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本研究是一种学习

   

校本研究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仅是一种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的取向。

 

一、从学校本位到校本研究

学校本位是近些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一个教育新理念,是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向之一。校本发展是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自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主张在政府宏观指导下,社会积极参与,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

1、学校本位的具体操作

根据各国的通常做法,近年来的学校本位在具体做法上包括学校行政运作、课程与教学、选择与管理学生、经费与人事、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各项内涵:

1)学校行政自主。受到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教育行政机关逐渐授权,让各级学校具有自主管理和运作的空间。

2)课程与教学的自主。增加学校课程、选修课程的比例,以便学校办出特色,给学校弹性的自主空间;尊重教师的教学专业自主权;对于学生的评价,强调教师的自主决定,多元化评价。

3)选择与管理学生的自主。在学校录取新生的方式上出现许多新的措施,增加学校在选择学生方面的自主性;在管理方面,学校根据有关教育法规自行决定管理方式。

4)经费与人事的自主。在经费方面具有较大的弹性,人事方面也获得相当大的自主性。

在学校本位的大背景下,各种学校本位的操作应运而生,诸如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等。校本研究作为学校本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已经出现在我国基础教育,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2、校本发展的内涵

校本发展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为了学校”、“学校中进行”和“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学校自身应成为发展的中心和根本,学校的一切办学和改革措施都要有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组织成员的发展,最终有利于教育对象的发展。

基于学校,是指教育改革的主阵地是学校。没有学校层面的变革,一切教育改革的措施都要落空,改革的目标就不能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归根到底要通过学校来实现。对学校管理者来说,也要充分认识学校的地位与作用,把主次位置摆正,做好学校自身工作。

学校中进行,是指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创造潜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力量,成为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没有学校自身主体作用,学校一切改革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校本研究成为一个崭新的亮点,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恰当的突破口。从学校实际出发,组织教师从事适合本校的教学研究、课程研究,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校本研究无疑将成为科研兴校之后促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异常深刻的变革。校本研究,把研究作为一种事业,以研究为线索,统整教育教学,不仅对教师、学校发展产生重要作用,更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它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面临挑战的教学研究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有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建国之初,基础教育面临着教师人数少、教学任务重、教师素质弱等问题,教学研究机构为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能正常开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国以后的17年,教研机构功不可没。其主要工作有三:研究教材教法、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文革中,我国基础教育遭到摧残,教学研究也处于瘫痪。文革后,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各地相继恢复和重建教研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整顿教育秩序,编写教学材料,拨乱反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教学研究机构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教学研究机构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研究、管理、指导等多种职能于一身的教学业务和管理机构。各地教学研究机构已经建立健全了教研网络,形成了规模与体系,教研机构的工作人员素质日益提高,队伍不断壮大。

我们在肯定教学研究工作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回避教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教研室工作基本都围绕着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进行,没有制定或策划教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策略和远景发展规划,没有把教学研究作为一种事业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受当前教研室的行政隶属关系制约。教研室一直直接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运作体制基本上与行政部门的科层体制运作相同或类似。而教育行政部门也一直把教研室等机构作为“后院”和“非政府机构的政府机构”,没有给予教研室以充分的业务自主权力,教研室教学业务的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所有的工作都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中心,没有自我发展和业务提高的策略和发展远景。

其次,教研室组织的教学研究工作没有突出为教学服务的职能,多以行政指令代替教学研究,以行政评价和检查替代具体指导。长期以来,教研室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而作为“非政府机构的政府机构”,它必然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些行政事务常常放置于教研室来操作。这样势必影响教研室的业务研究的开展,尤其是无法突出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的作用。在基层学校和教师的心目中,教研室是一个上级领导部门,而不是业务组织机构。教学研究缺乏群众性,往往成为教研室的“专利”。学校大多被动参与,没有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氛围和工作机制。教学研究没有发生在真正进行教育的地方,研究的内容多不是出自教学的第一线,进行的教学研究没有给学校带来个性的发展,更多的是强调共性和统一,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甚至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的发挥,挤压了教师的创造性空间。

第三,教研工作缺乏前沿性。教研工作缺少必要和及时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上传下达的形式来进行。教研室事务性工作较多,教研员很少外出联系,资料等也受各方面的限制,通过各级教研室进行传达和行文成为教研室获取新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当前教研机构主要是以工作促教学,没有以研究促教学,缺少进行研究促进教育教学的上位理念。教研人员虽然本来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各种组织协调能力,但长期脱离一线教学,没有从事研究的体验,形成了经验主义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尤其是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新理念、新方法的接受并不比一线教师快,甚至滞后。在具体的工作方式上,对问题的研究例行化,没有到教学实践中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离开了教学一线的研究,是不能直接运用到学校中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一线教师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有研究人员进行参与,共同解决,促进改革的进程。如果研究人员不能在教育前沿进行探索,仅依靠过去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三、应运而生的校本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现代教育思想纷至沓来,学校本位的理念也走进了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本位的发展呼唤全方位的以校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呼唤教育教学的校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中产生了教学校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校本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英美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兴起的。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没有学校参与,特别是没有教师参与的教育研究,是无法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地在教育实际中加以运用的。如果没有教师对研究成果的检验,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学,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果要使教学得到重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这种研究后来逐渐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直接指向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的问题,其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第一线的教育者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并不是要求学校教育者脱离其教育实践,另搞一套本该是理论工作者从事的教育研究,而是植根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升出有价值且能解决的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可以说,学校教育中众多活生生的教育教学现象都有可能成为校本研究的对象。对教师个人而言,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对学生施行的德育等等一系列发生在身边的教育问题、教育难点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教师也可以通过校本研究的方式来探索、验证某种教育教学设想,乃至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学校的领导者而言,可以动员、组织学校教师来着手研究、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亦可用研究的方式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探索一条具有学校特色的改革与发展之路。所以,国家教育部基教司在即将出台的《关于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学研究应以校本研究为主:“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学校是基地,将教研重心下移到学校,在学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主体,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是教育创新的活力所在”。

