(无私)的“冰心”。
       
        梁东先生曾怀着对故乡的眷恋深情地说,是皖江的水,安庆的风,把他熏陶成一个“铁杆”京剧爱好者,成为一个书法与诗词爱好者。这当然是谦虚之词。欧阳中石先生评说,“从梁东先生的‘戏’到他的‘书’和他的‘诗’,虽然是三个不同的方面,但它们的背后都是源于一个轴心的,那就是梁东先生自身的学识、修养、品格、情趣的一颗晶莹无瑕的灵犀。”(欧阳中石《好雨轩吟草》序《梁东诗词选》第8页) 正如梁东先生在诗中所说“三痴尽处是三知”。(梁东诗词选第167页《纪念林散之先生》)这是梁东先生为纪念林散之先生写的五首诗中的句子。林散之先生是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大师,自号“三痴生”。他在八十多岁时评价自己,诗书画,诗为第一,付出心血最多,感受也最多。梁东先生对林散之先生可谓知之深透。他认为,林散之先生之所以在书画上称一代大师,正是因为他有渊博的国学功底、有深厚的诗词功力作基础,他首先是一座葱翠高拔的诗词大山,才有书法和绘画艺术上的独到和创新。梁东先生是一位诗词书法戏曲的 “三痴”,而“三痴”的基础是“三知”。何谓“三知”,我体会,对梁东先生来讲,是知诗、知书、知戏之谓也。他的诗词厚重高格,热情洋溢,轻松自然,真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王国维《人间词话》);他的书法飘逸洒脱,真有“提笔云翻龙泼墨,回眸珠落手操弦”的潇洒;(梁东诗词选第17页)他的戏味神韵自在,有“曲终人已醉,余韵共徘徊”的味道。(梁东《开窗放入大江来》第102页)而这“三知”,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典型最突出的代表,梁东先生有“三知”而至“三痴”,可见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爱之深厚。
       
        梁东先生还有一句诗:“三痴第一是诗魂” (1993年8月1日鹧鸪天·诗魂梁东诗词选第168页)。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诗人思想、文化、个性的反映。在梁东先生的“三知”中,最厚重、最丰满、最能代表他自身形象的,还是他那许多优美的诗词作品。
       
        今天恰逢母亲节。梁东先生有着对故乡、对父老兄弟的深情厚意,有着对祖国母亲的深情厚意,这份浓浓的感情融进他的诗词作品中。这种博大的爱心,也是每一个诗人词家都应该具备的。
      点击图标,表达阅读心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俊梁越群《苔》爆红 完整版歌词在这里
    【诗家】妙笔生花,天机织锦
    郭进拴:读张进才老师《晨曦集》有感
    【文友写真】高广彬的诗话人生(王以太)
    【鸿雪诗论】杨子怡 先生一语便惊世 知否诗魂是国魂 ――谈徐中秋先生《海隅长吟》集中的人文关怀
    【诗词】故乡情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