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式太极拳八法

    很多的太极拳书都提到太极拳八法掤、捋、挤、按、采、撂、肘、靠,具体八法有哪些内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很少人有系统的论述,我认为八法和五行是太极拳的结构和字体,字都是由笔划构成的,太极拳是由八法五行构成的,只有从细的解剖分析,才能对太极拳彻底的了解。我曾祖程二夫子(程颐、程颢),曾有一句名言「学贵则行,行则明,明则有功。」只有弄懂,多练才能上功夫。

陈式太极拳无论是小架,还是老架或者新架,不管动作怎么变化,它的一举一动都离不开这八法。所以学习陈式太极拳,先了解八法至关重要。

我先讲一下掤劲,掤是八法之一,是四正劲,是陈式太极拳常用的劲别之一。陈式太极拳十四代大师陈长兴曰:「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上扰下提君须记,板栏横采也难敌。「歌诀中讲的上扰下提君须记,讲的就是掤劲,在太极拳发源地人们会常说「请扰住别丢开」或「请掤住别丢开」是一个意思,这个「扰」讲的就是掤,有了掤劲,板栏横采才能发挥,孟子曰「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掤劲就是太极拳的规矩。
陈式十七代大师陈发科曾说「学拳第一要学对,第二要练熟,第三要练细、讲明。」为了弄懂,就要讲明,我认为掤劲,在太极拳里有两种含义,三种关系,第一层含义,是讲掤劲内涵,练太极拳用不用劲,用多大气来练,才算正确?怎样来鉴定用气大小的标准?十六代大师陈鑫说「打拳,何尝不用气,不用气则拳何由运动。」笔者认为,这话讲的好,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从始到终都要用气,这个气就叫「掤气」也叫「掤劲」,整套架的练习,应保持「掤劲」不丢,其如长江流水,滔滔不绝。能保持「掤劲」、「掤气」不丢,这是功夫,是长时间练习的结果。需要练习太极拳者用心体会,至于练拳时用多大气才算合适,多大的劲才叫掤劲,我总结出一个定义,就是人在弯腰拿东西之前的劲就叫掤劲。拿东西前,人会有意识的指导行动用力,准备抓拿东西,这时的劲正好,那么拿起东西之后的劲就不是掤劲,以这个劲为标准,小于拿东西之前的劲叫丢劲;大于拿东西之前的劲叫僵劲。只有保持拿东西之前的劲,才能使中气不丢,与人交手时听劲才会灵敏。

十九代大师朱天才曾在他的,「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一书中讲「掤」故名思意,如双手掤物,下按上掤,这里不仅是一种掤劲。陈式太极拳论中讲「浑身上下,处处有掤劲,不管对方抓、拿、打、按、推。都应用「掤」劲结合丹田之气来化空对方的力。运用技术来攻击对方。「掤劲」也有封闭之意,即可防守又能攻击不可轻视也。」

依据朱天才大师讲的「掤劲」不仅有封闭化劲之意,还有攻击防守之能。手上的掤劲容易分别和体会,身体上的掤劲就比较难了,身体能产生掤劲,实际上也是表现了太极拳的功夫,「掤劲」产生于弹性,是通过长期练太极拳,使肌肉在原有的弹性基础上将骨胳、韧带等与肌肉结合起来方长中锻练出来的,是长期练习中产生的一种劲。所以我专门有一篇「关于太极拳的伸展」的文章,阐述伸展产生弹劲的重要性。只有促使身体的不断发长和不断收缩,才能提高身体的弹性和增强身体的掤劲,掤劲是太极拳的基础,是太极拳的第一劲,八法的其它劲如捋、挤、按、采、撂、肘、靠都含有掤劲,掤劲永远和其它劲共存,掤劲永不丢。

第二种含义讲掤劲的外形,就是动作的姿势,什么样的形状和姿势叫掤劲,太极拳的运动中,凡是往上走的劲和往上前去的劲,无论是身体躯干方面或是两臂两手的动作,只要符合这劲的走向就叫掤的动作,不过在技击中的采、撂、肘、靠,抓拿仍跌,都含有掤劲,有了这些掤劲才能抵挡外力,反击对方。有了这些掤劲才能够提高胆量,心静不乱,有了这些掤劲才能随机应变,将掤劲运用到各个不同动作之中,兼施并用。

