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史上最全ESMO妇科肿瘤研究大盘点,刘继红教授为你解读!



ESMO前沿妇科肿瘤资讯,带给你新思考!



2020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备受关注的Science Weekend已经圆满落下帷幕,期间顶级肿瘤专家云集,新药物、新研究、新思路层出不穷!相信爱学习的你一定不会错过!
 
想知道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新出了哪种“神药”?宫颈癌术中发现患者淋巴结阳性怎么办?子宫内膜癌新现何种治疗方式?晚期卵巢癌患者该何去何从?医学界肿瘤频道诚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刘继红教授为大家解读研究进展,给临床诊疗“递招”!

 

晚期宫颈癌或迎新药
 
医学界

本次ESMO大会公布了Tisotumab-vedotin(后文简称TV)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II期试验结果,能否请您谈谈这种针对组织因子(TF)的药物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治疗前景?是否会改变既往的治疗格局?(摘要号:LBA32)

刘继红教授

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无论是用单一化疗药物或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客观缓解率都不超过15%,疗效都非常不尽人意,这也是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治疗的困境。而本次大会报道的LBA32研究用药TV是一个针对组织因子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总缓解率(ORR)为24%、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8.3个月。亚组分析表明,无论肿瘤组织学类型、先前接受过的疗法数量、对先前系统治疗的反应以及是否采用双药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各亚组间的缓解率总体上是一致的。
  

图1  TV治疗宫颈癌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还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2个月(95%CI:3.0-4.4)、6个月PFS率为30%(95%CI:20.8-40.1)。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1个月(95%CI:9.6-13.9)、6个月OS率为79%(95%CI:69.3-85.6)。研究中,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20%)包括脱发、鼻出血、恶心、结膜炎、疲劳、干眼症。
 
从研究结果来看,TV不但疗效可观,且安全性可控。鉴于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的新药沉寂已久,本次大会报道的这个新药也引起了我们临床医生的关注。既往的治疗方案都是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相信新药的出现能够给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更多新的治愈可能性。不过该研究只是II期试验,我们也期待其I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以及后续与既往标准治疗方案的头对头比较。这种抗组织因子的ADC或许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发现患者淋巴结阳性,“继续切”or“关腹”?
 
医学界

本次大会报道的关于宫颈癌术中淋巴结阳性患者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回顾研究结果显示:完成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术中发现淋巴结阳性并不能提高生存率。那么能否请您谈谈淋巴结阳性的宫颈癌患者应该如何选择治疗方式?如何降低复发风险?(摘要号:806O)

刘继红教授

该研究是一个欧洲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515例宫颈癌患者,研究结果发现:手术中发现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转为根治性放疗与接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后再放疗相比,预后没有显著差异。

其实这是我们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一般会选择终止手术,改为根治性的放疗。而在中国,医生通常会选择继续完成根治性手术。然而,这种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即使做了系统的淋巴结切除,术后仍然需要放射治疗。如果直接放射治疗和根治术后再放疗的疗效没有差别,那么发现淋巴结转移后及时终止手术的益处显而易见,至少会明显减少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表1  根治性放疗与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结果

宫颈癌的新分期标准中,不论宫颈局部病灶情况如何,只要有淋巴结转移就归为IIIC期。我认为,这其实并不合理,可能不能准确提示预后,也可能会造成部分患者的过度治疗。因此,我们团队也在做相关的研究以提供对宫颈癌进行更加合理分期的循证医学证据。
 
关于如何降低宫颈癌的复发风险?我认为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仅仅同期放化疗可能是不够的,可能需要加上放疗后的辅助化疗。也可以对这类患者进行肿瘤基因检测来寻找潜在有效的靶向药物。现在有许多临床试验正在探索中,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形成新的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来降低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复发风险。

CDK4/6抑制剂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初现“生机”

医学界

哌柏西利联合来曲唑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ER+)晚期/复发性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试验显示出了良好的结果。那么能否请您谈谈CDK4/6抑制剂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地位如何?未来应该如何探究治疗模式?(摘要号:LBA28)

刘继红教授

从本次ESMO大会报道的CDK4/6抑制剂在ER+晚期/复发性EC的试验结果来看,哌柏西利联合来曲唑显著改善了患者的PFS(p=0.041),中位PFS达到了8.3个月,而对照组只有3.0个月,疗效可观,并且试验报告的不良事件等级也较低,说明患者耐受性好且安全性可控。