 

四、课程改革的校本研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校本研究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校本研究作为工作、研究、学习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可以作为推进新课程促进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突破点。

1、校本研究的工作指向

“以校为本”的目的: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主要任务:教学研究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中小学都要给以高度重视。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与工作方式,努力将教学研究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2、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教学研究部门要做好本地区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规划,并指导、督促和参与学校的校本教学研究。

2)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等各方面的作用。

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教师集体:学校要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教师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专业研究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教学实践高度关注的热情,以各种方式参与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专业研究人员应尊重教师的劳动,并努力与教师建立起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虚心向教师学习,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

3)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和身体力行者。

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投入;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要给教师以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通过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3、校本研究的基本方式

1)有效地组织教师团队工作:强调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是教师团队工作的核心。如灵活运用同质或异质分组的原则,将教师形成若干小组一起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把检查的结果和他们的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目的不仅提高个人的教学工作水平,并且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2)推进听课文化发展:强调建立良好的听课文化环境,教师之间在教学上的开放和互相支援是发展优质教育的重要资源,是一种有利于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和集体评价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其优势在于,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集体研究课堂教学的效果。注意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来加以开展,而不流于教学规范。

个体教师之间的相互指导,如“老带青”、“结对子”等,强调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

示范课展示,基于合作基础的学校、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听课和交流,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3)建立学校与教研机构的伙伴关系:教研机构和学校组成发展共同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合作中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执行模式即所谓专家模式,采用策略是施予、教授、示范和实施;二是发展模式即互相合作模式,采用策略是提问、咨询、讨论和发展。前一种模式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常用方式,即一种自为权威、事事先人为主的主导方式,后一种才是真正平等合作的方式。研究人员应该起到一种支援而非主导性指挥的作用,应该起到种子的作用,成为推动教学变革的变量因素或激发因素。真正的变革应当来自于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学校教师,以及学校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

4、校本研究的基本要素

校本研究是建立在学校本位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大力倡导与推进校本研究过程中,必须注意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三核心”的作用。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他们构成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其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自我反思:它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反思过程中教师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承担者。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同伴互助: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其基本形式有:交谈、协作、帮助。教师群体的差异很大,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的压抑,教师普遍缺少批判反思与整合能力,开展校本研究不但要注意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提高还要注意培养合作精神。

专业引领:校本研究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理论指导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从教师角度讲,加强理论学习,并自觉接受理论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这是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

 

五、实践思考的校本研究

我国校本研究刚刚起步,有待广大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探索,力求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校本研究之路。

首先,关于校本研究的定位尚待进一步讨论。校本研究的特征决定了它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正式研究。但是校本研究究竟是什么,它的特征在何处,尤其是在具体的方法运用上,校本研究与其它研究的区别在哪里等等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表述。虽然有研究者把校本研究定位于行动研究,但是行动研究的局限性,校本研究不能忽视。

第二,校本研究的实施需要有一些操作策略的规划。为数不多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讨、流程分析的层面上,如何在学校中真正实施校本研究,需要有一些基本的策略设计,如同教学设计中的策略一样,它是保证校本研究的成效的关键之一。

第三,校本研究的效果要在实践中验证。我国虽然已有一些校本研究的学校,但多为自发的、零散的,如何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校本研究,并在基础教育中形成研究的氛围,才能验证校本研究的效果。

第四,要注意校本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校本研究的“中心化”,往往会被误导为把国家和地方的决策拒之门外,却又没有在学校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决策机制,导致学校发展的无政府状态,这对学校发展是一种伤害。二是学校成员来自四面八方,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史,将这些差异巨大的人员组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共同决策的经验,没有团队精神,校本研究将令人怀疑或值得商榷。三是校本研究的决策成员或领袖人物,是否具有高度的专业兴趣和必需的知识与能力,是否具有充足的时间,适当的人格魅力和应有的道德准则,对于校本研究的影响非常之大,可能导致研究的成功与否。四是校本研究采取开放式的参与策略,但目前的状况不能表明研究成果与学校改革的进步有必然关系,或者说必然会比其它类型的专业成长途径更有效率。五是教师长期以来处于被压抑状态,普遍缺少批判反思能力和整合能力。如果校本研究缺少激励机制,教师可能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一般机构举办的研究不感兴趣,而缺少教师的参与必然导致校本研究的失败。

对校本研究的探究,必须从教学研究的现状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察校本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立足基础教育的发展,从理论建构和实践策略两个方面,分析校本研究的可行性;回归现实,从学校的具体操作层面,展示校本研究的良性运作案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急切地呼唤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出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对农村中小学教研工作的困惑 - wqsxz99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的撰写
骨干教师考试题库大全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实施方案
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时期教研员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