讲过两个含义,再讲三个关系,第一是掤劲和裆的关系,第二是掤劲和力点的关系,第三是掤劲在技击中如何发挥。

先讲一下掤劲和裆的关系,裆在的掤的姿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老架第一式,第一个分节,两手向上抬起时,这就是一个掤的姿势,这时如果不扣裆落胯,就很难稳定中心,和保持中定劲。比如金刚捣碓这一势开始的过路动作,两手掤起,提右腿向前上步的动作,也是掤的动作,这时右裆如果不扣住,左脚蹬对方时,这个劲就发不出来,也没有威力。太极剑套路中,仙人指路一式,右脚蹬地,左脚提起,右手提剑,这个动作也是掤的姿势,这时左裆如果没有扣住,仙人指路指这一势就发不出威力了,也很难平稳和保持中定劲。总之,无论拳式中和器械套路中,掤的姿势很多。凡是在掤的动作中,一定要扣裆落胯,不扣裆落胯,身体就容易形成直劲像一根棍子,易受制于人,不能如九节行珠节节贯穿,一招自成一招,不能连绵不断,这样掤劲就难以发挥了。扣裆落胯,犹如大桥的拱门,承受力量大,下盘稳固,易于掤劲的发挥。同时也应注意,在扣裆落胯的时候,裆不要落的太过,落得太过,易犯膛裆毛病,一旦膛裆。下盘就失去了掤劲的作用,劲就扁了,承受力的作用也就大大减小了。裆若上拔过火,又易犯尖裆弊病,尖裆容易失去了中定劲作用,也失去了周身协调性,这时掤的动作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些需要练习太极拳者要时时注意,不管练拳和练器械,在掤的姿势中,如果不扣裆落胯,下盘不能稳固,就谈不上发挥掤劲。

掤劲和力点的关系,这个道理不讲,在练拳时容易犯僵劲和丢劲,练拳时周身很僵,就很难放松,也难练上功夫。我有一个学生,练的动作让外行看还挺好,也比较舒展大方,当用两手指点一下这个学生的手臂时发现,整个身体就似一根棍子,因该学生在跟我学拳之前,跟别人学了好多年其它拳,根深蒂固的毛病纠正起来,非常困难。这就是不懂掤劲和力点的关系所致。在练太极拳时力点一定要清楚,无论那个招势,它的力点只有一个,如果用手指掤,力点就在手指,其它部位劲就不能大于手指,其它部位放松,劲随手指;掤劲在腕部,劲点就在手腕,手与肩就不能大于手腕;掤劲在肘,劲点就在肘,其它部位的劲就不能大于肘,其它部位放松,劲随肘;以此类推做到力点明确到位,掤劲的任何动作,在身体中线两侧的劲点,只有相同一个部位劲点,不能同时出现两个劲点,也不能同时出现两个以上部位劲点,如果出现两个以上部位劲点,就容易导致僵劲、散劲,鉴于此,练习太极拳式要遵守这一原则,掤劲与劲点协调一致,准确到位。在练拳中只有熟练、准确、正确的掌握和应用好掤劲和劲点的关系。才能提高功夫,才能和人交手时,把拳中的技击方法发挥的轻灵自如,随心所欲。

掤劲在技击时如何发挥:一般情况下,掤劲第一作用是化劲和引劲,其次是和其它劲别合而为一,比如,在采、撂、肘、靠、捋、挤、按和松、活、弹、抖、抓、拿、扔、跌等。掤劲会和采同时使用,会和撂同时使用,会和肘靠同时使用,以此类推,掤劲会和一切技击动作同时使用,如果失去了掤劲,其它劲就难以发挥,掤劲是骨,其它劲是肉,掤劲是水,其它劲别就是的鱼。鱼离了水,就无法生存,这也就说明掤劲是太极拳的基本劲,对掤劲的施展程度好坏,是体现太极拳功夫的高低。在我的第一本书中,有一张多人推我的照片,这就是充分表现内在的掤劲,在众人推来时,含胸塌腰,扣裆落胯,两脚踏地,如古树盘根,用身体掤住巨大的外力,展示出陈式太极拳超人的功力。