图2  哌柏西利+来曲唑的研究结果
 
我们期待Ⅲ期临床研究能进一步确证其疗效。未来可以将CDK4/6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或者其他靶向药物,探讨联合治疗用于晚期和复发子宫内膜癌治疗的效果是否能够更优,对患者生存的改善也是值得期待的。

免疫抑制剂被神化?晚期卵巢癌治疗仍需探索

医学界

本次大会公布了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用于新诊断的晚期卵巢癌(IMagyn050试验)以及纳武利尤单抗用于铂耐药(晚期或复发性)卵巢癌的试验结果(NINJA试验),都没有获得积极的结果。那么能否请您谈谈免疫治疗在晚期卵巢癌治疗中地位如何?晚期卵巢癌今后该如何探究治疗策略?(摘要号:LBA31;807O)

刘继红教授

IMagyn050研究显示,一线标准化疗方案加上PD-1抗体及其维持治疗并不能改善晚期卵巢癌的疗效。此外,NINJA试验显示,PD-1抗体对比单药化疗也未显示在复发卵巢癌获优。IMagyn050试验中还探索性地分析了PD-L1表达状态与疗效的关系,发现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群体用PD-1抗体有改善PFS的趋势,但仍然没有统计学差异。


图3  IMagyn050研究结果

 

图4  NINJA研究结果

 
其实在既往的很多探索免疫治疗疗效的研究中,均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在卵巢癌的有效率不超过20%,而化疗的有效率,尤其是在初治病人中,是明显高于免疫治疗的。因此,不管是临床医生还是病人都不要将PD-(L)1抗体当做救命药,应该基于生物标志物或者基因检测去选择治疗方式,而不是不加选择地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所有患者。
 
从这两项研究的结果来看,可能对于晚期卵巢癌的治疗谈“去化疗”为时尚早,也提示我们未来仍需不断探索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方法,如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各种靶向药物的联合应用,新型ADC是否能改变晚期卵巢癌患者生存结局等,这些问题都亟需更多的研究去回答。


PARP抑制剂卵巢癌个体化用药模式出炉
医学界

中国学者吴小华教授在此次大会上报道了NORA试验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尼拉帕利在铂类敏感复发的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地位。能否请您谈谈此项研究成果对患者有何临床意义?PARP抑制剂在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未来应该进行哪些探究?(摘要号:LBA29)

刘继红教授

NORA试验是首个对尼拉帕利个体化起始剂量治疗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尼拉帕利个体化起始剂量用于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临床获益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尼拉帕利维持治疗使总人群中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68% (HR 0.32; 95%CI:0.23–0.45; p<0.0001),相较安慰剂组,接受尼拉帕利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中位PFS:18.3个月对比5.4个月。

NORA研究提供了尼拉帕利个体化起始剂量的中国人群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对指导临床医生选择用药很有帮助。


图5  NORA研究结果

 
对于PARP抑制剂在不同分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中的探究,我认为可以对有BRCA胚系突变的早期卵巢癌患者探索PRAP抑制剂否替代化疗。对于晚期的卵巢癌患者,化疗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但研究者们还是可以探索联合PRAP抑制剂的治疗方式以及不同的应用时机。


妇科肿瘤不同研究方向探索进行时
 
医学界

最后能否请您谈谈,针对此次ESMO大会的研究进展,您认为晚期妇科肿瘤治疗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刘继红教授

对于初治的晚期肿瘤患者我认为要用基于分子分型更精准地制定治疗策略。而对于晚期复发的患者,我们不但要探索化疗的耐药机制,更要寻求更多的挽救治疗方案。新药研发也需要不断迈进,才能为晚期妇科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相信在未来,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妇科肿瘤患者的生存现状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疗效提高与生活质量提高并存!

专家简介


刘继红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教授;

  • CACA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 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副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CSGO)副主任委员;

  •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本文首发: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文作者:u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ESMO速递|实力亮相,安罗替尼联合方案直击妇科肿瘤两大难治难题
妇科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迄今为止我们学到了什么?
每个女人都害怕的子宫癌,这些治疗方法一定要知道!
2020ASCO年会妇科肿瘤解读
得了肿瘤就是“判死刑”?医生曝光3大治疗手段,你早该知道了
吴小华教授:我国妇科肿瘤临床研究势头迅猛,多个关键试验值得高度关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