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扳罾 , 穿越2000年的古老捕鱼工具


扳罾,(BAN   ZENG),是一种古老的捕鱼工具
在中国的运用至少有2000多年了。
 
 
《楚辞 九歌》里,就有“扳罾何为兮,木上作渔网”的记载
相信在屈原的年代,扳罾这种捕鱼工具,已经被先民广泛运用了


扳罾的结构及其简单,
四根竹竿的一头交叉绑在一起
另一头绑上一张方形的网,像一个大型的漏勺一样
再绑上一根支撑用的竹竿,连上一根拉绳,一个扳罾就算做成了


用扳罾捕鱼及其简单,找一块水面,将扳罾放入水中就可以了
定时拉起扳罾,如果有鱼在网中
用网兜捞起,就算完成了捕鱼的过程

  
扳罾的结构如此简单,功能如此实用,
以至于从屈原的年代到现在,2000多年,
人世间早已几番沧海桑田,
而扳罾却几乎以本来的面目保存下来了
成为中国农渔业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是扳罾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扳罾?
我们的先民为何对扳罾情有独钟?
伴随我们2000多年的扳罾,带给我们什么?
它和我们的观念有哪些共鸣?


纲举目张

相信经历过70年代的人,都会记得当年毛公提出的这句口号,
意思是,做事情,要抓关节点,要抓主要矛盾。
抓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当年的流行词有路线斗争是个纲,纲举目张,
阶级斗争是个纲,纲举目张,
粮食生产是个纲,纲举目张。。。。。
反正所有的工作,都是可以纲举目张的。
语录从通俗变成了流俗。

这句话的原意,就是来自扳罾。
扳罾上面的那根绳子,就叫纲。
纲一拉(举),渔网上的孔(目)就张开了。
扳罾,蕴含了中国古老的哲学理念


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主动出击,对汉民族来说,向来不是擅长的手段
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却向来是受到历朝历代先哲追捧的,
所谓沉稳,所谓内敛,即是如此。这几乎是我们处世为人的终极大法。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这虽是一句俗语,但却蕴含着“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强盗逻辑
水体原本是鱼儿的天地,摆上一张网,这里便是捕鱼者的领地了


 
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走一个

和钓鱼相比,扳罾一点假模假式的温情都没有。
钓鱼需要下鱼饵,吃不吃,还可以让鱼儿选择,有个你情我愿的思考过程
而扳罾不是这样。
渔网静静地躺卧在水底,等网拉起,对鱼儿来说,已然是天翻地覆的改变
而这个结局,鱼儿是不能选择的,
甚至都是它想象不到的,如果鱼儿也有思维的话,
因为,原本那不过是条路过打酱油的鱼儿。

 
卡片的300毫米长焦,放在栏杆上,效果还不错?

城市的河道里,能看到扳罾,是一件既喜且忧的事情
河道有鱼,说明水质变好了,此为喜。
扳罾竭泽而渔式的捕捞,估计河里的鱼儿,难有明天。此为忧。
河里虽然有鱼了,但架不住天天这么多人来捞,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空网,但捞鱼者乐此不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鱼儿飞·查干湖冬捕记录
【水乡鱼俗】罗有高 | 勤扳罾 懒打簖
渔网
渔具列传:那些拉风的捕鱼神器
梅曾亮《观渔》原文及鉴赏
​随拍冰上拉网捕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