捋:是八法之一,是四正劲,也是陈式太极拳常用的的技击方法。

捋的劲点在两腕,转折在腰,是顺其来势引进落空之法。太极拳讲的「四两拨千斤」实际上就是捋劲。捋时,周身协调、劲点准确、沉肩坠肘、气贴于背,保持立身中正,颈项与尾闾联成一条直线,脊椎伸直,以脊椎为轴,腰为轮,腰脊一旋转,像车轮旋转那么灵活,使对方来的劲, 通过腰的旋转,将对方的劲引向身体的左侧或者右侧。两手和腰的旋转协调的越好,捋的威力越大,在捋时接手要轻、准、快,不破坏和截断,对方打来向前冲的劲,使对方打来的劲,在中途中不断、不停、不变,通过腰脊的旋转加大了对方向前冲的速度,使对方来不及变化而摔倒。

捋的手法,有单手捋、双手捋,单手捋比如拗步转换掩手肱拳。这时的用法是当对方向胸前打来时,右手向右后上方捋,同时上右步,贴身打靠的动作。双手捋的动作在套路中很多,比如:斜形,青龙出水转换双推手,就是两手向前捋。使用捋劲时离不开掤劲,离开了掤劲,就容易产生扁劲,如果劲扁了,不但腰劲发挥不出来,捋也发挥不出来,威力也不大,也难以达到捋的效果。捋时要特别注意这样要点。

挤:是八法之一,是四正劲,是陈式太极拳常用的的技击方法。是近身挤逼对方失去平衡的一种技法,又是掤劲延伸威胁对方一种力的纵深发挥。「挤」有单手、双手、肘、膊、肩、胸、背、胯、腿等多种挤法,挤可以随时变化,对方不进用挤进攻,对方进可转化为引进落空,挤因为是近距离的技击,所以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重心,才能挤退自如,蓄发相变。

近身挤逼,一定要有扎实的功夫,不然难以发挥,所以挤劲使用的好坏,也是功夫的体现,陈式太极拳的大师。陈鑫曾说「打拳熟而又熟,无形迹可拟,如神龙变化,捉摸不定,随意举动,自成法度。」
只有勤学苦练,「达到周身触觉灵敏和肌肤能自然反应后,方能完全体会其中奥妙。」(注:王西安老师的「陈式太极拳推手技法」第三页。)

按:是八法之一,是四正劲,也是陈式太极拳常用的手法。按有封闭之意,按,发力点在掌心或者掌根,主宰于腰、蓄劲于丹田,按法有单手按、双手按。按时要注意沉肩坠肘、含胸塌腰、气沉丹田、立身中正,以腰带动全身、上下相随、周身一体。陈鑫大师说「两手当沉下,不沉则肩上扬,不适于用。」所以按时要特别注意肩和肘沉下了没有。只有沉下才得法,否则按劲难以发挥。

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在「拳经总歌」中说「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连人难侵,让人巨力来打我,四两化劲拨千斤。」在使用按劲时,例如对方直拳打来或者对方两手推来,要先引进对方劲,改变对方打来或推来方向,使对方直劲改变成面对我方向斜下的劲,这时再按对方手、或臂、或胸,使其来不及变化而坐倒或者摔倒。在使用按劲时,重心须在前腿,并含胸塌腰、气沉丹田、劲蓄在胯,发劲在两掌心或者两掌根,一气呵成、手到身到。

推手或防身自卫时按劲如果发挥好,化解对方后,无论单手按或者双手按,还是非常实用得。要想发挥好按劲,还是要多练,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上下相随、周身协调、运用自如。

