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新分享
北医三院万峰教授带领大家走出冠心病治疗的误区
北医三院万峰教授带领大家走出冠心病治疗的误区

  冠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富贵病,然而冠心病患者对冠心病的治疗认知缺乏却让人担心。一个覆盖全国的冠心病咨询中心调查发现,全国各地500多个咨询者的来电显示,近60%的确诊冠心病患者虽然在坚持药物治疗,但还是经常出现胸痛、气急等症状。热线同时发现很多患者宁可轻信各种诊疗广告信息,而不及时寻求正规治疗,同时对一些新的冠心病诊疗方法缺乏认知,或心存疑虑。这些都为今后冠心病发展带来了隐患。


  好大夫在线今天很荣幸邀请到北医三院心脏外科万峰教授为大家讲解冠心病治疗的误区。

主持人:
万教授您好!
万峰教授:主持人好!
主持人:由于患者对冠心病的诊疗方法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所以对后期的治疗带来了不便,麻烦您具体讲解一下
万峰教授:恩,好的

详细介绍

  冠心病患者认知缺乏让我们很担忧,一种是患者害怕动手术宁愿药物治疗、还有是只有两成患者听说过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涵盖两方面。一是应用抗血小板药(比如阿司匹林等)、降脂药物等,达到稳定粥样斑块,防止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的目的;二是服用冠状动脉扩张剂,主要指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以缓解心绞痛等严重的临床症状。但药物治疗的缺点在于,是不能从根本上解除、或者减轻粥样硬化导致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所以,即使遵从医嘱规律服药,仍有很多有些患者无法控制心绞痛的发生,在劳累过度或激动时会出现胸痛或胸部紧缩、压迫感,甚至发生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并发症。这也是介入和手术等有创性治疗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患者在感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后,不是听从医生的指导,接受进一步的治疗,而是为很多虚假广告所误导,自行吃药。有些患者为了省钱,自己觉得感觉还好时,就擅自停止服药。其实,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关键是坚持用药、祛除不良习惯。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一定要坚持按医嘱服用扩张冠脉、抗凝防栓、降压降脂的药物来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时要坚持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防止病情发展。

  如前所述,介入和手术治疗都属于有创伤的医疗操作,两者都已成为冠心病治疗领域最常规的手段。介入治疗(也就是“支架”治疗)的基本原理是疏通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并用支架加以支撑,防止病变的复发;而手术则针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弥漫的患者,这些病人往往无法置入支架,或者由于病变的复杂性,支架治疗的远期效果不佳,当疏通已不可能时,唯有另辟新路。

  顾名思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或者冠脉搭桥)就是获取患者其他部位的血管,移植到心脏上面;移植的血管就像一座桥一样,跨越了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的部位,架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之间。血液从主动脉通过“桥血管”输送到阻塞的冠状动脉远端,从而重建了心脏的血供系统。从这个机理上可以看出,不论介入还是手术治疗,都能达到消除冠状动脉阻塞的不良影响和危险的目的,对于病变严重的病人,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而手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犹如足球场上的守门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许多拨打热线的冠心病患者都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有所耳闻,但听说手术需要开胸,既怕手术的痛苦,又怕大手术带来风险,投鼠忌器,而宁愿采用药物治疗。这种恐惧心理可以理解,特别是冠心病属于老年病,罹患人群以60~80岁的高龄患者居多。但需要指出的是,冠心病已成为全世界、包括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威胁甚至超过恶性肿瘤。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犹如怀抱定时炸弹,随时存在生命危险。同时,我国主要冠脉搭桥中心的手术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率在97%-98%,还要强调一句,这个数字包括了所有年龄段的患者群,而不是特指年轻病人;特别是近年来微创跳动心脏搭桥手术的发展,使高龄重症冠心病人的搭桥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因此,由于天然的恐惧放弃理性的选择是不可取的。

主持人: 据我们了解万教授在1996年回国后,就在积极开展以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主的综合性冠心病外科治疗,现在共完成手术近10000例,其中在国内率先大规模开展微创非体外循环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近8000例,国内例数最多,成功率达到9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冠心病的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搭桥手术那个更有优势呢?

万峰教授:

  与传统心脏搭桥相比,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搭桥的优势在哪?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亦即冠状动脉搭桥术)都是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实施。这是因为心脏总在不断跳动,而冠状动脉的口径只有2mm左右。在运动不息的术野里进行如此精细的操作,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只有让心脏停跳,才能保证搭桥手术的顺利进行。在心脏停搏期间,由体外循环替代心脏,带动血液循环,相当于人工的心脏。但是,体外循环毕竟无法完全模拟心脏的功能,因此,可能对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如破坏凝血机能、增加神经系统并发症、诱发机体应激反应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材的发展,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旁路移植操作终于成为可能,从而催生了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我们简称为OPCAB)。顾名思义,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使用体外循环。后者在手术操作中,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机体的血液循环完全由心脏支配;摒弃了体外循环,也就避免了体外循环带来的不良反应。术后出血量可能更少,神经系统并发症亦相应减少;患者恢复更快,脱离呼吸机时间、在监护室滞留时间以及出院时间都相应缩短。在最近的十余年,OPCAB已成为常规的搭桥术式。
  诚然,OPCAB显示出卓越的技术优势,但不可否认,在跳动的心脏上起舞,需要更为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许多大型的医疗中心无法对病情较复杂的病人实施OPCAB,就在于无法保证在跳动心脏上的技术质量。我们之所以能保证OPCAB达到同期搭桥总量的95%以上,源于我们多年来致力于OPCAB的深厚积淀和不断锤炼操作技术的恒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醉热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手术OPCAB
简述心脏搭桥手术和支架手术的区别是什么?
心脏搭桥三年后感觉前胸和后背发凉并蹿疼
搭桥手术之后反而会降低存活率,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放“支架”还是“搭桥”。哪个好?
手把手教你学心脏超声(6):关于超声心动图与冠心病血运重建术,您能想到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