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黛玉为何要葬花?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红楼组曲的由来以及王立平先生谱写红楼组曲的经过。今天我们来讨论葬花吟中的思想。很小的时候,我在电视剧里看到林黛玉好端端的却在葬花哭泣,心里总感觉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后来在学校多次听到周围的老师和朋友们分析葬花吟的思想内涵,有人说葬花吟是“伤春”,也有人说葬花吟是感慨“容颜易老”。两年前,由于带领乐队排练《红楼序曲》的需求,我重新阅读了《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故事,结合王立平先生创作葬花吟的经过之后恍然大悟。如今,我认为《葬花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少女的惆怅,里面蕴含的思想哲理需要每一个人去学习与思考。


黛玉葬花的故事出现在小说《红楼梦》中的第二十七回。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交芒种节,这一天人们需要摆设各类礼物为传说中的花神饯行,交芒种节一过所有的花开始逐渐凋谢进入夏日,即花神退位。有一次交芒种节,宝钗、迎春、惜春、凤姐、香菱等与众丫鬟都在园中玩耍,并用花瓣、柳枝等做成了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挂在了每一棵树头的枝子上,园中每一个女孩子自己也都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众人之中唯不见黛玉。宝玉不见黛玉便开始寻找,他登山渡水、过树穿花来到了他日与黛玉一起看《西厢记》的地方,只见黛玉一边葬花一边呜咽,口中吟诵着一段诗句。这段诗句就是《葬花吟》的全文。


红楼组曲中《葬花吟》的歌词较原文有所删减,但保留了原文的主题思想以及感情基调。歌词如下: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些朋友根据诗中的前两句认为诗的主题思想是“伤春”,春天是万物复苏之际,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古人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心生惆怅,产生思念、哀怨等情感。但是,用伤春来定义葬花吟显然无法解释“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含义。有的朋友认为葬花吟的主题是“感伤”,认为青春和鲜花一样稍纵即逝。这种解释看似很贴切,但是依旧无法解释“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以及“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的意象。

我认为,葬花吟的主题应该是“天问”。正如王立平先生所言黛玉表面上低头葬花,实则昂首叩问苍天。因此,葬花吟的主题思想应该是黛玉叩问苍天:何为自己的生存意义?何为自己的人生价值?何为自己的命运归宿?

诗中作者将花喻人、以花拟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的命运和花的命运出奇的相似,都将无奈地经历生长、绽放、凋谢三个过程。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风刀霜剑严相逼”揭示了花生长的过程,在鲜艳绽放之前必须经过严寒酷暑、风刀霜剑,从嫩芽到鲜花是何等的不易,何等的残酷。女性亦是如此,封建时期,大家闺秀从呱呱坠地之时起就要经历严苛的训练,其中包括文化艺术、社交礼仪、针线家务,她们的一肌一容都会被严格的要求。

终于,鲜花绽放了,女性也到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明媚鲜艳吸引着所有人的眼球。可是,越是美好的东西就越是短暂,当大多数花朵为自己的鲜妍而骄傲的时候,有多少花朵能够想到为不久之后的凋谢而惆怅?有多少人欣赏光鲜夺目的花朵的时候能够为她青春的短暂而感到哀伤?明媚鲜妍能几时,红消香断有断有谁怜?

花儿凋谢了,花开易见落难寻,落花再也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多少人记得她们曾经来过?“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如果不是葬花人把落花残瓣小心翼翼地收在了锦囊之中,那么地下的泥土就会将花瓣曾经的风流统统掩埋。“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今天葬花人多情地给花瓣收葬,但是有谁关心过何时葬花人也会同样离开这个世界呢?“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今天大家都觉得葬花人收花埋花的行为很可笑,但是若干年以后葬花人逝去的时候有谁能够为我感到哀伤呢?


林黛玉生活的那个时期,所有的女性都逃不出这样一个必然的轮回,显然那时只有林黛玉想到了这个终极问题,因此在其他女孩还在挥洒青春或争名夺利之时,她却开始叩问苍天:如果每个人的归宿注定如此,那么我存在的意义在何方?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这正是林黛玉在问苍天,天涯海角到底哪里才能找到我真正的归宿呢?“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希望自己能够生出翅膀,和花儿一样飞到天的尽头,那里再也没有肮脏与邪恶,那里再也没有生老和病死,只有纯洁的花朵和自己一起走向永恒!然而梦想依旧是梦想,无助终归是无助,葬花吟的结局是压抑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永远无法摆脱的结局。但是从“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中,我们能够看出林黛玉的贞洁与坚毅,如果不能改变命运的安排与必然的归宿,那么自己的秉性一定要像鲜花开苞时那样一尘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我想,这应该就是为什么王立平先生认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思想境界最高的女性吧。

===========================================================

      不知道看到这里大家作何感想?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气氛太压抑,或许还有些朋友庆幸自己没有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确,今天的社会相对封建社会开明很多,女性也真正实现了社会地位上的平等。但是我们每个人还是需要问问自己,现在的生活不再有古时候的牢笼了吗?

      古时候不仅是女性,许多男性也被社会的制度、规则所制约,大家按照制度所制定的路线机械式地前进,走完自己的一生。今天的社会没有旧时候的约束与教条,从思想上打破了旧时的默守陈规。但是今天的世界里,每一个人却被另一种力量所控制,以至于看似自由的我们却循规蹈矩地按照另一种特定的路线走完自己的一生。人们跟随着周边人的脚步上学、升学、找工作、成家立业、养家糊口、教育子女。很少有人会思考为什么我要上小学,思考为什么紧接着我要上中学、大学,思考为什么毕业后要和大家一样找工作、结婚、生孩子。每个人的路线大同小异,一步一步按照相似的路线走向尽头。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是否有人停下脚步看看以前的轨迹,想一想未来的意义呢?如果你也是被社会惯性所推动的一员的话,那么是时候停下脚步像林黛玉一样问问自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葬花吟》:一首生命启蒙的诗
读《红楼梦》:枕上红楼一梦,重品纸中悲欢。
高考名著个性化解读——《红楼梦》(5)
日记:黛玉葬花
今巧遇葬花吟的精辟注解,特留此以念!
010207 壬寅 癸丑 甲子 庚午:明阳青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