采:是八法之一,是四隅劲,是陈式太极拳常用的手法。采在陈式太极拳里,实际上就是擒拿,采法,由单采、双采、有肘采、胸采,以及身体每个部位都可配合采。要想掌握和运用好太极拳采法,就须懂得听劲、化劲、用劲之功夫,陈式太极拳的采是熟练运用套路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巧妙结合、灵活多变,采与反采、拿与反拿的一种有效技术方法。旋展采法时,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变化,难以描绘,在采时,眼疾手快、认准关节、看清筋肌、御其骨拿其筋、使其无还手之力,这才是陈式太极拳的采之根本、拿之关键。

陈式太极拳的采,与其它功夫的擒拿在化劲比较上有不尽相同之处,一般擒拿当对方打来时,是先格或者先架,截断对方劲路,使用反关节擒拿对方。陈式太极拳的采是当对方打来时,顺其来势,不截断对方的劲路,然后再施展刁拿锁扣,分筋错骨,反挫关节和拿掐穴位,一切动作全在不知不觉之中,使对方来不及想象,脑子来不及思考和转换,已被我方拿住。一般来说,顺势引化,然后再擒拿,如果有格有架,硬用后天劲去采对方,很难说有效果。因为采法前,使用格、架来化劲,对方会有心理上的充分准备,比如对方一拳打来,我方先格,然后再变化擒拿手法,在格对方时,对方打来的劲络突然中断,大脑反射会使其迅速变化招势,使我方失去采拿时机,格、架化解就难以奏效。这就是有格有架只是一下。陈式太极拳的化解方法是,对方打来时,不截断对方劲路,使其来不及变化,没有想象的时间,即可随机应变,用不同的采法,使敌受制于我,这就是陈式太极拳的采法,陈式太极拳的采法,在技巧上和时机上以及层次上都比较高,它不是单纯的采法,同时在三维空间方面都得到训练。一九七九年,冬,陈照奎老师在焦作矿务局张献洲家住教擒拿时,口传心授,每一个擒拿动作,都要求我们反复练习,力求完全掌握、弄懂,采法的劲路力的大小和采的作用点,时机的准确性,身法的协调性等。同时又让我们在不顶不抗之中,灵活多变的,采与反采,这样交*训练。使我们在采时先明其理,再明其采之要决,抓筋拿脉、反挫关节,掌握规律、举一反三,我在那个阶段,打下了坚实的采法基础,为今日教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要想采的准,拿的住,使对方无反抗能力,还需要有些人体解剖结构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擒拿时能抓住人体运动系统的规律。知道人体要害薄弱部位,才能正确理解擒拿技击方法,并能灵活的掌握它。

在掌握了人体解剖结构特点之后,还应该掌握运动力学、生物运动力学的基本原则,以便掌握正确的发力顺序、力的变换。同时还要多练些伸筋拔骨的基本功,和腰胯、左右螺旋的基本功,以及擒拿手法基本功,通过这些基本功的训练,来加大关节运动的幅度,加大周身运动的协调性,和充分发挥腰胯的作用,以腰胯来运化擒拿时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加大关节运动的幅度,使我的运动路线长于对方,在身体功能上和技术条件上优势与对方,这样容易造成了对方的损伤。我记的陈昭奎老师在教擒拿时,非常强调腰胯的作用,腰胯在擒拿过程中是变化的中心和作用点,千万不可忽视。按一般常识来讲,人体的运动表现为肌体的运动,和身体的移位运动,相邻的关节及全身的运动。所以形成肢体的运动,又是以全身的运动系统的形成体现。这种相邻关系的运动构成人体不同的链子系统。他们之间相互支持、制约、形成人体各种复杂运动。因此要想正确掌握陈式太极拳的「采」--擒拿,就要全面的了解陈式太极拳。以及人体的解剖结构,了解陈式太极拳所讲的腰胯在擒拿和反擒拿中所起的作用。并且熟练得去掌握它、把握它辩证地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练好陈式太极拳的采法。

