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庆阳方言词汇特征
庆阳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在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比较缓慢,保留的地域、历史痕迹比较明显。例如,庆阳人常把“昨天”叫“夜来”,把“什么时候”叫“几时”,将“蚂蚁”叫“蚍蜉蚂”,都是古汉语中的词汇。
词汇是语言中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化的因素。庆阳方言一方面深受周边语言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历史时期中原及一度统治这一带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从而打上了深刻的历史烙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明史上,从夏商时代的鬼方、羌方,周时代的戎族,南北朝时的鲜卑,宋代的女真、元代的蒙古,直到清代的满族,都曾经直接统治过这一地区。这许多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共同开发建设过这里,也在此交汇融合。作为民族重要特征的语言,至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如,庆阳人将叔父称为“达达”,这是借用蒙古人对长辈的尊称而来的;又如庆阳一些居民将“大小便”称为“解手”。该词语源自于山西移民。明代山西移民均用绳索捆住双手押解,每需要大小便,必须先求解开双手。后来由山西移民之口将该词汇带入陇东,便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到了近代,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大量的西方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并逐渐进入陇东,这些最早进入的“洋货”在董志塬,乃至在陇东方言中至今有着明显的反映。如,很多人将火柴称为“洋火”,将“搪瓷盆”称为“洋瓷盆”,将机织细布称作“洋布”等等,都是历史的、民族的社会生活在庆阳语言上留下的痕迹。
阳方言中有一些比较独特的词汇特征,现就较流行的词汇举例如下:
表称谓:
称姑姑为“娘娘”
称岳父为“姨父”,岳母为“姨娘”。
称妻兄为“室兄哥”,妻弟为“小舅子”。
称妯娌为“先后”。
称外公为“外(音wei)爷”,称外婆为“外(音wei)奶”。
称伯母为“大妈”。
称叔父为“大大”。
称最小的叔父、叔母为“岁大”、“岁妈”。
称祖父之父母为“太爷”、“太太”。
称祖先为“先人”。
称丈夫的哥哥为“阿伯子”。
称祖父母的娘家为“老外家”。
称母亲的娘家为“小外家”。
称干爹为“干大”。
称最后生的儿(女)为“老生儿(女)。
称母亲和孩子们为“娘母子”。
称连襟为“挑担”。
称妻子为“婆娘”,称丈夫为“掌柜的”。
称老头为“老汉”,称老太婆为“老婆子”。
称别人为“人年”、“人家”。
表时间:
称现在为“壬庚”。
称刚才为“绛才“那(音nai)会”。
称昨天为“夜来”。
称后天为“后日(音er)”。
称今天为“今日(音er)”。
称前天为“前日(音er)”。
称每天为“见天”
称早晨为“早起”。
称上午为“前晌”。
称下午为“后晌”。
称晚上为“黑了”。
称去年为“年时”。
表人、物及行为、动作、性质、状态:
称打架为“打锤”。
称小孩生病为“变狗”。
称感冒为“凉了”。
称舒服、顺当、合适为“窝叶”。
称舒服、美气为“受应”、“受活”、“欠活”。
称陈述、叙说为“向学”。
称致谢为“道答”。
称礼谢为“谢承”。
称私人之间赔情、认错为“下话”。
称估量、预计、打算为“括谋(mu)”、“吃谋(mu)”、“吃算”。
称帮忙为“搭帮”。
称垮台、破产、散伙为“倒灶”。
称追赶、驱逐为“断”。
称不理睬为“不理势”。
称呻吟为“声唤”。
称说谎为“编谎”。
称惹乱子为“趸乱子”。
称抚养为“抓养”、“拉扯”。
称宽容、原谅为“担待”。
称磨蹭、拖延为“磨拖”。
称自卑为“短精神”。
称刁难为“勒肯”。
称闪开为“趔开”。
称摆架势为“列瓜”。
称用动作和神色给人使性子为“抢的”。
称挑剔为“弹拔”、“弹嫌”。
称扭打、挣扎为“顽缠”。
称摆弄为“玩弄”。
称何地为“阿达”、“怎(音za)达”。
称赌徒为“轱辘子”。
称讨厌为“日眼”。
称行为莽撞为“冒日鬼”、“二杆子”、“半吊子”、“二球”。
称聪明为“精灵”。
称动作迅速为“麻利”、“灵干”。
