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骨质疏松不只是缺钙,别忽略了这几个“偷走”骨量的幕后黑手

骨骼的强度和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骨量是会随着年龄变化的。一般来说,大约在 30~35 岁达到骨量高峰期。此后,骨量就会开始衰减,到了老年期,骨量还会显著下降。殊不知,除了年龄在悄悄“偷走”你骨量,你在服用的一些药物也可能会使你的骨量减少。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或者维生素D引起的,而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常被忽视。需特别提醒临床常见骨质疏松症中,有8.6%~17.3%的原因是药物引起的,临床上又称之为药源性骨质疏松症。

常见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有:




抗癫痫药物

抗癫痫药物需要长期服用, 而长期服用可致低钙血症, 高碱性磷酸酶血症, 骨矿含量降低,导致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增加。代表药物是苯妥英钠, 卡马西平, 丙戊酸钠等。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平常要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减少对骨骼的不良影响。

抗凝药物

肝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 如肝素钠注射液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等,常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形成。肝素可通过影响骨代谢及骨密度导致骨损伤,引起的骨质疏松主要与剂量大, 长期使用有关。

降糖药

以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为代表的降糖药,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因其能增加骨丢失、降低骨密度和骨质量,长期服用会使骨折风险增加4倍,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患者要谨慎选用。对正在使用的患者要加强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随访。
以达格列净、恩格列净为代表的降糖药,可增加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可能影响到钙磷代谢,使血磷升高,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造成骨吸收增强。

糖皮质激素

长期使用地塞米松、可的松、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软化症、甚至骨坏死,其中骨丢失和骨折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对骨骼的作用会随用药时间和用量增加而加重。对于老年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超过3个月以上、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以及低钙饮食或维生素D缺乏的人更易发生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应加强监测,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预防激素相关骨质疏松的药物,比如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等。

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他克莫司是在器官移植患者中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它们通过增加骨吸收造成骨质疏松, 好发于脊柱部位。由于一些器官移植患者常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 故对辨别导致药源性骨质疏松的药物易产生干扰, 需加以注意。

抑酸药


长期服用以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为代表的抑酸药,会增加髋骨、腕骨及脊柱骨的骨折风险,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机制主要与高胃泌素血症和胃酸分泌过少,导致肠道钙离子吸收障碍,反馈性引起甲状旁腺激素、1,25双羟基维生素D3等分泌增加,以及促进溶骨,增加骨吸收等有关。如用药时间超过1年,应定期进行骨质监测,必要时使用不受胃酸影响的钙剂或维生素D进行预防性治疗。
此外,其他常见的会对骨骼产生有害影响的药物,如甲状腺激素、戈那瑞林、 亮丙瑞林、甲氨蝶呤等也会导致药源性骨质疏松。
来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质疏松必须治疗吗?
哪些药物会导致骨质疏松
五(7)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学习笔记)
地塞米松、华法林…...这些药你常吃吗?小心骨头越来越脆
补钙误区多,一起来认识
「科普」为什么绝经后容易骨质疏松?如何治疗? 王兮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二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