撂,是八法劲别之一,是四隅劲,是陈式太极拳常用的手法。「撂」是以腰胯为主,结合手、肘、臂,高度协调、反挫关节,在一瞬间发出的一种爆发力。

撂法有单撂、双撂、外撂、内撂、上撂、下撂。单撂往往时对方抓我衣领时,我方利用对方抓我衣领的杠杆条件,臂上碾对方肘关节,配合身法螺旋转身下合的一种方法。单撂劲整速度快,易拆对方肘臂,不容易把握分寸,应小心使用。双撂和下撂,容易把握,小心使用可以掌握用劲大小。外撂、内撂、上撂,因转身幅度较大,容易伤对方肘臂,也应特别注意。较常用的撂法:比如对方直拳打来或推来或者抓拿我方时,我方先化其来势,螺旋转身,引进落空,右手或者左手反抓对方手腕,螺旋反转,左小臂或者右小臂,紧贴对方左肘上方或者右肘上方,往上推碾、反转,随即落胯下合。反挫对方肘关节,使对方从我身体侧面摔倒。无论那一种撂发,用劲过猛都容易伤人肘臂,切不可轻易使用,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也要特别小心,以免误伤。

肘,是八法劲别之一,是四隅劲,也是陈式太极拳常用技击的手法。是近距离弯曲前臂关节以肘打击对方的各种不同的动作。肘的技击威胁性大,爆发力强,又容易伤人,轻则伤身,重则伤命,使用时格外小心。

肘法,又单肘、双肘、顺肘、腰拦肘、穿心肘、上挑肘、背折肘,连环肘等等。单肘技击用法较多,比如套路里的护心拳,用的就是单肘,打的就是立肘。三十八式理斜形变筋刚捣碓过路动作中,打的是腰拦肘,击地捶变踢二起中间就一个背折肘,炮拳中最后就有几个腰拦肘、顺拦肘、穿心肘、连环肘,井拦直入之后的一个动作,是打双前立肘。新架中倒卷肱之后就有一个退步压肘。

陈式太极拳中肘法较多,不管使用那一种肘法,进肘须进身,步法一定要到位,接近对方,肘的威力才能发挥出来,在使用肘法时,腰胯与肘,以及步法,三者的结合非常重要。太极拳理论之中「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秒。」王西安老师常讲「我守我疆,莫失我界。」俗话说「远了用手,近便加肘。」陈鑫大师曾要求「肘在前后、左右、上下,要呼应合住劲。」「比如背折肘、如有人突然从身后搂我腰,我随及身体左转,落胯下沉,右手螺旋向下伸展,略化解搂抱之后,这时对方身体向我右侧倾斜,我螺旋曲右肘,向后打击,正好会打在对方的心脏位置,此动作只能对敌用,只要使用对方不死即伤,在同学之间要千万小心,不可误伤。

肘的技击可分为宽面技击和窄面技击。宽面技击容易控制,不至于伤人,窄面技击容易致人内伤,重者会毙命,若不是对敌,窄面技击切不可轻易使用。

靠,是八法劲别之一,是四隅劲,是陈式太极拳常用技击的手法。「靠」也是近距离贴身用爆发力打人的一种招数,以人的肘关节以内,膝关节以上,用以攻击对方的部位都称「靠」。比如,肩靠,肩靠分外侧、内侧、肩头,胸靠,如对方从正前方来搂抱,即可用掤先化解来势,此后用胸靠击对方正胸。背靠,如对方从后方来搂抱,在似抱未抱之际,及时含胸塌腰前合,然后用后背打人前胸。另外还有胯靠、臀靠,陈式太极拳的总歌中讲「劈头盖面天下有,钻心剁肋世间赞」靠的应用,「靠」是陈式太极拳善长又是独特的技击法,陈式十二代大师陈敬伯,就有陈敬伯之靠的美称名扬天下。靠实用性强、爆发力大,不小心也容易至人内伤。在用靠时,轻者受伤,重者毙命,千万要小心,不是对敌,切不可轻易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技击八法之一:按劲的实战威力及用法
按劲的实战应用
谈太极拳技击之听劲
缠丝劲到底有多少奥秘?值得一看!
太极杂说61-61-62-63-64-65-66-67-68-69-70
陈氏太极拳八法的内涵及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