称可怜为“牺惶”、“不当”。
称爱出锼主意陷人者为“日弄三”。
称惹人讨厌的人为“日眼鬼”。
称品行不端的人为“哈众”。
称缺少自知之明的人为“掂不来”。
称小偷为“贼娃子”。
称扒手为“绺娃子”。
称人喜欢炫耀自己为“料片子”、“烧料子”。
称漂亮为“斩(音zan)劲”“强得很”。
称耍无赖为“死皮”、“耍死狗”。
称有把握为“没麻达”。
称行为动作轻浮为“骚轻”。
称阿谀奉承为“舔尻子”。
称捉弄人为“料制人”、“日弄人”。
称口吃为“结锅子”。
称差不多为“帮间”。
称麻烦为“麻达”。
称愁闷为“颇烦”。
称嫉妒为“曲得很”。
称暗害为“阴治”“诬治”。
称倒霉为“臊了”。
称妇女怀孕为“身不困”。
称老年人去世为“殁了”。
称撒手为“丢脱”。
称打鼾为“扯鼾睡”。
称打盹为“丢盹”。
称打雷为“响雷”。
称聊天为“谝传”、“谝闲传”。
称羡慕为“眼热”、“眼红”。
称泼辣、厉害为“争(音zeng)得很”。
称洗锅为“打折(音zhe)”。
称耕地为“揭地”。
称不行为“没是”。
称把握、掌握、努力为“挖抓”。
称说合、劝解为“圆过”。
称别扭、拘束而不自在为“把作”。
称自认为是,藐视他人为“日能”。
称老练、有经验为“老辣”。
称行为迟缓、拖拉为“暮囊”。
称丰满健康为“富态”。
称难应付、难办为“难缠”。
称耐力强或受用为“受实”。
称老年人头脑清楚、记忆力强为“膛清”。
称细心、细微、负责任为“细数”。
称稀罕为“希欠”。
称人行为不端或调皮为“崽怪”。
称人安逸自在为“品麻”。
称轻松为“轻省”。
称差不多、还可以为“膀肩”。
称整齐、一致为“齐茬”。
称出格、过份为“茬大”。
称不好了、坏了为“麻眼”。
称麻烦、有问题为“麻闼”。
称合适为“合窍”。
称说大话、言不符实为“卖嘴”。
称可怜为“不当”。
称恐怖可怕为“森煞”。
称好为“美实”。
称可笑为“失笑”。
称玄乎、危险为“玄的”。
称恶心为“嘲的”。
称不计道德、习惯不好的人为“不德行”。
称健忘为“佯昏子”。
称爱唠叨的人为“碎口子”。
称说话啰嗦的人为“粘(ran)众”。
称矮而胖的人为“巴督子”。
称无能的人为“松囊鬼”。
称行为不端、下流的人为“骚情鬼”。
称没见过大世面、胆小的人为“窝里佬”。
称不合群的人为“捣众”。
称蛮横不讲理的人为“窄楞子”。
称抢劫的人为“刁儿匠”。
事物名称:
端阳节为“单五”。
称除夕为“三十黑子”。
称赶集为“跟集”。
称冰雹为“冷子”。
称颧骨为“胭脂骨”。
称上下颌骨为“牙槎”。
称牙床为“牙胯子”。
称上腭为“天花板”。
称睫毛为“眼眨毛”。
称肩膀为“胛子”。
称胸部为“腔子”。
称上腹部“心口子”。
称小姆指为“小姆尕”。
称膝盖为“磕前”、“磕前盖”。
称腓肠肌为“腿猪娃”。
称赤身裸体为“精溜子”。
称臀部为“沟蛋子”、“沟子”。
称被子为“盖的(音di)”。
称尿布为“褯子”。
称马车为“拉拉车”、“胶车”。
称馒头为“馍馍”、“蒸馍”。
称母鸡为“鸡婆”。
称狐狸为“狐子”。
称蜘蛛为“蛛蛛”。
称蛇为“长虫”。
称猫头鹰为“信猴”。
称小燕子为“燕唧唧”。
称地耳为“地软软”。
雷阵雨为“霈雨”。
称雨凇为“地釉子”。
称喜鹊为“野雀”。
称公驴为“叫驴(音yu)”。
称母驴为“草驴(音yu)”。
称公猪为“脚猪子”、“伢猪”
称母猪为“奶头子”、“”礤礤。
称小雌猪为“奶条子”。
称雄猫为“狼猫”,雌猫为“咪猫”。
称太阳为“日头”、“暖暖”。
称尘土为“塘土”。
称一直、向来为“一老”。
称隔不多日子为“三天两后晌”。
称间或为“十哩五哩”。
称架子猪、有待养肥的猪为“克郎”。
称种山羊为“臊胡”。
称公山羊为“羯羊”。
称公狗为“伢狗”。
称孵小鸡的母鸡为“罩窝鸡”。
称黄鼠狼为“黄猺”。
称青蛙为“盖娃”。
称蚂蚁为“蚍蜉蚂”。
称蝼蛄为“地螺螺”。
称钱串子为“狗扎扎”。
称蝙蝠为“燕变蝴”。
称山鸡为“呱啦鸡”。
称蜣螂为“屎爬牛”。
称鸽子为“扑鸽”。
称蚯蚓为“蛐蟮”。
称小甲虫为“牛牛”。
称毒蘑菇为“狗尿苔”。
称厕所为“灰圈”。
称一共、共为“满共”。
称从头到尾为“打齐”。
称几乎、差一点为“希乎”、“些乎”。
称不合为“不铆”。
称争执、争议为“打当当”。
称抽时为“刁空”。
称远亲为“挂搭亲戚”。
称奚落、讽刺人为“嚷治人”。
表方位:
称附近为“跟前”。
称这里为“致达”。
称哪里为“阿达”。
称那儿为“兀达”。
此文章由本人转载而来,并非本人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方言和甘肃文化(全文)
你家哪里的?关于方言的10种好书
陇东打工文学社同题散文《回家》展播之三:高宏等4位文友作品
日语会话三月通视频教程
甘肃庆阳
陇上行(54): 陇东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